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欣赏”点燃高中语文课堂

2015-10-23 13:45周建云
文理导航 2015年28期
关键词:欣赏自信创新

周建云

【摘 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真诚恳切、充满底蕴、与时俱进的欣赏,能使学生充满自信,课堂生成智慧,教学彰显魅力。

【关键词】欣赏;自信;智慧;创新

欣赏是一门艺术。用心欣赏,既能让别人感觉到自身价值,又能让自己感受到为别人鼓掌的快乐。语文课堂中爆发出的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欣赏,能让语文课堂成为挖掘学生智慧、让学生获益匪浅的有效课堂,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一、真诚恳切的欣赏让学生唱响自信之歌

古人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是的,伸出十指,各有长短,这就需要因材施教,开发每个学生各自的潜能,用一颗真诚的心、一双欣赏的眼睛去发现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所表现出的聪明与智慧,而不是以分数来宠“高分生”,漠视“低分生”。课堂上一个都不能少。

在高三学生作文“百里挑一”的活动中,一篇寓言式的作文吸引了我,语言极其生动形象,构思另辟蹊径;最让我吃惊的是这个学生的字,他在尽最大能力写清楚每一个字。我抓住这个机会,将他的文章打出来,在班上作为优秀作文朗读。老师的肯定,同学的羡慕,让一个讨厌学习语文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投入了十二分的热情,课堂积极踊跃,充分展示出他乐观的一面。从此,他自信而又阳光地走在学习路上,不再气馁,不再沮丧,昂头挺胸,做起了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举动,无形中激活了班上每一位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

智者云:“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使孩子更聪明。”所以,真诚的欣赏不仅能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质,更是让他们在学习语文时真正成为课堂和课后自主学习的主体,乐此不疲。在兴趣中学习,在自信中进步,散发出蓬勃的朝气和热情。

二、充满底蕴的欣赏让课堂闪烁智慧之光

课堂理想化的局面就是大智者与小智者的对话,这样的交流才能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当然,“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教师首先要努力成为一位智者。而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其特殊性,内容包罗万象,知识的涵盖面广。所以,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高屋建瓴式的引导,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由浅入深地进行梯度预设,并尽量地设想学生可能会生成的问题,这样,语文课堂才有可能创设出一个智者的授课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一案例: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教师要上一节公开课,很多老师来听课。听课的老师们本来打算在听课过程中写点记录,可那堂课讲课老师一下子就把大家吸引住了,直至下课他们的笔记本上没有记下一个字。那课太吸引人了。课后一位邻校的老师问执教老师:你备这堂课花了多少时间?那位老师回答:“我花在备课上的直接时间是十五分钟,但我一辈子都在备这堂课。”这是否应验了“功夫在课外”、“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至理名言呢?当然,课前的备课是重要的;但课堂的底蕴还是要靠教师平时的文化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塑造自我的。由此,作为语文教师就需要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时地进行自我阅读,充实自己,努力成为一位熟读专业书籍的专家,更努力成为一位博览群书的杂家。学生在运用写作材料时,喜欢根据自己的嗜好,选择来自不同领域的人或事来作为说理的依据,例如,詹姆斯、奥巴马、金秀贤……这时,作文讲评课虽然是一堂语文课,但这堂课已经在无形之中渗透了体育、政治、文艺……所以,一堂有文化、有底气的语文课,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生活中注重自我的广泛涉猎。

教师不断地进行学习,充实自己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才能以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欣赏到学生的独特之处,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与时俱进的欣赏让教学走向创新之路

语文不是一个静态的名词,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语文课堂也应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添加新的柴火。高中生是时代的弄潮儿,作为他们的指引人,更应该关注新的时代,不断地穿梭于古今,才能在新形势下、新学生前、新观点上从容而不落伍。

在探讨作文话题“新形势下,中国各个领域存在铺张浪费现象。例如,中国人不在看电视却总是开着,这就是一种浪费。而且老外尤其指责此类行为。”时,我以为,针对这样的话题,学生们的作文立意应该是一致的,对“浪费”应该持否定的态度。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不少学生肯定了这种浪费。他们认为,中国有许多空巢老人,他们开着电视却不看是因为内心孤寂,当下社会,儿女围在身边的热闹景象太少了,这反映了社会、家庭对老人关爱的缺失。是啊,学生关注了空巢老人,关注了中国的国情,他们的思想走在时代的前沿,对问题的看法就刻上了时代的烙印。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站在时代的浪尖上,关注当下,眺望远方,只有这样,才能使“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时代信息胜境进入自己的视野,不断地产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炽热追求。此时的你,不仅是为了能轻松驾驭语文课堂,更重要的是填补与学生之间的年龄与观点的代沟,从而能站在不一样的角度,欣赏学生的另辟蹊径。有时,平庸和精彩,就是在下面仰望和在上面飞翔的距离。我们应该有“一览众山小”的高度。

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思想导师。而语文的人文性就更要求教师着力于学生的思想,用与时俱进的思想火种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把。这样,才能站在时代的高度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未来。

语文课堂上的欣赏是一门学问。它是一种理解的延伸,是一种知性的壮美,是一种无穷的力量。它伴随着真诚与理性:该欣赏的要及时欣赏,不要因为一次忽略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当然,不该欣赏的不能因为个人的好恶而欣赏,欣赏不是好奇,欣赏需要敏锐的眼光,不能误导;同时,欣赏,需要新的角度,独具慧眼,这样,语文课堂才能不断注入新的血液。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姜灶中学)

猜你喜欢
欣赏自信创新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也谈书法修习中的欣赏与创作
谈小学美术教学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