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来了

2015-12-07 01:15薛谷香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大字小城县城

问题来了

何为县域经济?有一个从范围特点诠释的答案是这样说的: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至于这个答案是否够权威够贴切,暂时不作深究。

那么,何为县城?何为乡镇?何为农村?如果分别百度一下,想必也会有类似的答案,不失理性,但不够鲜活。假如要问,县城,乡镇,农村长什么样子?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而言,光是一条胡焕庸线,就把我们祖国东南与西北划分得天壤之别,“大漠风沙塞北”能和“杏花春雨江南”长得一样吗?因而上述答案恐怕会是1000个人眼里的1000个“哈姆雷特”。

它们是否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就跟《小城故事》里唱的那样迷人吗?它是娱乐节目“奇葩说”里的主题那样,可以用“大城床”来置换的“小城房”?它是近水楼台的新鲜农副产品,不用担心堵车的马路交通?还是没有竞争压力的就业机会,悠闲自得的慢生活节凑?又或者,它是堆积如山的山寨产品聚集地,是失去民居遗风的一个个工地,一幢幢高楼?还是既无大城市的文教卫便利,也失去田园风光的欠发达地带?是一座座新建的空城与“鬼城”?还是一群既失去了耕地又找不到工作,只能靠麻将度日的新一代“寓公”?余不一一。“生活之树是长青的”,县城、乡镇和农村是鲜活的,也是不尽如人意的。

自然,与之相关的县域经济也是不尽如人意的。然而它又是极其重要的。这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言“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多年前所言:“如果把国家喻为一张网,全国3000多个县就像这张网上的纽结。‘纽结’松动,国家政局就会发生动荡;‘纽结’牢靠,国家政局就稳定。”

正因为既是不尽如人意的,又是极其重要的,它才成为中国改革与建设下一个十年,乃至二十年、三十年的重头戏。经济重心在下移,下移至当下的2800多个县,中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大任在此,未来中国经济的质量和可持续增长的潜力也在此,总书记是当过县委书记的,深谙个中道理。

如何才能使“纽结”牢靠,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全面推进。如果把顶层设计比作用墩布那样大的笔饱蘸墨汁写就苍劲大字的话,全面推进则是2800多篇用狼毫笔写的蝇头小楷,如是苍劲大字与蝇头小楷的和谐对接,才是献给中华历史合格的时代长卷。

同样的,金融的重心也在下移,是而县域金融也将是今后若干年的重头戏。这个路径与上世纪末刚好相反,彼时各国有银行都向大中城市收缩“战线”,“精简机构”“减员增效”,为的是降低自身营运成本和有效控制风险,这一方面导致本来就短缺的县域金融资源更加短缺,另一方面也使一些接地气的“草根金融”得以蓬勃发展,成了县域企业和农民朋友的右邻右里,占据了渠道优势的先机,如民间金融、农村合作金融、农村小额信贷和村镇银行等,而当国有银行以全新的技术、全新的产品和更有社会责任担当的姿态重新回归县城,走向乡镇,走向新农村的时候,竞争就难免了。

问题来了:“回归”潮中的国有银行该如何先在大城CBD中甩好“墩布”,写好大字,然后再去小城写好属于自己的蝇头小楷?它们能对接吗?他们能耐住寂寞写下去吗?

猜你喜欢
大字小城县城
小城雪花
小城大爱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八个大字
张珖隶书“安乐泉”三大字碑
即使从未走出小城的孩子,也不会有逼仄的童年
追赶超越的“基础支撑”——数说陕西70年之“县城经济”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
依纲扣本,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