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让课堂“动”起来

2015-10-23 13:54朱敏
文理导航 2015年28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对话教学初中语文

朱敏

【摘 要】 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最为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如何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成为了老师们关注的焦点。分别从构建生态课堂、重视个性体验、强调合作探究、提高有效引导四个方面进行对话教学方法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生态课堂;方法

美国著名教育家古德莱曾说:“我们对教育的憧憬还是多于对它的实践。”诚然,在教学生活中,我们总是在思考:教学生活如何才能更好?教学生活何以能成为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我们如何使教学课堂变得更为和谐而愉悦?构建生态课堂,实施对话教学或许能给教学带来一些活力。

一、生态课堂是对话教学的基础

“课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教师和学生是其中的生命体,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缺一则无法构成课程与教学活动系统。”黎琼锋教授将课堂看作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教师、学生以及生态环境都是其中的构成部分,从生态意义的角度来讲,这三者之间的地位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不存在一方决定另一方的关系,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对等的。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将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不自主地将课堂当作是自己的私人空间。

“课堂教学应该是回归一种原生态,多远、异质的主体,民主、平等的关系,息息相关、共生共荣的生命互动。”教学课堂的生态化能更好地彰显出民主、平等的特点,这应该是教育者们理想的课堂形态。它在更大程度上为系统中的师生构建了相对和谐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为对话的自主、平等、深入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能更好地展开对话教学,实现教学价值。

二、个性体验是对话教学的前提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因其自身差异,在面对同一问题时,他们会有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体验,教师亦然,这便构成了对话的前提。生态课堂民主平等的氛围能满足师生双方信息交流探讨的愿望,当然在这种相互交换信息中,不仅包括了知识,还有情感、行为、价值观等多方面的信息。

在教授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时,有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提出疑问:课文中的吃饭爽气也能称作是男子汉吗?这不就是一个吃货吗?作者的选材有问题吗?笔者就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们,让他们就此思考交流,小家伙们很是积极地参与其中,结合生活经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开始都觉得自己的看法个性十足,随着讨论的深入,渐渐意识到了不足。

在笔者看来,在这样的交流中,无论看法是否恰当,学生们都能在交流中享受到思考带来的快乐,感受到对于个性化体验的尊重,进而在潜意识中不自觉的向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自己去探寻更为深层的信息,以满足同学间交流的需求。我想,这便是学习者内因的良性驱动了,学生不必再烦恼于被“逼”着学习了。

三、合作交流是对话教学的保证

个性体验是进行对话教学的前提,但对话必定是一种双向流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流动。合作既是给对话提供了条件,又为对话的深入保证了前提。在教学中,学习小组间的合作往往更能碰撞出火花,将不同的个性体验再与其他小组,与老师进行探讨,往往会对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从中学会了分析问题,辨别看法,而不是拘泥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究竟是什么。

在教授《七颗钻石》一文时,课堂教学进行到分析“水罐为什么会一次次地发生变化”这一环节时,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结合文章中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多数同学的分析还不够完整,表达比较碎片化。课堂气氛瞬间低迷,笔者将这个问题重新抛给学生,要求展开组间讨论,在学习组长的带领下做好记录。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又一次被点燃,经过合作交流,再次发表的时候,效果明显增强。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们的自信心又回来了,课堂也回到了和谐愉悦的氛围中。

当然,教学过程中创设的这种和谐的氛围,与潜移默化地加大学生之间的竞争是不矛盾的。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以对话的方式交流会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可以提升的空间。在不自觉中,他会对自己有更高的期待或是有心中要超越的对手。这种自我期待会引导他们不断的努力,将自身的潜力更大程度地挖掘出来。

四、有效引导是对话教学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尊重他们的个性体验。但这也不能忽视生态课堂中另一个主体——教师。教师要帮助、促进学生对话的展开和深入。他应该是一个巧妙的设计者,把握大方向,再与学生分享知识、情感等信息时,更要努力去将学生内在的潜力发掘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更为深入地思考问题。

如在教授《柳叶儿》一文时,笔者在学生们明确了作者所乐之后,将“如何品味理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抛给了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完成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在讨论中,笔者观察到一开始的讨论还是比较浅层的,大部分仅停留在柳叶儿本身的味道上,这时笔者就提出:这种滋味儿是否一定得是用嘴品的呢?学生们若有所思,继续讨论,渐渐地,大家的看法丰富完整了起来。 笔者再问:将你们的看法和之前所学的作者之乐结合起来, 文章内容矛盾吗?学生们在怀疑中再次回到文本,思考起作者究竟要告诉他们什么?

当然,对话过程中,学生之间观点的碰撞是一定的。教师此时不是拿所谓的正确的答案去让学生记住,而是应该告知学生选择的要求、规则以及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会辨别观点的正误,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除此以外,学生的个性体验会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会缺乏某些深度。这时也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文学等方面的体验,适时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

笔者认为,缺乏对话交流,只有教师灌输知识的课堂无疑是呆板的、凝滞的。知识或许能积累,却无法发挥学生真正的主体创造性,重视对话的生态课堂,会为我们构建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黎琼锋.《教学价值与美好生活》

[2]肖文静.《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初探》

[3]王燕.《谈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区姜灶中学)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对话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对话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析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构建生态课堂,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