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家审美指归看健美操的美学特征

2015-08-15 00:50魏小芳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4041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道家境界美学

□ 魏小芳(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重庆 404100)

1、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对中国传统审美意趣的影响

儒家、佛家、道家文化是我国文化史上三种重要的思想资源与思想传统。它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孕育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趣。儒家文化的美学哲学是“实”,即面向现实的道德和责任。佛家文化崇尚的是“空”,它影响了中国艺术审美意趣“空”的取舍。道家文化则是为了探求世界的本源和本质,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从而得出一种“清净无为”的世界观,追求的是“天人合一”,“身与物化”的逍遥境界。这种审美境界的形成,其深刻的思想文化渊源就在于道家哲学的“自然之道”。从道家文化、从道家的审美观念重新看待健美操在教学和训练中发挥的美育功能是必要也是必须的。

2、道家审美境界的核心思想

我国战国中期的哲学家--庄子,主张顺应自然崇尚精神的绝对自由,追求“天人合一”逍遥境界。通过“乘物以游心”的审美方式,道家审美境界以审美主体和客体的和谐作为审美的指导思想,以审美主体的体验、感悟、回归自然为人生追求,以道德境界和内在的心灵境界作为最高的审美境界和终极追求,使人进入自由的不为物役的审美化人生境界,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博大精深的审美教育观。庄子的这种审美教育观在貌似消极虚无的背后透露着对人生自由的执着,对后世认识美有着非常深远的启发和影响。它的美学思想就在于和谐、在于自然、在于素朴、在于真情,在于忘我,在于天人合一。

3、健美操的道家美学特征

道家的审美境界突破了日常生活的普通型审美和感官型审美,同时在此基础上又将审美的境界升华到更有内涵、更耐人寻味的内在的精神审美境界,即内审美。内审美作为一种审美形态,自人类有了审美意识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存在着。内审美是建立在外在客观对象基础上的以视觉和听觉为方式的一种脱离了客观外在对象和外在感官的,完全内在的、封闭的、独特的个人审美体验,是一种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内在精神型审美。内审美是在不受外在客观条件限制的,靠提高自身修养和调节自己审美观念的,并时常保持心中平静愉悦所达到“无美而乐”境界的,突破外在对象后的一种应然的、绝对的、自由的、纯粹的精神境界,是一种完全超越现实、超越功利得失、超越人世间一切苦难的、物我两忘的、天人合一状况下才能达到的人生境界。

3.1、音乐美

健美操的音乐魅力在于它音乐素材丰富、音乐的种类丰富,在于音乐能够与健美操动作、风格、类型以及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完美结合。在健美操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健美操音乐本身、动作和音乐配合的整体效果出发,让学生先学会品乐。品乐,需要有平和的心境,只有心平气和才能使人的审美意境得以发挥,使人的身心性情得以顺畅,使人的心境和音乐充分融合到一起,达到庄子所崇尚的自由,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

在培养乐感的时候,不要刻意的追求它,以单纯的培养乐感来品乐,这样会让人身心放松,将身、心之和融入到自然之和中。纯粹的、真正的音乐审美必然会超越音乐本身所带来的功能性音乐,进一步提升至对人生的体会和感悟,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相融合的境界。

3.2、自然美

庄子强调的 “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都是说只有素朴的心灵,才能感受事物的自然美.只有存在于自然之中的自然无为之美才是最美.自然美是万物成其为自身的终极依据,体现了“道”的自然的本原之美、素朴之美、恬淡无际之美。道家这种素朴的审美回归思想用在健美操教学和锻炼中一样是适宜的。通过健美操的练习,人们不管在身体上、心理上,道德上还是在社会适应能力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不能因为刻意追求健美操的外美效果而失去了内在的真美。

健美操所体现出的自然美应该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下,在规律性与目的性相互统一的状态下实现的,使人的心态自然呈现出纯真朴素。此时的心态是最美的,也是最震撼人心的。

3.3、心灵美

古语云:“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生来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真正的美、善应该是与道为一的淳朴之美,内秀之美。如何寻找真善美,将其统一起来。人们必须得洗涤蒙在自己心灵上的尘垢,让自己自由舒展。只有人们怀有一颗真诚质朴的之心,才能做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复归于朴”、“返璞归真”。若学生在练习健美操时,仅为追求形体美、减肥而练,必会失去内心的真美,因为他们的心态没有处在最纯粹、最自由的状态。为了实现健美操的内审美,必须要让学生摆正自己的心态和审美观念,放弃一切思绪杂念,使自己归于清静,使人与自然、人与健美操完美的结合,以此来美化学生的心灵。只有心灵美的人,生命才更有意义,生活才更有情趣。

3.4、和谐美

万物皆讲究和谐,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社会关系呼唤和谐,人际关系讲究和谐,身心和谐更是人生所孜孜追求的结点。道家的审美境界就是以和谐当先,即在审美意境上追求主体与客体的交融,使得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的隔离之感。和谐既是审美的前提要求,也是审美的终极目标。在健美操锻炼中,也应该尊重健美操发展的自然规律,体现出健美操和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处,将美内化其中并美化生活。健美操的和谐美首先体现在人与健康的和谐美上。其次能实现人与身体形态的和谐美。它是建立在健康美的基础上,追求形体美和姿态美,使人们从人体的动作姿势中感受自然美。最后健美操能培育人与心灵的和谐美。它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养成一种安逸自在的心境。

3.5、社会美

一个真正完美的社会,应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社会。而精神文明又是建立在物质文明之上的,是物质文明的结晶。任何一项体育运动在人们为之努力奋斗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就健美操运动而言,通过“健、力、舞、律、美”的有机结合,使人们表现出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体现出人与自然事物的和谐发展,表现出人们的心灵美,展示出健美操文化的创新和传承,向人们展现出一定社会的物质层面、道德层面、审美层面、文化层面的不同需求和渴望,处处体现了一种积极的、健康的社会美。事实上社会美正是人类美的核心范畴,是体育美的本质所在。

本文通过道家的审美思想对健美操美学特征的研究,在健美操教学和运动训练中不仅能促进健美操教学的优化和规范化,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的体验、感悟,通过内省、反思将这种体验内化于心,形成一种独特的、稳定的、持久的内审美的心理状态。这种美好的心理状态能使得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审美能力,以一种知足常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来面对生活,克服和抵制物质主义和大众文化的不良刺激,避免“审美疲劳”,促进人的道德修养和审美修养的同步完善,有利于人的自我实现和人生的相对完美。

[1]姜秀芝.论健美操教与学的文化创新[J].体育学刊,2006.

[2]岳永洁.道家审美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J].船山学刊,2004,(2).

[3]魏小芳.道家审美思想在健美操美学中的体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2.

[4]詹石窗.中国道家之精神.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道家境界美学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品“境界”
漫画道家思想
纯白美学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妆”饰美学
慎独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