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新品种“桂蚕N2”的推广应用初报

2015-11-30 10:54石美宁唐亮黄红燕韦廷秀潘志新汤庆坤祁广军浦月霞莫云霞贾雪峰
广西蚕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杂交种原种蚕业

石美宁,唐亮,黄红燕,韦廷秀,潘志新,汤庆坤,祁广军,浦月霞,莫云霞,贾雪峰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 530007)

桑蚕新品种“桂蚕N2”的推广应用初报

石美宁,唐亮,黄红燕,韦廷秀,潘志新,汤庆坤,祁广军,浦月霞,莫云霞,贾雪峰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 530007)

“桂蚕N2”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育成的适合我区的抗血液型脓病较强的强健性夏秋用四元杂交桑蚕新品种,2013-2014年示范推广4.5万张,通过两年对“桂蚕N2”一代杂交种繁育生产及农村饲养成绩调查及专家对“桂蚕N2”一代杂交种农村饲养现场测产。结果表明: “桂蚕N2”体质强健,抗高温多湿对血液型脓病具有较高的抵抗性,一代杂交种繁育系数高、丝质稳定等特性。全年不同季节饲养,年平均蚕期发病率“桂蚕N2”比两广二号降低5.45百分点,死笼率比两广二号降低8.79百分点,平均单张(标准张25 000头)产茧量32.93 kg,与现行品种两广二号相比,张种平均增产3.47 kg。高温季节饲养,平均蚕期发病率比两广二号降低11.53百分点,平均张种收茧量比两广二号张种增产8.19 kg,死笼率比两广二号降低19.31百分点;在茧丝质量方面上车茧率、解舒率高,高温季节丝质成绩比两广二号稳定。该品种综合经济性状稳定,适宜亚热带蚕区夏秋期应用,可在长江流域夏秋、华南省区全年应用,特别在家蚕血液型脓病多发的蚕区和夏秋期饲养,更能表现出其强健丰产的效果。

夏秋蚕品种;桂蚕N2;示范推广;增产效果

家蚕血液型脓病(BmNPV)是影响广西蚕茧生产的最主要的病害,通过多年对广西蚕病发生情况调查表明:血液型脓病在广西流行性蚕病中发病率最高、发生面最广。据2008—2009年广西蚕病调查统计显示:每年高温时节因为血液型脓病危害造成蚕茧产量减产损失约占10%左右,约占全年蚕病发生率的26%~50%。它的发病高峰在每年6月初至9月底的高温多湿季节。广西是全国最大是蚕茧生产基地,随着蚕业生产高速发展,养蚕量日益增多,蚕病发生的风险也增加。特别是新蚕区,蚕农的蚕病防治意识较为淡薄,加上血液型脓病感染快、发病急,在防治上存在较大难度,感染后难以控制,严重的可以导致蚕茧颗粒无收,严重地挫伤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成为影响产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应用抗病家蚕品种是减少蚕病发生,增加蚕茧产量的有效方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以下简称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2012年育成了对血液型脓病具有高抗性的强健性夏秋用家蚕品种“桂蚕N2”。一个新的蚕品种是否能顺利通过应用推广,要满足三方面即蚕种场、蚕农、丝厂的需求。首先是良种繁育方面,是否易繁;其次是蚕农是否接受,是否好养;第三是茧丝质量方面是否达到丝厂的要求。为此,我们在示范推广工作中着重调查了这三方面的表现。

1 “桂蚕N2”一代杂交种的良种繁育成绩

2013—2014年在广西建立了4个“桂蚕N2”一代杂交种的良繁示范基地,两年共生产“桂蚕N2”的一代杂交种8.4万张。

1.1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普种繁育科“桂蚕N2”制种成绩

2012—2014年对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普种繁育科(简称总站普种繁育科,下同)生产“桂蚕N2”一代杂交种进行了3年的跟踪调查,成绩如表1 。

2012年“桂蚕N2”与两广二号种茧平均死笼茧率分别为1.00%、3.80%,平均张原种制种量分别为66.90张、53.30张,公斤茧制种量分别为3.82张、2.96张。“桂蚕N2”与两广二号相比,死笼率降低2.80百分点,原种张种制种量高13.60张,公斤茧制种量高0.86张。

2013年“桂蚕N2”平均张原种张种制种量分别为61.80张、两广二号为49.00张,“桂蚕N2”公斤茧制种量为3.55张、两广二号为3.06张,“桂蚕N2”与两广二号相比,原种张种制种量高12.80 张,公斤茧制种量高0.49张。

2014年“桂蚕N2”平均张原种张种制种量分别为47.90张、两广二号为48.20张,“桂蚕N2”公斤茧制种量为3.18张、两广二号为2.99张,“桂蚕N2”与两广二号相比,公斤茧制种量高0.19张。

从3年的调查平均成绩看:“桂蚕N2”死笼率为2.30%、两广二号为4.60%,“桂蚕N2”张原种张种制种量分别为58.87张、两广二号为50.17张,“桂蚕N2”公斤茧制种量为3.52张、两广二号为3.00张。“桂蚕N2”与两广二号相比,死笼率降低2.30百分点,原种张种制种量高8.70张,公斤茧制种量高0.52张。

1.2 4个良繁基地“桂蚕N2”的制种成绩

2014年安排4个良繁基地生产“桂蚕N2”一代杂交种,这4个基地为: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普种繁育科、兴业县蚕种场、河池市蚕种场、上林县蚕种场。这些示范种场分别在广西南宁的龙州、武鸣、扶绥、宜州、上林等建立“桂蚕N2”农村原蚕饲养基地。制种成绩调查见表2。

从表2看,4个示范场“桂蚕N2”一代杂交种的公斤制种量及张原种制种量均比对照品种两广二号高,全年4个示范点“桂蚕N2”平均公斤茧制种量为3.09张、两广二号为2.82张,公斤茧制种量增产0.27张;张原种制种量“桂蚕N2”为51.68,比两广二号的45.09张,“桂蚕N2”增产6.59张。

2 “桂蚕N2”一代杂交种农村示范推广成绩调查

2.1 2013年对“桂蚕N2”一代杂交种农村示范点全年跟踪调查

2.1.1 “桂蚕N2”一代杂交种农村饲养示范点的布局及调查方法2013年在广西桂中、桂南、桂西的南宁、河池、来宾、贵港主产市县建立了8个新品种“桂蚕N2”应用推广示范基地,8个示范县分别为:环江县、河池市、忻城县、上林县、贵港市、宾阳县、象州县、横县等。全年每个示范点各饲养7个批次,每批同户饲养两广二号作为对照,饲养时间为5月至9月。

2.1.2 2013年全年示范点同户饲养“桂蚕N2”与两广二号成绩调查统计

2013年全年8个示范点同户饲养“桂蚕N2”与两广二号成绩统计比较如表3。从表3看,8个示范点4、5龄蚕病发病率与蔟中死蚕率总和,即蚕期平均发病率“桂蚕N2”为2.72%,两广二号为8.17%,“桂蚕N2”比两广二号降低5.45百分点,平均死笼率“桂蚕N2”比两广二号降低8.79百分点,平均单张产茧量32.93 kg,与现行品种两广二号相比,张种平均增产3.47 kg。

注:数据来源于各县市饲养“桂蚕N2”示范点调查成绩统计。

2.2 “桂蚕N2”与“两广二号”在高温多湿环境饲养成绩对比调查

2013、2014年的6月中下旬,在宜州、贵港市、宾阳县、象州县4个示范点对“桂蚕N2”与两广二号两品种在高温多湿环境下进行同户饲养对比,4个示范点两品种高温季节的平均饲养成绩见表4。

表4显示,2013年6月高温季节,蚕期平均发病率“桂蚕N2”为发病率为1.24%,两广二号为10.28%,比两广二号降低9.04百分点,平均张种收上茧量“桂蚕N2”为32.52 kg,两广二号为26.67 kg,比两广二号张种增产5.93 kg,死笼率比两广二号降低11.24百分点。

2014年高温季节饲饲养成绩调查表明:蚕期平均发病率“桂蚕N2”为2.40%,比两广二号的16.41%降低14.02百分点,平均张种收上茧量“桂蚕N2”为33.12 kg,比两广二号22.67 kg张种增产10.45 kg,死笼率降低27.40百分点。

两年高温季节年平均蚕期发病率“桂蚕N2”为1.82%,两广二号为13.35%,比两广二号降低11.53百分点,平均张种收茧量“桂蚕N2”为32.82 kg,两广二号为24.64 kg,比两广二号张种增产8.19 kg,死笼率比两广二号降低19.31百分点。

3 “桂蚕N2”与两广二号丝质成绩对比

2013—2014年对8个农村示范点饲养的“桂蚕N2”蚕茧全部进行抽样进行丝质调查,两年分别在2013年6月及9月批次、2014年6月批次共抽样3个批次进行丝质检测,成绩见表5。

从表5中看到,“桂蚕N2”3批平均上车率89.11%、茧丝长为736.64 m,解舒率63.71%、缫折279.88、洁净度92.52分、出丝率35.80%,两广二号3批平均上车率86.16%、茧丝长为744.99 m,解舒率59.15%、缫折294.79、洁净度93.39分、出丝率35.30%。两个品种对比,“桂蚕N2”的缫折、茧丝长、出丝率与对照两广二号相当,上车率、解舒率“桂蚕N2”均比对照两广二号高,特别表现在2013、2014年6月高温批次,两高温批次“桂蚕N2”平均上车率比两广二号高4.50百分点,解舒率平均比两广二号高8.70百分点。

注:丝样数据由广西横县桂华丝厂检测提供。

4 讨论

4.1 “ 桂蚕N2”通过2013—2014年一代杂种繁育示范,与现行品种两广二号对比,从调查统计成绩分析,新品种“桂蚕N2”在一代杂交种繁育上表现出原蚕抗性强、死笼率低,繁育系数高的特性。新品种“桂蚕N2”与现行推广量最大的两广二号相比,公斤茧制种量比两广二号高0.27张,张原种制种量比两广二号高6.59张,该品种易繁,适合在广西繁育推广应用。

4.2 “ 桂蚕N2”体质强健,抗高温多湿环境,对血液型脓病具有较高的抵抗性,抗病性强,适合亚热带蚕区全年不同季节饲养,特别是高温多湿季节饲养,平均蚕期发病率比两广二号降低11.53百分点,平均张种比两广二号张种增产8.19 kg,死笼率比两广二号降低19.31百分点。

4.3 “ 桂蚕N2”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茧质、丝质成绩与两广二号相比性状表现稳定。“桂蚕N2”在上车率、解舒率均比对照两广二号高,特别是高温季节饲养尤为显著,出丝率、缫折、茧丝长与两广二号相仿。

5 小结

“桂蚕N2”在广西通过农村大面积推广应用,体现出繁殖系数高、体质强健好养、抗高温多湿环境,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具有较高的抵抗性,在高温多湿条件下丝质稳定等优良性状。在当前养蚕环境日益恶劣,劳动力成本日益提高的条件下,一个新品种能够获得蚕农的接受及顺利推广,容易繁育、好养是前提,茧丝质量稳定就能获得市场。通过两年多的“桂蚕N2”应用示范,高温季节饲养取得明显增产效果;该品种可应用于亚热带蚕区夏秋期,可在长江流域夏秋、华南省区全年应用,特别在家蚕血液型脓病多发的蚕区和夏秋期饲养,更能表现出其稳产、强健丰产的效果。而且,该品种死笼率低、化蛹率高,采用鲜茧缫丝,开发食品级鲜蛹产量高,可提高丝厂的经济效益,同时饲养抗病品种的可减少药物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蚕蛹后续产品综合利用的药物残留,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不同蚕区可按照不同季节选择适合本地饲养水平、气候条件、养殖技术的家蚕品种,才能达到全年蚕茧产量高产、稳产的效果。

B;

1006-1657(2015)03-0027-5

2015-05-16;

2015-08-24

[项目资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No.桂科转1346004-21)。

石美宁(1962—),女,本科,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蚕病防控技术研究及桑蚕抗病性品种的遗传育种工作。E-mail:shi3319472@163.com

猜你喜欢
杂交种原种蚕业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多举措促玉米杂交种制提质增产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稿约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杂交种子为什么不能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