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糖尿病病人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2015-11-21 10:33李凤娇周佩如黄洁微许万萍
护理研究 2015年20期
关键词:神经病病程筛查

李凤娇,周佩如,黄洁微,葛 果,许万萍

120例糖尿病病人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李凤娇,周佩如,黄洁微,葛 果,许万萍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4年6月—10月在我院住院的120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对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四肢多普勒超声肱踝指数(ABI)值等指标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为61.5%。1型糖尿病病人病程、HbA1c、肱踝指数降低(ABI≤0.9)与神经病变有相关性(P<0.05);2型糖尿病病人年龄、病程、HbA1c、BMI、肱踝指数降低(ABI≤0.9)等指标均与神经病变有相关性(P<0.05)。[结论]糖尿病病人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并发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因素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代谢紊乱,引起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并发症,而并发症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1]。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D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病变以及自主神经病变,最为常见是周围神经病变。有研究表明,全面的神经病变筛查结果显示,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率在60%~90%[2]。本研究对120例糖尿病住院病人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病人均符合与糖尿病相关的诊断标准[3]。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断符合《实用糖尿病学》[4]中的相关性标准:①产生肢体运动、感觉神经病变症状,包括疼痛、温度过敏、麻木、迟钝、刺痛、肌无力以及走路不稳当等;②深浅感觉下降显著,跟腱反射明显下降;③利用肌电图检测之后,发现存在运动障碍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障碍;经过B超检测出现膀胱残余尿量加剧现象;④排除外在因素而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等。经诊断所有病人均符合此标准。其中男57例,女63例,年龄34岁~83岁(58.4岁±2.1岁),病程(10.6±0.4)年;统计病人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相关指标,主要包括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四肢多普勒超声肱踝指数(ABI)值等。

1.2 方法

1.2.1 筛查方法和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分析法

1.2.1.1 神经病变筛查方法 用压力觉、震动觉、温度觉、针刺觉、踝反射对病人进行系统全面检查。①压力觉:用10 g尼龙丝检查,先在病人的手掌上实验2次或3次,施压力使尼龙丝弯曲1 cm,询问病人的感觉。然后在足部相应10个点测试,测试下一点前应停止2 s~3 s,避免在胼胝处测试,“正常” 指病人感觉到8个以上的点,“缺失”指感觉 8个点或不足8个点。②震动觉:使用128 Hz半定量音叉检查。 请病人闭目,病人双脚放同一平面上,敲击128 Hz音叉,将音叉端放置病人足拇趾关节突起处,操作者的手指放在病人足拇趾下,同时感觉震动,请病人告知何时感觉不到振动,并读出音叉上刻度,若刻度≥5,则振动觉正常,若刻度<5为异常。③温度觉检查:应用 Tip Therm 温度浅感觉检查仪,它是理想的检测温度敏感性的仪器,该仪器一端为金属(凉感觉),一端是聚酯(温感觉)。嘱病人平躺,放松,将两端接触病人足背进行检测。能分辨冷热感觉为“正常”,否则为“异常”。④针刺痛感:用一次性针刺病人足部大拇指背侧面的指甲近端,以皮肤刚好变形为宜,注意避免刺破皮肤,任何一处大拇指针刺痛感消失时视为异常。⑤跟腱反射:让病人跪在或将腿放在沙发或桌子上,用反射锤敲击踝关节前拉伸跟腱直到踝关节在中立位置,如果最初没有反应,让病人勾手拉踝反射,然后重新做加强测试,如果在休息时或加强时检查均无反射,视为异常。上述5项检查中如果有一项或一项以上异常则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即纳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

1.2.1.2 四肢多普勒超声检查 肱踝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检查,采用日本 Huntleigh Diagnostics 公司生产的 Hadeco Bidop ES-100V3 型动脉多普勒超声仪对研究对象进行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踝肱指数是踝动脉(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 踝肱指数的测量方法:①多普勒血流计(测压计、袖带)测量:测量前嘱病人安静、放松休息至少5 min,病人取平卧位,双手掌面朝上,双足稍外旋,臂部、踝部和足部充分暴露,注意保暖。②探查肱动脉:袖带下缘应位于肘窝上方2横指~3横指处,涂抹足量的耦合剂,因肱动脉走行区域在肘窝内侧,应用超声探头在肘窝内侧探寻动脉,测出肱动脉的血流及压力,并记录。③探查踝动脉:袖带的下缘应位于踝上方2横指~3横指处,胫后动脉走行区域在踝骨下方踝中心点周围,足背动脉走行区域在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之间。涂抹足量的耦合剂,超声探头在肘窝内侧探寻动脉,测出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的血流及压力,并记录。

1.2.1.3 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 用该量表对每一位抽查的病人进行评估,建立筛查档案,根据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征求意见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诊断标准为:5项体格检查中“有症状+1项阳性”或“无症状+任意2项阳性”即可临床诊断DPN。

2 结果

2.1 1型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经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进入回归方程的指标包括病程、HbA1c以及肱踝指数降低(ABI≤0.9)。病程、HbA1c与1型糖尿病神经病变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肱踝指数降低(ABI≤0.9)是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提示,肱踝指数与神经病变的发生呈负相关。1型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相关性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见表1。

表1 1型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相关性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2.2 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相关性因素分析 经过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进入回归方程的指标包括性别、年龄、病程、BMI、HbA1c以及肱踝指数降低(ABI≤0.9)。见表2。

表2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相关性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2.3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病人病例特征及神经病变发生率比较(见表3)

表3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病人病例特征及神经病变发生率比较±s)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61.5%,与国内外相关报道一致。1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比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高,与1型糖尿病的病程长于2型糖尿病有关。严重的高血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5]。1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发病与病程、HbA1c以及肱踝指数降低(ABI≤0.9)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陈建军[6]研究显示,肱踝指数降低(ABI≤0.9)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病程、病情以及控制程度学者们看法不一。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周围神经病变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病情、控制程度等因素不具密切性。有学者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对于自主神经病变而言,无论是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一些病人在疾病早期还没有发生血糖上升的现象其自主神经病变就已经发生了。反之,有些病人糖尿病病程很长,但是这类病人的自主神经病变却比较轻。

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最为显著的是神经病变,并且神经低灌注是该病因学当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7]。有学者通过研究得出:糖尿病大鼠神经黏膜血流量和正常相比较降低了31.5%。高血糖环境使神经组织对缺血缺氧的敏感性显著提高[8]。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糖尿病病人其神经纤维间毛细血管数目变少,血管基底膜变厚,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透明变性、糖蛋白发生沉积、管腔较为狭窄,从而会引发微血管功能障碍,在降低神经血流和神经内膜氧水平的状况下让神经营养障碍更具明显性,从而造成神经变性与坏死。动物研究提示,降糖治疗对神经有较好的保护作用。Ueta等[9]给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大鼠钠-葡萄糖转运体抑制剂治疗32周后,显著降低了血糖和HbA1c,其糖尿病神经病变显著改善。王金树等[10]的研究结果显示,在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相关性影响因素中,BMI是其中的相关因素,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病人体重与血糖控制有着密切的联系。理想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发病最重要的启动因素之一[11,12]。因此,预防糖尿病足关键是早期发现神经病变。周佩如等[13]对本院开展了专科护士门诊糖尿病危险足的筛查,目的是促进病人自我足部护理,黄洁微等[14]对糖尿病足护理单临床应用也进行了研究。

综上所述,年龄、病程、HbA1c、BMI、肱踝指数降低(ABI≤0.9)是DPN危险因素。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并发的,1型与2型糖尿病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应对糖尿病病人定期进行DPN筛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1] 张岱,王佑民.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J].安徽医药,2011,12(10):12-15.

[2] 刘克梅,韩晓芳,戴武,等.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28(2):23-25.

[3] 朱丹,刘勇,周兴健,等.2型糖尿病病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5(1):45-48.

[4] 蒋国彦.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41.

[5] 栾冰,王玉.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5(1):78-81.

[6] 陈建军.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踝肱指数的关系[D].长沙:中南大学,2007:1.

[7] 聂磊.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0(9):56-58.

[8] 魏双平,郭靠山,李瑞玉,等.糖尿病对听力及耳蜗形态学结构影响的相关因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2(2):42-45.

[9] Ueta K,Ishihara T,Matsumoto Y,etal.Long-term treat ment with the Na+_glucose cotransporter inhibitor T-1095 causes sustained improvement in hyperglycemia and prevents diabetic neuropathy in Goto-Kakizaki Rats[J].Life Sci,2005,76(23):2655-2668.

[10] 王金树,卢爱萍.糖尿病神经病变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6,10:46-48.

[11] Abbott CA,Carrington AL,Ashe H,etal.The north-west diabetes foot care study:Incidence of,and risk factors for,new diabetic foot ulceration in a community-based patient cohort[J].Diabetic Medicine,2002,19(5):377-384.

[12] Dabiri Foad,Vahdatpour Alireza,Noshadi Hyduke,etal.Electronic orthotics shoe:Preventing ulceration in diabetic patients.Conference proceedings: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society[J].Conference: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Society,2009,771-774.

[13] 周佩如,李亚洁,黄洁微,等.专科护士门诊开展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筛查及健康教育的效果[J].广东医学,2008,6:1060-1062.

[14] 黄洁微,徐玲丽,陈伟菊,等.糖尿病足护理单的临床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43-2045.

(本文编辑范秋霞)

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of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Li Fengjiao,Zhou Peiru,Huang Jiewei,et 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Guangdong 510632 China)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课题,编号:A2012345;2012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科研专项基金立项项目,编号:C20121116。

李凤娇,护师,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510632,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佩如(通讯作者)、黄洁微、葛果、许万萍单位:510632,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R473.58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5.20.020

1009-6493(2015)07B-2487-03

2014-11-03;

2015-04-11)

猜你喜欢
神经病病程筛查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糖尿病人应重视神经病变
越测越开心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