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主链条 确保新发展

2015-11-05 19:58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项瑞良
浙江经济 2015年4期
关键词:谋划试点机制

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项瑞良

围绕主链条 确保新发展

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项瑞良

围绕“研究-谋划-规划-项目-改革-运作”工作主链,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重塑新动力,再上新台阶

发改工作要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要求,以全省发展改革会议精神为依据,围绕衢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和重点工作,围绕“研究-谋划-规划-项目-改革-运作”工作主链,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重塑新动力,再上新台阶,力争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

研究重大政策抓谋划

在政策研究上下功夫。紧密关注并及时研究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新出台以及筹划出台的政策,建立每周一梳理、每月一分析的政策跟踪和研判机制,重点跟国家稳增长和培育新增长点的政策支持方向,全面梳理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循环经济、新能源、健康养老、现代物流等重点领域的政策动态,从政策中谋划一批对接争取的项目,转化一批解决现实问题的措施。

在课题研究上下功夫。重点研究“十三五”规划编制方法创新、激活民间投资的投融资机制改革、项目谋划机制创新、服务业工作机制创新,以及争取生态文明、新能源、节能减排等系列国家试点示范建设课题,通过课题研究转化出一批项目和政策。

在趋势研究上下功夫。紧盯新常态下不断涌现的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服务,研究高集中度化、高融合度化、高加工度化和信息化的产业新特征,分析衢州市在新一轮国家战略布局、创新发展趋势、消费结构调整中的挑战和机遇,从趋势中谋划战略规划思路,探寻改革创新方向。

整合空间优化强规划

做好“十三五”规划研究和编制。聚焦转型发展一个主题;突出创新、改革、开放三大动力;落实若干举措:营造创新驱动新环境、释放改革新红利、打造对外开放新局面、再创经济发展新支柱、重组空间布局新格局、描绘未来衢州新蓝图。

开展市区空间战略谋划和市域空间战略统筹。按照“定性质、定格局、定方向”的要求,优化2350平方公里市区和8844平方公里市域的空间布局,加强空间资源的有效管控和统筹,科学确定重大项目布局和时序。力争在一季度完成市区空间战略谋划,上半年完成市域空间战略统筹。

探索“多规合一”。帮助开化县做好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同步探索编制“多规合一”的市区总体规划,加快构建空间规划衔接协调机制,积极探索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城乡规划为基础、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边界、以生态红线为底线的空间规划体系,努力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注重工作创新推项目

抓项目生成。坚持从政策中谋划项目、从规划中引出项目、从市场中发现项目、从问题中生成项目,突出谋划可招商的产业项目、可市场化运作的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可对接争取政策支持的重大项目,建立健全重谋划的考核机制、重转化的谋划标准、重示范的“擂台赛”制度,以及引导企业谋划项目并有效整合的工作机制。

抓项目推进。按照“重抓产业投资,管住政府投资,激活民间投资,狠抓招商引资,实现有效投资”思路,开展项目集中开工等活动,及时梳理分析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落实“一般问题牵头解决、重点问题专项协调、难点问题集中交办”机制,实施交办事项每周一问、每月一督,开展“一月一重点、一督查、一排名、一通报”专项督查,做到持续跟踪、督办通报、约谈问责。

抓项目争取。全力争取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全国节能减排示范市和开化县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等国家和省级试点示范建设,力争进入省级盘子的重点项目总数和全省占比有新提高,力争在国补省补资金和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指标争取上有新突破。

突破瓶颈制约抓改革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把投融资机制改革作为重中之重,制订出台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投资的意见,突出“非禁即可”的导向;探索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开展PPP项目试点并提炼形成适合的范例;探索设立以民间资金为主、财政支持为辅的创业投资引导等基金;探索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项目补助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间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同时,全力推进以企业单位要素综合经济效益排序为重点的资源要素配置改革,以“多规合一”为重点的规划体制改革,以及公务用车改革、信用衢州建设和小城市培育试点。

完善重点领域机制。把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和服务业项目落地决策咨询机制作为重中之重,尽快形成成熟的方案提交市政府讨论。研究谋划抢抓新一轮创业创新、信息化发展、新能源发展以及服务业发展等历史机遇的政策措施,开展市区政策统筹现状的专项调研并提出意见建议。

深入推进重大改革举措细化落实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为方向,加强顶层设计,把提高改革方案质量、抓好改革措施落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一)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继续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企业项目投资负面清单、省级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制度,深化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部门行政权力集中进驻、网上服务集中提供、数据资源集中共享。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修订我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5年本),推行前置审批与项目核准并联办理,投资项目网上核准。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高效审批服务机制,出台中介服务目录,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

(二)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打造一批符合市场规律的融资平台,创新投融资方式,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特别是新建市政工程和新型城市化的试点项目,优先考虑PPP模式建设,加快建立PPP项目库;研究制定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民营企业进入石化行业方案,及混合所有制医疗机构、社会事业用地抵押贷款等政策。推进物价改革,深入推进水、电、气价格体制改革,放开药品等一批商品和服务价格。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各行业、各领域失信黑名单及联合奖惩机制,完善全省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三)进一步构筑对外开放的新机制。加快融入国家开放新战略,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更加主动接轨上海。加快构建开放新平台,促进开发区整合优化提升,推动沿海地区新的综合保税区设立。完善港口联盟机制,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推广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制定印发外商投资项目、境外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将项目全面核准改为普遍备案和有限核准相结合。鼓励企业“走出去”。

(四)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深入推进城乡体制改革,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的要求,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资产股份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规划体制改革,推进嘉兴市、开化县、德清县国家“多规合一”试点,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新型城市化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启动实施我省都市圈城际铁路近期建设规划和温州市域铁路建设规划,重点推进四大都市区8条城际铁路项目。

(五)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海宁市和24个扩面改革县(市、区)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新增计划指标与存量利用挂钩制度,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同等入市试点。深化金融改革,继续推进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等试点,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积极化解资金链担保链风险。加快推进用能量(权)、碳排放权交易改革。

(六)进一步推进改革先行先试。制定综合改革方案,总结海宁、平湖、德清、柯桥、开化、淳安、诸暨等试点经验,全面推广要素差别化定价制度、企业分类指导制度、生态环境财政奖惩制度和企业投资高效审批、民间资本进入社会领域等机制。谋划布局一批改革试点,积极争取台州民间投资改革创新等列入国家试点,推进新昌县科技体制创新试点、上虞区防范企业融资风险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启动实施海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桐庐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等一批省级改革试点。

(摘自关于浙江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据《浙江日报》)

猜你喜欢
谋划试点机制
把握新时代 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轴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学深悟透 积极谋划科技工作新举措
谋划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试点改革 越艰难越坚持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