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英语课堂“活”出精彩

2015-10-15 10:27颜惠良
创新时代 2015年9期
关键词:事例教材内容活化

颜惠良

记得有位教育学家说过:现代教育的重点在于指导活动和采用活动型的教学程序。这种学习类型比正规课堂的学习类型更合理,这主要是因为由活动而学习比正规课堂情境下的学习更有意义,而且更易于迁移到新情境中去。自新课标颁布和实施以来,鲜“活”灵“动”的课堂教学是我国目前中小学教育界十分热门也是努力追寻的方向,更是新课标基本教学理念中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因为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大面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还可以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了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课堂教学是否能够活起来,我认为有三个标准:第一,文学材料是否活化为语言环境;第二,教材内容是否活化为实际生活;第三,教学过程是否活化为主体活动。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发达,而抽象思维还比较薄弱,如果英语教学仅仅采用“教师说,学生听”的单一形式进行,势必出现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教学效果差的不良后果。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们一定要把抽象的文字材料,借助实物、图片、多媒体投影、录音、录像等教具,让学生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同见其形、闻其声、知其事,通过形象思维的大门进入抽象思维的殿堂。

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也十分重要。道理很简单,母语教学除了教室小课堂,还有社会大课堂。而英语教学走出教室后就没有可使学生耳濡目染的社会环境。因此,为了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应该努力做到教材内容生活化,并促使学生把英语的语言训练广泛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如课外用英语打招呼、对话、表演文娱节目等,以此构建好一个大小课堂相结合的实践环境。

课堂教学中是教师做“演员”,还是学生做“演员”,已经成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分水岭之一。因此我把教学过程活化为主体(学生)活动视为课堂“活起来”的一个重要标志。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唱主角,并尽量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起他们积极学习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二、让课堂教学真正动起来

“活”与“动”,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两者的含义难以区分。“活”与“动”的确密切联系着,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角度来看,我认为“动”比“活”高一个层次。“活”的侧重点在备课的教学设计上,“动”的侧重点在上课的实际效果上。“活”是“动”的前提,“动”是“活”的结果。但有了“活”的前提,不一定有“动”的结果。例如,有的教师带了许多直观教具去上课,想把课上得“活”一点,这确实也使学生产生了一些新奇感觉,然而学生却没有“真动”起来,学生在绝大部分时间里还是表情麻木,气氛阴沉。还有的课,课堂上表面看来很热闹,学生真正的收益却并不多。

我对“动”的理解是:第一,要使学生的感知器官都动起来;第二,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外显行为动起来;第三,要促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发展为新信息的想象区;第四,要使全体学生参与进去,形成至少两人组合在一起的全员参与的群体活动。“思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只有在主体与客体不断交互的实践过程中,才能产生和发展人的认识;只有在能动的实践活动中,个体才能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不断地吸取外界信息;只有发展了以动觉为主体的感知觉,才能沿着有效途径完善学生智能结构,发展学生的智力。基于上述认识,我加深了对“动”的四点理解,并认为符合这四条要求的才是“真动”,不是“假动”。

为了取得课堂教学上真正动起来的效果,教师不仅要在课前有“活”的设计,还要在上课时有一整套娴熟的教学手段、方法与技巧,以及高超的课堂教学组织艺术。卓有成效地开展课堂活动,突出体现了英语教师教学工作的创造性,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钻研,去开拓。

三、开展课堂活动的成功事例

在教学实践中,我既吸取到了“活而不动”的教训,也品尝到了“又活又动”的甜头。现举几个比较成功的事例。

事例之一:文字材料活化为语言环境

在进行4A Unit3 A purse A部分教学时,我在教室某一远角放置一张课桌,在课桌的上面及下面、里面及后面摆放一些不同实物,如苹果、香蕉、钱包、水彩笔等。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以下对话:

A:(手指远角处的课桌)Whats that over there?

B: Its a purse.

A: Is it your purse?

B: No,it isnt.Perhaps its …s.

B: Yes, it is.

如果教室窗外有自行车、小轿车等学生能用英语表达的实物,可机智地让学生即兴发挥。这样进入环境的教学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深,记得牢。

事例之二: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

3A Unit 5 How are you? 这课内容是“询问某人身体如何”。我在教学时,打扮成身穿运动服手拿羽毛球拍的男士,和一位学生对话:“Hello! Whats your name?”这位学生回答:“My name is…”再接着说:“How are you?”…“Im fine too.”(做出打羽毛球的动作并脸带微笑)话音刚落,学生们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又和学生交换角色,打扮成老太太模样,戴上一副眼镜,手拄一把伞,弯着腰并伴着咳嗽说:“Im not so good.”当学生走上讲台对话时,又是一阵掌声,学生们一个个激动地踊跃上台表演、模仿,全都进入角色。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有趣,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成了生动有趣的文娱活动。

事例之三:教学过程活化为主体活动

5A Unit 6 Doing housework这一单元教学重点是“现在进行时”,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步:引入。方法是教师做许多动作,如打篮球投篮、读书、写字、跑步、跳高等。

T: What am I doing?

Im playing basketball.

T: What am I doing?

S1: Youre eading.

S2: Youre writing.

第二步:讲解。讲解现在进行时的概念以及动词的构成方法。

第三步:操练。首先请一位比较擅长表演的学生,做一些学生熟悉的动作,如喝水、看书、看电视、唱歌等。

Ss: What are you doing?

S3: Im drinking tea.

T: What is he doing?

Ss: He is drinking tea.

再请四五位学生站在一边,背向表演的学生,用Is he doing?或What is he doing?进行提问。

S4: Is he singing?

Ss: No,he isnt.

S5: Is he watching TV?

Ss: No,he isnt.

S6: Is he counting the new books?

Ss: No,he isnt.

S7: Is he drinking tea?

Ss: Yes,he is.

直到答对为止。

第四步:进一步操练。请几位学生表演各种动作,再让其他学生一口气将所做的动作口(笔)头描述出来。再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用现在进行时的句子向大家“下命令”。

如:Youre eating.

Youre drinking.

Youre writing.…

全班学生则做出相应的动作,做错的学生被淘汰。

以活动方法介绍语法,师生不断交流互动,学生不断得到启发,获得感悟。智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上述三个成功事例,教学设计有“活”的指导思想,教学过程有“动”的实际效果,教学结束后学生感受到自己与教师有难舍难分的情感。在上课时,我意识到班上几十位学生就是几十本生动活泼的“活教材”,想方设法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特长,并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就这样,我不断随机应变,驾驭课堂教学进程,使得英语课堂走向鲜“活”灵“动”,获得了预期的效果。

猜你喜欢
事例教材内容活化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