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与重构

2015-08-15 00:50赵家佳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主体小学生体育

□ 赵家佳(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0)

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是当前理论界以及一线小学体育教师颇为重视的几个问题之一。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体育教学体系是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情况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尤甚。这和“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无疑是冲突的。因此,本文以揭示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现象,来重构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小学体育教学体系,以此来有效促进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概念的界定

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有一定依据的。因为“主体性”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特征,只有当一个人具备主体性意识,并自觉认识到“我”是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能表现出自主性、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优良品格。因而培养具有这种主体意识的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与任务所规定的。

学生主体地位的内涵应为:将学生作为接收和加工信息的主体、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不断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并获得自身主体性实现的主体。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其具备四种主要特征:第一,能动性。是指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认识客观世界,是学生对于知识的自我内化过程。第二,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学生通过独立学习,自主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并表现为“我能学”的自信状态。第三,创造性。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探究新知、追求新的活动方式和新的活动成果的内在需求和意向。第四,发展性。是指学生作为一个能动的自我,都具备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内在需求,以便使自我的主体性不断实现,这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最终归宿。

2、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现象

2.1、教师“一言堂”,忽视学生本性特征

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体育教师往往提前设计好教学步骤,根据教案严格进行教学。这种提前做好教学设计的方式本没有错,错只错在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不是一层不变的,而学生的意识以及潜能也是随之发生改变的。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是为了教师的好教而不是为了学生的好学。教师整堂课主宰了一切“应有”的发生,而忽视了教学是一种动态的生成,完整的教学还应包括“未知”的潜能开发,诸如小学生的创造力、自我启发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等等。这样的教学教师主体性太强,束缚大于启发,教学质量不高。

2.2、教学课堂以技能传授为主,忽视学生品质塑造

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动作技能的传授为主要目的,而对于小学生天性品质的塑造却鲜有涉足。在小学阶段,针对学生领导力、创造力、学习能力以及与人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时期。而体育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是最佳的教育方式,然而传统的教学却以动作技能为主,教师主宰了一切,学生之间的交流几乎为零,更缺乏领导能力、创造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针对小学生品质的塑造极为欠缺。

2.3、学生学习方式被动,现代学习方式欠缺

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来看,学生在课堂当中处于一种被动接受学习知识的过程,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老师讲课,这种学习方式大多可体现为“接受式学习、模仿式学习、顺应式学习、个体式学习”,极其缺乏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即主动性的、独立性的、独特性的、体验性的、问题性的学习方式十分缺失。

3、重构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小学体育教学的途径

3.1、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

郭思乐教授[3]认为认为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潜力,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因此,教师应是生命的启悟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尽可能地淡化教师的角色,而努力做一个儿童思维的启发者以及生命成长的同行者,教师通过运动知识及技能启悟学生的自主思维及创造的本能,为学生“未知”潜能的开发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基于此,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我们应当改变教师“一堂言”的教学现状,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努力践行“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生本教育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行为观。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为小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进行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3.2、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品质培养,突出学生主体性意识

运动技能教学的最大特点是“灌输式”、“强制式”的教学方式或教师教学行为,而这种教学方式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生天性品质的培养与塑造行为的缺失。小学阶段是人生当中最活泼、最生动的时期,这时对于小学生的品质培养无疑是最佳时期,在教学中,对于领导力、创造力、思考能力、表现能力的培养与塑造,体育教学无疑是最佳方式。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尊重儿童心理与生理的发展,发觉“童心”、“童趣”的课程资源,弥补运动技能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的培养,在领导力、创造力、思考能力、表现能力等品质的培养与塑造上多下工夫,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探究活动,并提高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合作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3.3、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型学习方式

“教是为了学。”然而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忽视“学”的部分,往往只注重教师的“教”,认为教师只要把“教”的任务完成了,学生便自然会“学”了。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最终产出的是一群禁锢了思想、泯灭了孩童应有的天性、创造性的 “生产产品”。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我们应当转变思想,从新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学生的“学”以应有的地位。基于此,我们应在尊重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等生物学特征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方式,提升学生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学习方式,如引入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参与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以及问题性。以自主学习为例: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设定的多个目标进行选择,然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而教师自始至终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积极参与者与引导者,而不是课堂的灌输者。

4、结语

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要努力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开放向上的教学氛围,既要促进其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要对其思想品质进行有意识地塑造。而在现代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课堂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潜能和个性。同时采用现代化的学生学习方式,使教学从单纯性的“教”转向以“学”为主的交互式学习方式,更多地鼓励小学生进行自我性的发现式学习、创造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诚然,在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统一实质上是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统一,片面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极为不科学的。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地位,把握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如此才能保证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进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贵在诱导”,思维活跃且具有创造性是小孩子的天性,启悟与诱导辩证的统一,才是小学体育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

[1]李凤芝.关于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影响的实证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06.

[2]路自合.平顶山地区初中体育教学学生主体性地位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1,05.

[3]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周登嵩.学校体育热点50问[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主体小学生体育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我是小学生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