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会计教学实用性的思考

2015-10-14 21:02齐景
新课程·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会计教学能力培养实践

齐景

摘 要:会计是一项专业技术,实用性很强,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应落脚于“实践”二字,培养“实用型会计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会计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中职校的很多会计专业毕业生知识和能力不能同步发展,到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提出了提高会计教学实用性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教学;能力培养;实践

一、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知识而学的观念。这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建设的前进和会计理论的深化不相适应。如果会计教学还只停留在知识教学,而不把知识教学与当前实际需要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则无法实现会计教学与社会需要的全方位对接。

2.教学手法死板

会计教学长期以来都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缺乏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堂堂感到“肚胀”,教师感到疲劳,学生也感到无味,学生从一开始就陷入对会计处理的抽象描述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理解各种会计处理方法背后的内在规律,导致对学过的经济事项的账务处理不能很好理解,更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因此会计教学有必要做些改进。

二、提高会计教学实用性的建议

1.重视会计的入门教学

基础会计作为会计知识学习的首门课,因此教师要用灵活的方法使学生对会计有个感性的认识。

我曾与一些学生探讨过会计教学问题,有些学生提到在会计入门学习时教师讲的知识点分散,学生一时无法很恰当地统一联系起来。基础会计教学时教师最好先给出一个具体案例,在这个案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而不是先把理论抛出来。并且给出的案例应该是系统的,也就是说它能很好地将基础会计的理论串联在一起,学完基础会计就像为一家公司做完简单的会计业务处理一样。

2.强化会计的实践教学

学生只掌握教师讲解的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经过良好全面的实习,要想在短期内就适应用人单位上岗需要,是极不现实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缺乏或上岗适应期较长就会被社会弃之不用,这就需要在会计教学中注意会计实践教学的分量,使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在校内学习时,有条件的学校可购买仿真教学专用会計工具,如记账凭证、账簿、报表,原始凭证,如支票、汇票、发票、差旅费报销单等,让学生在教师讲课同时亲手操作,这样会更好掌握这些凭证的填制和使用方法。学校还可以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都可看作独立的财务室,同学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感受会计工作。在校外则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到企业、事业等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主动地适应社会,适应会计工作。学生经过系统的操作训练实践学习,自己填制会计凭证,辨认原始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相关会计报表,既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会计工作的过程,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利于学生互相合作发挥团队精神。

会计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能力和专业素质为目标,通过教师运用灵活、新颖、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理论、实践知识和操作技能,成为真正“实用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陈杰.我国财务管理人员培养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会计教学能力培养实践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