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再思考

2015-08-15 00:50冯庆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四川成都61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间校园比赛

□ 冯庆(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1、前言

近几年文化建设文化氛围的营造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重视,部分学校以儒家思想作为校园文化的主题,有的学校以乐器乐理作为主题,还有以美术作品为主题的、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学校。却很少有以体育为主题的学校,只有极少数的学校会在运动场有所体现,但都只是一种口号的形式,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所包含的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包括课间操与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文化节、体育知识讲座、运动队的训练等。我们究竟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或途径进行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呢?

2、概念

校园文化:是社会的文化,是学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可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

3、小学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营造的途径

3.1、物质层面

包括校园的环境、教育场所、设施设备、锻炼的器材等。如在校门口制作宣传栏,可以是介绍学校运动场所,设施设备,锻炼小知识,场馆设施设备为社区开放的时间及规章制度等。不仅起到宣传的作用还能让进校园的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宣传栏里分享的锻炼小知识还能为路人增长知识。在校内的运动场周围可以制作运动标语,如: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或者结合本校的一些办学理念自创一些标语。也可选取一些运动项目,可以是师生喜欢的,也可以结合学校的传统运动项目的竞技动作进行雕塑。校园内的一些小场地可以充分的开发利用,如发泄区,游戏区,让学生在相应的区域发泄自己偶尔压抑的情绪。榜样的力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将一些体育明星的图片、简介、荣誉等展现给学生,发挥榜样的力量。场地器材也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开展好各项运动就该有充分足够的运动器材,并且由专人保管,以满足师生的运动需求。

3.2、精神层面

应对全校师生进行文化精神的培训,然后将其精髓与课程及活动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只有在充分了解认识体育的作用功能以后,才会将你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在小学校园里主要分为几个大的版块:教师、家长、学生,我们可以先对本校教师进行宣传培训,然后分别召集热爱锻炼和有锻炼意识的家长进行沙龙会,让他们带动其他家庭积极参与,学生方面则可以进行多方位的引导,可以是课堂上、活动中、比赛时。

3.3、制度层面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切活动的开展都应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有了制度作保障,我们的活动才能顺利的进行。校园体育运动文化制度的制定包括多方面。如课堂教学要求,功能室规章制度,器材借用制度、大课间制度、活动比赛规章制度,体育教师的规范要求等等,通过各种制度的建设完善形成一定的体育制度文化氛围。

3.4、课程建设层面

(1)传统体育课的定位。

充分认识教育部的相关规定,熟读新课标,大胆推进体育课程实践与探究,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体育教师除了向学生教授室外的技能课外,还应准备一些室内课教材或ppt,在雨天给学生讲授,内容可以是一些热门的比赛视频,或学生们喜欢的体育明星,以激发培养他们参与锻炼的兴趣及体育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2)校本课程开发。

除了国家规定的教学课程外,还可以根据学校情况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将传统体育项目与新兴的一些时尚运动相结合开设更多的项目课程。也可利用某一个教学时段开设各项专项训练课,让所有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特长和兴趣进行选择,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进行走班教学。如果师资不够的可以分年级分时段进行,这样就既可以弥补课堂的不足,又可以在校园内形成很好的项目运动氛围,同时项目之间还可以相互合作,如足球班或篮球班进行比赛训练时健美操班或啦啦操班的学生就可以进行表演练习,这样整个体育氛围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学生也会更有激情的参与到锻炼中去。

3.5、大课间活动

大课间是校园体育文化中最活跃、参与人数最多、开展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的体育文化活动。教育部自1999年开始正式将课间操扩展为大课间活动,自2006年开始发文要求各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要求确保每个学生每天必须参加锻炼一个小时,尤其是在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应安排时间进行锻炼[4]。至此许多学校相续制定了各种大课间的活动模式,有的学校将大课间放在上午,有的放在下午,有的上下午都有;两周进行内容的调换,内容主要有自编操、武术操、乒乓球、漩涡跑、跳绳、踢毽子、篮球、排球、调整放松等。体育教师教师可根据本校的地域、环境、学生等的特点,利用大课间这个平台,将体育活动很好的融入进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大课间体育文化。

3.6、竞赛活动方面

如果说上课是基础,那么活动就是一个推手,比赛应该就是一个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有力的催化剂,在活动中将师生的所有热情释放,给身体和心灵的垃圾一个很好的出口,达到身心愉悦,最终实现快乐体育。因此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和比赛。如每年举办一次体育文化节,让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感受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学校体育节这一学生自己的节日将会成为素质教育思想在学校体育领域内成功实践的典范;每学期,甚至每月举办一次体育活动月,活动月主要进行一些单项的小型比赛,如乒乓球活动月、羽毛球活动月、篮球活动月、跳绳活动月、队列队形活动月等等,这些比赛可以利用中午或下午甚至活动课的时间进行比赛,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将全校分年级分批次的进行比赛,也可以采用循环赛的方式逐一轮换,这样既不会占用学生过多的学习时间,又能对课堂进行延伸,充分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每天的大课间也可以做出本校的特色,让大课间成为一种独特的体育文化。每年至少要举办一次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这是一个体育人的盛会,也可以是派对,所有的激情,所有的自信,所有的付出都将展现得淋漓尽致,将快乐进行到底,充分释放学生的激情。

3.7、教师层面

身正为范,为人师表都是形容教师的,教师在运动方面可以发挥一定的正能量作用,而学生具有一定的向师性和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学校可针对教职工多开展一些体育方面的活动。例如,可以增进教职工身体健康的一些锻炼活动,如武术中的八段锦、太极、瑜伽、健身操、也可以是对抗性较强的一些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等,通过教职工参与锻炼的现象和比赛的热情,起到一个示范引领的作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着力营造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即增进了老师们的情感交流,又提高了老师们的健康意识,同时还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可谓一箭三雕。

4、结束语

人们常说:“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体育不好出废品。”正因为体育的这一属性,我们应重视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以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和谐校园的构建。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在学校内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运动氛围;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增强体质的精神风貌。以此挖掘学生潜能、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创造能力。通过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增添学校的活力,使校园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动起来,让每个生命更精彩。

[1]陈颖悟,熊百华,刘晓忠.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1).

[2]刘春燕,李青,谭华.热现象中的冷思考[J].体育学刊,2014,21(1).

[3]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4]曲宗湖,尚大光.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5]徐恒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大课间活动[C].教育艺术,2010,10.

猜你喜欢
课间校园比赛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选美比赛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