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奥运冠军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2015-09-19 08:19孙国涛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亚类对抗性冠军

孙国涛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434023,China.

从对奥运冠军的相关研究看,主要集中在我国奥运冠军分布、成长特征[1-5],或是单一项目[6-7],或是世界竞技格局发展态势的研究[8-9],整体上还缺少对世界奥运冠军分布的深入剖析。金牌数多少决定着奖牌榜的排名,展示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当下,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体育强国梦正在逐步实现,全面把握世界奥运冠军的项群、项目的时空分布特征,知己知彼,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以第26~30届夏季奥运会1 477项奥运冠军为研究对象,从洲际、国家2个层面,以总体及动态变化为着眼点,分别从整体、男子、女子3方面论述其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及体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26~30届夏季奥运会各项目冠军的时空分布特征[10-1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查阅相关文献,在体育资讯网与中国奥运会官方网站收集、整理各届比赛数据,依据地理学相关知识对各大洲所属的国家进行划分[12],按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奥运会竞技项目进行分类[13]。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2003对各届比赛奥运会冠军的洲际以及国家或地区的归属进行统计处理,利用SPSS 19.0对各国奥运冠军的分布进行快速聚类。

1.2.3 对比分析法

在分析各大洲冠军整体分布及各国家或地区冠军分布整体聚类的基础上,分别对男子、女子冠军的洲际时空分布与国家或地区整体聚类差异及大类分布动态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夏季奥运冠军洲际整体分布

表1是对各大洲、按项群对夏季奥运冠军整体分布的统计。总体上看,欧洲杰出竞技体育人才分布最多,其次是亚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最少为南美洲。

表1 各大洲奥运冠军项群分布

欧洲冠军分布包含全部大类中的8个亚类。其中,体能主导类中耐力性亚类优势最为突出,自行车、水上项目(赛艇、皮划艇、帆船帆板)、铁人三项、现代五项均“无人能及”,而田径、游泳屈居第二。快速力量性亚类优势主要集中在田径,占66.67%,举重仅次于亚洲,占22.86%。速度性亚类中自行车遥遥领先,游泳、田径均仅次于北美洲,但后者差距较大。技能主导类难美性亚类中花样游泳与马术均“一枝独秀”,各占项目88.89%、76.67%。体操(含蹦床)也占项目57.95%。技心能主导类主要靠射击支撑其优势,占该项目53.16%。技战能主导类中格斗对抗性亚类优势主要是击剑,占项目82%,拳击占38.98%,摔跤占41.11%,而柔道、跆拳道则明显处于劣势。同场对抗性亚类优势在于手球、水球、曲棍球,分别占项目100%、77.8%、70%。隔网对抗性亚类网球与排球(含沙滩排球)具有较强竞争力,各占33.33%、20%。

亚洲除同场对抗性亚类外,其他亚类均有收获。仅隔网对抗性亚类处于领先,乒乓球、羽毛球为垄断项目,羽毛球仅丢失1枚金牌。冠军分布最多的是格斗对抗性亚类,占该亚类的39.53%,柔道、跆拳道具有较大优势,分别占项目的58.57%、62.5%,摔跤与欧洲不相上下,拳击占项目的27.12%,击剑最弱,仅占12%。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技能主导类、技心能主导类均处于第2位,快速力量性亚类中举重位居榜首、占项目的71.43%,难美性亚类中跳水居首、体操(含蹦床)次之,各占项目的75%、28.41%。准确性亚类中射箭处于领先,占项目的70%,射击仅落后欧洲,仍占的29.11%。耐力性亚类主要靠田径、游泳分别收获9个、10个席位,其他小项平平,帆船帆板略有起色。轮换攻防对抗性亚类棒垒球随项目暂时取消。

北美洲在体能主导类速度性亚类上一马当先,田径、游泳为其优势项目,分别占项目78.57%、45.07%。耐力性亚类、隔网对抗性亚类、同场对抗性亚类均排序第二,前者优势来源于游泳,占项目38.3%,中者为篮球、排球(含沙滩排球),后者则为篮球、足球。此外,人才分布较为广泛的格斗对抗性亚类中摔跤、拳击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分别占项目的17.78%、32.2%。快速力量性亚类田径则占项目的21.79%,难美性亚类体操(含蹦床)占12.5%,准确性亚类射击占12.66%。棒垒球项目的优势有可能随项目重归奥运赛场而重生。

大洋洲、非洲、南美洲没有处于领先优势的项群。相对自身而言,大洋洲的体能主导类耐力性亚类贡献最大,游泳、赛艇、帆船帆板、铁人三项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分别占项目的14.89%、15.71%、16.98%、25%。其次是速度性亚类游泳、自行车,分别占项目的12.68%、13.79%;非洲优势亦体现在耐力性亚类,田径人才是其主力军,处于各大洲之首,占项目的42.68%。游泳收获6个席位;南美洲表现平平,隔网对抗性亚类排球(含沙滩排球)有较强竞争力,仅次于北美洲,占项目的25%。耐力性亚类主要靠帆船帆板争得4个席位,而其他项目则零零散散摘得个别头衔。

2.2 夏季奥运冠军洲际分布性别差异

2.2.1 整体空间分布差异分析

据表2可知,无论男子、女子各大洲夏季奥运冠军分布均表现出相同特征,即欧洲冠军分布最多,其后依次为亚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从近5届奥运会看,男子项目设置均多于女子,是形成男多女少的直接原因,但项目设置差距呈明显的缩小趋势。值得关注的是,各大洲男、女子冠军数占各自总数比例显示,亚洲、北美洲、大洋洲女子冠军分布的贡献率优于男子。

表2 各大洲男子、女子夏季奥运冠军项群分布对比

欧洲男子与女子在体能主导类上均遥遥领先,优势最突出均是耐力性亚类,其次是快速力量性亚类,而速度性亚类均居于第二。在耐力性亚类上,女子所有项目均处于领先,而男子则田径、游泳除外;女子各项目贡献排序为现代五项100%、皮划艇95.24%、自行车84%、赛艇76.67%、铁人三项75%、帆船帆板61.11%、田径49.65%、游泳40.43%。男子为皮划艇91.53%、自行车81.25%、现代五项80%、赛艇72.5%、帆船帆板62.86%、铁人三项50%、田径35.56%、游泳19.15%。在快速力量性亚类上,男、女子田径均处于领先,各占67.5%、65.79%;举重男子仅次于亚洲,贡献35.7%,而女子仅1人,占3.57%。在速度性亚类上,其男、女子冠军分布均亚于北美洲,而同处于领先的自行车各贡献83.33%、63.64%;游泳人数相等,各占30.56%、31.43%;田径女子优于男子,各占25.71%、5.71%。技能主导类难美性亚类上,欧洲男、女子亦处于领衔地位,同处首位的体操(含蹦床)、马术分别贡献50%、68.29%与65.91%、94.74%;女子花样游泳彰显王者风范,占88.89%;男、女子跳水竞争力均不强,前者分布稍多。技心能主导类准确性亚类上,男子优于女子,射击均领先,分别贡献56.25%、48.39%;而前者射箭贡献30%,后者无收获。技战能主导类欧洲男子冠军分布明显多于女子,而亚类小项上却不乏相似之处。隔网对抗性亚类男子领航,占42.86%,女子次席,占23.81%;排球(含沙滩排球)男子与北美洲平起平坐,占40%,女子无分布。同场对抗性亚类男子在手球、水球上大满贯,而女子则为前者,后者贡献50%;曲棍球双双领先分别占80%、60%。格斗对抗性亚类上,男、女子在击剑上优势明显,分别贡献82.14%、81.82%;男子在摔跤、拳击上处于领先,分别占44.87%、37.5%,而女子在第30届新增女子拳击上斩获3小项中2项,实力不俗。同处于第2位的柔道男、女子分别贡献40%、25.71%,而跆拳道竞争力均不强。

亚洲女子在技战能主导类、技心能主导类处于领先,而男子无一领先大类,但在亚类上具有相似性。在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亚类上,亚洲男、女子均处于领先,女子摘得乒乓球、羽毛球全部桂冠,男子仅在羽毛球上丢失1金,而同场对抗性亚类均无收获;格斗对抗性亚类男、女子柔道、跆拳道均领衔,分别贡献60%、50%与57.14%、75%。女子在摔跤上领航,贡献75%,而男子居于次席,贡献34.62%。男子拳击贡献28.57%,女子在新增拳击上无表现。击剑项目各有所得,但竞争力不够;轮换攻防对抗性亚类棒垒球各收获1金,但随项目暂时取消,前途未卜。在技心能主导类准确性亚类上,女子领衔、男子次之。主要表现在女子垄断射箭,男子则贡献40%领航。射击男、女子均处于第二,分别贡献27.08%、32.26%。在技能主导类难美性亚类上,男、女子跳水均领衔,各贡献66.67%、83.33%;而体操(含蹦床)男子占43.08%,较女子冠军分布存在倍数优势。体能主导类亚洲男、女子实力不强,但在快速力量性亚类举重上,具有绝对优势,后者人才分布更广,贡献85.71%,男子则贡献61.9%。速度性、耐力性亚类男、女子仅在少有项目上有所突破,但连续性均不强,冠军分布较少。同有贡献项目主要是游泳、田径、帆船帆板。

北美洲男、女子冠军分布在体能主导类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快速力量性亚类均表现为田径上具备一定实力,前者分布相对较广。速度性亚类双双领航,主要是田径、游泳上的优势,分别贡献91.43%、52.78%与65.71%、37.14%。耐力性亚类除游泳外,其他项目较为零散;男子以44.68%领衔、女子则以31.91%居于次席。技能主导类难美性亚类表现平平,女子分布相对较广,其体操(含蹦床)贡献20.45%居于第二,但与欧洲差距较大。技心能主导类准确性亚类,男子与女子冠军人数分布相同,但后者贡献较大,占16.13%。在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亚类上,女子网球、排球(含沙滩排球)均处于领先地位,各贡献66.67%、50%,而男子优势仅在后者贡献40%。同场对抗性亚类男子篮球领衔占80%,而女子则不仅在该项目上形成垄断,而且在足球上贡献80%。格斗对抗性亚类男子冠军分布明显优于女子,主要在拳击、摔跤、跆拳道上,但相对其余各洲均无领先项目,其拳击项目具有很强竞争力,占32.14%。而女子在柔道上贡献14.29%,男子则无任何表现。棒、垒球平分秋色,但因项目暂时取消,难以预测。

大洋洲除体能主导类速度性与耐力性亚类外,其他项群竞争力不足,总体上男子分布优于女子。速度性项群上,女子在游泳上贡献22.86%,其人才分布优于男子,而男子在耐力性游泳上则相反。除此之外,男子在水上项目(赛艇、皮划艇、帆船帆板)总体上亦优于女子,但竞争力均不强。非洲冠军分布男子优于女子,人才均集中在耐力性亚类田径项目上,其男子以51.11%居各大洲之首,女子则贡献32.43%仅次于欧洲。南美洲冠军分布最为稀薄,项目连续性差,男、女子可比性不强。

2.2.2 各大类时间分布差异分析

2.2.2.1 体能主导类分析

图1、图2显示,欧洲男、女子在体能主导类上冠军分布最为广泛,前者整体上有下降趋势,其快速力量性亚类举重、耐力性亚类赛艇及游泳人才削弱是主要原因。后者波动相对较小、略有上升,快速力量性亚类田径始终居于领先,速度性亚类游泳稳居前列、自行车一路领衔,耐力性亚类自行车、水上项目、现代五项持续称雄,田径相对稳定,游泳略有退步但仍是最有力竞争对手,铁人三项仅失1金,都是其维系的保障。北美洲男、女子冠军分布稳居第二,男子波动较小,女子整体上呈上升态势,其速度性田径持续领航,游泳稳步发挥,都是其有力保障。相对而言,女子游泳波动较大,但第30届均处于领导地位。亚洲无论男子、女子均呈上升态势,来源于快速力量性举重及耐力性游泳增长后的稳步发挥,后者更为明显。大洋洲男子在赛艇、帆船帆板上的增强与耐力性游泳的削退使其平稳发展,而女子主要依赖游泳,其他项目较为零散,呈波动态势。非洲男子主要依靠耐力性田径稳定发挥与游泳的增强已超越大洋洲,而女子则主要靠前者维系。南美洲人才分布零散、稀少,毫无起色。

图1 男子体能主导类时间分布

2.2.2.2 技能主导类分析

图3、图4显示,在技能主导类上,欧洲、亚洲男子冠军分布交替发展,此起彼伏。亚洲近2届均已形成超越,其在体操(含蹦床)上的超越与跳水稳步发展是主因,但后者在马术上依然领航;欧洲女子冠军分布跌宕起伏,体操(含蹦床)总体上下滑,但整体实力最强。花样游泳、马术持续处于垄断地位。亚洲女子在跳水上出色发挥,整体上呈增长态势,而体操(含蹦床)发挥不稳定,总体上仅第29届以微弱优势超越欧洲。此外,除北美洲女子在体操(含蹦床)上呈增长态势外,其他各大洲男、女子冠军分布呈现间断性、个别性特征。

图2 女子体能主导类时间分布

图3 男子技能主导类时间分布

图4 女子技能主导类时间分布

2.2.2.3 技心能主导类分析

技心能主导类准确性亚类仅射击、射箭2个大项,且项目设置少,冠军分布差距不大,但各大洲依然有明显特征。图5、图6显示,欧洲男子冠军分布相对广泛,射击上技高一筹,射箭也不甘示弱,连续3届分得半壁江山。而女子仅在射击上有所作为,其冠军分布明显减弱,已被亚洲女子超越。亚洲女子在射击呈稳步增长、射箭持续垄断2小项都是冠军分布相对密集的主因。亚洲男子则在射击、射箭上稳定发挥在第29届对欧洲形成仅有一次的超越,整体不敌。北美洲男子在射击上平稳发展对亚洲形成一定的威胁,而女子则靠此项目在第30届对欧洲形成超越。其余各洲表现欠佳。

图5 男子技心能主导类时间分布

图6 女子技心能主导类时间分布

2.2.2.4 技战能主导类分析

图7、图8显示,欧洲男子在技战能主导类上的领先优势随着亚洲的整体上升自第28届起两者之间形成僵持、不分伯仲。不同在于,前者在隔网对抗性亚类网球、排球(含沙滩排球)实力雄厚,但呈间断性特征,后者则持续垄断乒乓球、网球;同场对抗性手球、水球、曲棍球前者称霸,后者此亚类所有项目一筹莫展;格斗对抗性亚类前者在摔跤、击剑上整体均削弱,后者则相反。而跆拳道后者连续性较好,前者跳跃式发展已形成超越。北美洲在冠军分布呈减少态势,摔跤、拳击连续性虽较好,但均减弱,跆拳道下滑至无缘金牌。大洋洲、非洲、南美洲各亚类分布不具备连续性,值得一提的是,南美洲在第28届网球、排球(含沙滩排球)、足球、篮球上均取得过第一。女子方面,亚洲冠军分布整体上呈上升态势、居于首位。其优势在于隔网对抗性亚类乒乓球、羽毛球上垄断地位,以及格斗对抗性亚类摔跤、跆拳道的稳定发挥,但柔道上的优势呈下降态势,击剑开始涉足,第30届首获2个席位。欧洲稳步增长,仅次于亚洲,第30届几乎持平。主要是击剑持续领先,柔道稳步发展,跆拳道与新增拳击项目首次双双夺魁,手球、曲棍球优势的维持。北美洲整体上呈增长态势,冠军分布主要是呈间断性的隔网对抗性亚类网球、排球(含沙滩排球),持续领航的同场对抗性亚类足球、篮球,而格斗对抗性亚类处于间断性特征,相对而言,柔道具有较强竞争力。其他各大洲冠军分布寥寥无几,仅南美洲在排球(含沙滩排球)具有一定竞争力。

图7 男子技战能主导类时间分布

图8 女子技战能主导类时间分布

2.3 夏季奥运冠军国家分布整体聚类

五届比赛,1 477项冠军先后分布于84个不同国家或地区,每届比赛冠军分布的国家数相当,相比较而言,第26届竞争最为激烈,共53国争夺270枚金牌。利用SPSS 19.0对84国或地区杰出竞技体育人才项群分布整体情况进行快速聚类,定义为3类,P值均<0.01,大类、亚类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根据人才分布数量多少依次命名为一类、二类、三类,其聚类结果见表3。表3显示,各大类、亚类杰出竞技体育人才数量的国家分布各不相同,体能主导类美国居首,中国、德国、俄罗斯、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处于第二集团;而在其亚类上亦不尽相同,中国依靠举重、美国则依靠速度游泳与田径,分别位居快速力量性与速度性亚类第一集团,但由于牙买加的异军突起,美国在速度性田径上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耐力性亚类人才分布最为广泛,达到54国,处于第一集团4国人才分布各具特色,美国主要是游泳,英国则为赛艇、自行车、帆船帆板,德国为皮划艇、赛艇,澳大利亚为游泳、帆船帆板、赛艇。技能主导类难美性亚类与技心能主导类准确性亚类亚洲居首,前者中国一枝独秀,优势为跳水、体操,后者则为中国与韩国并驾齐驱,中国为射击、韩国为射箭。技战能主导类总体上中国、美国、俄罗斯处于第一集团,其亚类人才分布参差不齐,中国隔网对抗性亚类优势为乒乓球、羽毛球,美国同场对抗性亚类优势为篮球,俄罗斯格斗对抗性亚类优势为摔跤。轮换攻防对抗性亚类项目少,仅4国纷争,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美国居首、古巴次之。

表3 夏季奥运冠军项群分布整体聚类结果

2.4 夏季奥运冠军国家分布聚类性别差异

2.4.1 整体分布聚类差异分析

统计显示,男子863.5项冠军分布在76个不同国家或地区,女子613.5项冠军则分布于60个不同国家或地区。利用SPSS 19.0对男、女子各国冠军分布进行快速聚类,根据冠军数量多少,定义为3类,结果显示,各亚类整体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男、女子各亚类进行快速聚类,聚类结果见表4。

表4显示,在体能主导类上,美国无论男、女均处于第一集团,而第二集团女子分布中无意大利,增加了罗马尼亚、荷兰。在快速力量性、速度性亚类上,男、女子第一集团分布相同,中国优势项目为举重,美国为游泳与田径。而第二集团前者男子冠军分布较广,女子仅俄罗斯依靠快速力量性田径优势独处;后者女子新增澳大利亚、荷兰在短距离游泳上存在一定的竞争实力,英国未维系速度自行车优势而退却。其中,牙买加在速度性田径上已超越处于第一集团的美国。耐力性亚类冠军分布广泛,男子达到54国,处于第一集团的4国各具特色,美国主要是游泳,英国则含赛艇、自行车、帆船帆板,德国为皮划艇、赛艇,澳大利亚为游泳、帆船帆板、赛艇。女子处于第一集团的美国优势与男子相同,而英国女子较男子分布广泛。第二集团分布男、女子均达11国,国家与项目分布略有不同,主要表现在田径、自行车、水上项目上的竞争。

表4 夏季奥运冠军项群整体分布聚类结果对比

在技能主导类难美性、技心能主导类准确性项群上,男子亚洲国家均处于第一集团,前者中国一枝独秀,优势为跳水、体操(含蹦床),后者则为中国与韩国并驾齐驱,中国为射击、韩国为射箭。俄罗斯女子在难美性亚类上体操(含蹦床)、花样游泳的优势与中国女子跳水优势同处第一集团,前者分布更广。准确性亚类女子与男子相仿,但韩国更胜一筹。难美性亚类上,男子德国优势为马术与俄罗斯在体操(含蹦床)、跳水间断性涉足,同处第二集团,而女子美国、罗马尼亚均在体操(含蹦床)上竞争。准确性亚类上,处于第二集团男子比女子分布广泛,均在射击上角逐。

在技战能主导类上,处于第一集团的男、女子分别是俄罗斯、中国,第二集团分布的国家男、女子均包含美国、日本,前者分布更为广泛,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各亚类上的不同。隔网对抗性亚类,中国无论男、女均处于领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乒乓球、羽毛球上的优势。而男子处于第二集团美国优势分布在沙滩排球、网球,但表现间断性,印度尼西亚则主要为羽毛球;美国女子独占第二集团,优势主要为网球。美国男子处于同场对抗性项群之首,拳头项目为篮球,第二集团克罗地亚、匈牙利、阿根廷分布各异,匈牙利在水球上更为稳定;女子在该亚类上不具备显著性差异,但美国女子以足球、篮球优势仍遥遥领先他国。格斗对抗性亚类俄罗斯男子独领风骚,优势项目为摔跤,而拳击发挥稳定,击剑优势退却,柔道开始涉足;女子处于第一集团为日本、中国,前者优势项目为柔道、摔跤,后者除第30届新增拳击外,其他各项均有分布,均表现间断性,相对而言柔道分布较广。第二集团男、女子同含韩国、意大利、法国,男子分布更广,优势项目各异。轮换攻防对抗性亚类仅棒、垒球,第30届已被撤销,虽无显著性差异,美国无论男、女子项目均是领头羊。

2.4.2 聚类动态变化差异分析

2.4.2.1 男子冠军分布聚类动态变化

对国家男子各届夏季奥运冠军分布,进行快速聚类,定义为3类,除技心能主导类外,各大类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聚类结果见表5。表5显示,在体能主导类上,美国各届均处于第一集团,后届英国挤入其列。从人才分布贡献看,美国男子整体上处于下降态势,第28届贡献最高达20.45%,最低为第30届仅12.94%,而形成超越的英国达15.29%。其第二集团国家分布处于动态变化,相比之下,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中国相对稳定,仅中国贡献处于持续增长态势,但最高仅占5.88%。在技能主导类上,仅第26届德国、俄罗斯处于第一集团,前者优势项目分布为马术、体操,后者为体操、跳水。自第27届起优势易主中国,冠军项群贡献整体上处于波动上升态势,第29届最高达68.75%。其优势为跳水、体操(含蹦床),后者增加明显;第二集团变化较大,德国凭借马术优势相对稳定。技心能主导类各届比赛冠军分布分类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先后共有8国处于领先,近3届分别为中国、乌克兰、韩国。技战能主导类,俄罗斯一直处于第一集团,第28届古巴与其并驾齐驱,近2届均被中国替代。俄罗斯冠军分布贡献整体上略有削弱、但始终无人能及,而中国增长明显,逐渐逼近。第二集团各届分布差异较大,美国稳坐第二把交椅,韩国次之,第30届两国冠军数已持平。

2.4.2.2 女子冠军分布聚类动态变化

表6是对国家女子各届比赛冠军分布的快速聚类结果,仅技心能主导类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从表6中可以看出,体能主导类,美国始终居于第一集团,而第28、29届竞争尤为激烈,第28届美国冠军分布贡献仅为7.35%,与中国持平,被俄罗斯、澳大利亚超越,而第30届贡献最大、高达21.92%。第二集团国家分布差异显著,第28届分布最为广泛;相对而言,中国稳步增长,为第二集团领军者,俄罗斯次之,而连续4届稳居其列的德国到第30届沦为弱势群体,连续2届处于优势群体的澳大利亚亦不堪竞争而败北。技能主导类,美国、乌克兰领航第26届,而后被取代,罗马尼亚亦昙花一现。纵观第一、二集团为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竞争,前者稳步增长,而后者跳跃式发展,到第30届平分秋色。技心能主导类项目设置少,冠军分布相对均衡,聚类结果显示各国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除第29届中国领航外,其他届次均由韩国领衔。技战能主导类,中国始终处于第一集团行列,整体上呈上升态势,第28届贡献最大,占大类31.34%。而美国跳跃式发展仅第26、30届超越中国,同处第一集团。第二集团日本实力不俗,连续3届位居其中,但人才分布处于连续下滑局面。

表5 男子冠军大类分布聚类动态变化

表6 女子冠军大类分布聚类动态变化

3 结论

1)各大洲冠军分布总体上均表现为男多女少,男、女子项目设置的差距是形成其差异的直接原因,而差距已表现出明显的缩小趋势。无论男女,冠军分布欧洲、亚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依次减少,而亚洲、北美洲、大洋洲女子冠军分布的贡献率优于男子。

2)各大洲冠军整体分布有明显项群特征与项目差异,且男女项目贡献不一。欧洲男子各大类分布均处于领先地位,而女子为体能、技能主导类,且后者优于男子;亚洲男女隔网对抗性项群均居于榜首,后者分布更广,且在准确性、格斗对抗性项群居于女子之首,而后者分布不及男子;北美洲男女在速度性项群上双双登顶,后者难美性、隔网对抗性、同场对抗性项群分布更广;其余各洲冠军分布相对较少,项目分布具有个别性、间断性特征。

3)各大洲男女各大类冠军分布处于动态变化、且差异明显,但非洲、南美洲除外。体能主导类欧洲、北美洲男女子均稳居前2位,其余各洲发展艰难;技能主导类亚洲男子近2届已超越欧洲,而其女子仅一次跨越、终不敌;技心能主导类男子欧洲与亚洲此起彼伏,后者整体实力不及,而其女子相反;技战能主导类男子欧洲与亚洲近3届不分伯仲,而北美洲下滑明显。女子亚洲、欧洲、北美洲均呈上升态势,亚洲领衔、欧洲逐渐逼近。

4)国家奥运冠军项群分布差异显著、优势各异,打破洲际格局。男、女子冠军在大类上整体分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第一、二集团分布及大类与亚类上存在异同,分别为美国领衔体能主导类、俄罗斯男子与中国女子问鼎技战能主导类、中国与韩国牵头技心能主导类、中国男、女子与俄罗斯女子领航技能主导类。

5)除技心能主导类外,其他大类国家各届男、女子冠军分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分布不一,且各国项目贡献率处于动态变化,相比之下,男子分布更广。

[1]姜桂萍,李旭龙,纪仲秋,等.我国历届夏季奥运会冠军时空分布及成长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2):139-144.

[2]黄潇潇,蒋科.我国奥运冠军分布时空特征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5):46-49.

[3]吴殿廷,赵江,刘鸽,等.中国杰出体育竞技人才成长因素的地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7,27(6):779-784.

[4]赵一平,孙庆祝.北京奥运会中国冠军的成长特征及启示[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4):3-7.

[5]罗孝军.伦敦奥运会中国冠军成长特征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8):70-73.

[6]张龙,孟刚,郭朝廷.奥运会田径项目金牌时空动态演变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5):17-27.

[7]费普胜.第23~30届奥运会田径奖牌洲际分布与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2):9-15.

[8]罗智.奥运会区域竞技格局的动态演变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26(3):68-72.

[9]娄方平.夏季奥运会世界竞争格局演变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2):42-45.

[10]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EB/OL].[2014-10-24].http://www.olympic.cn/.

[1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体育资讯网[EB/OL].[2014-10-24].http://www.sportinfo.net.cn/resultDB/typeidx.aspx?LM=S&CID=1021&Page=1-8.

[12]佚名各大洲国家划分[EB/OL].[2014-10-24].http://wenku.baidu.com/view/362671294b73f242336c5f59.html?re=view.

[13]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21.

猜你喜欢
亚类对抗性冠军
抢跑“抢”来的冠军
基于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中国山地草地亚类分类研究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训练特征和实战技巧研究——以网球为例
关于羽毛球教学中多球训练的探讨
技战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免疫球蛋白G亚型检测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郁闷的冠军
没有冠军的赛跑
Evaluation of antidepressant polypharmacy and other interventions for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IgG亚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