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状况及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2015-10-17 22:28谢玲平邹维兴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住校生住校幻想

谢玲平 邹维兴 赵 燕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状况及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谢玲平 邹维兴 赵 燕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为调查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的现状,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社会适应量表对三所乡村中学的907名中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发现,留守初中生的退缩和幻想行为显著低于非留守初中生;初二年级的留守初中生在发泄上显著高于初一学生;住校的留守初中生在问题解决、退缩和幻想上显著高于非住校生;与父亲关系融洽的留守初中生在问题解决、求助、退缩上显著高于与父亲关系一般的;问题解决、求助、退缩三种应对方式与社会适应的各因子均具有显著正相关。

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社会适应

一、前言

应对方式(coping style)是个体面对挫折或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也是中学生社会适应性和社会技能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1]。黄希庭等研究[2]指出,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主要有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发泄、幻想、忍耐几种基本的方式,他们的应对方式会随着年龄的变化和社会生活的不同而发展变化, 其形成和发展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以及个体内在因素等。社会适应是一个多维的概念,指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达到人们期望的与其年龄和所处文化群体相适应的发展标准的程度[3],现有研究对其的评估主要涉及行为情绪和社会关系等方面[4]。国内的许多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要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5]。

根据赵景欣对留守儿童的界定[6],将留守初中生定义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初中生。留守初中生处于义务教育的阶段,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采取怎样的应对方式,以及应对方式与其社会适应的关系怎样都非常值得去进行调查和探讨。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在某省农村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三个县的农村地区分别抽取三所乡村中学的初中生作为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7份,有效回收率为90.7%,其中留守初中生641名,非留守初中生266名。

2.调查工具

(1)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该量表由黄希庭等编制[1],包括问题解决、求助、幻想、发泄、忍耐、退避6种应对方式。各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分数越高表示较多采用某种应对方式,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6,Cronbach系数为0.77。本研究中该量表调查得到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37。

(2)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SAS-SSS)。该量表由陈建文等[7]编制,量表采用Likert5点计分,量表的总信度及各因素的重测信度和同质信度均在0.60 以上,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都较好。本研究中采用自信心、控制感、自主性、动力、能力、活力、乐群性、信任感、社会接纳性和利他倾向十个维度,共50题。本研究中社会适应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3。

3.调查分析方法

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团体施测,使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和相关分析。

三、研究结果

1.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分析

以是否留守为自变量,6种应对方式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分析(M±SD)

注:* 表示 p﹤0.05,** 表示 p﹤0.01,*** 表示 p﹤0.001,下同。

表1表明,留守初中生的退缩和幻想行为显著低于非留守初中生(p﹤0.001),而在其它应对方式方面均未有显著差异。

2.不同年级的留守初中生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分析

以年级为自变量,6种应对方式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留守初中生的应对方式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M±SD)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留守初中生在发泄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初二留守初中生所使用发泄的情况最多。

3.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在是否住校上的差异分析

以是否住校为自变量,6种应对方式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留守初中生的应对方式在是否住校上的差异分析(M±SD)

表3表明,在是否住校上,住校的留守初中生在问题解决和退缩上显著高于非住校生(p﹤0.05),但在幻想上显著低于非住校生。

4.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在与父亲亲疏状况上的差异分析

以与父亲亲疏状况为自变量,6种应对方式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与父亲亲疏状况对留守初中生的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

表4可得出,在与父亲关系方面,留守初中生融洽的父子/女关系在问题解决、求助、退缩上显著高于一般的父子/女关系(p﹤0.01)。

5.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与社会适应的相关分析

表5 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与社会适应的相关分析(r)

由表5得出,问题解决、求助、退缩三种应对方式与社会适应的各因子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

四、讨论

本研究结果得出留守初中生的退缩和幻想行为显著低于非留守初中生,这可能是由于留守初中生的父母不在身边,在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烦恼和困惑时只能依靠自己去解决,要么及时主动地与父母沟通,至少远方的父母会给自己精神上的支持,因此他们在问题来临时退缩和幻想行为远没有非留守初中生多。

而研究也得出,初二年级的留守初中生在发泄行为上显著地高于初一,初二在经历了初一的适应期后,结交了一些要好的同学和朋友,慢慢也找到了与老师的相处方式,因此在碰到不如意时,会主动找同学朋友发泄出心中的不良情绪和行为。

研究表明,住校的留守初中生在问题解决和退缩上显著高于非住校生。住校生主要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学校离家远,或者是主要照顾人本身兼顾不过来,如体迈的爷爷奶奶。因此住校生许多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要靠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幻想问题的自动解决,如遇到负性情绪比较多的留守初中生,他们采取的退缩行为也就比非住校生多。

随着家庭模式的变更和改善,现在核心家庭的家庭结构中,社会和家庭成员会比较突出父亲角色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因此与父亲关系的融洽与否也是影响留守初中生采取何种应对方式的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与父亲关系融洽的留守初中生在问题解决、求助、退缩上显著高于与父亲关系一般的。留守初中生的父亲不在身边时,留守初中生要么能够积极地解决家里的事,要么情绪消极,面对问题时会退缩或者一味地进行求助。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问题解决、求助、退缩三种应对方式与社会适应的各因子具有显著正相关。社会适应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风向标,留守初中生采用问题解决、求助、退缩的方式来面对由父母不在身边带来的困难和问题,说明他们会合理地采取各种应对方式来适应周围的环境与困难,从而社会适应越强,社会适应能力越高,并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1]王振宏.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3):22-27.

[2]黄希庭,余华,郑涌,杨家忠,王卫红.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23(1):1-5.

[3]王建平,李董平,张卫.家庭经济困难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应对效能的补偿中介和调节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2-32.

[4]纪林芹,陈亮,徐夫真,赵守盈,张文新.童年中晚期同伴侵害对儿童心理社会适应影响的纵向分析[J].心理学报,2011,43(10):1151-1162.

[5]郝振,崔丽娟.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 [J].心理科学,2007,3(5):1199-1201.

[6]赵景欣,刘霞,申继亮.留守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抑郁孤独之间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1):36-42.

[7]陈建文,黄希庭.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2004,27(1):2-4.

责任编辑:张军

Theg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Style and Social Adaptation of Left behind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gs

XIE Ling-ping ZOU Wei-Xing ZHAO Yan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Xingyi,Guizhou 562400,China)

To explore the coping style of the rear middle school students,The research adopted Coping Style Scal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CSSMSS)and Social Adaptation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SAS-SSS)as tool and randomly selected907junior high s 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s.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the withdrawal and tolerance of rear students is higher than un-rear students’;the sec-ond grade student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have more feeling ventilation;the rear students who living in school have more problem-solving,withdrawal and fantasy;there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in problem-solving,help-seeking,withdrawal and social adaptation.

Rear Students;Coping Style;Social Adaptation

1009—0673(2015)06—0110—05

B844.2

A

2015—11—27

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ZC313);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青年课题(课题编号:2014C018)成果;贵州省2013年首届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编号:2013A051)成果。

谢玲平(1986— ),女,湖南邵阳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住校生住校幻想
编读往来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分析住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
培养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初步尝试
农村初中住校生管理浅谈
锁不住的幻想
住校生班主任的工作探讨
幻想画
幻想画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