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国时报》:中共报刊通向世界之窗

2015-11-20 03:14王美芝
党史文汇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救国时报中共中央

王美芝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在国民党重兵“围剿”中被迫撤离中央苏区,开始战略大转移,所出版的一切报刊均不得不暂时停刊,与共产国际也失去联系。

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一方面不断派人到国内寻找党中央,一方面设法于1935年5月在法国巴黎创办《救国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和国民党政府的卖国行径,呼吁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团结抗日,一致对敌,驱逐日军出中国。《救国报》的抗日救国宣传触怒了蒋介石,他通过外交手段让法国政府停邮这张只出版了15期的报纸。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吴玉章到法国巴黎交涉无果,吴玉章便在法国共产党的指点下将《救国报》改名为《救国时报》,得以顺利登记注册,于1935年12月9日在巴黎继续出版发行。《救国时报》就是《救国报》的延续,其创刊号大部是《救国报》第16期的稿子。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立即着手于11月25日恢复出版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1937年1月,为了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红色中华》又更名为《新中华报》。1937年4月,中共中央因宣传工作的需要,又创办了理论机关刊物《解放》周刊。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共中央于1937年12月和1938年1月先后在武汉创办了《群众》周刊和《新华日报》。

1935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往国内的人员,历经千辛万苦抵达陕北与中共中央接上了联系。翌年,当中共中央恢复了同共产国际中断近两年的交通联系后,中共中央出版的报刊具备了带送到莫斯科的条件,《救国时报》才有了介绍这些报刊的基础。从1937年9月5日出版第121期时,开始陆续对中共中央机关报刊进行宣传介绍,并且特别偏重于介绍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论文。据统计,一直到1938年2月10日,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救国时报》共出版32期,不计转载《救亡日报》和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报刊上的文章,仅转载中共中央机关报刊上的文章就达15篇 ,《新中华报》上的前方捷电一束,为9条消息,总共约计64300字。

《救国时报》在转载中共中央机关报刊上的文章时,一般都在文前加编者按语,既对文中观点提纲挚领地加以介绍,也在作者第一次出现时对作者进行简介,以增加读者对该文的理解、认识和重视。如:1937年9月5日转载洛甫的《我们对于民族统一战线的意见》时,加编者按:“这是从陕西延安出版的《解放》转载的洛甫先生还在今年五月一日的伟著。洛甫先生为中国共产党的著名领袖之一。文中所提出的对于民族统一战线的意见,擘划精群,不只是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亦即是代表中国人民的要求。在全国军民一致坚持抗战的今天,洛甫先生这一切具体主张更见得是御侮救亡、复兴中国的惟一方针。特急转载以飨海内外读者。”9月10日在转载洛甫的《迎接对日直接抗战伟大时期的到来》时加编者注:“本文为中国共产党领袖之一——洛甫先生的伟著,这是在今年五月间发表于延安出版的《解放》周刊第三期上。洛甫先生在本文内指出:‘现在内战是停止了,在全中国民族前面展开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即是巩固国内和平、争取民主权利、实现对日抗战的阶段,‘从现在到抗日战争的发动与胜利还需要经过全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的最大努力……坚持的艰苦的去发动千千万万群众参加到民族阵线中来,不动摇的用一切方法去推动国民党南京政府走上最后决心抗战的道路。就在那时候,洛甫先生便早已指出‘战争突然爆发的可能性,因而号召我国同胞‘应该利用每一短促的时间,加紧我们的准备工作,要有任何时候发动抗战的决心,‘迎接对日直接抗战的伟大时期的到来。在抗战业已开始的今天来读洛甫先生这一伟著,不仅使人叹服中共领袖人物之远见卓识与中共为准备抗战实现抗战的坚决奋斗,而且也可以从字里行间去研求坚持抗战与争取胜利的途径。故特将全文转载以饷读者。”9月30日转载林伯渠的《由苏维埃到民主共和国制度》时加编者志:“这是从陕西延安出版的《解放》周刊第五期转载的。作者林伯渠先生即林祖涵先生,为中国共产党与苏维埃政府的要人。先生早岁与孙中山先生共同从事革命,参加同盟会及以后的国民党的领导工作,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代,先生曾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兼农民部长及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党代表等职,为北伐领导者之一。国共分裂后,先生致力于苏维埃运动,为苏维埃政府的人民财政委员。自陕甘宁苏维埃区域改为陕甘宁特区政府后,先生即任特区政府主席。先生此文,畅论苏维埃运动的功绩与经验及今天所需要民主政制(治),简明精当,允称定论,特转载于次(此)。”1938年2月5日转载林彪10月17日撰写的《平型关战斗的经验》时加编者按:“ 林彪将军本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参加北伐战役,大革命失败后,为我国红军的著名领袖和创造者之一,曾任前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自总抗战爆发以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林将军任第八路军○○○(原文如此——引者注)师师长。平型关的战斗,是林将军亲自指挥的,将军马到功成,获得了抗战以来第一次大胜利,非但有功民族,且已驰名世界。林将军此文原载《解放》第二十五期,畅论此次胜利战斗的经验和教训,弥足珍贵,特为转载于左。”同期在转载汉夫的《肃清敌人奸细托洛茨基匪徒》时加编者按:“本文登载于《群众》周刊一卷四期,列举事实,揭发托洛茨基匪徒分裂民族统一战线与破坏抗日救国运动之各种险毒阴谋。从这些事实中,更加证明托洛茨基匪徒,不但是中国民众之敌,而且也是人类之公敌,坚决肃清托陈匪徒和汉奸,是坚持抗战和争取最后胜利之重要任务。”

不仅如此,《救国时报》还著专文对中共中央机关报刊进行介绍。1937年9月5日出版的第121期,刊登介绍《解放》杂志专文称:“《解放》是国内唯一的抗日救国与革命理论及策略指导刊物,这里首先有中国共产党著名领袖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洛甫、林伯渠等诸先生的论文。诸先生不仅是中共的领袖,而且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他们身负着全民族与全人民解放的重任,却能于公余之暇,以言论文章昭示世人,运用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就国家民族的当前大计,发为推移时代的伟大精深的著作”,“《解放》是陕西省延安县解放周刊社出版的,每星期一发行,通讯处为陕西省延安县新华书局,定价:订阅全年五十二期,国内连邮一元五角,国外连邮三元,半年二十六期,国内连邮八角,国外连邮一元六角。邮票十足通用,以一分至五分者为限。”望海内外同胞“各直接去函订阅,并望读者诸君也能负担起同样的责任去广为介绍订阅。”1938年1月31日出版的第150期,刊登介绍《新华日报》专文说:“《新华日报》是今年一月十一日在汉口创刊的报纸,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中国广大人民自己的报纸,他的消息通讯,不仅是翔实精警,而且对于全面抗战中的一切,都有正确的系统的观察和分析,他的评论建议和策略理论的指导,不仅是切中抗日战争与国计民生之急切需要,而且是巩固民族团结与争取抗战胜利以达到全民族全人民解放的正确南针。本报同人愿为海内外同胞介绍,务望转辗相告,争先订阅,欲订者可迳函汉口新华日报社。”同期还刊登介绍《新中华报》专文:“《新中华报》是延安出版的五日刊,是我国陕甘宁特区政府机关报,从这里不仅可以看到特区政府的政绩与特区民众的动员,而且也可以知道全面抗战中的重要政策与光荣模范之所在。本报顺向海内外同胞介绍订阅。《新中华报》发行处是陕西延安特区政府发行科,订价每周大洋六分,每年大洋七角。”

《救国时报》在宣传介绍中共中央机关报刊前后,也大量宣传介绍了国内外出版的其他抗日救亡报刊。如:菲律宾侨胞在马尼拉办的《前驱报》,邹韬奋创办的《大众生活》《抵抗三日刊》,北美中国学生出版的机关报《留美学生月刊》,纽约中国学生抗日救国委员会借商报篇幅出版的《抗日救国周刊》,名义上为“旅欧关怀祖国,志存救亡之侨胞多人,联合欧美各处侨胞多人创办于法国巴黎”,实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所创办的《全民杂志》,中国学生联合会出版的机关报《学生呼声》,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出版的会刊《联合战线》,国民革命军东北军第六十七军参谋处在西安出版的《东望》和该刊出版的《九一八专刊》,东北联军出版的画报《东北惨剧》,牺牲救国同盟会出版的机关报《牺牲救国》,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出版的《民族战线》等。

《救国时报》对中共中央所创办报刊和其他抗日救亡报刊的宣传介绍,以丰富而生动的内容和真实的例证,对于宣传中国共产党力主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主张和诚意,对于揭露和反对汉奸卖国贼的嘴脸,对于民众抗战理念的建立,对于传播各党派各群众团体和民众迫切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呼声,对于驳斥有害抗日救国的论调,对于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暴行,都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些刊物所主张的“到抗日的最前线去,抗日收复失地!用血遏止住敌人的侵略,用血去挽救失掉了祖国已经当了奴隶的同胞!我们的血,要为民族解放而流,为祖国的独立生存而流!”这些对鼓舞全国民众和侨胞抗战士气,对鼓舞收复失地的抗日情绪,对于全国人民和各地侨胞及世界各国民众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与支持,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救国时报》发行于43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万多名读者。这些宣传介绍,随着《救国时报》的出版发行,广播于世界各地,既大大地增强了这些报刊的知名度,又大大地增强了这些报刊的宣传力和影响力。

(责编 侯春奇)

猜你喜欢
救国时报中共中央
150多名游客“失踪”,韩担心免签被利用
科学救国的和平使者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
潮流时报
基于活动营销的专业报盈利模式之探索——以《平安时报》为例
健康传播对青年健康观建构的现状与反思——以《健康时报》为例
听谎有瘾
中共中央对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的判断
越南抗美救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