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断层成因,优化衔接教学

2015-10-23 06:49周龙强
文理导航 2015年28期

周龙强

【摘 要】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断层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块“心病”。文章结合2014年南平市市级课题研究成果,从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高考的考试说明、应试教育思想几个方面由果溯因,剖析断层形成原因。

【关键词】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断层;成因剖析

目前初高中文言文教学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在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上,在教法与学法上,都存在着断层的问题。本人负责的2014年南平市市级课题(《应试思潮下的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就此问题做了较为广泛、深入的探究,本文结合课题研究材料成果,从几个方面对断层形成原因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从调查分析数据剖析断层成因

本人负责2014年南平市市级课题(《应试思潮下的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曾开展过一项问卷调查活动。调查对象是初三、高一学生,调查方式是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习内容、学习兴趣、教法、学法、课外阅读、知识迁移等方面,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其中存在不少的断层。现将部分调查数据对比分析如下:①关于“你是否喜欢学习文言文?”这一项,初三学生选喜欢的占42%,高一学生选喜欢的只占24%。②关于“学习文言文的压力大吗?”这一项,初三学生回答压力大的占42%,高一学生选压力大的占84%。③关于“你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文言文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这一项,初三学生选“对课内文言文的字、词、句、翻译,反复背诵”的占81%,高一学生选这一项的只占14%。④关于“你的语文老师对于文言文主要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这一项,初三学生选“逐字讲解字词,逐句翻译句子,详细解析段、篇的内容”和“主要讲授课内文言知识,注重课内文言知识的背诵记忆以及“课外文言很少涉及”的共占90%,高一学生选“对课内文言作适当点拨,不要求死记硬背,注重文言知识由课内到课外的运用。”和“经常讲解词法、句法等语法知识。”共占83%。⑤关于“你觉得老师在文言文授课过程中,由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训练做得多吗?”这一项,初三学生选择很少和没有的共占86%,高一学生选择很多的占70%。⑥关于“你经常阅读课外文言文作品吗?”初三学生选择很少和没有的共占92%,高一学生选择经常的占54%。⑦关于“初中阶段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有帮助吗?”,高一学生选择帮助很大的占36%,选择帮助很少的占51%,选择没有帮助的占13%。

从以上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初三学生在升入高一后,学习文言文的压力增大,兴趣减弱,成绩下降,很难适应高中的文言文教学模式。究其原因,就是在我们的初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衔接问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断层,主要有一、课内外断层。初中生接触的几乎都是课内浅易文言文,很少涉及课外文言文,刚到高中就要面对有一定难度的课外文言,自然难以适应。二、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考察要求的断层,中考对于词法、句法等语法知识是不做考察的,因为不考察,所以师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均忽略了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到高中很多学生几乎是从零开始,难度可想而知。三、学法上的断层,初中无论平时的考试还是中考,文言文都是出自课内浅易文言,考点也是简单的字词解释、句读划分、翻译、理解,对于这些考察内容,学生通过反复的记忆背诵是可以取得高分的。三年来,学生已经习惯于这种学习模式,到了高中,考察的文章均来自课外,文章难度相对初中来说也有一定增加,要想做好这类考题,就必须学会知识的拓展、迁移,而这一点在初中文言文学习中几乎是不必做的,所以,学法上的不适应也是必然的。

二、从2015年中考、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剖析断层成因

2015年南平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中关于文言文的考察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重在考查记诵积累,考查理解文章的大意,不应考查词法、语法等方面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考查:(1)顺畅地朗读,句中语意停顿正确。(2)理解文中实词的含义。(3)理解并翻译课文的句子。(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与作者的思想和写法的主要特点。

2015年福建省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中关于文言文的考察要求是:(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5)筛选文中的信息(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8)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9)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合作者的观点态度。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个《考试说明》中关于文言文的考察要求上是存在断层的。首先,初中《考试说明》提到“理解并翻译课文的句子”这就意味着文言文阅读语段来自课内,而高考的文言文阅读语段来自课外。其次,初中《考试说明》明确指出“不考查词法、语法等方面知识”。而高考《考试说明》则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再次,初中《考试说明》中只要求“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与作者的思想和写法的主要特点”, 而高考《考试说明》则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合作者的观点态度”。 两个《考试说明》中关于文言文的考察要求上的不同虽然只有寥寥几句,但是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因为它具有“指挥棒”作用,师生都围绕着它转。甚至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理念。

三、从课标中的“文言文教学目标”、“文言文阅读评价” 剖析断层成因

对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些要求存在断层。首先,在文言文教学目标上,初中的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高中的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对比可见,高中对文言文阅读无论是广度上还是深度上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单就新提出的“文言句式、虚词的意义或用法”对初中学生来讲就是个不小的挑战。其次,在对古诗文阅读评价上,初中的要求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高中的要求是“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借助语感和必要的文言常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是否热爱和有兴趣,在文言文阅读中能否有意识地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评价要有助于学生确立古为今用的意识,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对比可见,初中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高中重点考察借助语感和必要的文言常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高中在评价上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习惯记诵的初中生来说,这是一个很难的跨越。

四、应试教育思想是断层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表面上看,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断层是由《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造成的,其实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应试教育思想才是断层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中考不考查文言文词法、句法等语法方面的知识,是从初中生的心理、生理、学习能力、学习负担等方面综合考虑的,是科学合理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及学生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把不考理解为不教、不学,使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断层问题更加严重。调查数据也反映出这种情况,在关于“你的语文老师对于文言文主要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这一项,初三学生选“逐字讲解字词,逐句翻译句子,详细解析段、篇的内容”和“主要讲授课内文言知识,注重课内文言知识的背诵记忆”以及“课外文言很少涉及”的共占90%,高一学生选“对课内文言作适当点拨,不要求死记硬背,注重文言知识由课内到课外的运用。“和”经常讲解词法、句法等语法知识。”共占83%。从数据上可以反映出:初中教师的应试思想是很严重的。

在应试思潮影响下,初中教师忽略了中考不考察的文言知识点,忽略了文言知识的拓展、迁移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往往倾注大量的时间、精力狠抓课文的字词解释、文言句读、课文翻译,以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与作者的思想和写法的主要特点。只要求学生会“举一”即可,不要求学生会“反三”。对于词法、句法等语法方面的知识,虽然教材中有出现,但是教师没有或很少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因为他们在不懂词法、句法等语法方面的知识的情况下通过反复背诵记忆也一样能达到目的,所以在教学中师生几乎避而不谈。对于课外文言文阅读及文言文知识的拓展、迁移能力的培养,许多初中教师虽然也知道其重要性,但在功利心的影响下,为了眼前的教学成绩,也只能“忍痛割爱”。这就导致学生在初中三年接触的课外文言文少得可怜,进行的拓展、迁移训练也一减再减。最终造成初中生文言文知识上的许多断层,导致许多学生到高中后普遍感到学习文言文的压力增大。调查数据也能反映这种情况,在关于“学习文言文的压力大吗?”这一项,初三学生回答压力大的占42%,高一学生选压力大的占84%。从数据可以看出,许多学生不适应高中的文言文。所以,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完全抛弃应试思想,抛弃功利心,在教学中应与时俱进,善于创新,研究适合于如今教学现状的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郑国民先生认为:“在继承传统教学法的同时,应当借鉴现代的教学理论,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同时,也不能生搬硬套现代教学理论,而轻率地抛弃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也应二者结合,切实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为学生的高中阶段的文言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断层的形成与应试教育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我们应该由果溯因,认真思考、分析这些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只有从源头上找寻出断层产生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工作注入新能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3]郑国民.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松溪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