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蚕N2”原原种造卵产卵性能的调查分析

2015-11-30 10:54叶建蔚贾雪峰汤庆坤
广西蚕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原种蚕业家蚕

叶建蔚,贾雪峰,汤庆坤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 530007)

“桂蚕N2”原原种造卵产卵性能的调查分析

叶建蔚,贾雪峰,汤庆坤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 530007)

为了解“桂蚕N2”原原种繁育的过程中单蛾产卵量偏少的原因,调查“桂蚕N2”4个亲本NC99R、NC9C、NJZ、NJ7的单蛾产卵数和遗腹卵数。结果显示:NC99R单蛾平均造卵数仅476粒,与其余品种相比明显少,是导致该品种单蛾产卵数低的重要原因;NC9C单蛾平均产卵率仅有67.43%,导致了该品种单蛾产卵数偏低。分析表明,“桂蚕N2”的两个中系亲本的单蛾产卵数明显偏少,是导致该品种原原母种单蛾产卵量少的主要原因。认为可以通过改善原原母种蚕期饲养、蛹期种茧保护以及延长交配时间等措施来提高中系品种的产卵率。

桂蚕N2;原原种亲本;造卵;产卵

“桂蚕N2”品种(NC99R·NC9C)×(NJZ·NJ7)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以下简称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选配育成的第一对亚热带地区抗血液型脓病的强健性夏秋用家蚕新品种[1]。2012年该品种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广西蚕区各蚕期饲养。该品种在饲养方面具有抗高温多湿性能强,易养,对叶质适应性较好,以及熟蚕齐一,营茧快,结茧率、虫蛹率较高等优点。2013年“桂蚕N2”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进行了饲养试验和示范推广,产量稳定,经济效益良好,深得蚕农的喜爱[2]。但“桂蚕N2”在原种繁育方面存在产卵量少、繁育系数低的问题。

在家蚕繁育过程中,影响家蚕繁育系数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母蛾本身的造卵量。影响母蛾造卵数的原因主要有品种本身的特性、母蛾体质的强健等。因此,加强蚕期的饲养管理,良桑饱食,保障蚕体强健是提高造卵数主要措施之一[3]。在蚕期饲养时应重视蚕期4~5龄的用桑量,尤其是5龄中、后期的食桑量对增加造卵数有显著影响[4]。二是母蛾的产卵率。除了通过加强饲养方面的管理提高蚕体体质可以提高产卵率以外,蛹期保护及制种环节也对产卵率有较大影响。蛹期保护温度为24~25℃可以有效减少遗腹卵数[5]。在家蚕雌蛹羽化后4~6 h性腺发育成熟后交配4~6 h后放置于温度25 ℃的环境中产卵,家蚕的产卵率明显提高[6-7]。

为深入了解“桂蚕N2”原种繁育性状,解决原种繁育系数不高等问题,本次试验通过调查“桂蚕N2”个亲本自交后的产卵数和遗腹卵数,了解“桂蚕N2”4个亲本在原种繁育的饲养要求条件下母蛾的造卵情况以及在自交4 h后的产卵情况 ,分析“桂蚕N2”4个亲本的母体产卵少是由品种母蛾产卵少的原因,以期为解决“桂蚕N2”原原种的母蛾产卵少的问题,提高原原种质量提供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桂蚕N2”4个亲本NC99R、NC9C、NJZ、NJ7由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原种场2015年春季原种繁育第2批提供,原原种繁育的方式为自交。

1.2 试验方法

按照家蚕原种繁育的技术要求饲养“桂蚕N2”4个亲本品种。本次试验家蚕饲养用桑品种为伦40。熟蚕后置于温度25 ℃、相对湿度75%的环境中用折蔟上蔟,上蔟后第3 d采茧平铺,种茧保护温度25 ℃、相对湿度75%。在“桂蚕N2”4个亲本NC99R、NC9C、NJZ、NJ7原原种盛出蛾当天,每个品种取18只体形适中、健康、成熟的母蛾,分别编号,在温度25 ℃,相对湿度为75%~85%的环境下与同批同品种雄蛾交配。早上9:00进行投蛾交配,交配4 h后拆对、排尿,再将母蛾投到对应品种编号的蚕种纸上产卵。次日早上7:00按照一蛾一袋袋蛾,蛾袋编号与卵圈编号逐一对应。解剖、清洗、统计各个品种各个编号母蛾的遗腹卵数。再统计各个品种各个编号卵圈上的卵数,完成各品种的产卵数与遗腹卵数调查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桂蚕N2”4个亲本造卵、产卵性能

由表1可知,在“桂蚕N2”的4个亲本中,与日系亲本相比中系亲本单蛾产卵数较低。主要原因在于中系亲本NC99R单蛾造卵数较少。“桂蚕N2”两个中系亲本NC99R和NC9C的单蛾平均产卵数仅为358粒和380粒;“桂蚕N2”两个日系亲本造卵数相当。产卵数最高的为日系NJ7,其次为NC99R、NJZ ,最低为NC9C。

注:以上数据为调查的18个单蛾平均值。

2.2 “桂蚕N2”4个亲本的个体间造卵和产卵差异

由图1可知,“桂蚕N2”的4个亲本中,NC9C、NJZ、NJ7三个品种的单蛾造卵数基本持平,而且个体间开叉较小。中系亲本NC99R较其余三个品种相比,则明显表现为单蛾造卵量少和个体间开叉较大,这是导致该品种单蛾产卵数低的重要原因。

由图2可以看出,中系亲本NC9C单蛾产卵率个体间开叉最大,产卵率在60%以下的个体有6个,占了总统计样本的1/3,这是导致该品种单蛾产卵数低主要原因。

3 讨论与小结

3.1 讨论

3.1.1 单蛾产卵数少是影响“桂蚕N2”原原母种亲本蛾圈卵量少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4个亲本的单蛾造卵数、单蛾产卵率数据分析,认为中系亲本NC99R单蛾造卵数平均仅476粒,与其余品种相比明显偏少,而且个体间开叉较大,这是导致该品种单蛾产卵数低的重要原因;中系亲本NC9C单蛾产卵率个体间开叉最大,平均单蛾产卵率仅仅67.43%,导致了该品种单蛾产卵数偏低。综合试验数据来看,“桂蚕N2”的两个中系亲本的单蛾产卵数明显偏少,是导致该品种原原种单蛾产卵少的主要原因。

3.1.2 提高“桂蚕N2”原原母种的良繁系数 在原种繁育过程中,提高“桂蚕N2”的繁育系数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蚕期的饲养管理,尤其大蚕期注意喂食桑叶的质量,及时选除虫口叶、病害叶等不良叶,良桑饱食,从而提高蚕体体质以及造卵数。(2)注重制种环节,做好种茧保护以及制种工作,蛹期保护温度24~25 ℃,相对湿度75%以降低遗腹卵数;同时注意做好发蛾调节,出蛾3~4 h后在温度25 ℃黑暗条件下交配,延长交配时间,减少自然散对数,以有效地提高产卵率。

3.2 小结

针对“桂蚕N2”的良种繁育,还有以下几个问题待解决:(1)在相同的饲养技术操作以及用桑品种条件下,NC99R的平均造卵数为何明显低于其他三个亲本,是否由NC99R本身的特性引起有待考证。(2)本实验只将“桂蚕N2”的4个亲本自交4 h,如果延长交配时间是否可以明显提高“桂蚕N2”亲本NC99R、NC9C和NJZ的产卵率。(3) 原种繁育是将“桂蚕N2”的4个亲本中系与中系、日系与日系两两杂交(NC99R×NC9C、NJZ×NJ7),两个品种相互杂交是否对产卵率有影响,有待进一步的试验考证。

[1]石美宁,闭立辉,顾家栋,等.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桂蚕 N2 的选育[J].广西蚕业,2012,49(4):1-12.

[2]蓝必忠,石美宁,全诚,等,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桂蚕N2在环江的农村试验及推广[J].广西蚕业,2014,51(3):25-30.

[3]饶贻辉.对提高原蚕造卵数和产卵量的生产实践[J].四川蚕业,1989,17(4):20-22.

[4]冯家新,李大楠.原蚕 5 龄期食桑量对造卵数等的影响[J].蚕桑通报,1993,24(4):30-33.

[5]严会超,林健荣.减少家蚕遗腹卵发生的方法与探讨[J].蚕业科学,2005,31(2):218-220.

[6]郑焕生,蒋满贵,黄艺.桑蚕“两广二号”产卵率与产卵温度的关系[J].广西蚕业,1999,36(3):13-15.

[7]廖鹏飞,陈世良.家蚕蛾的成熟度及交配时间对产卵的影响[J].蚕桑通报,2004,35(2):23-26.

A;

1006-1657(2015)03-0023-4

2015-07-01;

2015-08-10

广西农业科技经费项目(No.201508);广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No.桂科转1346004-21)。

叶建蔚(1987—),女,本科,助理农艺师,从事家蚕原种繁育工作。

E-mail:yeweiwei0609@163.com

汤庆坤(1977—),男,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家蚕良种繁育。E-mail:10124004@qq.com

猜你喜欢
原种蚕业家蚕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浙江省1973年引进家蚕品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