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太极拳资源的特性与焦作太极拳产业开发

2015-08-20 23:22刘巧芳
武术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产业开发太极拳

刘巧芳

摘 要:太极拳产业的开发,归根到底是对太极拳所拥有的各类相关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与利用。文章从资源经济学的视角,着重分析了太极拳资源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基本特性,并指出焦作太极拳资源在产业开发上存在的优势,以及当前在太极拳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太极拳 资源 特性 产业 开发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1-0037-03任何一个产业的崛起和发展,都与资源的开发紧密相关。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太极拳在中国历史上绵延几百年,经前辈先人的代代传承积累、创新发展到今天,拥有极为丰富而深厚的自然、历史与人文资源。与一般经济资源相比,太极拳资源在具体形态、归属、价值效应等方面有着很大的特殊性;而与一般的体育项目相比,太极拳资源不仅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而且还跟中国古典哲学、中医理论、文化艺术、社会习俗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表现出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与特征。在当前我国武术市场开发中,太极拳资源储量显然还是一座有待开发的宝库。因此,对太极拳资源加强进行理论上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系统地认识太极拳资源体系,为太极拳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对太极拳产业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导向,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丰富和完善我国太极拳产业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 太极拳资源的特性认知1.1存在形式的多样性太极拳绵延至今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太极拳自陈王庭创太极拳以来,发展至今,逐步形成拳理明晰,风格独特,白成系统的有六大门派(陈、杨、吴、武、孙、和)太极拳。令外衍生拳种也有多种,例如:李式太极拳、忽雷驾太极拳、王氏太极拳等等。从内容上讲,太极拳套路繁多,各个流派套路各不相同,各有风格和特点;而且还有以各种流派划分的“陈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等,另外各式太极拳的器械内容练法各不相同,以及太极推手技法各不相同,但拳理一致,使太极拳表现出形式内容庞杂、风格流派广博的特点。这些多姿多彩的形式与内容不仅绝大部分是可以作为资源发挥经济作用的,而且还使太极拳作为资源表现出来的存在形式也呈得现多种多样。太极拳资源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既有外在可见的自然有形体方面,如陈家沟、赵堡等“硬性”有形资源,而且还有诸如武魂、武德、侠义精神等”软性”的无形资源。1.2传承的差异性太极拳资源的流派风格表现了强烈的传承性差异。众所周知,太极拳发源于焦作温县陈家沟,自陈王庭创拳以来,通过太极拳传承人在继承先辈们拳理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丰富着太极拳的内容。南于传承人在性格特征、文化修养、风土人情、民风习俗、社会生活、心理趋向以及体格形态等方面也有很大不同,太极拳的拳种和派别也表现出内容形式各异、招数风格迥然的特点。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等六大派系。另外还有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其他类太极拳,这些流派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太极拳传承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的发展起来的,太极拳先师们根据自身的特点,按照太极拳理不断的教化着自己的门徒,从而形成区别与其他门派的技术风格,而且这种流派还会不断的发展下去。因此太极拳资源具有传承的差异性。1.3使用的可重复性太极拳资源使用的可重复性,是因为太极拳资源绝大部分是不可消耗的,并且对特定太极拳资源的加工是问接的,因而这种加工一般不会对原有的太极拳资源构成大的影响。对于同一太极拳资源,就存在以同样的方式,或者以不同的方式多次进行使用的可能性。如进行太极拳技术的教学、表演竞赛等经济活动,不管习练的人数或表演的场次有多少,一定的太极拳技术资源并不会消失或减少。同样对于有形的太极拳资源的使用也是如此,例如人们对陈家沟太极圣地的开发,既可以与观光旅游结合,也可以与影视媒体结合,其结果是在提供满足人们某种精神物质需要的同时,“陈家沟”这一物质的有形体或无形的精神象征物依然可以以同样的方式或其它的途径继续进行参入到社会生产过程中,获取社会和经济效益。显然,太极拳资源都具有可重复性使用的特点。1.4有限性和无限性太极拳资源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人们的需求来说是有限的,特别是太极拳人才资源尤其是太极名家和各拳种技术资源具有稀缺性。目前,一些建国前有名的太极拳大师健在的已是硕果仅存,为数不多了,但是又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宝贵的人才资源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随着岁月消逝,年龄增长,“人琴俱亡”的危机感在武术界并不是危言耸听。而且,由于国家大力提倡竞技武术,从竞技体育角度出发,对一些传统太极拳拳种进行了适当的竞技化改造后被列入比赛项目。因此,这些被竞技化了的传统拳术在专业队得到竞技武术式的继承。与此同时,大量存在于广大民间的太极拳种,由于多种原因,在无人问津、无人继承的情况下逐渐走向消亡。但是,另一方面,无论是目前可开发的资源数量,还是就其开发和利用的潜力,从太极拳整体上看又是无限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观念的改变和人的智慧的增强,可供发掘和利用的太极拳资源也将日益丰富,同时新的太极拳资源也会不断产生出来。因此,在此意义上太极拳资源又是无限的。1.5精神内涵的潜在性太极拳资源绝大部分都具有精神性的一面,其精神内涵具有潜在性的特征,一般不是直接地表现出来,而是需要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去领会、去发掘。也正是由于这种精神内涵的潜在特性,使太极拳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矛盾的场景。一方面真正的太极拳喜爱者越往深处学习,就越感到有无穷的韵味,就越是痴迷,乃至可能终生追求不止而体味不止。与此相反,有许多初窥门径的青少年或中年人由于无法在短时间内直接感受到太极拳内在的魅力而直觉认为太极拳只是“老年拳”,了无趣味,从而半途而去。因此,在太极拳市场开发中,对于这种潜在性的精神内涵能否变成现实的经济和社会利益,既取决于太极拳资源自身所具有的精神内涵,也取决于对该资源进行开发的开发者对该种精神内涵所作出的诠释,以及特定需求主体自身素质所决定的对该种精神内涵的理解。2 焦作太极拳资源在产业开发中的优势2.1焦作是太极拳的发源地焦作市陈家沟作为陈式太极拳发源地,享有“太极故里”的盛誉,是太极拳的寻根问祖之地,有大量的文化遗存和故事传说,其在太极拳发展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其它地区所无法替代的。2.2太极拳体现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周易、儒家和道家哲学为基本理念而产生的太极拳、太极文化理念都生动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和品格。太极拳源于对周易哲学、儒家伦理、儒家与道家内圣外王哲学以及修养论的参悟,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的内修意识。太极拳文化,因其鲜明的中原文化特色和中华智慧映照,使中国武术因其深蕴的文化内涵而步入更高的境界,成为“中国智慧”的代名词,成为我们闪光的文化品牌。2.3广泛的群众基础2005年5月,焦作市成立太极拳研究会。目前焦作已有太极拳武馆、武校50余座,基层太极拳协会200多个,焦作地区共有近80万人练习太极拳,焦作城区有近40万人练习太极拳,太极拳的发源地温县练拳人数达10万之多,已具有广泛的太极拳训练的群众基础和浓厚的太极文化氛围。2.4丰富的太极拳人才资源 在焦作的众多优秀拳师之中,有120余人在国内外享有知名度,20余人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这些优秀人才是焦作市发展太极拳产业特有的人力资源优势。2.5独有的焦作山水文化旅游资源 焦作市依太行、临黄河,亿万年的地壳运动造就了当地雄伟挺拔、气势豪迈的奇山和纤巧婉约、清澈透明的秀水。包括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等名山在内的山水,处处都透射着太极神韵,正是这形意俱全的山水奇观才孕育出了名扬天下的太极拳。焦作市自然景观旅游人口的很大部分将是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潜在爱好者和消费者。2.6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大怀药地黄、山药、菊花和牛膝四大怀药在焦作地区已有七百余年种植和经营的历史,数百年的怀药养植赋予了太极文化浓郁的养生内涵。四大怀药是焦作市珍贵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在发展太极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可以加以充分的整合利用。2.7拥有高校和一批体育场馆等文化设施资源 在推动太极拳培训教育并筹办太极学院时,包括焦作大学、焦作师专、河南理工大学,以及已有的太极拳学校在内的一批教育资源可以利用,焦作市已有的体育场馆、博物馆等体育文化设施也要加以利用起来。3 太极拳资源优势在产业开发中注意事项3.1改变传统观念的束缚 太极拳产业开发过程中,在太极拳认识方面改变存在的观念误区。不要把太极拳视为单纯的武术的观念和狭隘的地域意识,要曾强把太极拳产业做强做大的心理愿望,不要存在白同于单一门派的排外思想等,以此来推动太极拳文化的创新与发展。3.2完善有效的管理 在焦作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太极拳大师级人物较多,但是太极拳大师们授拳较为分散,被誉为“四大金刚”的拳师中,陈小旺定居澳大利亚,陈正雷工作在省体育局,朱天才在新加坡。近千的拳师散布于国内外,各自为营,缺乏品牌和商业化、规模化运作意识。太极拳拳师分散授拳导致资源的浪费,不能形成相应的凝聚力;同时,太极拳缺少权威认证,国际化发展受局限。尽管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00多个国家成立了太极拳组织,但其白发性、随意性强,且相当一部分缺乏正规的引导和管理,缺少有权威性的陈氏太极拳协会或太极拳的认证机构,更缺少与其它太极拳门派之间的协调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太极拳更快地国际化;再次应完善有效的商业模式。到现在为止,焦作市有关方面对温县陈家沟及太极文化的定位最高不过于旅游,还没有把太极文化作为系统的产业资源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没有找到好的商业模式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当前的太极拳产业发展仍处于零散的自发性习拳阶段,没有发挥资源整合和商业开发的优势。要改变以上情况,必须完善有效的科学的管理。3.3加强科学研究太极拳理论研究依然比较薄弱。焦作市的太极拳理论亟需专家学者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而高水平学者义大多居住在大城市,焦作市高校也没有相应的太极拳研究机构和太极拳学院来培养更多的太极拳理论与技术人才,太极拳爱好者群体大多是知识分子阶层和离退休城市居民,其远离太极拳实践土壤以及缺乏创新发展的理论显得苍白薄弱,难以适应太极拳向更高水平提升的需要。所以要加强对太极拳理论的研究以适应产业的开发。3.4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作为焦作市的优势资源,太极拳产业在市场开发略显不足。太极拳培训缺乏扩张力。焦作市太极拳技术培训大都真对焦作地域为主,同时培训的内容缺乏多样性,培训的对象范围较小,培训人员的层次较低。都是小规模经营,缺乏正规的教学培训场所,有的甚至是收徒性的教学,不成气候,不成规模,难以对外扩大规模和影响;同时,太极拳用品开发落后。在太极拳用品与少林武术用品相比就落后许多,焦作本地几乎没有太极拳兵器厂,产品多来自市外,太极拳器材没有一家专卖,都是体育艺术品的附带产品;再次,太极拳艺术表演较少。太极拳作为焦作市优势资源,但是太极拳表演开发较少,举个简单的例子,在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上,进行太极表演的大都来自登封少林武校,而非太极拳的发源地焦作,可见焦作市在太极拳表演上的开发是多么的缺乏和落后,与太极拳的发源地极不相称。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到焦作太极拳资源的开发。因此,要加大对太极拳产业市场的开发力度。4 结语太极拳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是中华武林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在焦作市文化资源中最具培养价值和发展潜力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认知度和影响力,蕴含巨大的商业价值。正确认识太极拳资源的特性,了解焦作太极拳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优势,以及在开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积极开发太极拳资源,实现太极拳的产业化发展,对促进焦作市文化产业实现新崛起、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邢树强.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2]张茂林.沦市场经济条件下太极拳运动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5).[3]李大永,张薇,刘志广.太极拳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难点透析——以邯郸市太极文化产业化发展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8(14).[4]杨黎明.焦作太极拳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3).[5]邱丕相,王岗.走进主流社会的中国太极拳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2).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i Chi Resources and Tai Ch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Jiaozuo

Liu Qiao-fang

( P.E. Dept. of Jiaozuo Teachers College, Jiaozuo Henan 454001,China)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ai Chi industry, is to carry on rational disposition and use all kinds of relevant resources that Tai Chi have. The paper analyzes some basic characteristics that Tai Chi resources show emphatically from the visual view of resources economics, points out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dvantages that Tai Chi resources have in Jiaozuo,and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ai Chi resources development at present.Key words :Tai Chi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业开发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