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段子”与鹅肝酱

2015-09-10 07:22党建军
看世界 2015年14期
关键词:教徒蜜糖素食者

党建军

在很多中国人看来,美国人是很开放的。尤其是看过了《破产姐妹》、《生活大爆炸》等美剧之后,里面无底线无节操的剧情都会让人觉得,美国人怎么可能不开放呢?

不过,在法国人的眼里,美国人却是保守的。这不,法国外交部近发布国民出游注意事项,针对赴美国旅游,特别建议不要讲“黄段子”,因为,美国人相对保守,可能欣赏不了法国的拉丁式幽默。尤其是对异性,在法国人看来无伤大雅的言行举止,在美国可能会招来警察乃至官司。

“相对保守的”美国人,欣赏不了拉丁式幽默,黄段子可能惹上官司,这就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发生碰撞的鲜活例证。事实上,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这样的文化差异和碰撞无处不在,餐桌上的文化碰撞是另一大例证。

比如说,在法式大餐中,鹅肝是必不可少的。只是,传统的鹅肝制作过程相当残忍,以至于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对鹅肝发出了封杀令。但这些封杀却未能阻止全球鹅肝销量的持续上升。据说,在法国也有大约一半的人反对传统的鹅肝制作过程,但若说就此把鹅肝彻底赶下餐桌,法国人恐怕都会说不。于法国人而言,吃鹅肝恐怕不只是品尝美食,还成为一种深植于民族记忆中的饮食文化。

对于这样的饮食,不论是喜欢还是反对,都可以说出诸多理由,但更多情况下,双方的争辩恐怕都是鸡同鸭讲,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任何一方试图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也基本上是徒劳无功。

又比如说,印度教奉牛为神的化身,其信徒多不吃牛肉,于是,在印度街头,神牛到处自在行走。然而,在印度,除了印度教徒外,还有上亿的非印度教徒,在他们的眼里,牛并非神的化身,牛肉自然可以吃。如果印度教徒非要禁止非印度教徒吃牛肉,惹来的恐怕不只是餐桌上的文化冲突,还有可怕的政治和宗教冲突。最好还是,不想吃的别吃,想吃的就吃,互不干扰,相安无事。

在吃什么的问题上,也很难分出什么高下。不论是喜欢吃牛肉鸡肉,还是鱼肉海鲜,都有各自的历史文化成因。不论是否看得惯,都得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这个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民族、宗教,有各种不同的饮食文化;每个人或其群体,也都有维护自身饮食文化的权利。与此同时,他们也必须尊重其他人或群体的饮食文化。

笔者上学时,某次和一些同学聚餐,餐桌上,坐在笔者身边的是一位素食者,整个饭局中,一直在讲素食的主张,弄得笔者每次看到端上桌的肉食都不好意思出手。可以想象,如果有素食者非要将自己的主张强加给整个世界,那他面对的可能是世界上大多数人的敌意,到那时,不论是牛肉拥趸、还是鹅肝死忠粉,恐怕都会团结起来,保卫自己吃肉的权利。

说到底,餐桌上的文化冲突一直都有。这个世界不仅有种种味道千差万别的食物,还有口味千差万别的人群。有的人不喜欢香菜,有的人就喜欢吃香菜馅饺子;有的人不喜欢羊肉的膻味,有的人则觉得羊肉不膻就不香;有的人喜欢逐臭,视臭豆腐、臭鳜鱼、榴莲等为美食圣物,而有的人一见到这些食物,就会捂着鼻子逃走。至于粽子界“甜党”“咸党”之间“派系之争”,更是成为热门话题。

正所谓“你的蜜糖,他的毒药”。重要的是不要去强迫别人改变自己的饮食喜好。你的蜜糖,你喜欢吃就好,不要让全世界都奉之为蜜糖。你眼中的“毒药”,让喜欢它的人去吃就好,他们并不欢迎你的“拯救”。

归根到底,我们就是得承认,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同于我们的人以及饮食文化,不论你喜欢不喜欢,都得接受并尊重他们的存在。

猜你喜欢
教徒蜜糖素食者
Life in 2060
最甜的蜜糖
亲身尝试全素食 结果大感意外
素食长寿的秘密
骇图
愿望塔
不爱的理由
辨言语,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