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侵华的又一铁证

2015-11-20 03:11于佰春
党史文汇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东宁苏军劳工

于佰春

笔者和东北作家采风团赴东宁考察了东宁要塞中的勋山要塞,这里是侵华日军在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东宁要塞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它的全貌迄今仍未全部揭开。它有什么样的军事价值、历史价值,多年来一直受到考古学家的专注和世人的追问。考察中,笔者看到了这座“东方马奇诺防线”的部分遗址,听到了战争亲历者的血泪控诉。

采风“东方马奇诺”

1998年6月下旬,东宁县发现侵华日军31.5幅要塞地图,媒体播出消息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东宁县以日军地图为线索,曾进行过多次实地考察与专访,查阅了大量的“伪满”档案资料,初步揭开了侵华日军在亚洲最大军事要塞之谜。

东宁要塞在伪满洲国国境线上共修筑了10多处,均设有专用的军事铁路、公路相连接,与吉林、内蒙古地区的军事筑垒连为一体,其规模是法国马奇诺防线的3倍。它直面苏联,规模和功能均为日军要塞群体之最,更是二战史上最后被摧毁的日军防线。

人们是否追问过:在工程技术和建筑材料并不先进的20世纪30年代,日军为何要不惜重资,征用近17万以中国人为主的劳工,费时十余年,修筑这座坚如磐石的军事筑垒?其动因不仅仅是为了据守东北,侵占全中国。更重要的是为了进攻苏联,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称霸梦想。

1935年日本制定对苏作战战略,关东军最高长官南次部大将当年春乘飞机到东宁视察,此后日军大量增兵,并开始修筑东宁要塞。它位于黑龙江东宁县城以东的中苏边境地区,沿中苏边境走向修筑,这样全部火力都冲向苏联。其正面宽110公里,纵深约50公里,有野战阵地45处,永久工事400余处,野战飞机场10个,野战弹药库84座。包括胜洪山要塞、勋山要塞、三角山要塞、麻达山要塞、409高地、朝日山要塞、出凡山要塞、北天山要塞等10多处地下军事要塞。

考察组第一站是勋山地下要塞。在当地农民引导下,我们找到当年被苏军飞机炸坏的洞口,坍塌的钢筋水泥块把洞口堆成一个仅能供一人弯腰进去的通道,进洞口不到两米就可直起身走了。甬道宽1.5米,高1.8米,水泥地面非常平整,一侧有排水沟。进洞不远处就发现两侧有大大小小的兵室,每个兵室都有门,红松门套的痕迹还能分辨出来,岩壁两侧都有拉电缆用的铁钩。向前走20多分钟,我们发现右侧出现一段向上几十步的台阶,沿台阶上去发现一个很大的房间,棚顶呈拱状,面积有400多平方米;向左拐又出现两个100多平方米的房间,均是钢筋水泥结构。这是发电室和仓库。顺着仓库又发现一个小月亮门,向上又是几十步台阶,有两个大水池,这是供水站,在钢筋水泥中的自来水管道清晰可见。顺原路返回,又是一段长长的甬道,甬道中有的地方有两道门,这是防止苏军进攻施放毒气时的防毒门,若把两道门都关死就可防毒气防进攻。因为有一些地方已被日军投降时破坏,炸塌的乱石堵死了甬道,这些地方已进不去,我们在漆黑的洞里走了两个多小时也没走完。从另一洞口返上地面才发现勋山地下要塞朝南有3个洞口,朝北有2个洞口,朝北的洞口与地面永备工事相连,地上地下相通。设施都十分齐全,有弹药库、发电室、医疗所、指挥室、航空无线电室、挺进中队、炊事室、兵舍、监视所,以及供水、暖气、浴池等设施。

走出勋山地下要塞,向导告诉我们:山上还有一个日本人的狼狗圈,听当地老一辈人说:要塞的劳工有病,就拉去喂狗。我们找到了狗圈遗址,只剩下残垣断壁,总面积约300平方米,半地下建筑。这残杀中国人的遗址现在看上去依然阴森恐怖。

在这些地下阵地中,最隐匿的是胜洪山地下要塞。它十分庞大,设施齐全,分为东胜洪山和西胜洪山两处相连的地下阵地。

一天下午,我们来到矿山村老书记赵文东家,说明来意后,老支书二话没说穿上胶鞋就给我们带路。我们在泥泞的路上爬上第3个山头,他找到一个朝西的洞口,洞口已被苏军炸坏,只能爬进一个人去,进去之后就是一个大仓库,钢筋水泥结构。他指着一些水泥碎块说:“这是一条通向军火库的秘密地道,被苏军炸坏了。”下山时所经一块巨大的水泥平地则是当年日军炮台。

要塞周边的地形异常复杂,当年给日本人赶马车的李姓老人向我们介绍说:当年小鬼子戒备森严,不允许任何中国人进入,他们用马车送米、面、蔬菜、煤等,只能到鬼子的兵营门口,到了门口就有人出来把马车接过去,卸完后再由他们把马车赶出来,来去都有两名日本兵看押。共有20辆马车,一般每天送一趟,主要送往庙沟阵地所属的麻达山要塞、三角山要塞、409高地要塞,老人指着地下的煤渣说:“我们当年送的煤就送到这地方,再往前就不让走了。”我们登到山顶,看到庞大的地上和地下工程已多半被炸坏,1米多厚的水泥块满山都是。见到山腹上纵横交错的堑壕、防坦克壕被炸得开膛破肚,不难想象当年的战火该有多么激烈。

在阵地下边有一个大山洞,共有3个洞口,看样子是战车掩蔽部。当地老百姓把它称为“八卦洞”,就是说洞里四通八达,很容易让人转迷糊。四处的洞口已全部被堵死,只有从地下通道的通气口才能下到洞里,洞中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每个室设计都颇费心思,洞中套洞,有多处同地上暗堡相连,不易被人发现。官舍、兵舍、作战室中的暖气槽清晰可见,洞中多处甬道已被炸塌,不能前进。据说庙沟地下工事有六七千米长。要塞内每个地下阵地面积都在4万至6万平方米不等,如此庞大的地下工事让人惊叹!不难看出日本侵略者真拿出了老虎吃天的气力来构筑这样的要塞。

不仅东宁要塞军事工程如此庞大,日军为使各地上、地下军事设施和后勤保障设施联为一体,还修筑了大量的公路、铁路。1934年4月到6月,快速建成绥芬河至三岔口的轻便铁路,全长93公里。1938年至1939年7月建成绥宁铁路,全长91公里。1940年12月从图们的新兴站到东宁县并联接中东铁路的兴宁铁路建成通车,全长216公里。日伪时期修建了8条公路,全长862.6公里,在东宁边境的山岭中,通向各军事要塞的军用公路形成网络,总长在1170公里左右。在要塞区后方还修建了大量的后勤基地。

东宁要塞日军资料中也有记载:当年只有3万多人口的东宁县内驻有十几万日本关东军。且兵种齐全,有步兵、骑兵、坦克兵、装甲兵、通信兵、航空兵、各种火炮高炮兵、汽车兵、卫生兵,还有陆军医院、军马医院、被服厂、兵工厂等军事机构。考察中还发现在要塞周边日寇曾设有数十个慰安妇会所。据健在的慰安妇回忆:其中有一家是日本妇女为主,其余是朝鲜妇女、中国妇女。日军是每个部队轮流放假,放假时日本兵才能来。从每天下午两点开始先是小兵,四五点钟时来小官,到晚上来大官,大官还可以住下。据调查,当时东宁县5个乡中20个村屯设有慰安所,要塞的慰安妇达千人以上。

劳工的命运

日军侵华期间花10多年修筑如此庞大的军事要塞,要运用多少劳力?这些中国劳工的命运究竟如何?我们带着这个沉重的问题进行了考察。据东北革命烈士纪念馆专家介绍:修筑东宁要塞动用的劳工达17万人之多。由于要塞的密级特高,为防泄密,劳工大多被苦役折磨致死。一少半活下来的都在竣工期间分阶段被秘密杀害。能够侥幸逃出日寇魔爪的劳工不到百人。据当年被征用拉死人的老人回忆说,他们每天都要用马车拉出一二十个死人,整整拉了3年。有一个当工头的人披露说,从吉林榆树县就拉来4700多名劳工,没有几个活着出来的。在老人的指点下,我们找到了劳工坟。

劳工坟在老城子沟村东北山坡上,占地2万多平方米,内有大小坟包1000多个。早些年东北烈士纪念馆曾挖掘整理了8个已经破损的坟包,发现劳工遗骸18具。这些含恨而死的劳工只被浅埋十几厘米。没棺材没墓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这4000多名劳工墓地长满了灌木、杂草,默默地向后人诉说着中国劳工的苦难史。南天门一些年迈的村民向我们介绍说:“当年修筑通沟公路时,劳工有300多人,在这里住的就有100多人,他们大多是山东口音,有的劳工还没死就被抬出去,被抬的劳工说:‘我死不了,我还能活。我看到被抬出去的劳工就有40多人,那时我还小,经常到这里看劳工。”老人说着把我们领到劳工住房遗址。大肚川镇村民李老汉1944年给要塞日军抓去当劳工半年多,他说:“劳工每顿饭发两个窝头,吃不饱时就偷点豆饼回工棚在炉子上一炖用来充饥。如被日军发现就会被毒打一顿,或是让偷豆饼人对面站成两排互相打嘴巴,待日军看够为止。”老城子沟村村民李明才老人说:老百姓管日军工地叫“阎王殿”。周围山上每百十米就建有一圈铁丝网,每段空间都放有一条狼狗,一般人根本没法逃出去。

据《牡丹江文史资料》第3辑记载,1945年8月,苏军占领东宁后,有一天,30多个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人来到东宁县临时地方治安维持会,他们说是从庙沟地下要塞中逃出来的劳工。苏军进攻东宁当晚,日军说为“防炮弹”,让全部劳工进入各自的工区,为“防毒气”每隔一段堆3米多厚的砂石,最后,各出入口被日军炸塌,3000多名中国劳工就这样被活埋了。逃出来的30多人躲在洞口最近处,合力扒开乱石才侥幸逃生。这次考察,除劳工坟外还看到3处“万人坑”,仅勋山要塞附近就发现两处。

其余16万劳工的去向呢?据村民黄忠厚讲,日军逃跑时他曾被日军抓去拉粮,那时日军队伍里已没有劳工了。其他的当地居民也证实了这一点,日本士兵中道圆一郎回忆:当年修筑工事的劳工一被送到筑垒地域就别想再出来,军事工程一结束关东军就以各种手段将他们秘密杀害。

侵略者的下场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零时,苏军在大炮、坦克和飞机的支援下,分3路对东宁要塞发动进攻。苏军向日军地下要塞通风孔、排烟孔、出入口灌入大量汽油和炸药,使日军1000多人被炸死、烧死。但当苏军攻至第一守备区时,遇到了由鬼武五一少将指挥的一三二独立混成旅团的顽固抵抗。日军依托秘密地下坚固工事阻击苏军,庙沟所属各主阵地几次易手,苏日双方伤亡惨重,战斗持续了7天。最后在苏军的空军、地面炮火、坦克、步兵联合攻击下,日军多年经营的筑垒才被突破,一三二独立混成旅团在抵抗无望的情况下迅速从庙沟等要塞向吉林方向溃逃。据村支书杨永财老人回忆,日军撤至老黑山村时抢了农民的几十辆马车运粮食,他就是给日军拉粮食的马夫之一。他说:“日军边撤边打追击的苏联红军,有一个老百姓称‘小猴的日本军官率100多个日本兵在运粮的道上埋地雷。地雷是扁圆的,有脸盆大小,有踩上就炸的、有拉线的。到72道顶子那个地方,日本兵不跑了,满山挖工事,第二天开始主动与苏联兵交战。那些天,别的啥声也听不见,炸弹和地雷响成一锅粥了。”

我们到距东宁县城101公里的72道顶子察看,发现这里山高林密,奇峰险石接连不断,公路在陡峭的半山蜿蜒而上,的确是打阻击的好战场。沿山脉数十公里当年日军挖的战壕、反坦克壕虽然已被荒草掩没,但轮廓仍然清晰可见。70年过去了,在战壕附近依然捡到了一个机枪上的圆盘弹盒。据勋山下的村民张福忠老人介绍,当苏联军队追击日军过后,他们以为小鬼子全跑光了,就到高丽庙鬼子大营(勋山)捡“洋捞”。他刚捡到一把日本战刀,就发现山上还有日本兵,吓得他扔下战刀就跑回去比划着报告了苏联红军。原来狡猾的勋山日军见苏联军队没有发现他们,就躲在地下要塞内。后来来了一位会说中国话的苏联军官,详细询问了张福忠,第二天就有几十辆坦克和数不清的苏联红军包围了高丽庙,苏联飞机满天扔炸弹,大炮也打,山都炸秃了。但日军的地下工事在半山腰,飞机、大炮都不起作用,打到第16天,从牡丹江坐飞机来了个日本大官,由苏联兵押着,让张福忠带路,那个日本官喊着话进入地下工事,又过了3天,日军才投降,投降时还有900多人。

(责编 五一)

猜你喜欢
东宁苏军劳工
Hardware for multi-superconducting qubit control and readout*
宁波市海曙东宁工具有限公司
An Analysis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Learning Methods of English Grammar in Senior High Schools
Tunable coupling between Xmon qubit and coplanar waveguide resonator∗
目击
五十年代学习和借鉴苏军的回顾与思考
朝鲜战场遇苏军
三十年代苏军的现代化建设
毛岸英曾被授予苏军中尉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