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我们期盼什么样的科研处(教科室)和教研员

2015-11-28 07:58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教研员老师教育

创新与担当同行

当前,许多教科室和教研员工作虽然繁重,却并不被看好。一些地方的教科室往往是按照上级的指标性或任务性要求去制定和落实某些措施,存在着过浓的功利属性和短期效应。这其实并不利于优化教科室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说到底,教科室的工作应该接地气,也就是要与教师的教学实际联系起来,要与教师的精神需求和个人成长结合起来,要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衔接起来。要知道,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性和教育资源。教科室应该对各个学校和教师的情况有深入细微的了解。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教科室首先应该系统地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档案资料库,并根据学校和教师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这样才能在动态变化中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服务。

再说说教研员。现在,很多教研员“官本位”意识比较浓,观念相对比较陈旧,在下基层指导工作的时候,往往是居高临下、板着脸做事,甚至在调研、落实问题时,也是避重就轻、东拉西扯地谈一些意见,而不能深入地触及一些核心问题。我们常说:“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作为教研员,应该是先研究,然后再发表看法和意见。教研员应该下到基层“潜伏”一段时间,在细细聆听、认真观察和记录思考之后,方可给出建议(随着事态的发展,这种建议很可能需要不断完善和补充)。教研员还应该在交流对话中给教师传达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息,帮助教师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正能量。我想,这才是最值得推崇和贯彻执行的。总之,教研员或教科室在工作中需要勇于担当。

另外,教研员在具体开展工作中往往有“千人一面”的嫌疑,即说话、做事和手段基本雷同,缺乏新意。这是一种“因循守旧”的表现。要知道:“国家之计在于教育,教育之计在于教师”绝非一句口号,而教师队伍的庞大恰恰蕴涵着许多力量和机会,也只有充分调动和激发教师的潜能,给教师提供足够宽广的舞台,才是教育强大的关键所在。为此,教研员就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和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例如,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教研员就应该比一线教师技高一筹。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师提供更多实用性的内容,从而让教师从中选择适合自己成长的一份“精神套餐”。我想,这是教研员勇于担当之后的又一项重要的历史责任:与时俱进,努力创新。

也许,只有从上至下、从里到外地重塑自我,成功的机会才会掉入我们的“行囊”之中。

一线教师心中的教研员

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中学 张家海

教研员这个称谓,乍听起来与“教练员”同音。因此,从字面上理解,就会自然而然解读为“教育教学研究人员” “教育教学指导人员”。故而在人们的思想上,他就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专家、学科教学的带头人。简而言之,教研员的职责应该是对辖区内学科教学予以引领、督导和示范。

那么,事实是否如此?目睹不少地方教研员队伍现状,学科教研员们几乎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很少能真正像“教练员”那样在教学阵地一显身手。同时,由于教研员队伍本身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令老师们“吐槽”者甚多。

一是学科教研员配备不配套。由于地方政府紧控人事编制,各学科教研员配备不全,跨学科任职较为常见。比如,历史教研员兼任地理教研员,音乐教研员兼任美术教研员,物理教研员兼任生物教研员等。这样的配备,尽管多数教研员本身能尽快进入角色,加强业务修炼,提升自身素质,但是他们毕竟脱离了教学一线,没有了常规教学的研究阵地,难免有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之嫌。

二是选拔任用渠道不规范。据不完全了解,全国各地教研员队伍,从退居二线的校长、副校长中选调的人员占有一定比例。这类人员,从专业水平上来看,他们曾经或许是一方教学能手,但由于担任校长多年,因事务繁忙导致专业研究领域不宽、深度不够,难以真正引领、指导和示范教学。从年龄结构上看,他们多数在50岁左右,属于“过来人”之列,其身体状况、进取精神乃至创新能力等都难以与时俱进,引领教育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发挥示范作用成为一句空话。

三是考核评价机制不给力。教研员虽有多项职责在身,但是能从“量”上进行考评的,几乎停留在印发文件、评选优质课或优秀论文、举办教研会议、组织课改培训、编写教师用书、考试命题等这些事务性工作上,真正的引领、指导作用难以从“质”上进行考核评价。

那么,老师们究竟期盼什么样的教研员呢?根据笔者与各地教师的交流,可以概括为“十盼”。一盼教研员成为好教员,送教上门;二盼教研员成为身边看得见的研究员,引导大家走科研之路;三盼教研员成为传播教改动态的信息员;四盼教研员成为教师发展的服务员;五盼教研员成为教师校际交流的联络员;六盼教研员成为教师校本研究的辅导员;七盼教研员成为倾听大家声音的录音员;八盼教研员成为学校教科研规划的设计员;九盼教研员成为教师专业展示的编导员;十盼教研员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见证员。

为了迅速改变现状,需要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地规范教研员的选、聘、用程序,并且研究出台相关的评价机制。只有找准了教研员的角色定位,才能让教研员充分发挥作用,真正引领、带动一方教育前行。

示范、指导、研究,

一样都不能少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胡修喜

我的同行中流传着这样的话——“学生最怕星期五,老师最怕视导组”。笔者所在的区域,各个学校的习作课一般安排在周五下午,怕习作的孩子们自然就怕过周五了。视导组多由教研室的学科教研员组成,到学校后又是听课,又是查作业,结束后评个等次,教师业务能力强弱及教学业绩高低的评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视导检查,所以,老师们往往谈“视导”色变。

应该说,教研员视导对学校工作是一个促进,特别是通过互动式的听课、评课,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理应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只是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迎接视导组的检查,学校和老师都要准备好长时间,而视导组的主要精力往往也放在检查资料上,很难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这样的检查,已经变成学校和教师的一个沉重负担。

教研员,作为师者之师,要扮演好怎样的角色才能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呢?笔者曾有幸做过三年的教研员工作,现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些思考。

首先是示范者。在老师的眼里,教研员就是业务上的权威,拥有着无可替代的专业话语权。而教研员的“权威”和“专业话语权”往往需要通过一次次的示范和展示得以逐步累积。做教研员期间,笔者每学期坚持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好“三个一”活动,即上一节示范课、做一场专题讲座、进行一次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会,通过“课堂示范” “讲座示范” “成果示范”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在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之余逐步得到老师们的认可,赢得专业话语权。

其次是指导者。指导是教研员的基本职责。教研员应根据不同教师的水平差异、不同问题的严重程度,给予不同的指导,借助个人的教育智慧,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其背后的支撑理念,提出问题的核心所在,并提供适合于当时教学场景的可供选择的行为方式。本人非常重视观课、议课活动,活动中,我重点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注老师们教什么、为什么教、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关注伴随老师施教活动的开展,学生有怎样的表情、怎样的困难、怎样的反映、怎样的问题。听课后,结合自己的观课所得谈够优点,谈透问题,特别就“怎么办”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

最后是研究者。研究是教研员的立业之本。教研员应结合日常工作、教育现实,发现问题并开展研究,做一名永远的研究者。笔者曾结合区域实际,带领老师进行“小学语文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提出了“初读质疑—研读解疑—品读积累—活读促创”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老师们的热烈响应。而“加强课外阅读实践,引领小学生亲近母语”的研究也对区域内书香校园的构建、学生课外阅读的整体推进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三年教研员的经历是我二十多年教学生涯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也让我深刻感受到,要想做一名受一线老师欢迎的教研员,示范、指导、引领,一样都不能少。

做一个“会游泳”的教研员

四川省屏山县学苑街小学 张道明

教研员是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的导师,对于提升区域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教研员除了组织参与测评、赛课、研训等活动,更多地要在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研策略上给予教师指导、引领、帮助,尤其要“常下水”“会游泳”,这样才会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

“常下水”指的是教研员敢于亲自“操刀”,勇于拿起教科书和粉笔,走上讲台上课。现实中,有的教研员在指导或点评课堂教学时口若悬河,说得头头是道,却不敢亲自走上讲台上课。诚然,教研员的理论经验比我们一线教师多,但若仅仅局限于其自身,对于听者而言,只是一种间接经验的表述。教研员对一线教师最好的指导不是给予口头上的帮助,而是给出一种可以触摸到的、具体可感的教学范式。教研员常下水,钻研教材,细读文本,了解学情,确立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预设教学;然后带着自己的“蓝图”走进课堂,与学生一道触碰、磨合、交融,只有这样,才能知道教学目标是否适切,教学策略是否得当,预设是否充分,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研员有了这样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指导起教师来才不会稀里糊涂,才可能做到指导方向明确、方法恰当,扣得住教学目标,把握得了教学重点,突破得了教学难点。事实上,优秀的教研员常常行走于课堂、耕耘在讲台。教研员指导一线教师犹如游泳教练指导初学游泳者,如果教练仅仅是站在岸上说什么样的招式好看,夸夸其谈、品头论足,而不亲自下到水里游几圈给学习者看看,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作为“教师的教师”的教研员,不仅要言之有理,还要有实战经验,正所谓研而不教则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会游泳”指的是教研员要会上课,而且要上好课,拿得出手。教研员上得了课,能有拿得出手的公开课,不算是苛求,因为“教师的教师”自然要在教学上胜过一线教师,否则如何指导呢?对于教研员而言,不但要敢于上课,而且还要上得漂亮、上得精彩、上出成效,让学生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提升与发展。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别人看。对于教研员也是如此,说得再多、讲得再好,不如上一节精彩的公开课给教师看一看,教师在观摩中收获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经验,胜过千言万语的指导。当然,这并不是说,具体的指导就不再需要了。

“常下水” “会游泳”的教研员了解教材,懂得学生,知教学深浅,懂课堂变化,只有这样,在教学上才能给予一线教师实实在在的帮助。

(本栏责编 再 澜)

猜你喜欢
教研员老师教育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老师,节日快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