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竞赛模式下的高职信息素养教育实证研究

2015-11-26 02:08苹马江宝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参赛者竞赛图书馆

赵 苹马江宝

(1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300;2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650)

优化竞赛模式下的高职信息素养教育实证研究

赵 苹1马江宝2

(1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300;2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650)

竞赛模式由于兼具挑战性和趣味性,能够将之前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育以竞赛的形式展开,更加易于学生掌握和接受。针对目前各高职院校竞赛模式较为单一的特点,在已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竞赛模式,创新参赛形式,并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和效果评价。

竞赛模式 优化 信息素养教育 高职院校

1 引言

近年来,高校对于信息素养的关注及改革的热情从未平息,各类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手段层出不穷,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目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笔者在CNKI的主题字段中输入检索词“信息素养教育”或“信息素质教育”,采用精确匹配,检索范围限定在“2010年1月1日-2015年3月31日”,共得到相关研究论文2479篇。在所有的研究主题中,信息素养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是学者们关注的核心主题,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1)有研究者提出了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大学信息素养教育,认为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不仅为大学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最佳场所,而且实现了信息素养教育与大学生学习、研究的融合[1];(2)有研究者提出将MOOC引入信息素养教育,MOOC的互动性为信息素养教育的多方互动与交流提供了有力条件[2];(3)有研究者提出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应用于信息素养教育,利用反转课堂的“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等优势,重构信息素养的学习流程[3];(4)有研究者提出构建信息素养的微课堂平台,利用微课堂平台进行信息素养教育[4];(5)有研究者提出将信息素养游戏化[5]等。

针对以上研究,笔者认为: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虽然具有传统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就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信息素养的教学实际而言,普遍推广与实践上述教学方法和模式依然具有局限性,例如:国内目前利用MOOC进行大规模信息素养教育的条件尚不具备,仅有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开设了MOOC课程,高职院校目前仅停留在理论学习和探索阶段;翻转课堂、微课堂等模式和方法虽然容易实现,但教学短片的拍摄需要耗费大量的师资、物力、时间等;至于游戏化策略仅能作为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一种有益的补充,作为一种主流的教育模式尚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探索一种既能够突破传统信息素养教育的弊端,又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且易于在高职院校大规模推广的教学模式?笔者结合多年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实践,认为竞赛模式可以实现这样一种教学目的。

2 竞赛模式在高职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调查

2.1 什么是竞赛模式

竞赛模式的概念源自于教学方法中的竞赛式教学法[6],是指教师通过组织规模较大的竞赛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参与竞赛活动,激发竞赛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此过程中积极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一种教学应用方法。

2.2 信息素养教育采用竞赛模式的心理动因

面对传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效果的不佳和各种创新模式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尴尬,竞赛模式的优势在于满足了学习者的竞争动机和情感需要等心理动因。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7]。竞赛模式可以同时满足后三种需要。通过竞赛的模式促使参赛者积极、主动接受信息素养的各类知识,通过团队配合、与参赛者或指导教师之间进行经验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了社会交往的需求。在竞赛过程中,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导地位,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体现了对学生本身的尊重。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参与竞赛,享受竞赛,在竞赛结果面前达到了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另外,通过竞赛模式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比赛的获胜者除了获得物质奖励的同时,还将产生属于胜利者的独有的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其它参与者也获得了完成项目、实现目标、获得知识的积极情感体验。

2.3 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采用竞赛模式的调查关于竞赛模式运用于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由文献检索可知,目前已有学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例如《网络检索竞赛——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模式》[8]《竞赛模式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实证分析》[9]《竞赛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相结合的文检课模式探讨》[10]《教学竞赛一体化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研究》[11]等,现有的文献尽管以实证分析的方法展开,对高校以竞赛模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但文献总体研究数量寥寥,且所有研究都集中在竞赛这种模式的优势及竞赛组织过程等论述上,鲜少涉及对于竞赛形式的创新及竞赛效果的评价等方面。

表1 广州地区公办高职院校采用竞赛模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调查表

实践研究方面,笔者通过登陆门户网站、电话访谈、QQ咨询、邮件咨询等多种方式,对广州的26所公办高职院校图书馆进行了调查,如表1。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1所高职院校举办过此类比赛,另外15所高职院校没有采用过这种方法进行过信息素养教育,而是采用了传统的培训、专题讲座等方法。在已举办过竞赛的11所高职院校里,竞赛的组织形式都采用了在电子阅览室答题或其它网络方式提交答案的方法,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参赛者很难与老师或队友、其他参赛者进行沟通或交流,也无法获得相应的指导或点评,只是提交答案了事,参赛者不知所做题目对错,只是从结果中获得一个简单的分数或排名。

另外,在这11所高职院校里,有7所院校在赛前举办过相应的培训,另外4所院校没有举办过任何培训。对此,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图书馆进行过专门的实验,参与培训与不参与培训的参赛者相比,分数普遍要高10分以上。再看比赛规模方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竞赛规模在200人左右,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和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的比赛规模控制在100-150人左右,其它7所高职院校均在100人以下。相对于其它社团举办的大型活动而言,参赛人数并不多,规模并不算大,没有在校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在已举办的上述院校中,除了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连续几年举办之外,其它高职院校均举办过一届或两届便已不再举办,没有作为一种持续的模式沿用下来。在奖品设置方面,除了广州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仅有小纪念品作为奖励之外,其它9所高职院校都采用纪念品加证书或学分的奖励方式,但奖品的金额都不大,奖品多以U盘等小纪念品为主,无法真正吸引学生主动参赛的兴趣,很多学生往往参加一次竞赛之后,不再参与第二届。此外,笔者通过调查后发现,所有上述11所院校在竞赛结束之后都没有对竞赛效果进行过统计分析,竞赛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效果不得而知。

对此,笔者认为:竞赛模式由于兼具挑战性和趣味性,能够将之前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育以竞赛的形式展开,有利于将信息素养的相关知识点“化整为零”,更加易于学生掌握和接受。针对目前各高职院校竞赛模式较为单一的特点,应在已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竞赛模式,创新参赛形式,利用全媒体时代多种媒介共存的便利性广泛宣传,吸引学生踊跃参与,让这种模式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成为当前主流教学模式下的一种有效的补充。

3 基于优化的高职信息素养教育竞赛模式的实证分析

近年来,为了提升在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我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例如:新生入馆参观、新生教育讲座、开设《信息检索》选修课、印发各类宣传海报和使用手册、专题培训、各类网络在线教育模式、视频播放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各种途径的反馈结果来看,学生的整体信息素养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为此,我们坚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在总结兄弟院校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竞赛模式,并于2014年下半年“读者活动月”期间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组织与宣传形式“夺人眼球”

本次“图书馆资源利用大赛”主要由图书馆联合读者协会、学生社团、各院系分团委等联合举办。图书馆作为核心主办单位,主要负责比赛规则、赛程、奖品等的设置,其它部门主要协助组织及负责宣传等活动。在充分调研当今学生的心理和对各类竞赛活动的态度之后,本次大赛以“重奖”为宣传噱头。在奖品的设置方面,设置一等奖一队,奖品为国产4G手机+证书,奖品单价金额为1000元左右;二等奖两队,奖品为kindle电子书阅读器+证书,奖品单价金额为800元左右;三等奖三队,奖品为500G硬盘+证书,奖品单价金额在400元左右;优胜奖四队,奖品为名牌保温杯+证书,奖品单价金额在100元左右。所有参赛队伍皆有2名队员组成,所有获奖队员均可获得奖励。大奖主要由数据库商赞助。图书馆在与数据库商进行认真协商之后,确定赞助方案。各大数据库商认为这本身也是其产品宣传的好时机,纷纷主动要求赞助本次大赛。

宣传方面,图书馆借助读者协会的力量,利用微博、微信、广播、校报、网站、传单、现场宣传等多种媒介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力争将本次活动在学校的众多活动中“凸显”出来。经过半个月的大肆宣传,本次活动共吸引350多支参赛队伍、共计700多名学生主动报名参加。

3.2 “培训+竞赛”相结合的竞赛环节设计

图书馆举办此次竞赛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竞”,其本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所谓的竞赛只是一种实现手段。因此我们在竞赛环节的设计上,更加注重培训环节的设计。本次大赛的具体竞赛环节设计为:预赛培训———预赛——决赛培训——决赛。预赛培训的内容注重“广”和“泛”,将图书馆信息素养的基础知识通过培训传递给700多名参赛者,让参赛者通过这次培训可以掌握图书馆的基本利用方法,明确各数据库的大致用途,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技巧,注重“面”上的知识推广。然后将这些基础知识设计成预赛的题目。预赛题目以笔试为主,赛后将全部答案展示出来,让报名参赛者能够掌握到这些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平均每支队伍的“竞赛时间+初赛成绩”两项分数,选拔出进入决赛的前10支队伍。与决赛比较,初赛非常关键,因为我们通过这一次的初赛培训和考试,同时让700多名参赛者主动而又积极学习了信息素养的相关知识,达到了我们举办竞赛的首个目的——普及信息素养的基础知识。

预赛选拔出10支队伍进入决赛后,再进行决赛的培训。决赛培训的内容注重“专”和“精”,主要培训内容为信息检索运用于实际案例的能力,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参赛者检索信息、利用信息的水平和能力,注重“深度”上的推广。决赛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评选前10佳,主要目的在于借助竞赛的现场氛围和环境再次进行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为此,我们将决赛地点选在能够容纳500多人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赛前通过视频宣传片、巨幅海报等吸引广大学生的关注力,持续这一竞赛的热度。决赛的环节设计为:必答环节、风险抢答环节及现场观众问答环节。题目类型设计包括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及操作题等,尤以操作题居多。决赛所有题目通过投影仪展示在大屏幕上,所有现场观众可以通过大屏幕看到决赛选手作答的每一个题目的每一个步骤,对于每一道题目,不论对错,指导老师都会予以现场点评,这意味着我们在竞赛的同时,对包括现场观众在内的所有人再次进行了一次信息素养的培训。

另外,竞赛现场增设现场观众有奖问答环节,抽选部分题目进行抢答,一方面为了增加现场观众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也为了检验现场观众的已有信息素养水平。

3.3 多维互动关系贯穿竞赛始终

本次大赛,从策划到最终决赛,历时2个多月的时间。在整个竞赛过程中,为了提升广大学生参与比赛的热情和对于比赛的持续关注度,我们在竞赛过程中注重加强与各方面的互动与沟通。这个互动是多维的:(1)指导老师与读者协会、学生社团、各分团委等的沟通与互动,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制订出合理的赛程,更好地对大赛进行宣传,更好地对比赛各环节进行设计,达到我们理想的组织和宣传效果。(2)图书馆与数据库商的互动。这个互动包括对于竞赛意义及赞助方案的沟通等,吸引赞助商主动要求赞助大赛。(3)指导老师与参赛者的互动。这个沟通是多层次的,既包括培训过程中的沟通与互动,又包括在决赛过程中点评环节的互动,目的在于更好地提升参与者的信息素养。(4)参赛者之间的互动。这个互动既包括参赛队伍间的互动与沟通,也包括了队友之间在竞赛过程中的团队协作与沟通。他们的互动与沟通程度,直接决定了他们在竞赛中的水平发挥。(5)指导老师与现场参与观众的互动。为了将决赛现场的观众留到比赛的最后一刻,决赛现场除了有奖问答之外,还增设了抽奖环节,吸引观众的参与。(6)其它互动关系。这既包括了读者协会、学生社团之间的互动,也包括了他们之间与参赛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总而言之,多维度、多层次互动关系的把握和平衡,是本次大赛成功的关键所在。

4 竞赛效果的评价

与已有的理论研究和竞赛案例相比,我校“图书馆资源利用大赛”的典型特征是———弱化“竞”的成份,注重借助“竞”的形式,最终实现“教”的目的。因此,围绕大赛的一些宣传、培训、预赛、决赛环节看似繁琐,其实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一竞赛平台直接或间接接受到相关的信息素养教育。为了检验最终效果如何,我们在赛后通过读者问卷调查、面对面的沟通访问以及本馆各类客观数据统计等多种方式对本次大赛的竞赛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4.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素养能力得到提高

在竞赛过程中,参赛者由于主动参加比赛,因此目标性强,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普遍较高。整个竞赛过程,从报名到结束,历时2个多月,学生由主动学习相关资料到接受培训再到参与比赛接触到各种检索案例和技巧,激发了他们利用检索技能解决学习或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信息素养相关知识的兴趣。赛后,许多学生纷纷留言,认为“参与本次大赛,不仅得到了大奖,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许多知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还有学生表示“原来图书馆除了借书之外,还有这么多资源可以利用……”。而由调查问卷的情况可知,所有参与学生普遍认同通过这种教育模式,且“享受”这种教育模式。

4.2 图书馆各类资源的访问量得到大幅增加

通过本次大赛,图书馆有效地宣传了本馆购买的各类电子资源。从2014年10月底筹备本次大赛到今年3月份,图书馆购置的主要电子资源访问量明显上升,各类统计数据如表2。

表2 我馆主要电子资源访问情况统计表(2014.11-2015.3)

不仅如此,2014年10月份以来,图书馆门禁的人流通过量、图书馆门户网站的访问量、参考咨询量等也都因为大赛的原因有了大幅度增加,且由大赛结束后连续几个月的统计量来看,都比大赛之前有明显增加。

4.3 图书馆在校内外的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

长期以来,尽管图书馆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但学生对图书馆的认同感始终不高,图书馆的一些培训活动他们选择自动屏蔽或只有被强制时才会参加。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赛前有高达65.5%的学生竟然认为,图书馆就是一个“借书、阅览、自习”的场所,没有其它更多的作用。本次大赛之后,本校读者对图书馆的功能有了更准确的认识,对图书馆的各类资源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掌握。不仅如此,受益者还包括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赛后许多学生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能力和工作能力都有了更强烈的认同感,从而更加有利于今后我馆各项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

不仅在校内的影响力得到提升,由于大赛很好地帮助数据库商们宣传了他们的产品,并让学生们掌握了相应的使用技巧,改变了数据库商们在高校的营销模式,在“利用率就是王道”面前,数据库商们对于这种宣传推广模式倍加推崇,不仅主动要求继续赞助这类大赛,而且还将本校的这种竞赛模式宣传给其它高职院校,目前已有多所高职院校图书馆主动与我馆联系,要求学习这种竞赛模式,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本馆在兄弟院校图书馆中的影响力。

5 总结与展望

竞赛模式作为我馆近年来信息素养教育改革的一个尝试,经实践,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和效果。尽管比赛效果良好,但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竞赛试题的设计没有完全考虑到参赛者的专业,只是一些通用考试题目,如果能够将题目设计与专业案例挂钩,将更加有利于学生专业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再者,举办竞赛的目的是希望借助这种竞赛形式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报名人数700多人,但能够进入决赛环节并得到老师细心指导的学生仅有20多人,多数参赛人员止步于初赛,虽然在决赛过程中我们千方百计通过投影演示和现场点评的方式将比赛细节展示给现场观众,但他们实际接受到的知识难以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这也是目前我们这一模式的最大不足之处。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部分细节,并予以相应地改进。

〔1〕盛兴军.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大学信息素养教育[J].图书情报工作,2010(3):28-31

〔2〕黄如花,钟雨祺,熊婉盈.国内外信息素养类MOOC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4(6):1-7

〔3〕张洁,王英,杨新涯.翻转课堂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6):68-72

〔4〕叶小娇,李检舟,郑辅伦.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平台的构建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4):70-74

〔5〕苏云.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游戏化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4 (4):53-58

〔6〕董晨,李继芳,杨庆,金冉.团队合作结合竞赛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C]//浙江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杭州:浙江省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会,2008:281

〔7〕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DB/CD].http://baike.sogou.com/v67890.html,[2015-03-21]

〔8〕郭利伟.网络检索竞赛——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模式[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4):62-64

〔9〕邓小茹,朱培毅.竞赛模式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实证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2(1):61-64

〔10〕伯琼.竞赛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相结合的文检课模式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5):81-85

〔11〕冯君,赵乃瑄.教学竞赛一体化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研究[J].情报探索,2014(3):36-42

The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Optimized Competition Pattern for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Zhao Ping Ma Jiangbao

The completion pattern,both challenging and interesting,can carry out the test-oriented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with the competition model,which is easier for students to grasp and accept.According to the monotony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mpetition patter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the paper optimizes the competition model and innovates the game form.Taking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the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and evaluates the competition effect.

Competition Pattern;Optimization;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G254.97

A

赵苹,女,1981年生,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已发表文章2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与读者服务。马江宝,男,1981年生,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已发表文章20篇,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猜你喜欢
参赛者竞赛图书馆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劝退马拉松参赛者
害我受伤的小石头
追光花园
图书馆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去图书馆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