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015-09-18 16:29袁鹏
学理论·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挑战

袁鹏

摘 要: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形成、生活习惯养成和学习行为育成,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清醒地认识到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环境,把握好新媒体技术,需要每一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警钟敲醒、认清使命、革新手段来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254-03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以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也深入到了高校的每个角落。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形成、生活习惯养成和学习行为育成,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处于多元融合、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高校作为培育最富时代活力、引领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大学生的主要场所,理应就如何认清和应对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做出清楚有力的回答;理应就如何积极有效地应用新媒体等科技手段,让大学生接受先进、科学、健康的思想观念,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问题,实施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是一个变化发展中的相对而非绝对的概念,它所指示的媒体对象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现在我们所指的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截至目前,新媒体包括了搜索引擎、QQ、微信、微博、视频、虚拟社区等以计算机为输出终端的网络媒体和3G网络、4G网络、手机电视、手机客户端等以手机为输出终端的移动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较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媒体一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点,就其传播效果来看,新媒体具备“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检索便捷,互动性强”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媒体平台相互融合,极大地丰富了传播内容和提高了传播效果,“数字化的新媒体带来人类教育、学习、交流方式的变革,为当代教育提供了有效的传播理念和模式”。高校大学生作为比较活跃的群体,乐于去了解和接纳新事物,成为新媒体高速普及的一个重要群体,而新媒体又以自身独有的特点成为当代高校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逐渐成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中央16号文件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更好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目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有效的途径,带来了方法创新的新机遇。

1.新媒体增强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主客体平等性要求

在以传统媒体为教育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占据主导地位,教育对象则是处于被动地位,主客体关系不平等。由于受传统媒体一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影响,老师“一言堂”的教育方式使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甚至出现消极反对的不良情绪,大学生与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缺乏交互性,使得教育效果不显著。然而,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角色和地位,使得二者的相互关系发生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营造的教育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权威不再建立在高高在上的自我形象上,而是建立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平等相处、共享资源的基础上”,“教育者角色从传统的“一言堂”和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教育对象求知过程中的合作者、引导者、服务者。”由于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一点对多点或者是多点对多点,大学生在这个环境中,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媒体,使得交流范围更加广泛,信息传播更加快捷丰富。大学生自身既是“听者”,也是“教”的参与者,其主体意识在新媒体环境下逐渐培养起来,学习自主性增强。

2.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许多优秀的教育手段,如修读“两课”,听专家讲座、参加各类活动、校园报纸、谈心谈话、新闻、宣传栏等,这些教育方式积极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新媒体广泛被大学生群体接受的环境下,新媒体成为丰富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媒体依据现代技术进步,具有手段方便、快捷、实效性很强的优势,老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大学生传播各类图片、文字、语言、视频、音频,把教育的内容直接传递给受教育者,大大缩短了老师和学生学习的距离,而大学生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所需要的教育知识,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手机短信、校园微博、网络论坛等方式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就大学生最为关心和喜欢的话题展开讨论,增强教育过程的辐射力,并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相关视频、图片,增加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大学生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使得如网络、微信、微博、BBS、手机短信等灵活的新媒体技术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新手段。

3.新媒体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性,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主、客体身边进行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的时间、空间局限性,“因为时间上必须同步,空间必须固定,使教育者的思维行动受到一定限制,受教育者心理上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对教育内容的认同度也会降低”,你讲我听”的单向灌输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教育方法:教育者不仅可以在传统的课堂上对教育对象实施教育,而且还可以延伸到非面对面的虚拟环境,如网络、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

新媒体技术没有时间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利用新媒体把图像、文字、声音等教育内容,快捷高效地发送给大学生,而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在任何时间接收教育信息,并拥有足够多的时间来吸收、消化和反思相关内容,这样教育效果更为显著。另外,由于新媒体互通的广泛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脱了地理空间的限制,不同高校、不同大学生群体可以通过网络共享等技术,共同分享教育内容,还可以就同一话题与不同老师、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为大学生拓宽视野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二、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在新媒体环境背景下,各高校依托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丰富和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体、过程和效果在新媒体快速普及化的过程中受到冲击和挑战。

1.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多元化、商业化和无序性色彩浓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带来挑战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道德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新媒体时代校园的信息化使得大学生经历着一场“无序的狂欢”“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和“信息无屏障”让大学生简单“享受”着良莠不齐、挑动视觉神经的不确定资讯。由于商业运作、内容多元、判断无序等新媒体传播特点的影响,新媒体给大学生带来了大量的、即时性的讯息,在丰富大学生学习内容、提高大学生学习效率的背后,“一些落后的、腐朽思想和文化甚至各种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论调、资产阶级消极思想文化的渗透以及泛滥的违反社会公德的信息等利用新媒体的途径大肆传播”,侵扰着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相对应的是,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调枯燥,新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使之更加缺乏生动性和乐趣,因此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面临教育内容涵盖面越来越窄且更容易受到质疑和挑战的困境。

2.新媒体增强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导地位

一方面,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必须保证自身权威性和主导地位,这样可以有效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有效地实现教育效果。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主体的主导地位受到教育客体的质疑和挑战。各种新媒体设备的普及使用使得教育客体可以搜集到各种即时信息,根据自身的是非观念和判断能力,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内容,他们也可以有选择地对接受的教育内容进行筛选和甄别,不满足于简单的理论灌输和说教,甚至对所接受的教育内容提出质疑,主体意识逐渐增强的情况下寻求和教育主体对话。这样,教育主体陷入主导地位并且权威受到很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为大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和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者,理应在新媒体学习和使用中坚定立场,有所作为,但是个别教育主体的思想在新媒体环境下受到不良冲击和浸染,其行为远远脱离了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有的标准,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大大地削弱了教育主体的权威性和主导地位。

3.新媒体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削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在以传统媒体为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可以筛除不符合社会公德、有损于国家的有害信息,反之可以以先进的思想、主旋律的声音进行传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经常采用的课堂宣讲、集体讨论或个别谈心等方式使教育环境相对封闭,大学生受外界媒体的影响比较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可控性比较强,教育效果比较明显。然而,新媒体在给大学生带来海量信息、带来便捷的同时,冲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一方面,由于新媒体强调个体,人人都是自媒体,其传播方式的“无屏障性”“即时性”“随意性”“无序性”特征,大大增加了信息传播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不法分子利用科技制作各种反社会、反政府的软件、客户端,侵扰腐蚀着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过程,长此以往,不但会削弱教育主体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控制,而且大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腐化思想、价值观错乱,整体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总之,新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已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新媒体技术作为时代传播的新兴重要力量已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如何清醒地认识到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环境,把握好新媒体技术这把手术刀,来改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道路越走越窄,改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的现状,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警钟敲醒、认清使命、革新手段来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宋丽英.基于新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2]周慧敏.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刘景龙.增强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4]陈茂生.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5]孙珊.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6]崔焕彩.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11.

[7]张佳.新媒体环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3.

[8]李建军.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9]韩家红.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D].合肥:安徽工程大学,2013.

[10]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11]易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3.

[12]娄超.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挑战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