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达成

2015-08-26 03:34张颖丽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正方体研讨长方体

张颖丽

2009年,我有幸加入哈尔滨市南岗区数学名师工作室,成为《课时目标精细化》课题研究的一员。在与各位名师共同学习研讨的日子里,受益匪浅。

我们的学习活动分为网络研讨、现场研讨及现场听评课等多种形式。

研究之初,我们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尤其是课标72页附录里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学生初次接触的学习内容多用结果目标动词“了解”,也可以用同类词“知道”“初步认识”,如“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初步认识就说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这个知识最浅层面的学习。第二层次的结果目标动词“理解”,也可以用同类词“认识”“会”。如“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这一目标也要建立在学生初步认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第三层次的结果目标动词“掌握”,也可以用同类词“能”。如“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物体的顺序和位置”。“掌握”这一结果目标动词的运用,一定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数可以表示物体个数的基础上进行的,绝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就要求学生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我们还列举了大量的课例来进行验证,也包括过程性目标“经历”“体验”“探索”的使用。

然后,我们进行了课时目标设计。我们最先研究了“数与代数”领域的课时目标。先研讨目标确立,再深入课堂听课,课后再修改目标,循环进行。以下是两课经过研讨后生成的目标。

案例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

目标:

1.在认识20以内数的基础上,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数,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结合主题图,感受100比20多得多,初步培养估计意识。

2.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

案例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减法的简便运算”

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还可以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掌握改写方法,能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运用简便方法解决问题,提高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验证、分析等活动,体验简便算法的优越性,探索简便算法的适用条件。

3.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和应用价值。

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时,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能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运用简算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观察、分析式的数据特点,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

接着进行“图形与几何”领域目标网上研讨及设计。以下是我依据研讨进行的梳理。

数学名师工作室网上研讨教学目标整理

一年级“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长、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了解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

2.在操作活动中,体会长、正方形边的特征,感受图形间的转化关系。

3.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细致耐心的习惯体会数学美。

二年级“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锐角和钝角,掌握它们的特征,并能正确辨认,会借助直尺三角板画锐角和钝角。

2. 经历操作、比较、分类等数学活动,体会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提升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3. 培养自主合作的意识,养成认真画图的良好习惯,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2.经历用不同方式比较图形面积和面积单位产生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3. 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年级“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点,能应用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交流研讨等方式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年级“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探索长、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最后我们就分学年上研讨课,领域可任选。我就选了五年级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初次备课,正赶上学年研讨课,我确立了如下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理解相关概念。

3.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试教后发现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与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本可以在一个活动中完成,现在变成了两个独立的目标,说明目标设计不够合理也不够准确。应进行整合。

第二稿目标如下:

1.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讨论辨析等教学活动,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这样一修改发现比一稿目标指向性强了些,语言也更简练了些。所以上了一堂工作室的研讨课,会后大家结合课与目标进行了研讨。第一,觉得教者无论是引导学生了解长、正方体各部分名称还是掌握其特征都是在数学活动中进行的,所以不做具体限制显得更合理。第二,学习过程中选择的活动应更具体,让执教者一看目标就有选择出活动的指向性,因为我们研究的成果是要为广大一线教师服务的,所以力求更准确。第三,关于情感与态度目标的确立,我们要的是长、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体现。第四,课堂上我们发现,学生走进课堂前并非一张白纸,他们对长、正方体的认识已有一定储备,我们备课就是要找到学生认识的生长点,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我们也重新确立了教学重难点。进行了第三稿的调整。

第三稿目标如下:

1.在活动中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探索长、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理解长、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相对”的理解。

经过几次三番的修改,我想这次研讨会受益最大的人就是我,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会更准确地使用目标动词,经过研讨我也知道目标是我一堂课的指南针,我的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为了某一顶目标的高度达成。如果每一个目标在课堂上都能达成,那么我们的学生无论是知识,能力还是情感态度都会得到不断的发展,这不就是我们为师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吗?endprint

猜你喜欢
正方体研讨长方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