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中职车工工艺与技能课程构建

2015-09-09 02:51成都市现代制造职业技术学校四川成都61000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4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车工工艺

顾 亮(成都市现代制造职业技术学校 四川成都 610000)

立足“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中职车工工艺与技能课程构建

顾 亮
(成都市现代制造职业技术学校 四川成都 610000)

本文分析了中职车工工艺与技能课程模式改革的需求,提出了车工工艺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详细介绍了按照工作过程导向,重新整合车工工艺与技能课程内容教学模式。

工作过程导向 车工工艺与技能 课程构建

据国家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有57.2%的毕业生认为机械加工操作与工艺实施能力在就业岗位中很重要。28.2%的毕业生认为设备调试与维护重要。车工工艺与技能课程属机械加工操作与工艺的专门模块,是主干专业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难于掌握和讲授的实用型科目,如何提高教学实效,使培养的学生具备从事该职业的能力,以确保毕业生按市场岗位需求零距离就业,急需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课程模式。

一、车工工艺与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机械加工专业车工工艺与技能课程传统的授课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先由专业理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然后再由实习教师在实训基地进行以技能操作为主的实习课教学,另一种则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前者大多是受设备、场地、师资的限制不得已而为之,这种教学模式导致理论课与实习课严重脱节,不符合现代职业教学理念必将被淘汰。后者虽然有效的解决了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发生脱节或错位的问题,也提高了教学效果。但一般学校购置的设备有限,每个学生独立动手操作机会很少,多以观摩为主,教学重点也只是放在机床的简单操作上,而对产品的加工、加工工艺路线选择等专业技能训练不够,并且多以考证为目标,教学内容单一化、范式化,对学生存在误导,也无法真正有效的培养学生实用的职业能力,导致学生在校掌握的车工技能不能及时跟上企业需求。

二、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

1.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现实工作相脱离的弊端而提出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是以对具体的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将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切分为若干个工作步骤和单项工作任务,强调完成一件工作的各环节之间的顺序和密切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业时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学会工作、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2.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

(1)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以“过程性知识”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为辅。因为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所以在建设学科,实施教学的时候就必须弄清工作内容,工作过程涉及哪些方面,工作完成情况评价等,根据职业教育教学“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方针,结合实际调研,我们将车工工艺与技能课程分成8大项目(见下表),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每个项目都安排有参照企业产品的综合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尽量接近企业的产品生产要求,即加工工艺、手段、工时、质量检测均产品化,老师指导学生学会选择最优加工方案、了解各产品工时的计算方法,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产品必须做成合格品才过关。这样学生在完成课题的同时,也完成了某种产品的加工,既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又能逐渐培养学生产品生产意识。

(2)制定教学策略

一般车削加工的生产工作过程是:确定工作任务→制定加工方案→车削加工→质量检测。由此,以工作过程开展教学的基本步骤确定为:

第一步:出示图样

教师选定项目后,以图样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分析,提出项目实施具体要求,并提供示范操作。

第二步:分组并制定加工方案

在自由组合的原则下,教师根据学生各方面素质,可以对各组成员进行适量调整,尽量保证各组的实力均衡,每组5~6人为宜。组织小组讨论,选择材料、刀、量具、制定加工方案、要求每人独立编写加工工艺并进行分析,小组选出最佳方案。

第三步:教师检查各组项目实施方案,给以指导性建议,学生填写工艺卡

第四步:车削加工

将学生分配到车床(2人一台为宜),学生领取选用的材料、刀、量具后,依照工艺卡片进行车削加工,教师巡视并随时指导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

第五步:完成项目总结报告。

每组按要求完成课题。除此之外,总结各组的理论与实践应用体验,针对车削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整理,完成项目总结报告。

第六步:检查评估

“单项小任务”的评价方式为:每组进行产品展示,介绍本组的项目总结报告,由其他小组提问。然后教师提供评分标准,组织学生给各组打分,获得小组成绩。再由学生进行组内个人互评和自评,教师根据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及项目成绩给出综合、公正评价,得出个人成绩。

综合训练“产品任务”的评价方式为:每组进行产品展示,介绍本组的项目总结报告,依据图样将“产品”分为次品、基本合格品、优质品、精品等不同等级。

第七步:归档或结果应用

将各组产品和总结报告存档,对于优秀作品可应用到企业、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

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即

①基础训练阶段:理实一体化教学。

我们把大项目下的每个小任务设计成理、实一体化教学,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认知,即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技能的工序、操作要求、规范、方法,掌握某一工作任务的基本原理。需要强调的是,这一阶段“认知”的对象是专业技能而不是学科体系化的专业理论知识。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校内技能训练过程中车间与教室一体,师傅与教师一体,学生与学徒一体,围绕技能训练项目开展理论教学,实现“做中学”。

②掌握技能阶段:集中实训

通过基础技能训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单个小任务基本的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需要大量练习,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而固定下来,将上一阶段分散掌握的操作步骤、操作方法联为整体,在训练中逐渐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在基础训练阶段,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知道该怎么做”,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做好”,训练有了质量要求。以项目《车削简单轴类零件》完成“任务1 轴类零件基础知识”、“任务2 车外圆、端面和台阶”和任务3“钻中心孔、车槽和切断”后,安排了任务4综合训练“产品加工”,训练时间1周左右(视车床数与学生人数比例定),这一周内学生的学习场所在车间。训练期间教师按照企业规章制度组织学生实习,每天早上着工装集合点名,班组长检查仪表、总结前一天“工作情况”,教师布置当天“工作任务”,学生进入车间后做好工具、量具准备工作,训练开始。训练过程中,教师进一步承担“师傅”的角色,观察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帮助学生总结操作经验。集中实训结束后,教师对学生实习表现、技能掌握程度、完成任务的质量(如加工的工件是否达到光滑度、精度的要求等)进行综合评价。

集中实训实际上就是“模拟生产”,教师是生产的组织者,学生是生产任务的承担者。生产前他们被明确告知生产任务及质量要求(得到加工图纸),生产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不断明确、细化工作目标(包括质量要求),指导学生在生产中掌握操作技能并逐渐熟练。产品生产出来后,教师与学生采用互动形式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学生进一步掌握操作要求和质量标准,发现自己存在问题并积极改进。实习结束后,教师对学生技能训练效果给出评价。

③熟练运用技能阶段:顶岗实习。

在集中实训掌握基本技能基础上,学生还需要通过有目的的强化训练提高技能熟练程度,使他们操作的速度更快,加工的工件质量更高,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这一阶段的训练目标比上一阶段更高,学生应该“会用技能”,即能够根据生产任务的需要独立判断怎样将自己掌握的单项技能组合运用,并且在大量的运用后技能逐渐熟练,形成条件反射,去除初级训练阶段的一些辅助性操作环节,实现技能的“自动化”。

这一阶段的训练要从学校扩展到企业,训练需要真实的工作情景。首先,综合运用技能需要更多的设备和生产经验丰富的指导者。学校受资金、场地的限制,不可能做到经常经常补充、更新设备,扩建厂房。学校教师的工作岗位在学校,尽管可以采用到企业参加学习生产的方式丰富他们的经验,但与企业技术工人相比较还是有差别的。其次,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才会有真实的生产任务,学生才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熟悉各工序之间的联系,各项技能才会有机结合起来。

3.构建评价体系

通过理实一体化学习、集中实训、顶岗实习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我们的考核评价贯穿在整个技能训练过程中。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职业习惯、操作质量三大方面。评价主体包括班主任、授课教师、实习车间管理人员、工厂师傅、实习带队教师等。评价对象是学生,但他们的身份是变化的,在教室他们是学生,在校实习车间和工厂他们是工人。评价标准也就比学生的评价标准更高,既用在校生标准要求也用企业工人标准要求。(表1)

三、结语

车工工艺与技能课程实践性较强,工作过程化特点明显。当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和工作项目为中心进行重构重组时,一方面,学生是置身在一个工作场景中进行学习,学习目的清晰、明确,即完成某一工作任务,学习从学生对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开始,在工作过程中获取知识,习得技能。知识不再是枯燥的东西,同时在各工作环节的任务完成阶段,学生能逐步观察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成功,即便工作任务以失败告终也能直观地分析失误原因,明确后期学习目标。因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始终在提醒学生,这些内容是与工作任务紧密相关的。这样,学生就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工作任务上,而不是知识,他们会意识到,掌握知识仅仅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这是非常符合工作过程要求的一种习惯,因而有利于技能的形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1]姜大源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题观.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科学出版社 2007

[2]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

[3]壅丽英.机电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

表1 机电专业学生技能训练效果评价表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系统化车工工艺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道岔车工电联合整治管理经验
浅谈车工实习的设置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茶艺课程开发与设计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设计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FINEX工艺与高炉工艺的比较
中职数控车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