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结晶紫的吸附作用

2015-11-17 10:23王岩玲程云环王俊恩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壳聚糖染料吸附剂

王岩玲,程云环,王俊恩,曹 静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0)

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结晶紫的吸附作用

王岩玲,程云环,王俊恩,曹静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淮北235000)

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纳米SiO2,合成了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吸附剂,考察了该复合吸附剂对结晶紫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染料初始浓度、温度以及pH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吸附剂对结晶紫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吸附剂;结晶紫;吸附

1 引言

近年来,染料对水资源的污染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寻求能够解决染料废水污染的方法.多数染料是带有芳环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含有一定的毒性和生物聚积性,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其中碱性染料的毒性较强[1].结晶紫作为一种典型的碱性阳离子染料,它属于三苯甲烷类染料[2],被广泛应用于纸张染色,短期染发,棉、毛的染色,它会带来一些具有伤害性的结果,因此有必要在结晶紫通过工业排放排入废水之前将其除去[3].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氧化还原法、膜滤法、吸附法、光催化降解法等[4].其中,吸附法是一种操作简便,耗时短,成本小的物理化学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5].

在自然界中,壳聚糖含量丰富,它是由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反应后得到的一种天然高分子[6],具有无毒、无味、耐碱、耐腐蚀、吸附性能良好、对环境友好等特性,因此壳聚糖经常用来作为染料的吸附剂,近年来用于废水治理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7-8].但是,由于壳聚糖存在水溶解性差、相对分子质量不大、架桥能力弱等缺点,直接应用受到限制[9].纳米SiO2是一种无机物质,它具有多孔、较高的比表面积和热稳定性、一定的化学惰性等特点,若将其作为载体,可以改善上述所说的壳聚糖的不足.与纯壳聚糖相比,反应后形成的网状结构赋予了壳聚糖许多独特的特征,在多数情况下,壳聚糖与无机物主要通过氢键相结合,可以增强膜的机械性能[10],使其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制得了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吸附剂,研究了其对结晶紫染料吸附效果,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2 实验部分

2.1仪器与试剂

2.1.1仪器

TGLL-16C型飞鸽牌系列离心机,JP-020S型超声波清洗机(深圳市洁盟清洗设备有限公司),KQ-10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马弗炉(北京太光节能技术有限公司),FA2004型电子天平(上海良平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医疗器械五厂),电热干燥箱(天津天宇机电有限公司实验仪器冻干设备分公司),HJ-4四联磁力加热搅拌器(江苏金坛市金城国胜实验仪器厂),721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PHSJ-3D型实验室pH计(上海金迈有限公司)

2.1.2试剂

壳聚糖(生化试剂,B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结晶紫(AR,中国上海试剂三厂);水玻璃(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均为石英亚沸水.

2.2实验步骤

2.2.1实验方法

纳米SiO2的制备:用天平称取17.062g九水硅酸钠,将称取的硅酸钠和120ml 1mol/L的盐酸依次倒入250ml的圆底烧瓶中.再将圆底烧瓶放入电热恒温水浴锅中,温度控制在40-50℃左右进行沉淀反应,得到的白色胶状物用离心机洗涤,除去其中的氯离子.再将离心后的物质放入坩埚中进行干燥,把坩埚放入电热干燥箱中,温度控制在110℃下进行干燥,干燥12h.最后将干燥后的产品置于马弗炉中,温度控制在500℃下进行焙烧3h,就可得到纳米SiO2.

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在盛有100ml 2%醋酸溶液的烧杯中,加入1g壳聚糖,超声处理使其完全溶解为止,再加入0.1g纳米SiO2,超声使其均匀分散,然后加入交联剂戊二醛,在65℃恒温下交联反应50min,分别用0.1 mol/L NaOH、蒸馏水和乙醇洗涤,真空干燥,即可得到纳米SiO2-壳聚糖复合膜.

2.2.2标准曲线的绘制

配制一系列浓度为1mg/L、2mg/L、3mg/L、4mg/L、5mg/L、6mg/L的结晶紫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590nm处测其吸光度,得到吸光度-浓度标准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结晶紫的标准曲线

由上图得到的标准曲线可得标准曲线方程,方程为y=0.004x+0.1031,r=0.998.可以由方程求出每个吸光度对应的浓度,再由吸附率公式计算出吸附率.

2.2.3吸附率、吸附容量的测定

根据吸附前后结晶紫的浓度差,可以求出吸附剂的吸附率(A,%),其表达式如下:

其中:Q:单位质量复合吸附剂吸附结晶紫的量(mg/g);

V:结晶紫染料溶液的体积(L);

W:复合吸附剂的用量(g);

C0:吸附前结晶紫浓度(mg/L);

C:吸附后结晶紫浓度(mg/L);

Η:吸附率(%).

2.3结果与讨论

2.3.1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在50ml 4mg/L的结晶紫溶液中加入0.25g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吸附剂,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搅拌吸附.在不同的时间分别取样,测定样品的吸光度,计算吸附率,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吸附时间对结晶紫吸附率的影响

由上图可知,结晶紫的吸附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增加时间,可以使吸附剂与染料反应更完全,即使染料脱色更加完全.在60min之前,反应随着时间的增加使得吸附率增加迅速,当达到60min时,吸附率趋于稳定,即吸附基本达到平衡,因此选择吸附时间为60min.

2.3.2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取20mL准确配制的4mg/L结晶紫溶液6份,准确称取0.02、0.04、0.06、0.08、0.10、0.12、0.14、0.16g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吸附剂分别加进上述溶液中.室温下进行搅拌吸附60min后分别测其吸光度,计算出吸附率,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结晶紫的吸附率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大投加量可使得复合膜可使用得表面积增加,使得吸附剂与染料接触增加,从而使得吸附效果变好,当吸附剂用量达到6g/L时,吸附率变化减缓趋于稳定.因此吸附剂用量6g/L为宜.

图3 吸附剂用量对结晶紫吸附率的影响

图4 温度对结晶紫吸附率的影响

2.3.3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取20mL准确配制的4mg/L的结晶紫溶液6份,准确称取6份0.10g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吸附剂.将上述溶液的温度分别设置为15、29、45、55、65、75℃,再把准确称取6份0.10g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吸附剂分别投加上述各溶液中,在搅拌器上进行搅拌吸附60min,再分别测其吸光度,由标准曲线方程算出染料浓度,再由吸附率公式计算出吸附率,如图4所示.由上图可知,结晶紫的吸附率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增大,当到达55℃时增长就变得缓慢.这说明该吸附反应是吸热反应,当达到55℃时,基本达到了吸附平衡.因此,在不影响吸附的前提下,选择较低的吸附温度55℃.

2.3.4溶液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图5 pH对结晶紫吸附率的影响

准确配制9份20ml 4mg/L的结晶紫溶液,将上述溶液的pH值分别调节为3.50、5.50、7.00、7.90、8.00、8.50、9.00、10.00、11.00.再把准确称取的9份0.10g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吸附剂分别投加到上述各溶液中,在室温下进行搅拌吸附60min,再分别测其吸光度,计算出吸附率,图5显示的是吸附率随pH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结晶紫的吸附率随着pH的增大而增大,是因为随着pH升高,壳聚糖表面的质子化程度降低,表面的负电荷逐渐增加,而碱性染料结晶紫带正电荷,结晶紫与吸附剂之间的静电引力作用就会得到加强,因此吸附效果越来越好.在不影响吸附率的基础上,本实验选择较低的pH为9.00.

2.3.5吸附等温线

实验考查了328K温度下,当吸附达平衡时,结晶紫表面上的吸附量Qe,与结晶紫平衡浓度Ce之间的关系,结果见图7.图中对数据进行了Langmuir等温模型拟合:

其中,Ce,Qe分别为吸附至平衡时溶液中结晶紫的浓度和吸附量,K,Q0在一定的温度下为常数.有图可知,复合吸附剂对结晶紫分子的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其吸附等温方程式:.方程线性相若系数0.9994.

图7 Langmuir吸附等温线

3 结论

(1)采用化学沉淀法可以制备出纳米二氧化硅,该方法操作简单,耗时短,比较容易制得产物.

(2)以壳聚糖为原料,纳米二氧化硅为载体,合成制备了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吸附剂,该方法选材少,操作简便,产物易得.

(3)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对结晶紫染料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为1h;吸附剂用量为6g/L;温度为55℃;pH为9.00,这时的吸附率可以达到90%左右.

(4)该实验可以为含有结晶紫的废水处理提供参考,减少结晶紫等染料对水的污染,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叶金鑫.纺织物染料废水除色新方法的开发(上)[J].现代纺织技术,2007,23(1):55-58.

〔2〕金雁,姚家彪,刘宁,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结晶紫和隐色结晶紫残留量[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3):288-290.

〔3〕张青松,彭喆,赵义平,等.不同种类水凝胶对结晶紫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J].材料工程,2011(12):20-24.

〔4〕林少敏,高秀佳.絮凝脱色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1(4):118-121.

〔5〕袁红梅,伊文涛,闫春燕.壳聚糖/活性炭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7):13533-13535.

〔6〕王思思,英晓光,张卫英,等.L-胱氨酸交联球形壳聚糖凝胶的制备与Cu2+吸附性能[J].化工学报,2013,64(9):3437-3445.

〔7〕胡思前,邱蓓.壳聚糖/活性炭纤维复合膜的制备及对甲基橙的吸附研究[J].应用化工,2010,39(9):1328-1330.

〔8〕Guo Tianying,Xia Yongqing,Hao Guangjie,etal..Chemically modified chitosan beads as matrices for adsorptive separation of proteins by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J].Carbohydrate Polymers,2005,62:214-221.

〔9〕刘澜,郑怀礼,吴幼权.壳聚糖的改性及应用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9,35(11):48-51.

〔10〕何雪梅,周青青.壳聚糖/硅杂化膜对直接桃红12B吸附性能研究[J].印染助剂,2011,28(11):24-26,29.

O657

A

1673-260X(2015)11-0006-03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1308085QB42);安徽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资助(201410373031)

猜你喜欢
壳聚糖染料吸附剂
固体吸附剂脱除烟气中SOx/NOx的研究进展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三种不同分子量6-羧基壳聚糖的制备、表征及其溶解性
用于空气CO2捕集的变湿再生吸附剂的筛选与特性研究
美洲大蠊药渣制备壳聚糖工艺的优化
染料、油和水
半菁染料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吸光材料的理论研究
赤泥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