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天24小时

2015-10-17 05:11文王国忠云南省委党校副校长省社科联副主席
创造 2015年6期
关键词:炮弹规矩讲座

文王国忠(云南省委党校副校长 省社科联副主席)

我的一天24小时

文王国忠(云南省委党校副校长 省社科联副主席)

抓紧时间工作,挤出时间学习,偷点时间锻炼,留出时间睡觉。

时间既很大方,又很吝啬。说时间很大方,是因为我们每个人,不管什么人,每天都有24小时,无一例外;又说时间很吝啬,是因为我们每个人,不论什么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多一分也不行。时间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这一点大家都一模一样,毫无差别,但是,我们每个人怎么对待时间,就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不同的人安排和使用这一天24小时,区别就很大了。我们每个人都面临“怎么把这一天24小时安排好、使用好的问题”。

我这个人土得掉渣,既不会喝酒品茶,也不会打牌搓麻,更不会QQ聊天,连手机上微信我都不会,因此,我的一天24小时,既安排得很土,也安排得很紧。我安排和使用这一天24小时的总原则是:抓紧时间工作,挤出时间学习,偷点时间锻炼,留出时间睡觉。具体是这样安排和使用的:用心工作7小时,读书写作5小时,吃喝拉撒行加锻炼5小时,确保睡眠7小时。我自己把这种安排和使用一天24小时的做法,简称为“7557制”。

首先是用心工作7小时。

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每位公务人员的分内之事,不能耍滑少做,更不能偷懒不做,而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有很多公务需要办理,有很多人事需要处理,有很多资金需要争取,有很多会议需要参加,有很多文件需要阅读,有很多矛盾需要调处,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做好这些工作,至少要花掉我一天24小时中的7小时。我一贯认为“努力工作可以把工作做完,只有用心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所以,我不仅要确保每天至少花7小时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任务,而且还要做到很用心、很努力、很细致,尽可能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做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参加工作至今34年,从小学老师开始,加上现在所在的省委党校,我曾在12个单位工作。把这12个单位、34年的历程简要地回顾一下,我的工作经历可以概括为两句话:第一句是由中小学老师变成官员,第二句是又回到学校教官员。我个人认为自己比较好地实现了从小学老师到中学老师、从一般群众到领导干部、从教员到官员、又从官员到教员等11次角色转换。之所以能较好地实现这些角色转换,并能尽快进入角色,做好每项工作,虽然谈不上积累了什么经验,但心得体会还是有一些,主要心得体会有四条:一是认认真真学习,二是正正派派做人,三是兢兢业业干事,四是干干净净为官。在我看来,只要做到了以上这四条,再换几个工作也能做好,再轮几个岗位也能干好,再来几次转身也能华丽。其中,兢兢业业用心干事尤为重要,无论是当教员,还是做官员,也无论是当处长,还是任部长,兢兢业业用心做事是关键、是根本、是要害。如果不能兢兢业业用心做事,既不可能当好以言传身教为主要职责的教员,也不可能做好以为民服务为主要职责的官员。

我的切身感受和肤浅体会是:要做到兢兢业业用心干事,就必须学“导弹”,而千万不能学“炮弹”。导弹与炮弹,一词之差,却有很大的区别:一是导弹自带动力,是自己飞出去,而炮弹则不然,自己不带动力,不是自己飞出去的,而是被动打出去的。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像导弹那样,自带动力,自加压力,积极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响鼓不用重锤敲,而不要像炮弹那样,完全靠外来的推动、靠外在的作用、靠外来的力量;二是导弹速度很快,有亚音速的,还有超音速的,炮弹的速度就比导弹慢多了。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像导弹那样,要争分夺秒,抓紧时间,加快速度,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把一分一秒都看得很重,把一时一刻都抓得狠紧,千万不能慢腾腾、懒洋洋、得过且过、尸位素餐,更不能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等就等,结果“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三是导弹射程可控,炮弹射程不可控,炮弹是打到哪里算哪里。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像导弹一样,重规矩、讲规矩、守规矩,遵规守纪,在党纪国法的范围内谋事、做事、成事,做到“既做正确的事,也正确地做事”;四是导弹落点精准,一般的炮弹落点远远没有导弹精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导弹的精准度也越来越高。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像导弹一样,谋定而后动,做事要有很明确的目标,要有很周密的计划,要有很清晰的思路,要有很实在的举措,要有很稳健的步伐,不能走到哪里算哪里,不能做成什么算什么;五是导弹射程很远,短程导弹都可以打几百公里,洲际弹道导弹可以腾云驾雾走万里,而炮弹的射程就短多了,能打几十公里的炮弹就算很远了。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像导弹那样,目光远大,志存高远,高瞻远瞩,不能井蛙看天,不能鼠目寸光,不能急功近利,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境界,尽可能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好事。

生命不息,笔耕写作不辍

其次是读书写作5小时。

“生命不息,读书学习不止,笔耕写作不辍,讲学讲座不停”,这是我随时记在心里的一句自我激励之言,也受到了很多领导和同志们的充分肯定。别人可以昏天黑地地吃吃喝喝,但我不能;别人也可以通宵达旦地打牌搓麻,但我也不能;别人还可以没完没了地看电视连续剧,但我依然不能。为什么我这也不能、那也不能呢?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有很多干部群众等着听我的讲座、读我的文章,我不能让他们太失望,我必须挤出足够多的时间,勤奋读书学习,努力调查研究,不懈笔耕写作,积极讲课讲座,用自己的文章和讲课讲座,实实在在地为广大干部群众服务。

鲁迅先生曾讲: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和工作上。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学贯中西的大文豪鲁迅先生都需要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学习和工作上,生在藏乡农村、长在雪域高原、学在高寒山区的我,不能挤出很多时间来读书学习,肯定做不好任何工作,也很难给广大干部群众讲课讲座,更谈不上笔耕写作、著书立说。

为了以苦补笨、以勤补拙,以钻补缺,力争做到“笨鸟先飞早入林”,我用“六个一些”的办法尽可能挤出时间读书学习:上班提前一些、下班推迟一些、早晚勤奋一些、工作抓紧一些、节假日刻苦一些、应酬减少一些。每天早上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办公室读书学习已经成了我30多年的一种铁定的行为习惯,无论是过去在雪域迪庆工作,还是后来在佤山临沧任职,还是现在在省委党校任教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读书学习,我很少把时间花在吃吃喝喝、吹牛拍马、迎来送往、请客送礼、搬弄是非等在我看来极端无聊的事情上。迄今为止,我所发表的300多篇文章和所付梓出版的10多本专著,主要都是在节假日和早晚写出来的。每次国庆春节长假和周末双休日,都是我读书写作最重要也是最忙碌的时候。

如果我们把大量的黄金时间花在吃喝玩乐、迎来送往、吹牛拍马、应酬交际、请客送礼等旧时衙门里的官僚政客们所热衷的事务上,那么,我们就肯定没有读书学习的时间,更不会有动笔写作的时间。俗话说:“一心不可两用”,这话很有道理,“一心”确实不可“两用”,但是“一时完全可以两用,甚至可以多用”。坐车赶路的时间我们完全可以思考讲课讲座的提纲,乘机飞行的时间我们完全可以读书学习,候机等待的时间我们完全可以谋划思考工作,这些都是很值得倡导的“一时多用”,我就尝到了很多“一时多用”的甜头。

鲁迅先生曾讲: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是会有的。只要随时留心、真正用心,其实可以挤出的时间多得很,我的很多知识是早上洗漱吃早点时从收音机里学来的,我的很多讲课讲座的提纲是在飞机上写成的,我很多文章是在散步时构思的,我的很多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是在乘车的路途上想出来的。只要我们自己重视学习、勤奋学习、坚持学习、善于学习,世界上几乎没有不可学习之时,没有不可学习之人,没有不可学习之事,没有不可学习之处。“己外都是师”,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以修身、学以积德、学以增智、学以广才、学以致用。

作为领导干部,要加强煅炼身体

再次是吃喝拉撒行加锻炼5小时。

除了工作、学习、睡眠以外,每一个人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来吃喝拉撒行。20多年来,每天把吃饭、洗漱、会客、读报纸、看电视新闻联播等时间,我都严格控制在三个小时以内。我很少“吃请”,也很少“请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请吃”和“吃请”太浪费时间和精力。有些时候,老朋友、老同学、老同事请我吃饭聚会,我都婉言谢绝说:“非常感谢你的盛情邀请,但我最近工作有些多、时间有点紧,实在难以抽身前往,非常抱歉。”但对方往往也很执着,常常对我说:“工作再忙、时间再紧,饭怕是要吃的吧!?”这话没错,饭肯定要吃,正如俗话所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但是,吃饭的吃法就很多了,如果到食堂吃自助餐,一顿饭我最多要20分钟,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既不浪费,也很卫生,要多少拈多少,吃什么捡什么。即使回家自己煮饭吃,一个小时也完全可以搞定。但是,朋友聚餐、同学聚会、同事宴请,往往先等人,再等菜,最后互相敬酒,很多时候两三个小时都还没有吃完,而且非常浪费,点很多菜,其实不少菜都没有吃,更为可怕的是这类吃吃喝喝基本都是私人宴请、公款埋单,大鱼大肉地肿自己的脖子,大手大脚地花百姓的钱财,既违心,也违规,还违法。如果席间再遇到一两个横牛倒马不讲理的,互相再押押酒,酒后再语无伦次地聊聊天,那么,不仅时间就会更长、花费就会更多、浪费就会更大,而且还会因酗酒等原因极大地伤害大家的身心健康。这样的朋友聚会,这样的同学聚餐,这样同事宴请,我宁愿背上“不尽人情”、“不好相处”、“特别大拽”之类的骂名,也非常不愿参加。

每天力争锻炼身体1小时,也已经成为我的一项行为习惯。“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是我加强锻炼的一个主要目的,也是我个人的一种美好愿望。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其实,身体不仅是革命的本钱,也是日常工作的本钱,还是幸福快乐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既做不好工作,也过不好日子,更无从谈起幸福快乐。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加强锻炼身体,而且还要讲究锻炼身体的方式,太张扬、太高档、太花费、太扰民、太耗费时间的锻炼,我也不太喜欢。我锻炼身体的主要方式是两项,一是每天中午用午休时间打30分钟左右篮球,二是每天晚饭后散步30分钟左右,加起来就是1个小时左右。

我选篮球为我的第一锻炼方式,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是我自己从小喜欢这项运动,同时,我爸、我弟、我姑娘、我爱人都喜欢篮球运动,更为重要的原因则为篮球是中国最普及、最接近老百姓的运动项目,不要说在城市里,就是到农村乡镇也都能找到篮球场,几乎不用做任何的特别的安排就可以打球锻炼。我在单位上班时,每天中午别人午休的时间,我自己在篮球场快速投篮、跑步运球30分钟左右,很多时候满头大汗,全身锻炼,既不花钱,也不扰民,还不用找人陪我锻炼,更不占用工作时间。出差时,我也带着球鞋和球衣,只要有时间就换上衣服打篮球,几年坚持下来感觉非常好、效果也很不错。

晚饭后散步,我已经坚持了20多年。每天晚上吃完饭、看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云南新闻以后,太阳也落山了,紫外线也不强了,我在小区附近的树丛里散步,不仅锻炼身体,还可以回顾反思当天的工作和学习情况,边走边思考很多问题,锻炼的效果和思考问题的效果都非常好,“挑水带洗菜”,一举两得,感觉好极了。

另外,我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锻炼方式,那就是讲课讲座。我讲课讲座的水平非常一般,但很有特色,不仅声音特别大,而且肢体语言也特别多。每次讲课讲座,我既动嘴,也动脑,还要动身,气候热的时候,两三个小时讲下来,满头大汗,感觉很好,既宣传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宣讲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又锻炼了自己的大脑、自己的口才、自己的身体,一举几得,这也是我讲课讲座乐此不疲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是确保睡眠7小时。

一个人没有充足的睡眠,不仅会影响工作,而且会影响正常生活,甚至会损害身心健康。我在20多岁担任中甸一中校长期间,经验不足却年轻气盛,曾经试图减少睡眠的时间,挤压一些睡觉的时间来读书学习和开展工作,曾经有近半年的时间每天晚上只睡五小时左右,结果发现不仅学习和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都大打折扣,而且身体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亚健康的不良征兆。实践证明:“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是完全正确的。“吃一堑,长一智”,从此以后,自己把确保睡眠作为更好地读书学习和开展工作的一项重要前提条件来对待、来安排、来确保,没有特别重要的工作,一般不通宵达旦熬夜加班。

事情都是唯物辩证的,睡眠时间太少了不行,睡眠时间太多也不好。所以,我每天晚上11点左右就上床睡觉,清晨六点准时起床,始终做到早起早睡,既不熬夜,也不睡懒觉。20多年坚持下来,感觉还真不错,在既做好工作又做好学问的同时,迄今既有充沛的精力,也有健壮的身体。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规矩,既要“立”,还要“讲”,更要“守”。如果只是立规矩、讲规矩,不认真守规矩,那么,规矩就会毫无实际意义。“7557制”是我自己给自己立的一个规矩,其实际意义完全取决于我自己的认真坚守。因此,我一般不会随意改变“7557制”,以免自立规矩却形同虚设。在通常情况下,都会严格执行“7557制”,不会随意改动,因为在我看来,如果随意改变,那就失去了约束力,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同时,我也不会机械地执行,而是会从实际情况出发,加以灵活掌握,否则,自己又会变成时间的奴隶,会作茧自缚,显得机械死板。比如,有些时候,行政事务比较多,工作的时间可能要超过八九小时;有些时候,堵车的问题比较严重,花在“行”上的时间可能多一些,相应吃喝拉撒行加锻炼的时间就会超过5个小时;有些时候,报刊媒体的约稿比较集中,花在查阅资料和动笔写作上的时间可能达到七八个小时。总之,我自以为:按照“7557制”安排和使用一天24小时,既贯彻落实了中央提出的领导干部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勤政廉政等要求,也很符合我个人的实际情况,因此,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7557制”,抓紧每一分,干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

猜你喜欢
炮弹规矩讲座
树上长“炮弹”
装填炮弹
“按规矩办”
“炮弹”表妹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粤人吃饭讲规矩
积木炮弹
循乎规矩 本乎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