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腰椎内固定术后两种不同引流方法效果对比研究

2015-09-21 05:58冯岚杨晓燕凌瑞李育娜符小箐易鸿玲张星星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单节后路被动

冯岚 杨晓燕 凌瑞 李育娜 符小箐 易鸿玲 张星星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广东 广州510515)

引流术是外科临床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腰椎疾患行后路内固定手术后,由于椎板咬除,不可能避免周围肌肉组织、甚至椎管内静脉丛渗血,因此,为预防术后切口渗血形成血肿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常规应用引流术。术后引流管的管理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疾病的疗效和病人的康复进程。目前,临床针对腰椎疾患后路内固定手术后采用的引流方式存在不同,一部分是给予一定负压的主动引流;另一部分是不给负压,利用虹吸及重力作用的被动引流[1]。经笔者查阅,关于术后引流是否给负压、负压如何管理等方面,无统一标准及规范[1-4],医生往往根据经验或个人习惯决定是否给予负压。为探讨两种不同引流方式的效果及对手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为规范腰椎疾患后路手术后引流技术提供客观依据,笔者统计了2013年1-12月我科行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共62例,分析其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62例,入组病例排除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排除手术部位超过一个节段以上、引流管超过1根以上病例。均采用标准的手术方式:后路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麻醉方式均为全麻,手术部位均放置一条引流管。术后伤口引流方式由医生确认,分为主动引流组(负压引流)31例,被动引流组(无负压引流)3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 主动引流组一般资料 共31例,诊断为腰椎管狭窄者10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者6例,腰椎峡部裂/滑脱者2例,腰椎间盘突出者12例,腰椎失稳者1例。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22~83岁,平均(52.97±12.16)岁;体重46~77kg,平均(63.31±8.16)kg。手术节段:L4/5单节段19例,L5/S1单节段4例,L4/5~L5/S1双节段5例,L3/4~L4/5双节段3例。

1.1.2 被动引流组一般资料 共31例,诊断为腰椎管狭窄者11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者2例,腰椎峡部裂/滑脱者2例,腰椎间盘突出者16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31~75岁,平均(52.48±13.37)岁;体重46~84kg,平均(63.79±10.22)kg。手术节段:L4/5单节段11例,L5/S1单节段8例,L2/3单节段1例,L3/4单节段1例,L4/5~L5/S1双节段8例,L3/4~L4/5双节段2例。

1.2 方法

1.2.1 引流管放置方法 手术完成后,用冰冻盐水冲洗伤口,创面用明胶海绵填塞止血,切口内放置1条引流管,引流管开口端放置于椎板后侧与竖脊肌前方间隙,逐层缝合腰背筋膜、皮下组织及皮肤,用无菌敷料包扎,引流管接引流瓶。

1.2.2 引流瓶的使用方法 采用广东电白县康丽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瓶”,W-11型,规格500mL。使用方法:拧紧瓶盖,将引流瓶导管与引流管连接,挤压瓶身后松开,即可开始引流。可根据挤压瓶身的轻重来调节需要负压的大小,瓶体可多次挤压引流。该产品的最大负值为-12kPa。去除瓶颈位置的乳胶膜,可作为无负压闭式引流瓶使用。

1.2.3 术后止血药的应用方法 两组均为手术当天应用一次止血药物。

1.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包,两组资料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第一个24h、第二个24h及总引流量)等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s)

表1 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量/mL第一个24h 第二个24h 总引流量主动引流组 31 182.26±63.38 325.32±206.47 254.90±165.70 94.52±46.48 349.42±186.09被动引流组 31 186.45±52.70 300.96±173.67 276.77±172.34 112.77±91.64 389.54±192.29 t -0.283 0.503 -0.509 -0.989 -0.835 P 0.778 0.617 0.612 0.328 0.407

2.2 两组病例术后体温变化走向基本一致,术后1~2d体温呈现爬坡形势,术后第3天体温最高,第4天开始下降,5~6d呈现平台期,第7天开始明显下降,并恢复到正常水平。见图1。

图1 两组病例术后体温变化曲线图

2.3 两组病例引流管拔除时间、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等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病例拔除引流管、折线和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病例拔除引流管、折线和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拔除引流管时间/d 折线时间/d 住院时间/d 伤口愈合情况/例甲级 乙级主动引流组31 2.03±0.18 8.13±1.26 12.35±2.92 31 0被动引流组 31 1.97±0.18 8.32±1.08 12.13±2.94 31 0 t 1.414 -0.651 0.304 P 0.162 0.518 0.763

3 讨论

3.1 腰椎疾患后路内固定手术后需常规引流,但引流方法各异,给病人的术后引流管管理带来隐患和风险。腰椎后路手术由于椎板咬除,致周围肌肉组织、甚至椎管内静脉丛渗血不可完全避免,因此,为预防术后切口渗血形成血肿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常规应用引流术。脊柱手术后,如果引流不畅,致局部血肿造成神经根或脊髓压迫,将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引流管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疾病的疗效和病人的康复进程。但目前选择引流方式,即主动引流或被动引流无明确标准。经笔者查阅,有学者提到术后常规放置引流48~72h,未特别注明是否应给持续负压[2-4];也有学者提到术后应用负压引流管,但应给予的负压值大小及是否持续负压等问题未明确[5-6],临床上往往存在着根据经验或个人习惯决定是否给负压的现象,给术后病人引流管管理带来一定的隐患和风险。

3.2 主动引流(负压引流)负压值掌握不准,管理难度大,护理工作量大。采用主动负压引流的常规方法是引流管接引流瓶,直接挤压瓶身而产生负压或应用针头将无菌输液瓶内的空气抽出,形成负压[7],负压值随着引流液的增加而相应减小,因此负压值掌握不准,难以维持,甚至有形成正压的危险。一旦形成正压或负压引流值过大,易造成逆流、堵塞及渗血增加,增加了逆行感染、引流不畅或伤口出血的风险[8]。此外,为维持有效负压,需要护理人员经常观察引流液及负压的情况,需反复挤压瓶身,增加了护理工作量。

3.3 被动引流(非负压引流)操作简单,便于管理,能有效降低病人风险。

3.3.1 直接连接,操作简单 本组病例均采用 “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瓶”,使用时,只需将接头与引流管直接连接,操作简单。

3.3.2 引流瓶内有内置防逆流装置,能有效防止逆行性感染。

3.3.3 便于术后护理 瓶体为透明设计,便于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及量。瓶体标有刻度,便于统计引流量。不需为维持负压而反复挤压瓶体,从而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3.4 两种引流方式效果无明显差异,被动引流能有效降低风险 本研究提示:腰椎疾患后路内固定手术后采用两种不同的引流方式(主动引流和被动引流),在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伤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情况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引流方式效果无显著差异,对病人的疾病恢复无明显不良影响。同时,被动引流较主动引流而言,无过度引流造成的伤口渗血、引流管堵塞的风险,无形成正压及产生逆流造成感染的风险,因此,能在保障引流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对病人伤害的风险。

3.3.5 被动引流存在各种意外情况,如自然堵管、脱管、引流不畅等,仍然需要护士认真、仔细观察,及时报告,及时处理,以保障病人安全,促进康复。

本研究提示,为科学地做好术后引流管管理,保障引流效果良好,保障病人安全,后路腰椎内固定手术后患者在病情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采用无负压被动引流方式,可降低围手术期风险,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1]耿仁文,谭剑.临床基本技能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25-127.

[2]陶天遵.新编临床骨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70.

[3]叶启彬,李世英,邱贵兴.脊柱外科新手术[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8-19.

[4]于滨生,郑召民.脊柱外科手术技巧[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57-201.

[5]朱立军,王吉兴.临床骨科急诊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418-419.

[6]蓝文正,郭巨灵.实用骨科手术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18-420.

[7]于勤,王金萍,任小华,等.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全髋置换术后伤口引流方式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7):1744-1745.

[8]张鹏.负压引流不全硬膜外血压致马尾神经损伤1例[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92-93.

猜你喜欢
单节后路被动
OLIF和MI-TLIF治疗Ⅰ、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效果分析
局部冷热敷序贯治疗在颈椎后路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蔓延
单节幼儿跆拳道训练课教学方法研究
Peek-Prevail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第五课 拒绝被动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