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低山河谷地带种好生姜的三道关

2015-12-08 08:57唐万权李红丽杨邦贵田明华
长江蔬菜 2015年7期
关键词:长阳县姜块瘟病

唐万权 李红丽 杨邦贵 田明华

导读:长阳县生姜香辣味独特,质量好,种植投入少,收益大。都镇湾镇农民在低山河谷地带大力发展生姜种植,栽培管理中把好生姜种姜关、整地施肥关和田间管理关“三道关”,667 m2纯收入达3 200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生姜原产于我国和东南亚热带地区,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湖北长阳县作为一年生蔬菜栽培。生姜以肉质根状茎供人们食用,香辣味独特,营养丰富,既可以鲜食,又可以加工创汇。位于北纬30°东经110°的都镇湾镇耕地面积超过4 669 hm2,劳动力2万多人,属于低山河谷地带,年无霜期275~300天,年降水量800~1 800 mm。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该镇农民种姜致富,当地生姜享誉全市,每年大批客商云集该镇。近年来,国内生姜价格暴涨,长阳县都镇湾镇生姜价格长期徘徊在10元/kg左右,农民种姜积极性再次高涨,探讨生姜的栽培管理,以期为农民提供较好的帮助。

1 生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 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

生姜喜温暖,不耐寒、不耐霜。一定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其根状茎生长。温度15℃以上生姜才能发芽,22~25℃是生姜幼芽生长的最佳温度,25~28℃是生姜茎叶生长的最适温度。生姜耐荫而不耐强日照,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但以自然光照条件下根状茎的产量最高,故栽培时应避免强光直射。

1.2 对水分的要求

生姜是浅根系植物,根系不发达,不能利用土壤深层水分,耐旱抗涝性能差,对水分的要求严格。苗期需水少,后期土壤过干或过湿对生姜生长不利,并易引起发病腐烂。

1.3 对土壤的要求

pH值5~7、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对生姜生长有利,黏重潮湿的低洼地、瘠薄、保水性差的土壤不利于生姜生长。

2 栽培管理“三道关”

2.1 种姜关

选种、晒种、催芽是把好种姜关的必要条件。在播种前30天左右选形状扁平、皮色光亮、节间短、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肥大、无病虫害的姜块作种。将精选好的姜种放在阳光充足的地上晾晒2~3次,早晒晚收,晒到姜皮发白发亮。对精选、晒后的姜种,进行催芽处理,同时淘汰受病害感染的姜块,预防腐败病(姜瘟)的传播为害。

2.2 整地施肥关

种植生姜的田块须深翻、暴晒、风化,以利根系生长发育。生姜产量高,生长期长、需肥量大,每667 m2应施腐熟圈肥2 000 kg或浓人畜粪水70~80担(50 kg/担),加25 kg复合肥作底肥。生姜忌连作,应与非茄科蔬菜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防止姜瘟病为害。海拔200 m以下的低山河谷地带在3月上中旬播种;海拔200 m以上地区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经过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的可适当提早。用质量 50~75 g 的姜块作种,667 m2用种量 150~250 kg。采用条垄栽培,株距25~30 cm,行距30 cm,667 m2种植7 000~8 000株。适当深播,以防生长期间根茎露出土面而降低品质,播后盖5~6 cm厚的细泥土或火粪土(长阳县农民有烧火土的习惯),促使其尽快出苗。

2.3 田间管理关

①套种遮荫或阴坡栽培 选择高秆作物和生姜套种,如玉米和生姜套种,前期可降低辐射强度,以利生姜植株生长。到了秋天生姜地下部根茎处于膨大期,需要较多的光照,此时玉米已经收获,可增强日光照射强度,提高产量。也可因地制宜选择阴坡栽培,效果较好。

②多次中耕培土 生姜有向上生长的习性,其根茎生长需要黑暗的环境条件,且喜欢土壤疏松透气,一般中耕2~3次,结合培土进行。前期中耕适当深些,中后期浅中耕。第1次培土在大追肥时进行,以土盖住农家肥为宜,不可太厚。15天后进行第2、3次培土,最后培土要成埂,不能将根茎露出地面。

③肥水管理 生姜需肥量大,在生姜苗具1~2个分叉时轻施“壮苗肥”。中后期的需肥量约占整个生育期的80%。在7月下旬8月上旬重施“开叉肥”,667 m2施进口复合肥20 kg、尿素5 kg、硫酸锌2 kg、硼肥1 kg,对提高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脱肥现象的地块,667 m2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液1 kg能够明显提高后期产量。生姜喜湿润而不耐旱,出苗前不浇水,有70%生姜出土后再浇水,9月是生姜根茎生长的最佳时期,对水分需求明显偏多。遇到干旱时期,每周选择早晚浇水一次,中午尽量不要浇水,勤浇小水有利生姜生长。

④病虫害防治 生姜的病虫害少,姜瘟病是生姜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高温多雨、时晴时雨、土壤温度变化大有利姜瘟病大发生。立秋(8月8日左右)前后是姜瘟病发生敏感时期,8月喜降暴雨,9月喜打连阴是长阳县的气候特点,此期搞好防治尤为重要。该病发生初期,植株叶尖端开始枯萎,后沿叶脉变黄,经过数天,整株茎秆、叶片变为黄褐色并逐渐枯死,严重时成片死亡。姜块开始发病,出现水浸状黄色病斑,并软化腐烂,发出恶臭味。为有效防治姜瘟病,生产上实行轮作栽培,避免和茄科类作物连作;选用无病姜种,可用40%福尔马林或30%氧氯化铜进行种姜消毒;选择排灌好、肥沃疏松的土地栽培,开好田间排水沟;生姜3~5片叶时,用1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及时拔掉中心病株,并在病株周围撒石灰消毒;发病后用72%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等喷雾2~3次。

3 适时采收

在霜冻前完成采收工作,防止生姜受冻腐烂。采收时尽量减少机械损伤,收后晾晒数天,降低种块水分含量后贮藏。为便于贮藏和养分回流,可留3 cm左右长的茎秆促进养分回流。根据市场行情灵活掌握出售时机,提高效益。

[1]沈国顺.生姜高产种植技术[J].河南农业,2011(5):42.

[2]黄浩清.生姜高产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11(6):57-58.

[3]张瑞华.光质与生姜生长发育及光能利用特性的关系[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8.

[4]李福.生姜的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2004(4):22-23.

猜你喜欢
长阳县姜块瘟病
生姜贮藏主要影响因素及技术要点
姜瘟病有效防治方法
科学家开发出麦瘟病田间快速检测新方法
姜瘟病的发生与降雨关系的研究
畜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实践和探索
长阳县举办“英子姐姐”网络助学纪念活动
综合防治应对姜瘟病
白萝卜反季节栽培技术
大众传媒视野下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怎样窖藏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