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2015-09-21 05:57陈赫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心内科心功能协同

陈赫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危重症病房,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协同护理模式(collaborative care model,CCM)以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为基本,以调动患者自我护理积极性为宗旨,有效地将护理新理念与护理实践相结合。心内科患者一般病情较重,尤其是危重室内患者心功能明显降低。日常生活因素以及情绪等方面均是影响心脏疾病预后的诱发因素。因此,需要提升患者自我保护能力,主动从自身出发,将被动接受护理转变为护理主体,从而改善疾病预后。为此,CCM模式应运而生,继Orem自理理论后被提出[1],并于国内外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本研究将CCM模式应用于心内科,观察其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调动情况以及对日常生活习惯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2014年3月入住我院心内科危重室的240例患者入选本研究。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0例。观察组中,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45~70岁,平均(54.4±2.4)岁,其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4例,病毒性心脏病患者26例,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8例,心动过速或过缓者21例,以及其他心脏疾病患者11例。心功能Ⅱ、Ⅲ、Ⅳ级,分别35例、47例、38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36.4~2.4)%。对照组中,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龄46~70岁,平均(54.6±2.3)岁,其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病毒性心脏病患者28例,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0例,心动过速或过缓者18例,以及其他心脏疾病患者12例。心功能Ⅱ、Ⅲ、Ⅳ级,分别36例、45例、39例。LVEF(35.6±2.1)%。组间资料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标准[2]

1.2.1 纳入标准 (1)研究对象年龄和性别无明显限制。(2)患者心脏疾病诊断符合纽约心脏协会修订标准,患者心功能介于Ⅱ~Ⅳ级,LVEF不超过40%。(3)患者意识清楚,心脏均可自动复跳。(4)取得患者本人的书面知情同意,符合伦理委员会基本要求。

1.2.2 排除标准 (1)心功能级别和LVEF不符合纳入要求者。(2)患者意识不清楚,发生休克者以及需要除颤恢复心脏复跳患者。(3)非自愿参与本研究者。

1.3 护理结果评定[3]

1.3.1 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 主要包括4方面内容,分别为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共43个条目,分别占12个、8个、9个、14个,共172分,根据得分分为三个水平,高等(116~172分)、中等(58~115分)、低等(0~57分)。同质性信度为0.83,效度(CVI)为0.89。

1.3.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以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进行,该量表分为两部分共14项指标,采用1~4分评分。1分完全可以做到,2分有些困难,3分需要帮助,4分无法做到。单项1分正常,2~4分者功能下降或有功能依赖性。此量表得分范围1~56分。每项得分总和≤20分者生活可以自理,>20分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同质性信度为0.84,CVI为0.93。

1.3.3 观察并记录护理后患者心功能改善程度(用LVEF进行评估)、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统计,患者资料的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观察指标的计量资料t检测(±s),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方案以及入选标准选取研究对象,进行严格审核。严格操控指标检测过程,确保指标准确性。完成数据收集后合理应用统计方法,杜绝编造数据。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患者ESCA评分和ADL评分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ESCA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122.8±13.7)分和(45.7±6.6)分,优于对照组的(105.4±12.5)分和(39.6±4.6)分,且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ESCA评分和ADL评分情况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ESCA评分和ADL评分情况对比(±s)分

组别 n ESCA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ADL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120 87.6±11.9 122.8±13.7 33.3±8.8 45.7±6.6对照组120 88.3±12.5 105.4±12.5 32.0±7.6 39.6±4.6 t 0.334 2.665 0.462 2.754 P>0.05 <0.05 >0.05 <0.05

2.2 患者相关症状恢复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LVEF 为 (47.311.2)%,优于对 照 组 (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见表2。

表2 患者相关症状恢复情况比较(d,±s)

表2 患者相关症状恢复情况比较(d,±s)

组名 心律失常恢复时间 LVEF%房室传导阻滞 住院天数观察组4.5±1.1 47.3±1.2 3.3±1.6 16.4±2.6对照组 6.3±1.4 42.6±1.3 5.4±1.4 20.5±1.7 t 2.334 2.856 2.992 2.775 P <0.05 <0.05 <0.05 <0.05

3 护理

3.1 对照组 按照心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老年患者按照老年人护理常规以及具体疾病护理程序护理。

3.2 观察组

3.2.1 CCM模式参与者相互间协同护理方式

3.2.1.1 护患间协同护理 CCM的开展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为起点,护理工作人员通过良好沟通等方式得到患者充分信任和认可,以便健康教育的开展以及护理信息的传递和接纳。护理人员需树立并保持良好个人形象,时刻注意自身言行举止,注意与患者言语沟通方式、面部表情和态度,并给予患者自然贴心的问候和关心,使患者感受到尊重和温暖。避免以单纯完成护理任务为目的的机械模式。护理工作人员将心内科疾病注意事项向患者做一定讲解,针对群体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统一介绍和处理。同时,掌握个人情况,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教育宣传和护理指导。

3.2.1.2 医患间协同护理 患者对医生依从性更高,内心容易产生较强信赖感,一般超过对护士的信赖程度。因此,定期查房时,医生协同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教育宣传等护理工作,将心内科疾病发病特点以及预后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解答患者心中难题和疑惑,提升患者认知度和依从性。

3.2.1.3 家属以及患者之间协同护理 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教育以及卧床期间或者大小便方式指导的同时,告知家属协助方式。并告知家属给予患者关怀和鼓励,提升患者信心,通过交流给予患者积极心理暗示,陪同患者共同战胜疾病。鼓励患者间进行交流和互动,可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不断完善自我护理能力,改变不良习惯,相互间起到协同作用。

3.2.2 CCM中护理教育内容 以循环进行讲解和指导为教育方式,内容分为以下方面:(1)心理疏导:了解患者家庭背景以及文化程度,对患者情绪变化进行评估。对于性格内向者,多以语言交流,促进其主动交流欲望,多表达自身想法;对于易怒、情绪波动较大者,应通过教育指导,告知其对心脏疾病的不良影响,以及稳定情绪的重要性。(2)自救知识宣传:心脏疾病发病急,病情较重,节约救治时间可减少心肌功能的损伤。应针对患者病变类型继续自救知识普及,如频发室上速患者,应指导通过压迫眼球等方法激发对迷走神经的刺激作用,从而终止发作;心绞痛患者,告知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药物,以便自行含化再等待医护人员干预;心力衰竭患者,告知其发作时采取端坐体位,从而缓解症状。(3)行为干预:告知患者保证足够睡眠,正确饮食,降低心理压力,维持良好室内环境。养成规律大小便习惯,避免大便时过度用力。适当有氧活动,避免剧烈运动致心脏负担增加。

4 讨论

为解决医疗资源紧张、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优化护理一直为护理研究主要方向和工作靶点。CCM护理模式同样以卫生部优质护理理念为标榜,由美国引进,并应用于临床,为患者提供综合性护理服务[4]。CCM护理模式建立的最初理念为以最大限度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能力,通过协同作用,调动患者积极主动牲,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强度。该理念理论框架与Orem模式相似,进一步扩展护理维度,使护理内容和方向更为具体化,成为新兴模式应用到护理工作中。本研究将CCM模式应用于心内科,尤其是危重室内心功能明显受影响患者护理工作中,观察其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以及疾病预后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以上能力评分(ESCA评分和ADL评分)明显提升,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改善程度增加,症状恢复时间有所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此结果具体证实了CCM模式在心脏疾病护理中应用价值,协助患者提升自我概念和责任感,熟知心脏疾病相关知识,强化自我护理技能,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改善心功能以及预后情况,在心脏疾病治疗和预防发作中均发挥协助作用。姜淑霞,程建云将CCM模式应用于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护理中[5-6],结果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本文结果相似,支持本文的研究结论。

[1]Anees M,Hameed F,Mumtaz A,et al.DiMysis-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quality oflife in patients on hemedialysis[J].Irani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2011,5(1):9-14.

[2]Youfa,Wang,Xiaoli,Chen.Between-group differences in nutrition-and health-related psychosocial factors among US adults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diet,exercise,and weight status[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2012,112(4):486-490.

[3]郭海燕.心内科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8(4):114-115.

[4]骆永梅,席明霞,王慧荣.协同护理模式对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干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142-144.

[5]姜淑霞,程建云.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新疆医科人学学报,2014,7(2):242-244.

[6]王晓俊,鲁春燕,丁梅.协同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816-1818.

猜你喜欢
心内科心功能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