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颗阅读的种子

2015-12-16 01:31杨瑞娜
陕西教育·教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皮皮读物葫芦

■文/杨瑞娜

种一颗阅读的种子

■文/杨瑞娜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怎样鼓励刚入学的孩子坚持读书?怎样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怀着这样的想法,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绘本自读,启读书之门

《为你打开一扇门》是苏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课本的第一课,作者赵丽宏以饱满的热情谈了自己对于文学的热爱和体验,也使读者深深体会到了阅读的力量——开启一扇神奇的门。我也想在儿童接受教育的初期,开启他们的阅读之门。

绘本,类似于小人书一样的书籍,看似童书,但却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儿童,特别是七八岁的孩子,对于图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文字有着特殊的神秘感。虽然他们识字不多,但也喜欢像大人一样捧着书有模有样地阅读,口中甚至还会念念有词。字典一般码着字的纯拼音读物对于他们而言,可能有点遥远,单纯的低幼读物又显得有点儿简单。此时,最适合他们的读物就是绘本。书上有艳丽的颜色、鲜明的人物、儿童化的语言,这些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当我把《猜猜我有多爱你》推荐给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后,他们仅仅用了一个周日的时间便会读了。打开书,我让他们读给我听,孩子们竟然读得无比流畅。更有一些孩子,是背诵下来的。我又尝试让孩子们带着动作读,小栗色兔子和大栗色兔子拼命比爱的样子,被他们演绎得又夸张又可爱。

读了《我爸爸》之后,孩子们被那个可以从月亮上跳下去,还会走高空绳索,敢和大力士摔跤,吃得像河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快,像大猩猩一样强壮的无所不能的爸爸逗乐了,有的孩子甚至捧腹大笑。如果课外读物能够如此打动孩子的心,何愁孩子不爱读书。

二、亲子共读,引读书之路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孩子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引导孩子读书,必然少不了家长的配合。

每晚睡前的半个小时是我们班的亲子共读时间,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书,读的是适合孩子的书。只有选择这些读物,才能真正进行共读。开始读书时,家长一定要做好引导,要和孩子一起选择孩子喜欢的书籍,临睡前读给孩子听。这样做既是为了养成孩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同时也是为了让家长通过儿童读物深入了解儿童,理解儿童。

小孩子都爱幻想,总是希望能够拥有超能力。《宝葫芦的秘密》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当王葆拥有了无所不能的宝葫芦后,他反而不快乐了,因为要藏着这个宝葫芦,不能和要好的同学分享自己的秘密。看了这些之后,家长就会理解,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他开始对宝葫芦的热爱来源于他想做一个好孩子的愿望。

三、课堂听读,导读书之航

阅读只是在自己读和亲子读中徘徊,而课堂听读,却能吊起孩子们的胃口。

午后是孩子们绝好的听书时间,《一年级的小豌豆》《一年级的小蜜瓜》《淘气包埃米尔》《长袜子皮皮》等,有的书孩子们可能听了近一个学期。但是,无论什么时候读起,孩子们总能记起上次的故事情节。有些句子、词语,他们可能不理解其中的意思,可是在读的时候,我也不作过多解释。

埃米尔和皮皮听完后,孩子们就记住了一位伟大的儿童文学家——被誉为“童话外婆”的林格伦。而瑞典,也变成了我和孩子心目中的童话王国,那里应该有白瓦红墙的童话般的房屋,那里也应该是孩子们的乐园。

看到孩子的这些变化,我很欣喜。因为读书的种子已经慢慢植入了孩子幼小的心田。我相信,在我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这颗种子定会生根、发芽,我们期待它能长成参天大树。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实验小学

编辑徐绒绒

猜你喜欢
皮皮读物葫芦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谁厉害
宝葫芦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如此晨跑
书低了
考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