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中小学武术教材的发展历程

2015-08-20 23:34张景文张魁
武术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武术动作

张景文++张魁

摘要:建国以来,学校武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走过了不平坦的发展道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伴随着武术教学的改革步伐,我国中小学教育武术内容设计越来越规范化、系统化,这是人们在武术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结果。由于不同时期社会背景、指导思想、政治因素的影响,造成武术教材选取的内容不断变化。文章以武术教材设置的内容为研究对象,查阅建国后至今面向中小学出版的武术教材,尤其是针对1990年~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教材武术部分进行细致的整理分析,回顾武术教材历史演变的过程,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需改善之处,探究武术教材编写的规律与特色,结合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演变,制定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学生自身素质需要的教材设置思路,是文章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武术教材教学内容编写规律教材回顾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01-0059-031 前言

武术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独具特色的运动项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在人们当中的角色不断变化着。在武术文化传播过程中,学校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武术教材是进行武术教学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学生学习的媒介。一本好的教材,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更直接的帮助与便利,还为学生学习指明了方向。

纵观以往体育教材中的武术部分,与其他项目不同,武术内容博大精深,选其精华,去其糟粕,选取最适合中小学生进行教学的武术内容,是一项武术进学校的艰难任务。教材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其内容的设置,教材教学内容的安排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规律,必须具有可行性。在现今武术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把过多的难度套路内容放在中小学课堂上,对于学生难度太大,不宜进行学习,只要是忘记一个动作后面的动作都不能完成,导致学生不再进行练习,对武术产生反感的心理。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武术教材则是制约其教学效果的核心问题。对于今后内容的设置,应回顾以往教材,总结过去编写教材时的经验教训,探索出的编写规律与原则,为今后武术教材的研制提供参考。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文章以武术教材设置的内容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对1990年到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教材中的武术部分进行剖析,判断设置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探究武术教材编写的规律与特色。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根据所选的研究方向,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提炼,从中发现这些文献资料背后隐含的规律性的、本质性内涵或形成新的观点与认识,取其精华,有效的充实文章素材。2.2.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时间段武术教材内容的对比,得出各自存在的特色之处,分析比较不同武术教材的优缺点,结合时代的发展,总结教材编写的规律。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 1990年版武术教材特点分析及不足3.1.1 1990年版武术教材——特点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是本大纲新提出的概念和教材内容,是以武术为基础的加强与拓展。改变了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局限性,体现了体育教材弘扬民族文化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

(1)小学三年级的武术教材中增加了五禽戏。目的是出于增加武术课趣味性的需要。

(2)在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武术教材中义恢复了1961年教材中的压腿、踢腿、腰功的内容,并且增加了难度较大的斜压腿和侧俯腰。

(3)在小学四年级的武术教材中增加了“摆掌撩掌类”和“架掌穿掌类”的组合动作。

(4)在小学五年级的武术教材中,增加了八个动作的“基本功串联”和五个动作的“步型拳”。

(5)在小学六年级武术教材中增加了“腾空飞脚”。并规定在少年拳的两套中任选一套。

(6)在初中一年级的武术教材中恢复了1961年教材中36动的“青年拳单练”。在攻防动作中增加了“实战步”;并且踢、打、摔等攻防动作采用散打的预备姿势和动作。

(7)在初中二年级的武术教材中恢复了1961年教材中24动的“青年拳对练”。(8)在初中三年级的武术教材中增加了“八段锦”。3.1.2 1990年版武术教材——存在不足

(l)增加教材内容随意性太大,没有考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2)五禽戏和八段锦虽然是著名的传统养生方法,但是否适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欠缺实地的考察。(3)攻防动作中的“后摆腿”、“揣”、“掏腿”、“别腿摔”的内容对于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都有较大的难度。不便于教师组织,且极易出现伤害事故。3.2 1993年版武术教材特点分析及不足3.2.1 1993年版武术教材——特点分析

(l)本套教材与以往相比,小学各年级的武术教材没有变化。

(2)初中一年级的武术教材中安排了“青年拳”和增加了13动的“健身拳”,目的是衔接前面的教材,并使武术教材具有了选择性。

(3)初中二年级的武术教材中增加了新编的“对六拳”、“三连腿”、“对练拳”。这些对练内容的难度相比“青年拳对练”,极大的降低了动作难度。新编的“对六拳”和“三连腿”虽然动作简单,但具有对练项目的引导入门的作用。(4)初中三年级的武术教材内容——八段锦,仍作为初中三年级的武术教材内容。3.2.2 1993年版武术教材——存在不足

(l)小学的武术教学内容虽然没有变化。但总体内容偏难,并缺少趣味性。

(2)中学的武术教学内容在初中二年级安排了新编的“对六拳”、“三连腿”、“对练拳”。内容难度相比“青年拳对练”虽然极大的降低了动作难度,但对于中小学体育课堂的武术教学仍有相当难度。

(3)初中一年级武术教材中的13动的“健身拳”,动作缺少观赏性,且动作之间的连接不顺,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4)八段锦教材对于初中三年级学生来讲,缺少趣味性。3.3 1996年版武术教材特点分析及不足3.3.1 1996年版武术教材——特点分析endprint

1996年首次为高中学生量身定做专门的“学生用书”,和以往的武术教材内容相比,其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一年级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特点

“以点带面”引导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

拳术套路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活泼。

(2)高中二年级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特点

高中二年级的民族传统体育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分为基础短器械套路和基础理论知识两大类;

紧密衔接高一教材,体现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系统性;

突出武术健身手段的实用性,培养学以致用的健身意识;

掌握使用武术器械、增强体质的方法。

(3)高中三年级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特点

突出教材内容的针对性;突出自练能力的培养。3.3.2 1996年版武术教材——存在不足

(1)从实际教学效果看,高中一年级的“形神拳”、高中二年级的“刀术”和“剑术”都动作偏多,且动作偏难。

(2)高中三年级的“太极拳十二动”均为身体一侧的动作,且行进路线较长,不便于学生室内练习。(3)辅栏的一部分武术和养生知识专业术语较多,学生理解不便。3.4 2000年版武术教材特点分析及不足3.4.1 2000年版武术教材——特点分析

(1)小学的武术教材基本同于1993年版的小学武术教材,只是在三、四年级的武术教材中,把原来的“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整合成了“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并去掉了“斜压腿”、“侧俯腰”、“翻腰”三个动作。五年级的基本功串联中去掉了“蹬腿冲拳”和“翻腰”。六年级的将原来的“基本功串联”改为“武术基本功串联”,并去掉了“翻腰”和“腾空飞脚”。

(2)与1993年的中学武术教材相比,初中一年级的武术教材为健身拳(新编)、对六拳、青年拳三个内容,并明确标明为“供教师选用”。

(3)减少动作数量,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练;打破拳种的界限,整合不同风格的武术技术,深度加工教材增加了武术动作的趣味性和攻防内涵,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材的可接受性。

(4)初中二年级的教材中新编了一套“剑术”和散打技术规格的“攻防对练”。

(5)剑术套路由12个动作组成,其中包括刺、劈、崩、撩、挂、压等主要剑法。学生熟练动作之后演练时,可以表现出身剑合一、轻快敏捷、潇洒飘逸、富有韵律感的特点。两个攻防对练各9个动作。为了教师容易教学,便于学生掌握,并且容易表现出拳打脚踢、攻防进退的格斗场景,创编时采用了散打的技术动作风格。

(6)初中三年级的教材中新编了一套健身短棍。为便于学生学练,也适合教师教学人数多的班级,选用一米多长的短棍。短棍的套路由12个动作组成,其中包括劈、拨、戳、盖、抡、挑等棍法。学生熟练动作之后演练时,可以表现出棍法密集、快速勇猛、刚劲有力、呼呼生风的运动特点。(7)2000年高中的武术教材内容仍采用1996年的高中武术教材,内容没有变化。3.4.2 2000年版武术教材——存在不足

(1)小学的武术教学内容趣味性较低,压腿和踢腿等内容学生很难达到教材标准。(2)中学武术教学内容中的“青年拳”动作太多,教学难度太大。实际教学中很难取得教学效果。4 结论与建议4.1结论

在不断的改革过程中,教材内容不仅要适应学生自身的需要,更得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体育界在目标的研究和探讨方面最为活跃。编订新的大纲应当根据什么目标?其中最难解决的是在现今多功能的体育教学目标中选择以哪一目标为主。社会给予体育教学多功能的作用,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学生具有集体主义思想和机制、果断、勇敢、顽强等优良品质;通过体育课还要振奋学生精神,培养他们有纪律、有礼貌、整洁、健美,让学生充分地表现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武术教材与其他教材一样,虽然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材必须反映社会的要求,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它也代表着同家对青少年一代的要求。因此,武术教材的改革,主要看教材是否反映了这些要求,所以它是武术教学改革的重要规律。4.2建议

武术教材内容和指导思想的改革,必须结合当今社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租同培养合格的人才。

在编写教材前,要深入了解武术发展的历程、武术的来龙去脉、武术的不同文化形态以及武术面临的冲击与问题,通过了解后查缺补漏,将需要增加的优秀内容融入到今后编写的教材当中。如将散手、搏击内容编进教材,充分体现时代的特征,现今社会竞争压力大,提高竞争意识也是时代赋予教材的责任。再就是在大学课程中开展的女子防身术,深受学生喜欢,在现行的高中教材中也介绍了女子防身术,学生也很喜欢,如果专门设置此类的教材内容,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再就是面对逐渐降低难度的教学内容,有一部分学生还是难以接受,所以教材应该考虑到这部分群体,可以只学习单个动作,简单易行。在编写教材时,不仅要突出实践的重要性,更要突出武术的文化特性。武术技能实践与文化熏陶并重,这也是武术区别其它项目的显著特点,可在教材中设计凸显文化含量高的元素。如将哲学、伦理学、美学等底蕴丰厚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学生易学、易懂并感兴趣的内容。 武术教学不仅仅是竞技动作的教学,更应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播,让学生们在学习技能的同时,还要学会和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参考文献:[1]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 - 2000)研究丛书体育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王占春.王占春教育文集——学校体育的实践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3]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体育与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王建华,王晓东,高嵘.我国中小学武术教材的建设与改革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6]毛振明.对现行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目标体系的质疑[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2).[7]汤立许,蔡仲林.武术教材建设回顾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研,2006(4).[8]王占春.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五十年[J].中国学校体育,1999.The Development of Textbooks of Wushu in China ——lllustrated by the example of physical textbooks published byendprint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from 1990 t0 2000

Zhang Jingwen1

Zhang Kui2( 1.Tai'an Sports Shool, Tai'an Shandong 271000, China; 2.Changping School Attached to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2206,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RC,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ushu course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s well as some errors. Accompanied by the reformation of Wushu teach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design is more and more standard and systematized, which is a result summarized from Wushu teaching practice. Because of the effects of social background, guiding ideology and political factors in different periods, Wushu textbook content is constantly changing. With the developed content of Wushu teaching textbook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by consulting the textbooks cater to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the PRC, especially Wushu parts in physical textbooks published by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from 1990 to 2000, this essay focuses on several research contents,including reviewing the process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Wushu teaching textbooks, find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 exploring the rule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se textbooks writing, formulating the proper textbook design ideas in line with the present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tudents' improvement needs.Key words:Wushu textbooks teaching contents writing rule review of textbooks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武术动作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中华武术
动作描写要具体
武术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