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应在“读”和“体验”中学习语文

2015-12-16 01:30董宁
陕西教育·教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课文文章

■文/董宁

小学阶段应在“读”和“体验”中学习语文

■文/董宁

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重视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感染。教育改革也提出了增加学生体验实践内容。什么是体验?体验就是人接触事物或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感受。体验能真实、全面地认识事物,能调动情感内化知识。文学是作者认识、情感的流露,是他们心灵的彻悟、体验,具有多质、多义、潜藏、模糊的特性,这些学生只能通过反复阅读、细细品味,通过体验去领悟。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在读和体验中学习语文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分析。

一、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教学之初,教师应让学生自己独立阅读课文。学生在老师不做任何提示的情况下,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画出能表达文章基本内容的句子,知道哪些地方明白了,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让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认识,然后初步体验,联系全文及文中的重点词句,品味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读后的感受。教师要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己去讨论、交流,学生自己互相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问题。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切忌妄下结论,无论学生回答得对与错,若盲目下结论,不仅抹杀了学生的讨论结果,更会使学生形成观望状态,什么问题都等老师下结论,这样会压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最好让学生自己去争议,自己得结论。教师既希望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又希望学生留下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不求全解决,要针对教学目的,向学生提出哪些问题由师生共同解决,次要的问题让学生再去读,再去体验。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在体验中,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看到学生的知识层面,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不要担心时间不够,一旦养成了这样的学习习惯,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师生研读,共同体验和感悟

针对问题,教师不要大包大揽地讲,而是应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读中解决问题,在读中体验语感,并与作者产生共鸣。要对精彩的词、句、段落进行反复评味分析,把阅读和体验结合起来,在阅读中去品味,体验词句的语速、语气及语言的感情色彩,体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体验中产生与作者特定语境中的共鸣。有了这种感受,迫使学生再去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章的内涵和外延,感悟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悟出课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感悟文章表达思想的脉络和文章的表达方式。

三、整体感染,延伸体验

在文章结束时,要在把握全篇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这时学生的自读是开放的,教师不必提出任何要求,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文精彩部分熟读成诵,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充分接轨。

前面的体验只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和感受,这里要把体验延伸下去,可以把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演出来,采用娱乐活动(如演课本剧,举办故事会、朗诵赛等)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例如,学习《景阳冈》一文,刚开始我就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要当成评书说下来。任务一布置,学生都开始认真地读课文,他们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体会文章的感情和意境,很快完成了任务,最后的评书更是精彩极了。另外,在课堂上,老师还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这些画面浮现在学生的头脑中,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总之,传统用概念思维方式讲授非概念为主的语文,进行绝对的分段、归纳中心思想等,不仅割裂了文章的整体美,还破坏了文章的含蓄和寓意。教师重在引导,在学生疑惑时予以点拨,在文章过渡处予以衔接,在思维阻碍处予以沟通,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在阅读和体验中学习语文,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西安市新城区长缨路小学

编辑徐绒绒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课文文章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