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中对学生错失现状的剖析及对策

2015-12-16 01:10蒋福华王超峰
陕西教育·教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计算器笔算口算

■文/蒋福华王超峰

计算教学中对学生错失现状的剖析及对策

■文/蒋福华王超峰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运算作为必须具有的数学应用技能之一,指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改善计算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运算的技能。而多年的课程改革,学生的计算现状怎样?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笔者试着结合学生的作业现状,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学生的口算“笔算化”,明确对口算方法需指导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一种思想:“不管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只要学生口算结果正确就行,至于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口算中应传承什么思想方法等,不去关注或不予重视,为了提高正确率,往往鼓励学生用笔算的方式去完成口算,直接造成学生口算方法的“畸形”。教学中,我们还需根据口算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在口算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因口算而进一步发展。

二、从学生的估算“被动”,明确估算策略需渗透

估算是数感的表现,能促进数感的发展,同时它也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且有效的策略与方法。估算与口算、笔算、计算器计算是不同形式与方法的计算,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组成运算能力。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是有估算的要求才会估算,很“被动”,导致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非常“辛苦”,我感受到估算策略仍需进一步渗透和加强。

如:这是五年级下册书本上的习题:

这一题从题目的要求和数据上观察,当然得数是10,但解题过程中,包括平时最灵活的孩子在内,他们都不曾想到或不敢用估算的结果作为最后答案,而是在很“辛苦”地笔算。我认为教师在估算意识的培养上做得还不够。

对于估算的意识、价值及方法,我们在计算的教学过程中仍需进一步渗透,反复引导学生把估算与其他计算方法进行对比,感受估算的意义所在。估算和其他的计算方法是一个有机体,我们不能因为忽视估算而让学生计算能力先天不足。

三、从学生的算法“多样化”,明确计算法则需凸显

课程改革让“算法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本意是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个性化发展,但过多的算法,让一部分学生无所选择,计算中错误颇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摆正“算法多样化”的旗帜。教学中,在算法多样化产生初期,我们需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解决,但当学生群体产生多样化的算法后,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找出计算法则的生长点,从而产生明确的计算法则在课堂中凸显。不能让计算停留在多样化的状态,更不能不出现明确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无从依附。

四、从学生对计算器的“依赖”,明确用计算器需理性

小学阶段教学计算器计算主要目的为:一是进行较大数的计算,二是用于探索一些和计算有关的规律,也就是说仅仅用于这些地方。计算器计算并不是要取代学生笔算,更不应是学生面对计算题的救命稻草,要让学生意识到计算器应该是在特定的地方成为学习的助手,理性地对待用计算器计算,而不能使其成为阻碍计算能力发展的绊脚石。学生解题中我作了这样的测试:

五年级下册的习题:

解题过程应为:这道题没有标明可以用计算器算,我知道算起来有点复杂,于是组织学生进行计算小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正确的加星,学生兴致很高。最快的学生用了五分钟算完了,全班都完成的时间是8分钟。核对了一下答案,算对的人数20%还不到。从四年级学生开始接触计算器开始,计算器的便捷似乎让学生有了依赖性,学生对于自己算没有信心和恒心,学生“怕”算,“怕”算不对,总是“偷偷”地借助计算器。这次试验,恰恰提示我们可以借着这些习题培养他们稳定的心理和良好的习惯,让他们理性地看待用计算器计算,割断对计算器的依赖。

计算教学很重要,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是以认数和计算为主线而设计的,可以说,离开了数的运算,数学内容就难以维系,数学教学就难以有序展开。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错失的现状出发,正确认识口算、估算、笔算和用计算器计算的区别和联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周铁小学

编辑张晓楠

猜你喜欢
计算器笔算口算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口算 笔算 估算
[计算器不是万能的]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一个损坏的计算器
一个损坏的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