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特色果品产业资源禀赋及区域比较优势研究

2015-12-24 11:03谭明交喻晓玲马爱艳祁春节
关键词:禀赋果品优势

谭明交,喻晓玲,马爱艳,祁春节

(1.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2.塔里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新疆阿拉尔市843300)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域广阔,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工业区少,环境污染小,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区位条件、深厚的果品文化等,为新疆特色果品产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造就了新疆果品独具魅力的特色。2000年以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把发展特色林果产业作为新疆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推进[1]。近年来,新疆特色果品面积快速增加,2012年达到120 hm2,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9位,林果有效株数达10亿多株,产量超过700万t,其中红枣、核桃面积居全国第3位,杏树面积居全国首位,形成了南疆环塔里木盆地以杏、黑桃、红枣、香梨、苹果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主产区,建成了吐哈盆地、伊犁河谷及天山坡一带以葡萄、红枣、枸杞、时令果品为主的高效林果基地,果品产量达到1200多万t[2]。但存在地方财政困难、经营化程度低、体系建设滞后以及科研水平低等制约因素,新疆特色果品生产如何抓住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影响新疆特色果品生产区域比较优势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在现有资源禀赋条件下扩大特色果品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对于推进新疆特色果品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国果品产业进行比较优势分析和竞争力分析,如胡浩等进行了中国果品比较优势和出口竞争力分析,通过测算指出中国果品在世界范围内虽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出口竞争力,但与亚洲主要果品生产国相比较,中国果品在资源禀赋上略显劣势,出口竞争力则更低[3]。阚大学运用边际成本模型和剩余需求弹性模型研究中国果品的国际市场势力以及中国果品在日本、美国、印尼和俄罗斯这些主要出口国市场的国际市场势力[4]。刘敬强等对新疆特色林果业资源时空分异规律进行研究[5]。刘汉成等对我国苹果的比较优势与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研究指出我国苹果生产在总产量、种植面积上具有规模优势;在成本、价格上具有比较优势;在单产、品种及出口等方面不具有竞争优势[6]。孔祥智等对西部农业的优势选择和发展对策进行理论性概括,提出了发展西部特色农业的对策建议[7]。吕美晔等结合江苏菜农资源禀赋对其种植方式和种植规模选择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菜农土地资源、水资源、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可获得性对菜农种植方式选择有显著影响[8]。但对新疆特色果品产业发展所具有的资源禀赋条件分析很少,正是基于新疆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果品资源禀赋条件及发展战略和宏观发展规划制定的需要,通过对比分析方法来证明和阐述新疆特色果品的区域比较优势很有必要。

要素禀赋学说是经济学家赫克歇尔与俄林为了解释比较优势理论而在20世纪早期提出的,用要素禀赋学说来说明各个国家(地区)生产参与国际贸易交换的商品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原因。不同地区的资源稀缺的程度决定了要素的相对价格或相对成本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了比较优势[9]。资源禀赋理论阐述到,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的发展要利用该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发展该地区本身具有的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或产品。新制度经济学与新结构经济学也表明,不同国家(地区)的产业模式、经济结构也由其具有的要素禀赋优势决定,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利用其具有的比较优势来挖掘后发优势,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10]。鉴于此,结合2004-2013年我国14个果品主产省份对新疆地区特色果品进行区域比较优势及其变动趋势测算分析。结合新制度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思路,在分析新疆特色果品生产情况的基础上,探讨新疆特色果品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对策思考,以促进新疆特色果品的可持续发展。

二、测度指标与数据来源

(一)测度指标

从近年来区域比较优势的研究文献来看,运用较为普遍的是资源禀赋系数、区位商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考虑到指标的合理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笔者选择资源禀赋系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著性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来测算新疆特色果品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

1.资源禀赋系数。资源禀赋系数(EF)通常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资源相对丰富程度的计量指标[11]。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EF代表新疆特色果品生产的资源禀赋系数,Vxt代表新疆地区t时期的特色果品产量,Vct代表我国t时期的果品总产量,Yxt代表新疆地区t时期的GDP,Yct代表我国t时期的GDP。一般经验认为0<EF<1表示新疆地区特色果品资源禀赋缺乏区域比较优势,1<EF<2表示新疆地区特色果品资源禀赋有一定的区域比较优势,EF>2表示新疆地区特色果品资源禀赋有较强的区域比较优势。

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资源禀赋系数衡量的只是一国(地区)某种产品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在国际贸易实践中,一国(地区)某种产品的出口数量和金额不仅取决于其生产优势,而且受市场、加工、运输、营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通常衡量一国或某一地区的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时采用巴拉萨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用该产品实际的贸易状况间接表示该产品的比较优势,实际上也反映了该国或该地区此种产品对其它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分子设定为新疆每年特色果品出口额占全国果品出口额的比重,分母设定为新疆地区总出口额占全国总出口额的比重。从RCA角度来分析新疆特色果品的比较优势,能客观全面反映新疆特色果品的比较优势。

3.显著性比较优势指数。笔者借鉴并改进马惠兰使用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13],旨在对新疆地区特色果品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显著性比较优势指数模型。通过选取新疆地区的特色果品(主要选取葡萄、苹果、梨)种植面积与新疆总果园种植面积作为规模比较优势指数,选取对应特色果品的产量与新疆地区水果总产量之比作为效率比较优势指数,用效率比较优势指数与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之比得出显著性比较优势指数:

其中,XZ表示显著性比较优势指数,EAIit表示效率比较优势指数,SAIit表示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如果XZ﹥1,表示特别显著,不仅说明具有规模比较优势,且说明在同等种植规模下该果品具有相对效率比较优势,即单位面积产值更大。具体来说:

其中,EAIit、SAIit和XZ依次代表新疆特色果品的生产效率比较优势指数、新疆特色果品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新疆特色果品的显著性比较优势指数。式(1)中,APit代表新疆地区t时期的i种特色果品单产水平,APt代表新疆地区t时期的特色果品单产水平,ΣAPit代表t时期全国对应的i种特色果品单产水平,ΣAPt代表t时期全国的果品单产水平。式(2)中,GSit/GSt代表新疆地区t时期某一特色果品种植面积占果品种植面积的比重,ΣGSit/ΣGSt代表t时期全国对应该种特色果品种植面积占果品种植面积的比重。一般认为,EAIit>1、SAIit>1和XZ>1分别表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新疆地区i种特色果品生产t时期具有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显性著比较优势,数值越大代表的区域比较优势越明显。对新疆特色果品进行比较优势分析,笔者认为用这种显著性比较优势来分析一个地区的果品所具有的相对竞争优势更具有说服力,因为考虑到种植规模效应,也考虑到单产效应,还考虑到单产能否在一个地区突显其绝对优势,用单产效应与规模效应之比来衡量是否具有显著性比较优势。

(二)数据来源

选择2004-2013年山东、河北、广西、陕西、广东、河南、辽宁、四川、福建、新疆、湖北、浙江、江西、湖南等14个果品主产省份作为研究地域范围,以新疆地区的苹果、梨、葡萄作为研究对象,果品主产省份的果品产量、GDP等相关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信息网、《新疆统计年鉴》、新疆农业信息网,或者基于上述数据经作者整理所得。

三、新疆特色果品产业资源禀赋及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一)新疆特色果品资源禀赋优势分析

1.将新疆果品总产出与全国果品总产出进行对比分析。从图1可知,新疆特色果品具有较高的资源禀赋优势。新疆特色果品产量占我国果品总产量的比重从2004年2.94%上升到2009年的5.18%,达到这一阶段的最大值。虽在2010年和2011年比重有所下降,但从2012年开始又呈现出较强的上升趋势,到2013年比重达到5.68%。由于从2004-2013年新疆地区的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基本上徘徊在1.4%左右。所以,新疆地区特色果品生产相对于全国的资源禀赋系数从2004年的2.13上升到2009年的4.13,处于峰值,相应在2010年、2011年有所下降,但从2012年开始又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总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2.将新疆特色果品总产出与14个果品主产省份果品总产出进行对比分析。新疆地区GDP在14个果品主产省份GDP之和的比重从2004-2013年基本处于2%左右,并且波动幅度不大。而新疆果品产量在14个果品主产省份果品总产量中的比重从2004年的3.82%上升到2013年是7.24%,虽在2010年、2011年有小幅度的回落,但从2012年和2013年开始又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从图2可知,新疆与14个果品主产省份相比具有明显的资源禀赋优势。从2004年的1.81上升到2009年的3.58,虽然2010年、2011年有所下降,但后面又呈现上升趋势,总体上呈现为上升趋势。

图1 新疆特色果品产量、地区GDP在全国的比重及资源禀赋系数变化趋势Fig.1 Proportions of characteristic fruit yield and GDP in Xinjiang to those of China,and the dynamics of resource endowment indexes

图2 新疆特色果品产量、地区GDP在14个果品主产省份中的比重及资源禀赋系数变化趋势Fig.2 Proportions of characteristic fruit yield and GDP in Xinjiang to those of 14 fruit-producing provinces and the dynamics of resource endowment indexes

3.结果分析。从图1和图2分析可知,无论是从全国层面来对比分析新疆特色果品产业,还是与14个果品主产省份对比分析新疆特色果品产业,新疆特色果品生产均具有较高的资源禀赋优势,且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新疆特色果品生产资源禀赋系数EF值的变化也折射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果品特别是对特色果品的需求逐年增加,这导致新疆特色果品产量的增长超过GDP的增长,相应在全国果品产业的比重与在14个果品主产省份的比重远远超过了其GDP对应的比重。分析原因可知,这与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市场环境是分不开的,新疆地域辽阔,地形气候条件多样,日照充分,果品品种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裕,边界线宽广,对外贸易便捷,使新疆特色果品具有较高的资源禀赋优势。根据资源禀赋系数的意义可知,当EF>1,说明新疆地区在HO模型意义上是丰富的,具有比较优势;EF<1,则说明新疆地区在H-O模型意义上是缺乏的,不具有比较优势。从研究假设的3种方法来看,EF远远大于1,说明新疆特色果品丰富,在特色果品产业上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

(二)新疆特色果品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

1.新疆特色果品出口与全国果品出口相比具有比较优势。从图3可以看出,新疆特色果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从2005年开始大于1,并且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新疆特色果品产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其中,2004-2005年新疆特色果品显示性比较优势不明显,这与同期其他省份果品出口额占全国果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增加更快,我国加入WTO以及新疆对外开放的程度有关。但随着我国逐渐融入世界大市场,新疆很快就突显出其独特优势,种植资源丰富、优质果品种类多,相邻边界宽广,特别是与中亚等国家接壤边界广,促使其对外贸易飞 速发展。

图3 新疆特色果品出口额、地区出口总额在全国的比重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趋势Fig.3 Proportions of characteristic fruit export amount and regional total export amount in Xinjiang to those of China,and the dynamics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es

2.新疆特色果品出口额在14个果品主产省份中的比较优势分析。前面是从总体上分析新疆特色果品产业在全国的比较优势,但考虑果品在全国的分布,就会发现各个地区和省份的要素结构千差万别。在研究比较优势时,应分析主要果品生产省份与地区的特征,将新疆放在特定的区域(即主要果品生产省份)内来研究其比较优势更具有实际意义与说服力。选择我国其他14个果品主要生产省份作为对比参考对象,其中,山东基本处于全国果品生产第一大省的位置,河北、广西、陕西等省份也是果品生产主要大省。

这里统一采用14个果品主产省份的果品出口额之和作为总出口额,新疆果品出口额作为对比研究数据。通过对比分析新疆特色果品出口额与其他14个果品主产省份果品出口总额的比较优势,14个果品主产省份显示性比较优势表示为:

其中,Xxi表示新疆特色果品出口额,Xxt表示新疆地区出口总额,Xci表示14个果品主产省份果品出口总额,Xct表示14个果品主产省份出口总额。如果RRCA>1,则意味着果品产业在新疆的出口比重大于14个果品主产省份的出口比重,表示新疆特色果品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图4 新疆特色果品出口额、地区出口总额在14个果品主产省份中的比重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趋势Fig.4 Proportions of characteristic fruit export amount and regional total export amount in Xinjiang to those of 14 fruit-producing provinces,and the dynamics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es

从图4可知,新疆特色果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新疆特色果品的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08年以前RRCA值有微弱的下降,但一直处于很高的位置,2009年以后,呈现大幅度的上升趋势。与此同时,新疆特色果品资源禀赋资源系数除2010年、2011年有微弱的下降外,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新疆特色果品资源近年来与14个果品主产省份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且基本保持稳定态势。特别是2012年以来,资源禀赋系数EF与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RCA都逐年以0.2%上升。这主要是缘于新疆特色果品品质好,价格相对不高,外贸环境好,出口额大,形成了明显的比较优势。

3.结果分析。无论是从新疆特色果品出口总额占全国果品出口总额的比重来度量其显示性比较优势,还是将其放入14个果品主产省份来测算,都足以表明新疆特色果品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特别是放入14个果品主产省份来测算,所表现出的较高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进一步说明了新疆特色果品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三)新疆特色果品显著性比较优势分析

从图5可知,苹果、梨在新疆都不具有显著性比较优势,说明苹果、梨在新疆的相对产量并不是很高,效率比较优势不明显,从另一方面说明其规模比较优势非常显著,与新疆广袤的土地有一定的关系。3种果品中,葡萄具有一定的显著性比较优势,说明葡萄在新疆不仅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还具有较高的单产效应,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新疆葡萄的独具特色之处以及名扬海内外的缘故。

图5 新疆特色果品(苹果、梨、葡萄)的显著性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趋势Fig.5 Dynamics of significanc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es of the characteristic fruits such as apple,pear and grape in Xinjiang

四、新疆特色果品区域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新疆特色果品的资源禀赋系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著性比较优势指数,并设定与全国及14个果品主产省份的对比分析,可知新疆特色果品生产具有较强的区域比较优势,地区内不同果品之间的资源禀赋优势也存在较大差异,反映出新疆特色果品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存在区域结构差异。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节约交易成本角度考虑,一般认为农业区域布局、转型升级受到产前种植环节、产中加工环节、产后营销环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深入分析新疆特色果品区域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对于全国特色果品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节约交易费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从新制度经济学节约交易成本的产业链角度分析新疆特色果品产业区域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分析指出其特色果品产业发展受其资源禀赋与经营模式、科技进步和市场环境等综合影响。

(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是影响新疆特色果品产业区域比较优势的内部因素

1.地理位置优越。新疆地域辽阔,光热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5000~6490兆J/m2,年均日照时数2600~3400 h,日照百分率为60% ~70%,丰富的光热资源利于植物光合作用,不仅使瓜果等农产品着色浓、颜色艳、品质好,而且利于果木和作物养分积累。气温大于10℃的持续日数长,气温年均日温差大,非常利于农作物生长。全区农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积 0.685 hm2,有耕地 446.667 hm2,其中水浇地占到70%以上;人均耕地面积0.208 hm2,为全国人均数2 倍多[14-15]。

2.特色果品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比较成熟,基本形成区域性的生产格局,具备产业化布局的足够条件。同时,新疆特色果品对自然条件依赖度高,地域性很强,又具备生产绿色、有机果品的天然优势,加之得天独厚的西域文化,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是其它同类产品难以模仿和替代的,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新疆果品已随着“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顶呱狐,库车的小甜杏一枝花”这样的顺口溜美名远播,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吐鲁番葡萄、若宪红赛以及阿克苏苹果和核桃为奥运专供产品,使新疆富有地域特色的果品声名远播。

3.果品品种资源丰富。新疆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蕴藏了多样性的果品品种资源,新疆是世界六大果品生产带之一,新疆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该地区具有特有的名特优林果品种资源。库尔勒的香梨、哈密的大枣、吐鲁番的葡萄、阿克苏的黑桃、精河的枸杞、莎车的巴旦杏、皮山的石榴等优质果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这些为新疆特色果品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

(二)经营模式、科技进步和市场环境是影响新疆特色果品产业区域比较优势的外部因素

按照资源禀赋理论,对一个地区来讲,其资源禀赋和要素禀赋结构是相对稳定的,这也就决定着该地区的内生因素在短期内很难有较大幅度的改进。但是通过改变经营模式、提高科技水平和改善市场环境等外部手段来对其外部因素进行合理安排,可以调整该地区的资源禀赋结构,以利于挖掘该地区的资源禀赋潜在优势,实现该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

1.经营模式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新疆在优化特色果品产业区域布局基础上,积极倡导并强力推行特色果品产业化经营,一大批龙头企业、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型批发市场等快速成长。同时,注重特色果品的品牌建设,让传统果品产业向现代具有独特资源禀赋的新疆特色果品产业迈进。且特色果品的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品牌营造等极大地推动了新疆特色果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科技进步的驱动作用。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渗透融合,科技不断进步,导致不同产业和部门对劳动力、资金及资源需求产生差异,从而导致这些不同要素在不同产业和部门间的流动,最终促使产业结构向着适应科技进步的趋势变迁[16]。因此,科技的不断进步是影响新疆特色果品产业区域比较优势的重要驱动力量。因为科技的进步,提升了新疆特色果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新疆特色果品的种植成本,提升了特色果品种植范围的适应性,促进新疆特色果品产业的现有比较优势和潜在后发优势,从而优化新疆特色果品产业的区域布局。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成为新疆特色果品品种改良的主要驱动力量,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大批科研成果成为新疆特色果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科技核心竞争力。如现有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新疆农科院等一批与特色果品生产研究有关的科研机构。科技的进步促使新疆特色果品品种结构、果品品质、果品生产效益、果品市场供应的优化提升,促进特色果品生产形成区域比较优势。但是,从总体来看,新疆在特色果品产业的发展上投入的科技力度还偏小,制约了特色果品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且新疆在特色果品产业上的科技投入明显低于国内其他果品主产省份,省内已有的科研院所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优势。

3.市场环境的导向作用。市场环境的好与坏是充分发挥新疆特色果品产业区域比较优势的导向,新疆特色果品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都将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其中,生产环节要因地制宜,充分结合资源禀赋明显的区域优势,生产具有地域特色的果品;加工和流通环节要注重特色果品产业链的延伸和各环节中附加值的提升;消费环节要充分利用特色果品市场需求信息,提供有特色、品质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新疆地缘优势突出,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通向中亚、西亚等地区的重要陆路通道,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国接壤,拥有共同的边境线3300 km,是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具有扩大经贸合作的区位优势,是开拓中西亚和欧洲市场的前沿阵地。全疆有17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12 个二类开放口岸[16],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十分便利,具有与中亚、西亚、俄罗斯发展经济贸易合作的独特优势和广阔前景。这些都为新疆特色果品产业的不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

五、新疆特色果品发展对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从与全国及14个果品主产省份的对比发现,新疆特色果品具有较强的资源禀赋优势、显示性比较优势和显著性比较优势,显示出较强的区域比较优势,其特色果品产业发展受其资源禀赋与经营模式、科技进步和市场环境等综合影响。但是,长期以来,新疆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虽然特色果品产业发展迅猛,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品种不合理、加工链短、科技含量低、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及销售渠道效率低等问题,笔者着重从以下4个方面探讨其发展对策。

1.加快基地建设,建立优势产业带。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地域优势,发展壮大库尔勒的香梨、哈密的大枣、吐鲁番的葡萄、阿克苏的黑桃、精河的枸杞、莎车的巴旦杏、皮山的石榴等名优特果品基地。通过专业规划设计院和果品专家指导,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通过优先发展优质苗木、种子基地,提高特色园艺产品质量、规模和效益,形成系列化、多品种、高质量的具有新疆特色的优势园艺果品。定位特色果品目标市场,建立特色果品产业带,形成全区宏观多样性、区域优化集中、县域特色突出的果品生产格局。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乡统筹,城市支持农村,加大农村特色果品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良种培育、技术推广和市场开拓等方面予以倾斜。

2.以点示范,推进标准化、产业化生产。以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果品标准化工作。通过特色果品示范区建设,带动各地建成特色果品基地和出口基地,推动基地建设规模化、产地环境无害化、生产过程标准化、质量控制标准化、产品流通标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提高果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进产销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联合体,建立健全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营模式,把新疆的果品生产变成与国际市场对接的现代化大生产。弥补新疆农户经营规模小的缺陷,提升农户在市场交涉中的话语权重和竞争优势,通过合作经营模式和组织规范果品市场行为,进行自律,避免无序竞争。

3.强化市场服务,培育与做大做强品牌。强化市场服务,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面向特色果品集中产区,以产地批发市场为主体,以产销衔接为着眼点,加强基础硬件配套设施建设;(2)建立果品市场信息采集发布制度,建设覆盖面广、功能齐全的果品信息交流、发布和服务网络平台,为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农户提供准确及时的特色果品产供信息;(3)拓宽特色果品流通渠道,支持和逐步发展各种终端营销组织和中介组织,参与特色果品流通,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特色果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大力推进特色果品品牌创建工作,加快农产品加工转化升级,建立品牌培育、支持和保护体系。

4.开拓物联网、电商营销平台,打造便捷高效的监管销售渠道。信息化的发展促进和改变着传统的购销方式,随着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型媒介的发展与完善,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积极开拓物联网、电商营销平台,打造便捷高效的监管销售渠道,以有效满足消费者新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开拓新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1]王新娥.新疆特色果品营销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1-2.

[2]关俏俏.新疆今年果品产量将逾800万吨[EB/OL].(2013-10-02)[2015-04-10].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10/02/c_117587106.htm .

[3]胡浩,唐震.中国水果比较优势和出口竞争力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0-55.

[4]阚大学.中国水果产业国际市场势力实证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2(12):468-472.

[5]刘敬强,瓦哈甫·哈力克,王冠生,等.新疆特色林果业资源时空分异规律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3):230-236.

[6]刘汉成,易法海,祁春节.我国苹果的比较优势与国际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2(6):45-47.

[7]孔祥智,关付新.特色农业:西部农业的优势选择和发展对策[J].农业技术经济,2003(3):34-39.

[8]吕美晔,王凯.菜农资源禀赋对其种植方式和种植规模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江苏菜农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8(2):64 -71.

[9]赵丙奇,李玉举.30个省市经济增长的资源禀赋状况研究[J].财经科学,2006(2):99 -106.

[10]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研究[J].现代产业经济,2013(3):18-23.

[11]山世英.中国水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出口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5):20 -24.

[12]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79-81.

[13]马惠兰.我国棉花生产比较优势与出口竞争力的区域差异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7):61-65.

[14]刘英杰,马惠兰.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5):7-9.

[15]马惠兰.新疆特色农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2):62-64.

[16]林毅夫.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9-72.

猜你喜欢
禀赋果品优势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矮的优势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
流翔高钙功能性果品 深受浦江桃农欢迎
画与话
基于禀赋压力系统分析的水资源承载与分区管理
温文尔雅禀赋 中和为美书风
政府干预、资源禀赋与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以煤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