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使用SAL指引导管直接进行操作的随机对照研究

2015-11-20 03:46梁思文陈晖李虹伟李东宝赵慧强姚道阔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下壁桡动脉造影

梁思文 陈晖 李虹伟 李东宝 赵慧强 姚道阔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降低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死亡率最有效的方法,如何尽可能地缩短进门-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to-B)时间是其中的关键。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ACCF/AHA)联合发布的2013版STEMI指南[1]强调了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流程,聚焦于缩短总缺血时间。新指南同样建议在具备PCI条件的医院,从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开通罪犯血管病变的总时间(FMC-to-device)应≤90 min。本研究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尝试应用短头 AL(Short Amplatz Left,SAL)指引导管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和 PCI,并与传统介入策略进行比较,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制定尽早开通罪犯血管的策略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选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拟行急诊 PCI治疗的患者,发病时间≤12 h,符合直接PCI的适应证[2-3]。排除标准:年龄>80岁;合并心原性休克;既往曾行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已行溶栓治疗;术前存在冠状动脉造影或PCI禁忌证(如严重全身感染、出血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双抗治疗等)。

1.2 研究方法

将所有患者按入选时间顺序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奇数者入SAL组,偶数者则入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采用经桡动脉路径操作,SAL组直接使用6F SAL1.0指引导管(美敦力公司)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及PCI;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法操作,即先使用5F TIG多功能造影管(泰尔茂公司)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再根据靶血管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指引导管进行PCI。

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所用时间(Time1),球囊扩张所用时间(Time2)以及手术完成所用时间(Time3)。Time1指从开始穿刺至完成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的时间,原则上先行左冠状动脉造影,再行右冠状动脉造影;Time2指从开始穿刺至进行球囊扩张或者血栓抽吸所用时间;Time3指从穿刺开始至PCI手术完成所用时间。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术后9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情况,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行靶血管血运重建。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比较

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我院心血管中心共完成13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入选本研究患者51例,其中SAL组25例,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2.2 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和PCI,具体情况详见表2。SAL组均使用SAL导管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未更换其他造影管及指引导管,其中有1例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病变使用子母导管技术完成支架置入。对照组中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者均使用JR指引导管进行操作,而LCX病变4例使用EBU指引导管,2例使用JL指引导管。两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和PCI过程中均未发生冠状动脉开口或近端夹层等并发症。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基线特征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情况比较[例(%)]

2.3 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用时的比较

两组完成造影的时间(Time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 SAL组完成球囊扩张(Time2)和 PCI手术(Time3)的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为P<0.05)(表3)。此外,罪犯血管为RCA时,SAL组Time2和Time3也同样显著少于对照组(均为P<0.05)(表4)。

表3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用时比较(,min)

表3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用时比较(,min)

组别 例数 Time1 Time2 Time3 SAL组 25 3.40±0.76 10.64±2.16 23.88±4.83对照组 26 3.19±0.80 13.85±1.95 28.50±6.77 t值 0.947 -5.567 -2.794 P值 0.348 0.000 0.007

表4 罪犯血管为RCA时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用时比较(,min)

表4 罪犯血管为RCA时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用时比较(,min)

组别 例数 Time1 Time2 Time3 SAL组 21 3.38±0.81 10.29±1.95 23.00±4.30对照组 20 3.20±0.83 13.90±2.13 28.25±6.35 t值 0.707 -5.640 -3.097 P值 0.484 0.000 0.003

2.4 MACE发生情况

SAL组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死亡及支架内血栓,对照组死亡1例(该患者术后死于心原性休克)。11例患者择期行PCI干预其他病变血管,其中SAL组6例,对照组5例。所有患者均规律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及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两组患者在出院后9个月随访期内均未再发生MACE。两组各有1例患者因心绞痛再次入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靶血管支架内通畅,未行介入干预,药物治疗好转出院。

3 讨论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虽然高质量的院前急救和规范化的胸痛中心能够缩短STE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时间,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以及医疗资源相对缺乏,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困难。而且影响FMC-to-device的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医学知识的普及、院前急救的水平、转运流程的优化等等,并不是心血管介入医师可以控制及改善的。本研究希望通过介入治疗策略的改进,能够缩短STEMI患者D-to-B时间,从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主要为RCA或LCX,其中以RCA闭塞所致心肌梗死最多见。有文献报道,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LCX闭塞的比例约为14.8% ~19.5%[4-5]。而我院心血管中心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所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以RCA为梗死相关血管占80.2%,而LCX占19.8%。尽管心电图与临床表现可能对梗死相关血管的判断有一定帮助[6-7],然而并不是绝对可靠的。并且在未明确全部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下进行介入治疗,也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因此在得到清楚的冠状动脉影像资料之前,不宜直接针对某支血管进行PCI。

SAL导管,即短头的AL指引导管,不仅适用于RCA,还能应用于简单的LCA操作。它比传统的AL指引导管头端要短6~8 mm,可以在主动脉窦里灵活转动,对于正常开口位置的冠状动脉,能够较为容易的到位。经桡动脉路径使用SAL指引导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操作简单、快捷,并不逊于普通的造影管。本研究显示,SAL指引导管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的耗时与使用5F多功能造影管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不损伤冠状动脉开口,表明SAL指引导管能够安全有效地替代造影管进行操作。

直接使用SAL指引导管进行造影及PCI操作,减少了撤出造影管及重新选择导管再次送入冠状动脉的时间(尤其是当靶血管为RCA时),能够缩短D-to-B的时间,尽快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本研究中SAL组Time2、Time3的减少,提示直接使用SAL指引导管能够缩短再灌注治疗的时间,从而可能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获益。

SAL指引导管和普通的AL指引导管一样,对于RCA病变的支撑力要强于常用的JR指引导管[8],适合经桡动脉进行RCA的PCI手术。我们以往的经验也显示,使用SAL指引导管处理RCA病变安全有效,极少出现导管相关的介入并发症[9]。

在处理左冠状动脉病变时,虽然SAL指引导管比较容易到位,但是由于头端的缩短,无法从窦底或者侧壁提供有效的支撑,其支撑力甚至还不如普通JL导管。尽管如此,SAL指引导管还是能够处理一些简单的LCX病变。本研究中SAL组4例LCX闭塞病变均成功使用SAL导管进行操作,其中1例支架置入困难,借助了子母导管技术。根据术者的使用经验,对于一般的血栓闭塞性病变,通过SAL指引导管进行球囊扩张,难度不大。而对于角度不大,无明显钙化的LCX病变,也可以直接使用SAL指引导管进行支架置入。在支架通过困难时,可以借助子母导管(5 in 6)、双导丝(Buddy wire)等技术加强指引导管的支撑力。但是对于迂曲成角病变、严重钙化病变或者需进行双支架置入的分叉病变,则建议完成造影后直接更换为强支撑的指引导管,避免增加手术风险。

由于本研究入组的例数较少,观察时间短,而且两组患者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低,SAL组并未显现出临床获益。但已有研究证实,D-to-B时间与行直接 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10-11],D-to-B时间每缩短15 min,每1 000例患者会减少6.3例死亡。我们只有在D-to-B的各个环节中都努力去节省出时间,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去挽救患者濒死的心肌,从而改善其预后。

本研究提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经桡动脉使用SAL导管直接进行操作是安全可行的,而且可能比传统方法更为快捷。但本研究观察的例数较少,入选的复杂病例不多,而且SAL导管在临床上应用的时间不长,在使用其处理LCX病变时也确实存在一定难度,仍需要更大样本的临床观察去证实SAL导管在该方面的优势及安全性。

猜你喜欢
下壁桡动脉造影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的危险因素研究
体表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的定位诊断价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桡动脉造影验证桡动脉变异的发生及其预测因素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照分析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