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城市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5-08-15 00:50王云富王宪红张玉泉琼州学院体育学院海南三亚572022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公共服务社区

□ 王云富 王宪红 张玉泉(琼州学院体育学院 海南 三亚 572022)

1、社区体育服务与社区体育服务体系

在城市中,社区体育设置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是以基层社区为单位,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社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社会体育活动。社区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它可以看做是体育社会化的产物,同时构成现代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在社区体育的基础上,城市内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是指针对社区居民不同的体育价值取向,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种社会机构、社会团体、以及志愿者的服务,最终形成的一个层次分明,种类多样的整体组织结构,社会体育服务具有社会福利和公益性,同时社区体育将以服务为主要方式,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使得社区服务逐步向基层延伸,为社区体育组织的产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使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发展。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从社会服务的角度大体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生活社区的体育服务,二是城市社区的体育服务。我国《体育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体育工作。《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明确指出,积极发展社区体育,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除此之外,体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和指导。

2、海南省社区体育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社区划分模糊,管理机制欠缺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我国最底层的管理基层,也是社会服务管理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社区建设起步较晚,加上城市化发展迅速,人口规模不断加大,导致社区划分问题突出。社区的定义与划分至今尚未得出权威结论。如社区是指居民所在的住宅小区还是指其所在的街道管辖范围而划分的行政区,以及谁来管如何管,以及人口规模布局等,这些问题造成社区管理缺乏针对性和明确性。正是这种概念上的不明确,导致目前海南省社区管理机制不健全。因而对社区体育而言,也就失去了推进社区体育管理的体制支持。

2.2、街道体制与社区体制难以接轨

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承担着政府工作职能。政府色彩浓厚,导致其应弱化了应承担的大量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如把社区建设简单地混同于基层政权建设,势必造成街道体制与社区体制在性质和功能上难以接轨。表现在社区体育方面,就会存在“两张皮”现象。

2.3、各社区体育组织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和沟通

目前,海南各地区社区体育的管理主要由社区体协等体育组织承担,而大量经常性的体育活动则主要由晨、晚练点等群众性社区体育组织来完成。由于街道、社区体协受到人力、财力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尚未与数量众多的辖区单位、企业、社区自发性体育组织建立正常的工作联系与沟通,造成正式的社区体育组织与民间自发性体育组织在管理等方面的脱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社区体育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2.4、社区体育管理组织力度薄弱

目前海南岛各城市社区工作,主要偏重于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市政管理等硬件的管理,而对社区体育的设施建设和文化教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和倡导等以人为中心的软件建设和管理明显不足。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经费来源、设施建设和维护等与其承担的大量工作极不适应。尽管一些地方成立了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的社区体协,但大多数街道办事处工作职责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开展体育活动方面的要求。街道办事处抓体育工作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导致社区体育处于一种可抓可不抓的地位,社区体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2.5、社区流动人口增加了社区体育活动管理难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气候的变化,每年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海南省内,一方面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给社区体育管理工作带来了难题。一是大多数流动人口来自农村,文化素质较低,缺乏体育锻炼知识,缺乏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这部分人生活、工作不固定,常常游离于单位、社区体育活动之外;三是一部分企业和单位往往只重视经济效益,职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即使在有限的休息时间也不可能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人口的不稳定性给社区体育活动管理增加了难度。

3、海南省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对策

3.1、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大制度供给

体育服务体系的责任主体—政府,是否责任到位的问题,即政府是否能够真正承担其在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中应当承担的配置公共体育资源、科学决策等宏观管理责任。大制度的有效供给,即通过制定和调整各种公共政策法律法规,保障体育公共服务,积极探索制定体育事业发展条例、公益性体育事业捐赠管理办法、公共体育设施保护条例、体育公共服务与管理办法等专项法规,培育和规范体育服务和体育市场,为建立和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3.2、健全社区体育设施,创建文明社区体育生活

以“亲民、便民、利民、惠民”为原则,注重实用性,实效性和科学性,突出多功能、多元化社区体育健身场地建设的布局,社区体育努力打造成市民进行健身锻炼、增强体魄、丰富生活、享受体育公共服务的场所。体育场地建设必须以社区为重点,与海南省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各区县社区体育健身场地建设、社区文化建设及新建居民小区的配套建设同步进行。那些大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项目的布局,要尽量贴近社区及居民生活小区,从而为居民就近从事体育健身活动提供方便,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形成健全、丰富、服务优质的体系。

4、发展第三部门,拓展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渠道

一般而言,政府部门比较适合提供同质性比较高的体育公共服务,而第三部门在适应异质性体育需求方面则具有较大优势。比如大众健身,大部分市民的需求是比较接近的或同质的。但也有一些市民由于其收入水平、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具有比较特殊的体育健身需求,而第三部门则能较好地满足少数市民的这种异质性体育健身需求,所以政府要大力发展第三部门,特别是在政府体育公共服务总量供给不足、服务供给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的现阶段。发动社会力量采取政府资助,将部分体育公共服务委托给非营利体育组织,拓展公共服务供给渠道,增加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同时还应建立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体系,温家宝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建立问责制度,开展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引导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树立正确导向,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实行行政问责制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构建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体系,是规范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的运作方式,是提高政府体育公共服务效率的有效途径。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现代旅游产业的不断向前推进,海南省因气候地理条件的原因,城市社区城市化水平必将越来越高,更多的人口将不断涌入社区,社区也必将成为广大居民生活、娱乐和休闲的中心 建立和完善社区体育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既是社区本身发展的需要、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孔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供给主体及实现路径[J].体育与科学,2011,(04).

[2]邵国华.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研究述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09).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公共服务社区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公共服务
社区大作战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3D打印社区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