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烟花三月

2015-09-10 07:22许庆江
博览群书 2015年4期
关键词:桑叶男女桃树

许庆江

三月是草长莺飞的季节,杂花生树,好鸟相鸣。若以“烟花”二字配以“三月”,那么再也恰当不过了。一年12个月,只有三月可以用“烟花”来形容。李白以“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名句赠别孟浩然,千年而下,仿佛使得扬州永远停留在烟花三月的诗情画意中。但早在李白一千多年之前,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为我们描绘了烟花三月的诗歌世界。

孔子说学《诗经》可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因为《诗经》有大量的动植物,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博物之书。又因为诗歌里有这些形态各异的动植物的存在,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季节的轮回,而这也成为物候学研究的对象,什么时节有什么典型的自然现象,动植物有怎样的表现等。我们人类,也随着自然的律动而生活。《诗经·郑风》里有一首《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

这首诗共两章,每章12句,句式长短不一,有口语对话,有细节描绘,生动活泼,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带我们回到那热闹的溱洧之畔。诗歌反映的就是暮春三月,青年男女约会游玩的情形。当时郑国有两条有名的河流,溱河和洧河。春天万物复苏,春雨连绵,导致河水的流量猛增,一眼望去,水势盛大(“涣涣”),涨满整个河床,水深而清澈(“浏其清矣”)。暮春三月,天气暖和,花草繁茂。这个时候,相好的青年男女就邀约来此游赏。他们采摘了新鲜的兰花(“蕑”),这仿佛是他们统一的赴会标志。溱河与洧河平日里也不少人,年轻人也不是第一次来此。当有女子发出邀约“观乎”的时候,尽管青年男子说早就去观赏过(“既且”),但三月兰花盛开的日子,则别有一番景象,那里已经成了男女集体约会的天堂,于是他们还是决定相约再次前往。来到河边,可以看到非常热闹欢乐的场景,熙熙攘攘,场面声势浩大(“殷其盈矣”)。男男女女在互相聊天和开玩笑,彼此相赠芍药花,作为相互友好和爱慕的信物。

通过《溱洧》我们可以看出当时郑国青年男女的热情奔放,他们在春天释放自己的青春。但如此健康活泼的诗歌,却被后世推崇“诗教”的儒家学者阐释为“男女相弃,淫风大行”,这和原诗旨意是大异其趣的。

暮春之际,天气变暖,万象更新,正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时节。在《论语·先进篇》里记载孔子问弟子们的志向,其中曾晳的回答让孔子非常赞赏。曾皙说自己的理想是在暮春三月,“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何等的潇洒。三月集体出游的活动,到后来演变为修禊活动,并固定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称之为“上巳日”,再后来进一步固定为三月三日。这个时候,人们争相奔向大自然。

除了青年男女相邀游赏,三月还是成亲的美好季节。《诗经·周南》有《桃夭》一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四句,重章叠句,朗朗上口,节奏欢快。这首诗,每章都以“桃之夭夭”开头,这就是《诗经》常见的“起兴”手法。桃树繁茂(“夭夭”),花果和枝叶无一不展示其茂盛。一般而言,起兴所写之景未必是实景,但就该诗而言,桃树的变化,则暗示了季节的变化,从春天到夏天,桃树开花结果,到桃叶繁盛,暗示了这位女子(“之子”)出嫁(“于归”)的整个过程。

第一章桃花之盛开,是暗示女子出嫁之初;第二章硕果累累,是暗示多子多福;第三章枝叶繁茂,是暗示能给家族带来更多福分。桃花盛开的三月,与女子出嫁时的喜庆氛围是非常吻合的。这样的女子,婚后将会是美满幸福的。

不过,美好的开头,也未必有美好的结局。《卫风·氓》讲述的是一位弃妇的故事,诗歌展示了她从恋爱之初,到最终被抛弃的过程。当她和氓新婚之初,诗歌以桑叶的茂盛来起兴: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而当她被抛弃之时: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桑树仿佛见证了他们爱情的全过程。桑叶茂盛的春季,象征爱情的美好,桑叶的凋落象征爱情的终结。同时,桑叶与养蚕和织布密切相关,这也暗示了农耕时代女子的重要职业活动,那就是采桑养蚕织布。三月,对于养蚕来说,是重要的季节,以至于古人就把三月叫做“蚕月”。

西周时期,使用的是周历,和夏历(即今农历)不同,周历以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正月),称之为“一之日”,夏历的十二月为“二之日”,夏历的一月为“三之日”,夏历二月为“四之日”。而夏历三月,则为周历的“蚕月”。在《豳风·七月》里,是这样分别描述以上几个月份的生产生活的: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一之日”寒风发出“觱发”的声音,“二之日”寒风凛冽,天气进一步寒冷。到了“三之日”就要准备好农具(“耜”)了,“四之日”就要下地(“举趾”)干活,全家出动,为春耕出力。以上所说对应就是夏历的十一月至来年二月的生活情形。除了三月,周历的其余月份,四月至十月,都和夏历对应,叫法也一样。即在所有以数字命名月份之外,周历将夏历的三月称之为“蚕月”,足见周人对桑蚕的重视。

蚕月的女子,最为重要的生产劳动就是养蚕桑。为了活动良好的桑叶,就要悉心照管桑树,要修剪树枝,砍伐那些高挑的枝条,使之适合采摘,叶子更容易生长,这时可以采摘那些嫩桑叶(“女桑”)喂养春蚕。

因此,在《诗经》里,三月是丰富多彩的,有悲欢离合,不仅仅是烟花,还有婚恋,还有劳动。

猜你喜欢
桑叶男女桃树
抬水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爱吃桑叶的蚕宝宝
小桃树的朋友
男女有别
桃树的“吱吱呀呀”歌
桃树醒了
“意式”男女的街头时髦选
桑叶,一般都像米做的粮食
搞笑男女的幽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