浅谈中外学校体育发展比较研究

2015-08-15 00:50赖兴重庆大学体育学院重庆40004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设置体育评价

□ 赖兴(重庆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044)

1、中外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1.1、国外学校体育现状分析

国外发达国家学校体育开展较好,大多数学校对体育特长生都设立了各种奖学金制度来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在课程安排上也富有弹性,可以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与训练时间,合理制定计划做到两者都不误。同时国外发达国家学生在学校参加体育项目的氛围不一样,大多数学生在学校都会参加一两个体育社团或俱乐部。

1.2、国内学校体育现状分析

国内学校体育长期以来虽然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为片面的追求考试分数,体育被边缘化,甚至在有一些学校体育课被其它学科占用也时常发生,造成学生没有太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在课程安排上灵活性较差,学生参加体育项目的积极性相对国外发达国家较差。

2、中外学校体育教育模式比较分析

2.1、国外学校体育教育模式

美国属于实行学校教育分权制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负主要责任,在美国不同地方依据各个州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实施,这样在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上不同,使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模式呈多元性和灵活性。美国的体育课内容设置非常细致,仅中学教学计划就有10大类,包含冒险运动、体能运动、水上运动、团队运动等60多项,跑步、游泳、网球等具有终身体育价值的项目占47.6%,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使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良好的氛围。

日本学校体育教育体制由原来的高度中央集权发展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个体需要为发展目标,引导学生增进体质健康,提高运动技能。日本学校倡导快乐体育,学生下午放学后大大小小的足球场都是踢球的孩子。据了解这种生活模式已经盛行日本全国,学生放学后的不同去向折射出一个国家教育模式、人才培养理念乃至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国外有很多学校的在录取时要看3个指标:一是看学生参与学校运动队的情况,二是看社会责任服务时间,三是看S A T(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水平测试成绩,这个只要达标即可,由此可以看出体育的重要性。

2.2、国内学校体育教育模式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以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增强体质两者协调发展,并贯穿于体育教育的整个过程。在教学大纲的安排上运用综合分类的方法进行安排,但在教学内容上还是较单一,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增强体质,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等方面,但是不能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高校体育教育的模式主要采用了分层次型,选课型等,然而这些模式存在针对性不强,缺乏创新性等方面的不足。

3、中外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3.1、国外课程设置研究

国外大多数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比较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把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美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促进终身体育运动,从而促进儿童青少年在体质、精神、社会和情感方面的全面健康发展,其学校体育教育计划也是一种开放式的结构形式存在。美国的课程设置能够从学生的兴趣和要求的角度出发,教学内容具有娱乐性,学生对教师的选择面也比较广。

3.2、国内课程设置研究

我国对学校体育课程设置长期以来都比较单一,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不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失去了兴趣。通过对中美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比较,发现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主要注重技术教学,忽视学生的兴趣需求,同时缺乏体育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4、中外体育教学评价的比较分析

4.1、国外体育教学评价分析

体育教学评价通过对教学效果进行判断,保证教学活动向体育教学目标实现。美国主要通过运动技能和体能测试、书面测验、教师观察等手段,综合这些测验结果来决定学生的课程等级,体育教学评价强调根据努力程度而不是根据结果进行奖励,体育计划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一种伴随一生的体育活动方式,强调体育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以及体育习惯的养成。因此,肯定进步,奖励努力行为应是体育教学评价的追求目标。

4.2、我国体育教学评价分析

我国体育教学评价对评价结果比较看重,而对于评价过程不够重视,这与国外的体育教学评价具有差异性。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提出要改变评价过多强调选拔功能,要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素质及改进教学的功能。评价应该更多关注过程,能够使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协调配合。

5、结论及建议

5.1、结论

我国学校体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不健全。

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各项身体素质下滑,儿童青少年身高低于日本、韩国,儿童的肥胖以及近视率不断上升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从家庭方面看,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加大,家长怕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对孩子要求很高,导致片面的追求考试分数,忽视了身体素质的锻炼;第二,从学校方面看,一些学校为了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加大学生的学业负担,导致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学校师资方面,许多学校体育教师队伍人才匮乏,体育设施器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常常出现“放羊式”教学现象。

(2)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不完善。

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上较单一,在发展类型上虽然运用分层的教学模式,但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3)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科学。

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都是安排的必修课,学生的兴趣不高,自主选择性不强;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国外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发展学生的个性,选修课与必修课协调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爱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所以学校体育课程应该科学的进行设置。

(4)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不合理。

在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较过程中,发现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评价对评价结果比较注重,而对于评价过程不够重视;与此相反国外发达国家在进行体育教学评价时对评价的过程比较重视,而不会仅仅从评价结果这一单方面进行判断。

5.2、建议

通过比较发现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学校体育发展存在的差异性,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健全学校体育管理体制。

对于学校体育发展进程出现的问题,应该健全我国学校体育管理体制。首先,不能够片面的强调学生的考试分数,让学校和家长认识到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体育设施设备配置,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有了良好的师资力量才能够保证上课的质量,达到锻炼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科学安排学校体育课程设置。

对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上应采用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发展理念,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让学生真正能够喜欢体育,感受其带来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3)合理进行体育教学评价。

在对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评价的过程,而不应该仅仅从评价的结果去判断,片面的追求评价结果也将会对学校体育发展的进程产生影响,在评价过程做到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推动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1]曹翠平.中外学校体育的反思[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8.

[2]王小姣.美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对我国体育课程管理的启示[J].武魂,2013,5.

[3]王宝刚.国外体育教学评价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10).

猜你喜欢
设置体育评价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