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住开启有效家长工作的金钥匙

2015-11-18 16:37邱霞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5年10期
关键词:保育员误会谈话

邱霞

家园工作如同一车两轮,在幼儿园各项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家长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常常会碰到各种类型的家长,教师与家长之间也会因主客观原因出现种种“小摩擦”,作为教师如何有效处理好所遇到的家长工作中的难题,这需要我们去思考。以下是家长工作中的一个小镜头,能给予我们一些启发和反思。

案例片段:放学时,乐乐的爷爷把汽车往大门口一停,怒气冲冲地领着乐乐走回教室。“乐乐的手肿成这样了,你们老师没有给我一点解释。”乐乐的爷爷质问道。教师边安慰爷爷边问乐乐:“乐乐,你的手是怎么受伤的?创可贴谁给你贴上的?”乐乐吓得大哭,不说话,阿姨也一脸茫然,说不知情。“不用问了,反正我们把孩子交给你们,有事情就要你们负责,孩子我不要了。”爷爷容不得我们一点解释,说完就独自一人回家了。教师连忙拨通了乐乐妈妈的电话,询问早上来园时,乐乐的手有没有受伤?乐乐妈妈说,昨天晚上关门时不小心手被门夹住了,给他贴上创可贴,爷爷不知道。由于天气炎热,洗手时弄湿了伤口,引起伤口发炎、肿胀。原来事情的前因后果是这样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遇到案例中这种类型的家长,我们不能置之不理,那么怎样对待这样的家长呢?

一、保持冷静心态,学会“退一步”

由于家长文化程度不同、从事的职业不同,对待教师的态度也大不相同:有知书达礼的,也有蛮横不讲理的;有尊师重教的,当然也有对教师这一行业产生对立情绪的。乐乐的爷爷是先声夺人,傲慢无理的那种,在事件发生后,完全失去理智,一味批评、指责教师。教师面对这种家长,不可义气用事,采用“以无理治无理”,和家长争吵。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学会耐心地、心平气和地去倾听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性地对待事情。另外,要尽量地控制家长的情绪,情绪激动难免产生始料不及的后果,俗话说“冲动是魔鬼”,还是采取“退后一步”的办法,避开家长的话题,从旁观者的角度提出意见或建议,让家长试试,在维护家长自尊的同时促进问题的解决。“退”是风度,更是一种智慧。

二、把握谈话时机,寻找“切入点”

美国的托德·威特克尔和道格拉斯·费奥雷所写的《如何应对难缠的家长》一书,详细地介绍了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一整套方法。作者的锦囊妙计可以帮助教师轻松应对那些蛮横无理、喜怒无常、争强好辩、咄咄逼人,甚至是对幼儿教育漠不关心的家长们。通过这些方法,会使教师在家长心中留下美好印象,使教师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付难缠的家长,教师一定要做足准备。首先,加强和家长平时的日常沟通,而不单单依靠家访、家长会等活动进行交流。充分利用家长接送幼儿、来园参与活动等机会,主动与家长交流。有经验的教师非常注重平时和家长拉拉家常,为和谐的伙伴关系加温。教师和家长之间持续的沟通有助于双方及时交换幼儿教育方面的意见,有助于建立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关系,这种关系对增进彼此的合作、消除误会、帮助幼儿成长都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其次,在与这些家长谈话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把握谈话的时机,找到恰当的谈话“切入点”。然后借“点”发挥,引出需要和这些家长共同解决的问题。如分析这件事的起因:一是由于妈妈早上没有与教师、保育员及时沟通;二是教师、保育员在工作中也没有发现幼儿的手受伤,这才引起了爷爷的误会。在本次误会中,教师、保育员也没有尽到细心爱护幼儿、保护幼儿身体健康的职责,爷爷因为爱孙子心切,在言语上有些过激也是可以理解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幼儿园不仅要教给幼儿知识,也要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的教师、保育员也应该进行自我反思。

三、懂得以心换心,感受“真感情”

一把结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其实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凭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才能进入他人的心中,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家长无理,有可能是教师不恰当的言语和行为引起了幼儿家长对教师、对幼儿园的反感和抵触情绪,于是便不再配合教师和幼儿园的工作,成了“难缠”家长。俗话说:人无完人。我们先进行自我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越是对你有意见的家长,你要对他的孩子越好,要特别关注他,更要督促他,多给他鼓励,对于这个孩子的情况尽量多了解一些,特别是他的优点和缺点,教师要作为有心人,多留意、多收集。必须挽回家长的心,教师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心和真心去感化他们。再回到乐乐爷爷这件事情上,过了几天,该班级教师在园门口碰到爷爷送乐乐上幼儿园,及时上前与爷爷打招呼,爷爷惭愧地说:“老师,那天真不好意思,我也是看了孙子受伤心疼,就没有问清楚事情大发脾气,对不起!”“没关系,大家都为了孩子,我们也应该问问乐乐受伤的原因,及时向您解释。”一场误会就这样迎刃而解了。有一句老话说得好,“道歉是最佳的解决方法”。

四、立足幼儿发展,帮助“多一点”

案例中,教师后来耐心引导乐乐:“你现在已经是中班的小朋友了,是小小男子汉了,有些事情要学会自己独立解决,以后碰到什么事情要主动告诉老师和家长。你看,上次你不说话,爷爷又着急又生气。”乐乐听了,点点头。在日常一日生活中,教师要有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去走近幼儿、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多与幼儿真诚地交流,给予幼儿积极鼓励和引导、锻炼和成长。有一天,我对乐乐说,想当“小老师”吗?主要任务是看看哪些小朋友在浪费开水。乐乐很乐意也很用心,不厌其烦地告诉同伴,不要浪费开水。经过几天的观察,浪费开水的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在活动中及时地表扬了乐乐,是“小老师”的功劳。细心的照顾总能留下痕迹,点点滴滴会让家长感觉到。如,今天老师请我做礼仪小天使,跟我跑步比赛了等等。幼儿的传达再现了老师在园对幼儿的付出,让家长感同身受,增进家长对老师工作的了解,促使家园关系走向和谐信赖。

做好家长工作真是一门艺术,与家长的沟通要讲究方式方法,做家长工作要多动脑子,准备好“锦囊妙计”。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真正的不通情理、无理取闹的幼儿家长可以说是几乎没有的。只要我们以足够的耐心、谦和的态度去对待每个幼儿家长,在谈话和交往中坦荡真诚,不因幼儿的过错而迁怒、责备家长,对其充分尊重,从对幼儿负责、帮助幼儿的目的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付出自己的一片真诚,我想“难缠”的家长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少。

幼儿教育方面的意见,有助于建立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关系,这种关系对增进彼此的合作、消除误会、帮助幼儿成长都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其次,在与这些家长谈话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把握谈话的时机,找到恰当的谈话“切入点”。然后借“点”发挥,引出需要和这些家长共同解决的问题。如分析这件事的起因:一是由于妈妈早上没有与教师、保育员及时沟通;二是教师、保育员在工作中也没有发现幼儿的手受伤,这才引起了爷爷的误会。在本次误会中,教师、保育员也没有尽到细心爱护幼儿、保护幼儿身体健康的职责,爷爷因为爱孙子心切,在言语上有些过激也是可以理解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幼儿园不仅要教给幼儿知识,也要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的教师、保育员也应该进行自我反思。

三、懂得以心换心,感受“真感情”

一把结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其实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凭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才能进入他人的心中,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家长无理,有可能是教师不恰当的言语和行为引起了幼儿家长对教师、对幼儿园的反感和抵触情绪,于是便不再配合教师和幼儿园的工作,成了“难缠”家长。俗话说:人无完人。我们先进行自我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越是对你有意见的家长,你要对他的孩子越好,要特别关注他,更要督促他,多给他鼓励,对于这个孩子的情况尽量多了解一些,特别是他的优点和缺点,教师要作为有心人,多留意、多收集。必须挽回家长的心,教师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心和真心去感化他们。再回到乐乐爷爷这件事情上,过了几天,该班级教师在园门口碰到爷爷送乐乐上幼儿园,及时上前与爷爷打招呼,爷爷惭愧地说:“老师,那天真不好意思,我也是看了孙子受伤心疼,就没有问清楚事情大发脾气,对不起!”“没关系,大家都为了孩子,我们也应该问问乐乐受伤的原因,及时向您解释。”一场误会就这样迎刃而解了。有一句老话说得好,“道歉是最佳的解决方法”。

四、立足幼儿发展,帮助“多一点”

案例中,教师后来耐心引导乐乐:“你现在已经是中班的小朋友了,是小小男子汉了,有些事情要学会自己独立解决,以后碰到什么事情要主动告诉老师和家长。你看,上次你不说话,爷爷又着急又生气。”乐乐听了,点点头。在日常一日生活中,教师要有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去走近幼儿、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多与幼儿真诚地交流,给予幼儿积极鼓励和引导、锻炼和成长。有一天,我对乐乐说,想当“小老师”吗?主要任务是看看哪些小朋友在浪费开水。乐乐很乐意也很用心,不厌其烦地告诉同伴,不要浪费开水。经过几天的观察,浪费开水的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在活动中及时地表扬了乐乐,是“小老师”的功劳。细心的照顾总能留下痕迹,点点滴滴会让家长感觉到。如,今天老师请我做礼仪小天使,跟我跑步比赛了等等。幼儿的传达再现了老师在园对幼儿的付出,让家长感同身受,增进家长对老师工作的了解,促使家园关系走向和谐信赖。

做好家长工作真是一门艺术,与家长的沟通要讲究方式方法,做家长工作要多动脑子,准备好“锦囊妙计”。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真正的不通情理、无理取闹的幼儿家长可以说是几乎没有的。只要我们以足够的耐心、谦和的态度去对待每个幼儿家长,在谈话和交往中坦荡真诚,不因幼儿的过错而迁怒、责备家长,对其充分尊重,从对幼儿负责、帮助幼儿的目的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付出自己的一片真诚,我想“难缠”的家长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少。

猜你喜欢
保育员误会谈话
幼儿园保育员职业幸福感现状及提升策略
区域性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的审视
——基于武汉光谷地区的调查分析
幼儿园保育员工作现状研究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1)阅读理解两则
关于《辽沈决战》一书的谈话(一九八三年八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