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2015-09-16 10:07黎同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探究性课题思想品德

黎同

[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在实践中,要注意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筛选合适的课题,通过多种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探究性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065

素质教育强调改变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机械套用的模式,加强学生的自主思考与积极探究。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它的核心就是“实践”一词,即通过教学探索实践使学生对正确的行为道德形成具体的认识。笔者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确保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探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增强学生探究意识

以往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注重教学内容本身,认为只有在教师的详尽解释与剖析下,学生才能够将所学内容变成自身储备。殊不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已有了一定的认知,而在这时依旧采用“僵化灌输”的教学形式,难免会引发学生的反感。探究性学习强调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如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设计探究方案以及怎样分析与解决难点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探究方法与技能。

除了必备的探究方法外,探究意识也很重要,即学生要对自己质疑的内容主动进行探究思考。笔者在教授学生探究方法时,常借助时事政治或社会热点来演示规范的探究方法和步骤,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形成积极的探究意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全面的探究方法,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还要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教师要督促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以更好地完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任务。

2.筛选合适课题引导学生探究,确保课堂高效

采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要有明确适宜的课题。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并不是每一个课题都适合采用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思想品德课中很多重点内容与初中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对这些重点内容教师要巧妙地设计探究课题,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课堂上师生间的探究,最终达到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目的。

探究课题的选取是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一个恰当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往往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在思考探究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在教学中,一些重大的理论与政治制度、概念都不适合作为探究课题,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甚至国体、政体以及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等等。而关于人文道德、品行作为方面的内容,则可作为学生探究的重点。此外,课题的选取不只是思想品德教师的任务,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探究内容,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更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对学生的思维拓展及道德培养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多种教学方法促进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1.创设模拟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它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进行培养,因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以生活实际为基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周围的课程资源与生活资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寻找探究课题,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探究兴趣与积极性是探究性学习成功的基础,教师要通过创设贴切的、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

创设适宜的探究情境,能够让学生更真实直观地对课题内容进行探讨。如在教学《学会拒绝》这一课时,笔者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是你最要好的朋友,他约你一起去电子游戏机室玩,而你不想去,该怎么办呢?”这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他们有表达的欲望,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进行探究思考。对此,学生议论纷纷。有学生说因为小明是最好的朋友,即使自己不想去,也会怕拒绝了好朋友使其伤心,而一起去电子游戏机室;有学生说好朋友就是无话不说的,经常去玩电子游戏会影响学习,不仅要委婉地拒绝,还要告诫好朋友不要经常去玩电子游戏。这时笔者顺势利导:“生活中有很多不良的诱惑,这也是人们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经常要面对的,但是并非人人都能抵制。面对不良诱惑,我们要坚决拒绝,结合自己的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己的危害。”接着,笔者让学生思考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学生则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初中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日趋成熟,他们乐于用所学知识对周围生活以及社会事件进行剖析。创设模拟情境,提升学生的切身感受,让学生从内心真正体验到不良诱惑的危害,可以使学生形成要自觉远离不良诱惑,对不良诱惑说“不”的观念。

2.合作小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也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手段。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与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因而对每个课题的分析与思考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优势,有利于探究性学习顺利开展,能发掘深层次的内容。开展小组合作探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笔者通过对本班学生的了解以及对学生个人意愿的采集,将全班学生合理地进行分组,以期让学生发挥个人所长,进而有效推进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开展“法律护我成长”的课题探究中,笔者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学生存在三种思考的方向:一是“法律护我成长”的体现,二是法律保护我们的基础,三是如何寻求法律保护。学生分工明确,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去寻找理论支撑和具体案例,很好地完成了这个课题的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合作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正确态度和能力,使全体学生能互相帮助、团结协作,集体力量得到充分的体现。

3.实现开放式教学,诱发学生探究欲望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答案的“标准化”,往往忽视学生思维的拓展,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因而,拓展学生思维,使其思维呈活跃的状态,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学生思维拓展了,就容易产生灵感,对事物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有利于产生越乎寻常的独特见解。能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这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开展开放式教学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重要途径。开放式教学从广义上理解,可以看成是大课堂学习,即学习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通过网上学习来进行。

例如在讲《共建美好和谐社会》时,笔者组织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广场、公园、博物馆、商场、商业街、社区、福利机构等参观或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和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获得了大量感性的材料,进一步拓展了思维空间,培养了观察力,从而对“共建美好和谐社会”有了总体的了解,也明白了在“共建美好和谐社会”过程中自己该怎样去做,激发了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情感。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改变枯燥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勇于质疑、乐于探究,形成自主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责任编辑柳紫

猜你喜欢
探究性课题思想品德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