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言文字的训练掷地有声

2015-08-26 13:45杨丽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习作植物语言

杨丽

两节习作课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增强习作兴趣、提升习作能力为宗旨,将习作与阅读、口语表达有机结合,进行了层次化的训练,很好地突破了重难点,达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各具亮点,特色鲜明,收到了异曲同工之效。

相同点:

1.紧紧围绕学段训练要求和习作内容设定教学目标。第二学段习作目标这样要求: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本次习作内容是写自己喜爱或熟悉的一种植物,要写出植物的特点。两位教师据此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处理材料的能力,观察、想象能力,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植物神态、品格的能力。将教学重点确立为:写出外形和习性特点,表达喜爱之情。并围绕目标和重点从“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三个层面设计、展开双边教学活动,进行扎实有效的指导和训练。

2.让习作课链接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生活乃习作的源泉。植物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认知水平,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孙老师课前布置学生选择一种喜欢或熟悉的植物作为观察对象,从外形和习性等方面进行细致观察,并做以记录,制作观察卡,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习作。学生观察了家中的九月菊、大地里的向日葵、校园内的松树、小草等植物后,带着生活经验走进了课堂,有备而来。同样,徐老师课前布置同学了解自己喜爱的植物,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并收集这些植物的相关资料。课堂上,当课件出示各种植物图片的时候,学生们的熟悉和喜爱之情一下子迸发出来,很快确立了自己习作的目标,习作的源泉多向度打开。这样,生活成为习作的源泉活水,课堂上学生的真情实感自然流淌成河。

3.分层次指导训练,教学流程清晰畅达。新课标要求我们: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孙老师的教学流程如下:朗诵诗词,渐入题——自读提示,明要求——示范介绍,学观察——合作交流,更具体——指导构段,快乐写——步步引导,散文题——段篇点评,再提高。徐老师设计了“复习引入——明确要求——分层指导(选材立意、补充文题、列提纲、写具体、写详细)——起草作文——初步讲评”这样环环相扣的教学流程,两节课的设计都让学生充分经历写作过程,体验习作练习的乐趣,教学环节层层递进,流畅自然。

4.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孙老师在课前三分钟里,让学生配乐朗诵关于植物的古诗词,引领学生进入美丽动人的植物世界,自然而然地带领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引出习作内容。布置学生完成课前观察卡时,收集赞美植物的美词佳句。徐老师让学生在回顾本单元课文时,背诵诗、词、佳句,从而引出生活中千姿百态的植物,揭示出习作内容。在进行写法指导、初步赏评学生习作的环节中,两位教师或选择学生的优秀文段,或选用名篇的典型片段,和学生一起咬文嚼字,并使用体现个人丰富学养的精当的评价语言,进行个性化指导,抛砖引玉。由形态到习性,再到品格精神,教师在指导习作方法的同时,更提点了习作内容,堪称有效的教学策略。“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两节课上,教师的语用意识激发了学生浓厚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习作中既运用了语言,又积累了语言,将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不同点:

1. 教学难点的确立各有侧重。徐老师集中突破了“能从不同的角度具体生动地描写植物,能与人的品格联系起来”这一难点。用课件分别出示写白杨、吊兰、玉米、海棠的片段,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植物的外形、写生活习性,进而总结精神品格,引导学生归纳出把文章写具体、写详细的方法:观察要有顺序:树干、树枝、叶子、表皮;根、茎、叶、花、果的形状、颜色、气味等特点;从水、土、阳光、温度几面写出习性;写出植物四季的变化;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多种感官参与、写出感受、写出品格。孙老师更侧重于“有顺序有条理”这一难点,在突破这一难点时,采用简单明了的讲授法:介绍农作物时可以按照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介绍;介绍花草时可以先从叶、花、茎等局部开始,再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进行介绍;介绍树木时可以由远及近一步一步来介绍,而到近处时,再仔细观察它的树干、树枝、树叶;还可以根据所介绍植物的实际需要采用一天中从早到晚的顺序、生长变化顺序等。接着用下水文《我眼中的向日葵》引路,以《牵牛花》《小草》《松树》《仙人球》等几篇习作为例,深入地指导学生将植物介绍得有序、具体、生动、有感情。总之,两节课在训练点的突破上张弛有度,水到渠成。

2.教学流程的安排自成一体。孙老师在学生自读提示明确要求后,直奔教学难点和中心环节,先让学生学观察、指导写具体,再指导构段、进行命题指导和段篇点评。徐老师在指导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后,从选材立意,到补充文题、列提纲,再到指导写具体、写详细,最后初评指导,可谓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几点思考:

1.习作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什么是真正的尊重?马卡连柯:“我的教育,是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学生又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学生。”学生的习作能力存在差异,两位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在关注优秀学生的同时,是否关注到习作能力较差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对本次习作要求能落实到什么程度,这篇习作能有怎样的表现?对他们是否须要降低习作难度?能否在他们的习作中选择一篇进行初步赏评指导或作为讲评课的案例进行一次充分的对话交流与评改?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尊重一个学生,同时也要对他们提出最严格的要求,给予最及时、最必要的帮助。我想,这就是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深意吧。每节习作课都让学生学有所获,要让他们进步,哪怕是能力最差的学生,哪怕是点滴的进步与提高。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习作中看清自己的努力方向,树立信心,培养兴趣。

2.教师要用诗意去影响学生的习作。写作能力同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一样,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的语文素养。简单地说,它同写字、说话、读书一样,是工具,是人际交往、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读书积淀人生底蕴,写作表达真情实意,教师要引领学生去广读、去深悟、去观察、去练写、去创作,与学生一起“徜徉在语文之途”。要努力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还要和学生一起下水,用心地去写作、去感受,去亲历写作的难度和快乐。

梅子涵教授曾说:“假如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要努力地去写,可能达不到作家那样的深度,但会让我的学生因为我的作品而崇拜我。我决不会仅仅满足于只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几句话,那样的话,学生可能从中得到鼓励,但看不到远方。”为了我们的学生,请拿起你的笔、用你的心培养孩子一份精细的心情、一份悲悯的情怀、一个诗意的人生!

3.关注语文教学的本体特征,将习作课上成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课。进行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这是语文教学的本体特征。习作是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要关注学生的言语形式,话说得是不是有条理,哪个词用得不合适,哪个句式用得不好,哪个地方话没说到位,哪一处说得不够详细,都要指出来,让学生在斟字酌句中体会言语之妙,在评改中学习表达,培养良好的语感。要学习贾志敏老师的习作教学理念和策略,将每一节课作为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平台,营造生生互学、师生共同成长的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做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者、实践者、引领者,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而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地工作,因为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作植物语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将植物穿身上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