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视唱教学的有效推进策略

2015-08-26 13:49宋远侠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休止符乐谱音高

宋远侠

如何在小学阶段有效地开展视唱教学,是诸多音乐教师颇为困惑和棘手的难题。现行的新版教材拥有全新的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人文主体为单元,以音乐要素为主线,突出音乐实践,强调音乐能力。对于一直想在视唱教学方面做点研究的我来说,有幸与新教材同行,真是一个解决此难题的好机会。

在参加国培时,常听吴斌老师强调:“音乐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要学会用音乐的语言解决问题。“这音乐的语言即音乐要素。如今,在与新教材共同成长的一年中,我做到了:抓住音乐要素,引领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音乐手段的获知掌握,让每节课在音乐与节奏的韵律中跳跃前行。

一、多措并举感知音的长短

人们常说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我以聆听——模仿——认知——创编的教学环节,将学生引入节奏的轨道。

1.借助生活中的声音素材,体验音的长短

音乐的基本要素中最为核心的要数节奏和音高,但是对于节奏时值这一抽象的艺术,学生很难用时间或数字来描述“X”一拍有多长,“X—”应该演奏多长时间。于是我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引导他们描述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再梳理归类,最后以肢体语言感知音的长短:

首先,让孩子们学一学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可以是动物的叫声,“咩咩、嘎嘎、喵喵”,可以是震耳的鞭炮声“噼啪噼啪、咚……”,可以是汽车的喇叭声“嘀-嘀嘀”……

然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声音梳理分类,如:小猫——喵,小羊——咩,小狗——汪汪、小鸭——嘎,让学生再次聆听、辨别,感悟声音的变化:声音有长有短、有强有弱,小猫、小羊的叫声长一些,小鸭子的叫声短一些,小狗的叫声最短。

最后,引导学生借助肢体语言(两手心相对,外展拉开表示长一些、两手心压缩距离表示短一些、两手之间的距离再缩小表示很短)体验声音的长短。

2.以课堂乐器的聆听演奏,区别音的长短

为了将音的长短这一抽象艺术让学生理解感知,我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掌握。借助相同乐器与不同乐器,让学生亲眼看、亲耳听、亲手奏,获得声音的长短认知。

首先让学生在看一看、敲一敲、听一听中认知乐器双响筒、三角铁、木鱼、碰钟、串铃、铃鼓等乐器;

然后邀请几位学生,每人手持一种乐器,听口令同时用力敲击手中的乐器,待演奏停止时,听辨哪种乐器的声音立即停止,哪种乐器的声音仍在延续,自然总结出:

三角铁、碰钟等金属乐器的声音长一些:X……

双响筒、木鱼、串铃等木质乐器的声音短一些:X

最后,师生共同进行归纳总结,区别音的长短 。

3.以听觉与动作的多维活动,感知音的长短

为将音的长短感知掌握得更加牢固,在歌曲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歌曲的聆听,进行相应的听辨练习活动。如在学习《国旗国旗真美丽》《法国号》《闪烁的小星星》《可爱的小象》《春晓》等歌曲时,在学生熟悉了歌曲旋律以后,试着用举手示意、用飘动的纸条、双手用力拉开等不同动作表示歌曲中的长音,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准确找出乐曲中的长音。

4.以童趣盎然的教学,轻松认知休止符

在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当中,离不了任何一个音符,哪怕是休止符。恰当地使用休止符,能为歌曲画龙点睛。但往往因为它无声息的特殊身份极易被人忽略,从而大大削减艺术效果。为更好地还原音符的本性,彰显它的艺术魅力,我将休止符结合人文情怀进行渗透引导,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分休止符的认知出现在第二册第二课,其实早在第一课中就有体现,我结合P19页课后练习编一编、拍一拍,以“比一比、看一看、哪只小鸭子口里含着‘小虫”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辨认、模仿小鸭子的闭口来表现四分休止符,带着对小鸭子的喜爱及对小懒虫的急切捕捉投入“战斗”。

为了将四分休止符的认知加以巩固,在后续的歌曲学习中,跟进相应的练习,如在《布谷》《小麻雀》等歌曲学习时,以拍手、抓空等形式进行音乐小懒虫“O”的捕捉……多种形式的练习,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掌握得非常好,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水到渠成,提升节奏练习能力

借助乐器演奏与节奏的对应连接,提高学生的节奏读谱能力:一是将节奏出示于黑板,让小乐器手上台自选乐器进行节奏的演奏。再是让音乐小标兵自选乐器即兴演奏,其他学生模仿节奏,教师进行及时的节奏归纳。

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节奏练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第三册活页练习中的“为儿歌创编节奏”,对学生的节奏认知有了更深一层的要求。我先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反复拍读儿歌中,感悟儿歌与节奏的对应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边拍边读,尝试儿歌节奏的创编。最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点评。

学生在对节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以后,便会情不自禁地用乐器进行简单的表情达意,此时,是时候该对学生进行乐谱识读的另一个内容教学了——音的高低。

如果说节奏是音乐的骨架,那么音高则是音乐的血肉;如果说节奏时值的概念是抽象的,那么音高的概念则是模糊的。如何将这一缥缈无形的艺术传授给学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二、多维实践感知音的高低

通过对前几届学生的教学观察,我发现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音高认知,音乐课本上的乐器图形谱做得再怎么精美,也将是一纸空文。所以,在教学本套教材时,我着重加强了学生对音的高低认知。

要想让学生脑海里有音高的概念,就需要进行长期有效的强化训练,以前,我会让学生在反复背唱乐谱中实现教学目标,而如今,我只须对学生稍加引导,便可达到目的。

1.描述高低,建立概念

用最简便的方式让学生感知高低。为学生讲述音的高低之后,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加上语言描述“高与低”,学生会滔滔不绝地描述:爸爸比我高,我比小弟弟矮,蓝天比小树高,我比楼房矮……这样,每位学生心里都有了非常清晰的“高低”概念。endprint

2.实例模仿,感知高低

学生建立了高低概念之后,教师选用学生最熟悉的人声——老人与小孩的声音为实例作以模仿,让学生对比得知老人的声音低,小孩的声音高,同时配以相应的体态律动。这样,学生脑海中便留下了音高与音低的不同特点。

3.聆听对比,表现高低

有了人声的高低概念,教师选用乐器现场演奏,让学生在聆听中进一步感知音的高低。

(1)通过电子琴不同音区的演奏,引导学生听辨并用体态律动表现音的高低。

(2)反复聆听乐曲,听辨音的高低。如聆听《法国号》《这是什么》《两只小象》与《小象》《大象》等乐曲,抓住旋律中跨度较大的音程,通过反复播放以及夸张的模拟让学生听辨,以肢体语言予以表现。

4.利用教材,辅助训练

音高的概念在脑海中一旦形成,在乐曲的听辨与旋律演唱中就能有一定的纠错能力。为更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掌握音高音程,我充分利用教材手势图,带领学生从基本手型、手位进行音阶音程的反复练习。利用课前两分钟时间,激励学生将所学歌曲的简单乐谱进行手势练唱。学生在一个多学期的手势练唱中,已基本掌握音阶的上下行以及三度、五度音程,能合作完成《小雨沙沙》《牧童谣》《粉刷匠》《理发师》《闪烁的小星星》等曲谱视唱。

5.借助乐器,巩固识读

结合“体育艺术2+1”活动,我校为不同年级选用了不同的乐器,其中在我所教的班级就配备了15音彩色铝板琴。这看似简单的乐器可是帮了乐谱识读的大忙,色彩鲜艳的键盘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从低到高由大到小的键盘排列又与音高相吻合。自从配备乐器以来,我每节课都要利用几分钟进行曲谱演奏训练,在乐器的演奏中,学生们的乐谱视唱能力亦随之提高。如今,学生对所学过的简单乐谱,如《闪烁的小星星》《小雨沙沙》《粉刷匠》,以及会背唱、能视唱的曲谱均能进行演奏。尽管他们的演奏还不纯熟,但这对于刚刚进入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已是不小的进步。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一点点的启发引导、唱练结合中,从音值到音程,孩子们能借助手势与铝板琴的辅助,将简单乐谱进行演奏,已基本具备了独立视唱的能力。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在与新教材的磨合中,我践行着新课改的精神,我体会着用心浇灌、喜获丰收的快乐。作为一名一线音乐教师,我将和学生一起,在音乐的神奇天地里,倾听每一个音符,感受每一个节奏,将我们的生命成长谱成最美妙的、最动听的乐章!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第一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休止符乐谱音高
山之高
是你一直想着我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乐谱:放飞梦想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
关于“音值组合法”中的“休止符组合法”与“切分音组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