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操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优化分析

2015-08-15 00:50杨林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体操体育教师

□ 杨林(湖北民族学院 湖北 恩施 445000)

1、前言

随着我国各高校体育教学的深入改革,高校体育教学体系逐渐以学生选课制、体育俱乐部制以及一大批大众性、娱乐性且具有健身功能等各项体育运动出现在高校教学活动范畴之中,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和追捧,成为大学生心目中的运动“新宠”。体操运动作为一项集体性较强的娱乐休闲活动运动,在我国高校体育运动中被广大学生认可,特别是在女大学生之中,深入学生们的喜爱。然而,由于在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和盲目性。造成当前我国高校体操教学课程不容乐观,加之学生对体操运动认识程度不高,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致使这一传统体育教学项目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基于此,我们必须端正态度,正视体操教学发展现状,深入研究和探讨素质教育新理念积极优化分析当前高校体操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选项,从而使高校体操教学走向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之中。

2、体操运动在我国高校体育中的教学窘境

课程设计主要是指学生在校之内外一切课程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包括学习项目的分析、学习内容的制定、学习目标的确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评价的选项,它概涵了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体系的方方面面,教学内容的全过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和指导性意义。

2.1、课程目标的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主要 取决于课程大纲的指定,在课程目标的设计首先要充分体出高校体育院校学院体操教学目标的人性化和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由于体育教师往往主要是依赖于自身的教学模式,没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学术研究,没有及时通过学校官方网站上对此类课程的要求进行参考,也没有及时资源此类方面的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更没有明确考虑学生的自身需求和接受程度,在整个课程目标设计之中都是过于想当然的进行筛选和施教。往往只是单单认为教学目标应与课程总体目标保持一致,然而在上述的教学目标设计之中,对实施的课程目标仍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片面性以及模糊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往往一笔带过,可见对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学目标选项过于狭隘,课程目标的不确定性以及盲目性将直接导致教学内容的偏移和转向,因此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实现教学内容系统化、协调性以及内容更加科学化的重要桥梁。伴随着体操修教学内容体系的深入改革,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我思维观念,树立“大体操”教学观和课程观,积极加快新时期的体操教学模式的现代化历程,积极探寻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教学方法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模式。

2.2、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的相关性

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体育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只是把体操运动看作一项体操竞技运动,因此造成竞技性体操运动内容过多,娱乐性以及实用性健身体操内容存在严重不足。与此同时,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影响,体育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学生掌握的体育技能和技术水平,却忽略了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的培养,过于追求体操竞技运动项目的整体系统性,教学方法缺乏创造性、新颖性,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过于偏重竞技运动,往往反复强调学生在体操运动中的重复性和单一性,忽视了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体操运动的健身功能在教学过程并没有充分地得以发挥,教学内容体系的偏离,教学目标的不确立是造成学生上课情绪低落,产生抵触心理的缘由,同时也是当前我国高校体操教学一直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

2.3、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存在的滞后及盲目性

现行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大多千篇一律,体育教师缺乏动力和积极性,大学生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自主权以及个性特色和理念精神的激发。体育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掌握体操运动之中的动作技术要领,却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性,高校体操项目内容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改革实施困难,体操教学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中举步维艰,困难重重,高校体操教学显然与现行教育理念的要求背道而驰,高校体操教学的状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新面孔、新要求及新形势,致使体操项目的社会价值日趋下降。高校体操教学亟待改革个创新,以满足现代化科学发展的需求。

3、实现高校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优化举措

3.1、优化教学内容,为实现高校体操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现代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高校体操运动教学课程亟待我们以教育素质为指导思想,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重要举措,以社会发展需求为教学基础,更好地解决学生全面发展机制、教学知识体系改革以及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的三者之间的整合制度。而作为教学内容为主的体操教学各高校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终身教育”的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有计划地去进行施教。因此,体育教师在实际的高校体操运动教学中,在教学内容上应更为充实,融入一些体操自身特性具有的健身性、自然性以及娱乐性的教学内容,恢复体操运动原有面貌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从而为实现高校体操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运用现代化科技技术,激发学生学习体操兴趣

伴随着我国教育大部制改革的体制创新,当今社会的需求人才主要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体操教学作为一项技术性要求较为严谨的一门运动学科,其本身自有的特性完全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发挥其优势。据此在教学之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其带入到大学生的体操教学课程之中,体育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在体操教学课堂上向大学生展现体操动的发展史以及体操运动中各类体育项目的具体由来,并将体操运动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利用多媒体技术一一展现在教学课堂之中,最大化的激发学生对学习体操运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在娱乐中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体操运动的学术知识和运动技能。

4、结语

随着我国体育教育的不断变革和深入发展,高校体育教学逐渐地走向多元化的发展之中。体操运动其本身具有的健身特性和训练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将很大的满足于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深刻优化体操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加快体操运动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推动我国体操运动健康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体操作为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内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实现体操教学可持续发展顺应现代化科学教育的发展。通过体操运动不仅有利于充实大学生的娱乐生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对满足于现代化教育人才的发展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张蕾芳.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目标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

[2]刘兴斌.建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体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3]千少文.体育院校术科课程目标与内容及实施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4]李新启.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内容优化设置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5]吴维铭,肖光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内容与优化的确定[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04.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体操体育教师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体操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头脑体操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