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脊髓损伤病人自我膀胱管理能力中的应用

2015-11-21 10:31吕慧颐刘婉莹周卫红
护理研究 2015年20期
关键词:间歇源性品管圈

吕慧颐,刘婉莹,周卫红,杨 萍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脊髓损伤病人自我膀胱管理能力中的应用

吕慧颐,刘婉莹,周卫红,杨 萍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脊髓损伤病人自我膀胱管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两期品管圈,以提高脊髓损伤病人及家属间歇导尿知识知晓率和自我膀胱管理能力。[结果]实施两期品管圈管理后,病人及家属对间歇导尿知识缺乏率由实施前的50.0%降低到实施后的18.0%,病人自我膀胱管理缺陷率由实施前的55.0% 降至实施后的27.3%。[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脊髓损伤病人及家属间歇导尿知识知晓率及病人自我膀胱管理能力。

脊髓损伤;品管圈;间歇导尿;自我膀胱管理能力

脊髓损伤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存在排尿功能障碍,并且持续时间长,需要医护人员、病人、家属共同参与。而目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首选间歇导尿术[1]。因此,帮助病人及家属掌握间歇导尿的相关知识,进而提高自我膀胱管理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品管圈活动是指同一个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2],是护理质量改进的一个重要工具。我科于2013年2月—2014年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旨在提高脊髓损伤病人及家属间歇导尿知识的知晓率及病人膀胱自我管理能力。两期品管圈活动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2月—2014年1月我科住院治疗的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的病人40例,经MRI检查确诊,均行椎板减压内固定术,病情稳定,病程>2个月。病人双上肢功能正常,无尿道解剖异常、尿道损伤及尿道肿瘤,无出血倾向,无膀胱自主神经异常反射。其中男33例,女7例,年龄18岁~55岁。文化程度:小学2例,初中27例,高中及以上11例。2013年2月—2013年7月病人20例作为对照组,2013年8月—2014年1月病人20例作为观察组。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两圈成员由护理部辅导员、圈长、圈员等9人组成。整个品管圈活动的指导和支持由辅导员负责;圈长由康复科护士长担任,进行品质管理活动的统一管理;科室7名护士作为圈员,参与每个步骤并重点负责某一步骤实施。通过头脑风暴法投票选举出圈徽及圈名,圈名定义为畅乐圈,寓意是医护人员、病人、家属共同呵护膀胱,提高病人膀胱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病人生活质量。

1.2.2 主题的选定 脊髓损伤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康复时间长,甚至可终身存在,然而由于病人及家属缺乏间歇导尿相关知识,导尿依从性差,极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肾积水,甚至死亡[3]。因此针对本科室脊髓损伤病人目前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共提出6个候选主题,各位圈员通过对上级政策、可行性、紧迫性、圈能力各项评价赋值,最后以分数最高的题目“提高病人及家属间歇导尿知识”为首期品管圈的活动主题。为跟进成果,品管小组继而以得分排序第二的“提高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自我膀胱管理能力”为第二期主题。

1.2.3 活动安排 在历时1年的两期品管圈活动中,每月召开1次或2次圈会,并成立微信群,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每一步骤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在群内提出,使圈会更紧凑、更有效解决问题。

1.2.4 现状调查及设定目标 对入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及家属的间歇导尿知识和膀胱管理能力进行评估,运用查检表对病人疾病相关知识进行调查与分析,如间歇导尿知识、饮水计划实施、消毒卫生处置、膀胱自我管理等。结果得出:病人间歇导尿知识缺乏率为50.0%,膀胱管理知识缺陷率为55.0%,现状不容乐观。根据知识缺乏现状、圈能力及改善重点,将病人间歇导尿知识缺乏率及自我膀胱管理缺陷率的目标值定义为18.0%和27.3%。

1.2.5 原因分析 圈员通过鱼骨图(见图1、图2)从病人、家庭、社会、医务人员4个方面,分析病人及家属间歇导尿知识知晓率低和膀胱管理能力低的原因,运用“二八原则”确定要因,最后通过查检表确定真因。

图1 间歇导尿知识知晓率低的原因分析鱼骨图

图2 膀胱自我管理能力低的原因分析鱼骨图

1.2.6 制定对策与实施方法

1.2.6.1 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培训 开设专题讲座,邀请资深专家进行讲解;设定主题定期进行间歇导尿知识的健康讲座;组织座谈会,病人及家属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对个别病人进行专人辅导;同时向每位病人发放有关间歇导尿和膀胱管理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资料。通过丰富多彩的培训方式提高病人及家属的相关知识知晓率。

1.2.6.2 加强知识技能宣教 ①介绍神经源性膀胱的相关知识:包括残余尿的测定、间歇导尿时间的安排、自我膀胱管理方法等。②教会病人自我膀胱管理技术。③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如尿液性状的观察,正确执行间歇导尿术的方法,及时发现并发症。④宣教手卫生的重要性,培养病人良好习惯。医护人员、家属和病人共同努力,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膀胱的能力。

1.2.6.3 完善落实随访制度 在2011版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中提出:对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进行尿量控制训练和终身随访是非常必要的[4]。随访时间:出院后3个月内每月1次;3个月后每季度1次;6个月后每半年1次。随访内容:包括残余尿监测、饮水计划执行情况、膀胱训练情况等。并且每2年进行1次危险因素的评估,如临床表现和尿流动力学。

2 结果

在两期品管圈活动中,通过细化宣教内容、培训家庭照顾者、建立出院随访、延伸院外服务等形式,使病人及家属间歇导尿知识缺乏率由实施前的50.0%降低到实施后的15.0%,自我膀胱管理缺陷率由实施前的55.0%降至实施后的27.3%。结果显示,各圈员在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沟通能力等方面较实施前有很大提高。在成果标准化方面,优化了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入院流程,制定了排尿日记与饮水计划记录本,制定了护士健康宣教工作流程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人的遵医行为,有效地预防了泌尿系感染,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及家属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 讨论

3.1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病人自我膀胱管理能力 脊髓损伤病人及家属对于间歇导尿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自我管理膀胱能力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活质量。而间歇导尿术能够使膀胱容量得到更好的保持,收缩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5]。在两期品管圈活动中,护士给予脊髓损伤病人疾病知识以及间歇导尿技术的指导,使病人掌握更多的神经源性膀胱相关知识,有助于病人建立自律性膀胱,顺应神经性膀胱形成的发展规律,减轻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伸院外服务,提高护理服务品质,提升医院声誉。

3.2 品管圈活动增加了团队凝聚力和个体自信心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膀胱管理培训,提高专科技能,正确评估病人膀胱功能,通过两期品管圈活动,圈员掌握了评价法、柏拉图、鱼骨图等品管方法的应用,提高了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健康教育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通过对策的拟定与实施,圈员运用多种形式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如宣传手册、健康讲座、病友经验交流等。并且能够根据病人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宣教,提升了病人满意度[6]。

3.4 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品管圈活动讲究运用科学的方法将问题及成果进行量化与分析,为病人间歇导尿知识知晓率及膀胱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我科通过品管圈活动使病人及家属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间歇导尿知识,提高膀胱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品管圈活动在医疗质量管理中,以短期见效、简单易学、提升质量及病人满意度为特点,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通过品管圈活动,圈员们学习并掌握了一项品管手法,能够运用品管圈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全科室形成一种自下而上发现问题、群策群力解决问题的强大凝聚力。正如有学者所说,要让持续质量改进不仅仅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习惯,而且成为一种团队工作,能更好地服务于护理事业[7]。

[1]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2011年版)(二)[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210-216.

[2] 马春远.品管圈用于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3):88-90.

[3] 关骅.临床复康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07-108.

[4]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2011年版)(一)[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04-108.

[5] 施娟,周月秀,陆静,等.社区脊髓损伤者应用间歇导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上海护理,2012,12(2):21-24.

[6] 王秀芳.品管圈活动对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4C):1089-1090.

[7] 钟朝嵩.品管圈实际演练法[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1-48.

(本文编辑范秋霞)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improving self-bladder management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Lü Huiyi,Liu Wanying,Zhou Weihong,et al

(First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Shanxi 030001 China)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14041068-1。

吕慧颐,主管护师,本科,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刘婉莹、周卫红、杨萍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R473.6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5.20.031

1009-6493(2015)07B-2516-02

2015-04-07;

2015-06-10)

猜你喜欢
间歇源性品管圈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