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常见商品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其防治和处理

2015-12-21 02:49潘仁爱梁海区唐明李青川
商品混凝土 2015年6期
关键词:裂缝表面强度

潘仁爱,梁海区,唐明,李青川

(广西鱼峰混凝土有限公司,广西 柳州 545008)

浅析常见商品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其防治和处理

潘仁爱,梁海区,唐明,李青川

(广西鱼峰混凝土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8)

本文结合混凝土行业的工作经验,简要分析了商品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各种裂缝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工程案例对裂缝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裂缝的方法和建议。

商品混凝土;楼面裂缝;防治及处理

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也是混凝土行业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杨文科先生曾在《现代混凝土科学的问题与研究》一书中提到“三十年前,谁敢说自己施工的混凝土工程有裂缝?今天,谁敢说自己施工的混凝土工程无裂缝?”[1]。由此可见,裂缝问题已经非常普遍,而且有的地区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混凝土裂缝一直困扰着现场工程师,严重影响着现代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根据笔者 5 年混凝土工作经验,一旦混凝土工程结构出现裂缝,首当其冲的就是负责供应混凝土的商品混凝土企业,不管是施工方,还是业主方,首先就是把责任归咎于商品混凝土企业,这给商品混凝土企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因此,如何预防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成为了混凝土行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重点。

1 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混凝土裂缝主要出现在混凝土凝结和硬化的过程中,大致可分为塑性收缩裂缝、干燥裂缝、温度裂缝和沉降收缩裂缝[2]。

1.1塑性收缩裂缝

新拌混凝土浇筑后处于塑性状态发生的收缩。特点是当表面的水份向外蒸发时引起的局部产生应力,当蒸发速率大于泌水速率时,会发生局部的塑性收缩开裂。如果浇筑完混凝土后没有及时养护,表面水份蒸发过快,会产生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自身强度很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从而导致开裂。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见图 1。

图1 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

1.2干燥收缩裂缝

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多余水份蒸发,同时水泥开始进行水化作用,混凝土逐渐硬化,体积不断缩小。在收缩过程中表面和内部水化程度不一致而产生自应力,从而导致裂缝的出现,如图2。

图2 混凝土收缩裂缝

1.3温度裂缝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从而产生温度裂缝,如图 3。

图3 混凝土温度裂缝

1.4沉降裂缝

由于地基或模板支架不牢,混凝土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从而出现裂缝,如图 4。

图4 混凝土沉降裂缝

2 裂缝形成原因分析

商品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通常与混凝土本身特性、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结构的设计、施工工艺和环境等有关。

2.1混凝土本身特性

当今商品混凝土在工程应用过程中,多采用泵送施工,对混凝土本身流动性要求过高。如在生产时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增加、单位用水量增加、砂率和水灰比变大等因素变化,都会增大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出现的可能性。

2.2原材料质量

现在原材料向高强度化发展,其中水泥生产厂家盲目追求高细度、高早强、高 C3S 和 C3A,导致水化热过于集中、混凝土的拉压比降低,从而出现混凝土裂缝[3]。

当前粉煤灰、矿粉等掺合料普遍应用,如掺入过高的比例,不仅增加了构件开裂的风险,而且可能对耐久性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砂石质量也是影响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因素,其中的有害物质如云母、有机物质、轻物质、含泥量及泥块含量等,将会消弱水泥的粘结力,形成夹层,造成局部收缩变大,致使混凝土出现“薄弱区”,造成混凝土应力集中,产生开裂。

减水剂使用不当也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因素。当前,商品混凝土企业为了降低水泥用量,节约生产原材料成本,普遍掺用减水剂。减水剂掺量虽小,却对新拌混凝土和硬化后的混凝土性能影响很大,主要表现为减水剂的收缩率比控制不稳定,往往导致混凝土开裂。

2.3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考虑不全面,存在缺陷,没有进行动态跟踪管理;设计材料、试配材料和生产材料质量品级相差较大,生产时常出现用水量波动较大、砂率大等弊病。

2.4施工原因

在施工前,未关注当地气候或当天天气情况,恶劣的天气同样容易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受高温或大风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混凝土毛细管中产生很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本身体积急剧收缩,混凝土本身无法抵抗外界应力,从而产生裂缝[4]。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加快施工速度,对混凝土提出“过大的坍落度要求,过短的凝结时间,过高的早期强度”等相互矛盾的不合理要求。施工不规范,过振、欠振、漏振,钢筋和线路管固定不准确不牢固,导致施工时钢筋和线路管变形,很容易产生顺筋裂缝。

施工结束后,对混凝土养护不到位或养护时间不够,以及过早拆模,混凝土强度不够就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在接触结构面会产生冲击,导致裂缝的产生。

3 工程案例与处理方案

3.1案例一

广西某工程,浇筑时间为 1月份,所浇筑的第三层梁板出现裂缝,工程业主方、监理方、施工方和商品混凝土供应方都极其重视。混凝土设计强度为 C30,对该部位进行鉴定、检测分析,10d 混凝土回弹强度为 22.6MPa,混凝土强度符合正常龄期强度水平。通过蓄水试验判断为非贯穿性裂缝,裂缝宽度最宽为 1mm 左右,最小为 0.5mm,呈上部大下部小的状态,裂缝深度在 10~40mm 不等,长度在 0.2~1.5m之间。

3.1.1原因分析

现浇梁板施工在 1月份,该地区正处于寒冬季节,早晚温差较大,中午气温在 20℃,夜间温度仅为 8℃,而且当晚到第二日中午都刮有强劲的北风,气候干燥导致混凝土失水较快,温度低导致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缓慢。据现场施工员反映,在施工过程中,该梁板混凝土在泵送中采用车载泵,泵送管道较长,泵机压力不足,为使混凝土更利于输送,在运输罐车卸料时有加水情况,导致泵送至该梁板工作面时,该部位混凝土均匀性较差,出现轻微浆石分离。在施工结束后,也没有对浇筑梁板进行二次抹面和薄膜覆盖养护。因此,产生不规则裂缝。

3.1.2处理方案

出现裂缝后,工程业主、监理方、施工方和商品混凝土供应方积极商讨处理方案,进行裂缝处理。具体的处理方案如下:

(1)表面龟裂处理。将待处理的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净,干燥后用细毛刷在表面龟裂纹处反复涂刷环氧树脂浆液,每隔一定时间(待前一次涂刷稍干)涂刷一次,涂刷厚度直至能盖住裂纹为止。

(2)对于明显裂缝,将表面清洗干净。以裂缝为中心轴线,沿裂缝两边 2cm 左右呈 V 字形凿开,用空压机冲吹干净。先用水性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按照 1:1 均匀配好(如过于粘稠可略加水稀释),嵌补于凹槽底部,后用防水微膨胀砂浆抹平压实,薄膜覆盖养护。

3.1.3后期跟踪

对该部位的处理效果进行跟踪观察,强度检测合格,而且没有出现漏水、处理部位沿新(旧)裂缝边缘发展以及水泥浆面剥落等现象,处理达到预期效果,处理效果如图 5。图 5 分别为裂缝处理前、处理过程中和处理后的效果。

图5 裂缝处理前后效果对比

3.2案例二

某工程,设计三层办公楼,强度为 C25,裂缝出现在顶层。对该层进行鉴定、检测分析,15d 混凝土回弹强度为26MPa 左右,混凝土强度符合正常龄期发展,混凝土结构没有问题。200 平方米的楼面,共有 4 条 0.5~1.8m 不等长度裂缝,拆模后,从下面观察楼面出现渗水现象,其中 3 条为贯穿性裂缝。

3.2.1原因分析

施工时间为 9月份,气温高而且干燥,混凝土失水较快、反应快,没有进行多次抹面而且没有采取养护措施,使得混凝土内部和外部温差大,温度应力产生,属于典型的温度裂缝。

3.2.2处理方案

由于属于顶层贯穿性裂缝,首先在整个 200m2的楼顶面清扫干净,再铺上Φ4mm×150mm×150mm 钢丝网,然后在上面浇筑 4~5mm 厚的细石防水微膨胀混凝土,收面养护好,28d 龄期过后,最后在上面做防水处理即可。

3.2.3后期跟踪

该工程已经投入使用两年半,目前没有出现混凝土脱落、漏水和渗水等现象,处理效果良好,但该部位我们仍将继续跟踪观察。处理前后对比如图 6。

图6 裂缝处理前后对比

3.3案例三

某工程,设计 18 层住宅楼,梁板强度为 C25,该栋楼分为 4 个单元,属于三房两厅两卫户型,在第 12 层的一个以四条梁为四边的格子内,出现无肉眼裂缝但渗水的现象,面积约为 20m2。对该层进行鉴定、检测分析,其他部位的混凝土强度正常,但该部位强度偏低,而且出现漏砂眼现象,渗水较为严重。

3.3.1原因分析

使用地泵作为输送设备,在进行混凝土泵送之前,先用水和砂浆润泵。据现场工人反映,润泵水和砂浆的混合物料没有用塔吊清走,而直接浇筑到该部位,使得混凝土与大量的润泵水混合,造成初始的 2~3m3混凝土因搅入过多的水而使强度偏低,属于严重违反施工规范的行为。

3.3.2处理方案

由于该混凝土已经混入过量水份,水灰比已经被改变,强度变低是不可逆的。而且属于小高层民房,出于安全和质量考虑,将该部位砸掉,边缘凿毛,重新支模,浇筑 C30 微膨胀混凝土。图 7 为渗漏处理图。

图7 渗漏处理

3.3.3后期跟踪

养护达到 28d 龄期后,对该部位进行技术鉴定,完全达到预计要求。

4 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

对混凝土裂缝的修补相当于亡羊补牢,修补之后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有待商榷,因此,各方应该加以重视。可喜的是混凝土裂缝是可以预防的,就是在混凝土浇筑前、浇筑过程中和浇筑结束后应该按照规范操作。

4.1配合比方面

选择质优、稳定的,大厂家生产的水泥,避免使用温度过高的水泥[5],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在选择矿物掺合料时,粒化高炉渣、粉煤灰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并在使用前做好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工作,控制好一种或两种掺合料的搭配比例;粗细骨料的质量,尤其是含泥量必须在控制范围内,此外粗细骨料的级配组合也应当合理;商品混凝土所使用的减水剂 28d 收缩率比不大于 120%;控制好混凝土的终凝时间适当降低砂率;针对板面混凝土,可适当增加混凝土的泌水量。

4.2施工方面

施工前因了解当地天气情况,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恶劣天气;浇筑前,应当多次检查模板、钢筋、线路管等是否按规定规范做好,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进行充分的润湿,避免模板过干导致混凝土底部失水;施工过程中,严禁加水进行二次搅拌,对坍落度不满足施工要求的必须退还厂家处理,施工时避免过振、漏振、失振;在混凝土硬化前应当做好对混凝土进行多次抹面和收浆,特别是初凝到终凝之间,混凝土表面可能产生收缩裂缝,此时进行压面,可以很好的预防混凝土裂缝。同时新浇筑的混凝土不宜过早拆模,混凝土浇筑早期,由于水化热散发的峰值一般在 3d 以内出现,混凝土会产生表面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高于环境温度,若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减,必然会产生温度梯度,表面附加的拉应力、水化热应力和混凝土干缩产生的应力,三力值叠加,很容易造成早期裂缝。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突降中大暴雨且持续时间较长,应立即将已入模混凝土覆盖好并设置施工缝[6],施工缝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GB 50204—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3养护方面

混凝土抹面压实后要及时覆盖,终凝后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湿度。对于梁板等水平构件采用覆盖或者浇水养护,使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水化作用所需要的适当温度和湿度条件;对于混凝土柱体采用薄膜布养护,用薄膜布把混凝土表面敞露的部分全部严密地覆盖起来,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对于墙体混凝土采用薄膜养生液养护,薄膜养生液养护是将可成膜的溶液喷洒在混凝土表面上,溶液挥发后在混凝土表面结成一层薄膜,使混凝土表面与空气隔绝,封闭混凝土中的水份不再被蒸发,而完成水化作用。另外,在冬季做好混凝土的保温养护。

5 结束语

混凝土裂缝受原材料、施工工艺以及后期养护等诸多影响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的很多裂缝,是因为各方的重视不够而造成的。对裂缝的预防不足,加上现场监管不严格,很多裂缝出现之后才想办法处理是混凝土行业长期以来的弊病。商品混凝土作为一种商品形式提供给施工方时仅仅是半成品,要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除了混凝土供应商在原材料上严格控制、配合比合理优化,还需要施工方,尤其是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配合,现场的施工操作必须规范化。只要做好有效的预防工作,才能更好地防止裂缝的产生。

[1] 杨文科.现代混凝土科学的问题与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 周忠.预拌混凝土早期裂缝施工现场的控制[J].商品混凝土,2011(9):76-77.

[3] 陈荣.浅谈预拌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问题[J].商品混凝土,2011(4):69-70.

[4] 周英甫.某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浅析[J].商品混凝土,2012(12):11-12.

[5] 陈小峰.泵送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预防措施[J].商品混凝土,2011(4):71-72.

[6] 马安,仲怀宝,李大周.混凝土施工引起的开裂与对策[J].商品混凝土,2012(12):8-9.

[通讯地址]广西柳州市柳南区柳太路 62 号(545008)

潘仁爱,男,本科材料化学专业,助理工程师,广西鱼峰混凝土有限公司试验室主管。

猜你喜欢
裂缝表面强度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太阳表面平静吗
完美“切割”,裂缝之谜
地球的裂缝
Vortex Rossby Waves in Asymmetric Basic Flow of Typhoons
地埋管绝热措施下的换热强度
3.《黑洞表面》(英/美)等
神回复
基于DEFORM-3D的300M超高强度钢切削性能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