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抹子”释义

2016-01-06 23:16林振岳
辞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唐律疏唐律释文

林振岳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上海 200433)

董康《书舶庸谭》卷三著录日本藏元余志安勤有堂刻本《故唐律疏议》谓:“六卷之后有泰定二年乙丑秋七月下弦日眉山刘有庆序,鱼尾下标‘唐律抹子序’。”顾千里《唐律疏议后序》曰:“右至正辛卯崇化余志安刻本。其律及疏议,整缮略无讹错,抹子亦完备靡漏,非寻常传钞者比也。”所言“抹子”一词,不解其义。查阅相关研究,有邢永革先生(2009:143—146)《说“抹”、“抹子”》一文(以下简称“邢文”),释“抹子”有如下六义:一,用以涂泥灰或腻子的工具。二,束额的头巾,也称“巾抹”“抹额”“抹头”。三,书信。四,表格。五,读书者或注释者在重要的文字上作的标记。六,本领、才能。其中第五项“读书者或注释者在重要的文字上作的标记”,即举《故唐律疏议》一书为例,并引证古人圈点、涂抹古书之例引申之。以“涂抹标记”释“抹子”,义似未洽。

元余志安勤有堂刻本《故唐律疏议》,《中华再造善本》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景印,与董康所见日本宫内厅藏残六卷本为同一书,书前分别有泰定四年柳贯《唐律疏义序》、刘有庆《唐律抹子序》及佚名《唐律释文序》。日本宫内厅藏本刘有庆序移至残本六卷之末,系经后人改装,国图藏本此序置于书前。该序版心刻有“唐律抹子序”五字,可知“抹子”一词确有实指。再读刘有庆序,谓:“汴梁人王长卿精刑名之学,以唐律析为横图,用太史公诸表式,经纬错综成文,五刑三千,如指诸掌,其用心亦仁矣哉。”此则王长卿撰有一部关于唐律的图表类著作,类似史书之表。又据柳贯《唐律疏义序》,谓:“行省检校官王君长卿复以家藏善本及《释文》、《纂例》二书来相其役。”所称“《释文》”一书,对应元勤有堂本《故唐律疏议》书中各卷之末所附“释文”,以解释律文中字词音义。卷一末所附“释文”下署“奉训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检校官王元亮重编”,可知王元亮即柳序所称的“王君长卿”。而所称“《纂例》”一书,则对应书中“名例”“卫禁”“职制”“户婚”等类之后所附图表,其中“名例”所附“五刑图说”下,也署有“奉训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检校官王元亮撰”。这些图表,即刘序中所称王长卿“以唐律析为横图”的著作,也是柳序所称《纂例》,可知王元亮所著此书名为《唐律纂例》。而据刘有庆为此书所作之序,版心刻有“唐律抹子序”五字,又可知《唐律抹子》为《唐律纂例》之异名。

日本学者仁井田陞先生(2003:138)《〈故唐律疏议〉制作年代考》一文,提及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藏独山莫氏旧藏《唐律疏议》钞本,另有王元亮《唐律纂例序》。其序曰:

冠州张伯川先生,编撰《律文抹子》,其名题虽异,类有未尽。元亮虽读书,至于刑名之学,未曾刻意,亦未敢自擅。比来率循故典,窃思前修,编阅成文。虽各有殊异,今集一书,取其易知易解,譬权衡之知轻重,若规矩之得方员,迈彼三章,同符书二考矣。(案:“譬权衡之知轻重,若规矩之得方圆,迈彼三章,同符画一者矣”为引用《唐律疏议·名例》原文,前文“同符书二考矣”当为“同符画一者矣”之讹。)

此序不见于存世刊本,惟钞本存之。据此序可知王元亮《唐律纂例》一书,实系以张伯川《律文抹子》为蓝本重加编纂。元至正余志安勤有堂刻本《故唐律疏议》所附《释文》《纂例》二书皆非王元亮原著,都是据旧本改编。《唐律释文》署“王元亮重编”,此书经清代顾千里、沈家本及日本仁井田陞等学者考释,已可证实《释文》为宋人“贯冶子”范遂良所撰《刑统释文》,本为《宋刑统》而作,非为《唐律疏议》而设,王元亮将之分编入此本,故与《唐律疏议》文本有种种舛讹不合之处。《唐律纂例》也与此相类,此书本为张伯川《律文抹子》,被王元亮改编入此本,故沿用了《唐律抹子》之名。明《文渊阁书目》著录有《唐律棋盘抹子》一部一册、《唐律纂例》一部一册,则《唐律棋盘抹子》或即为张伯川《律文抹子》,而《唐律纂例》即王元亮此书。《唐律棋盘抹子》单行本今虽已佚亡,而全书内容为王元亮《唐律纂例》所沿袭,分散于《故唐律疏议》之中,名亡而实存。

由此可知,《唐律抹子》之“抹子”,非指书上有涂抹、标识之符号,而是指有关唐律之图表。“抹子”一词为元代文书专名,邢文释为“书信”亦未切,元人所编类书,对此语有解释。元徐元瑞《吏学指南》卷二“册籍”类有“抹子”一词,注曰:“简切之文,便于涂抹。”元刘应李《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卷三《书记·手书》下释云:“有别事则用小帖,内简后具礼云再覆。或用事曰谨呈,谓之内幅,亦谓覆帖子。或送物别纸列写,谓之内目,亦谓之内屏风,亦谓之抹子。”据此可知“抹子”为列目清单之意。此语亦常见于元人书札,如清端方《壬寅销夏录》所录元人书札《元名贤词翰册》,其第五赵雍札有“抹子一纸同纳,望兄长果于理可行,则为公道发落是幸”、第七钱惟善札有“外有抹子一本附上,并干台照不宣”之语,“抹子一纸”“抹子一本”即列目清单之意。又明黄淮所编《历代名臣奏议》卷六十七载元成宗大德七年郑介夫上奏曰:“去岁上命写金字经,从礼部与翰林院官选择字样,一时奔竞,喧哄京师,各投门下,百计经营。侍郎高显卿、学士张师道,至下如应奉邓善之、奏差张士开数家之门,贿赂公行,各出抹子,分占名数,不以字样定去取,有计置即中程序,论价买名,如同商贾。”所称抹子,即论价买名之清单。

“抹子”一词,《吏学指南》注谓之“简切之文,便于涂抹”,大概是因为开列事项清单,分栏写上,便于涂抹打钩清对,而俗语称之为“抹子”。由“抹子”列目清单之义,衍生出“手抹”一词,表示将事项开具、列目寄上之意。如元李士瞻《经济文集》卷一《与建宁阮参政书》:“部下其他军功,望具手抹而来。”卷二《与延平赵佥院书》:“其麾下将佐,凡有所嘱,详具手抹而来,当一一为意也。”卷三《与泉州马总管书》:“孙提举到彼,当从臾早还,就具备细手抹来报可也,不一。”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八十六《与魏国公书》:“教总兵官将各营内新旧见在马匹数目报来,毋得隐瞒,就教小先锋将手抹来回话。”由上可知“手抹”有开列事目之意,即从“抹子”列目清单得义。邢文以“抹子”作一般书信解,将“手抹”解作“手书、手笔”,释义未切。

“抹子”为列目之意,又有“棋盘抹子”“棋方抹子”之称,专指带栏线之表格,大概是以棋盘经纬线形容表格之栏线。如邢文中所举元王恽《中堂事记》:“是日九道所造狐貂衣裘,其数毕具,王相命省掾王文蔚并恽用棋方抹子通类比附,使见估直高下,孰省孰费。且曰:兹盖史臣年表遗法,固非吏辈所能知也。盖有所谓而云。”当中提到“棋方抹子”一语,亦举“史臣年表”类比,可知为带栏线之表格,与“棋盘抹子”同义。由此可知《唐律棋盘抹子》即将《唐律疏议》律例以图表简明开列之著作,《唐律抹子》为其简称。

王元亮《唐律纂例》一书,公私书目著录有不同称法。据元刻本《故唐律疏议》书前泰定四年柳贯序,谓“行省检校官王君长卿复以家藏善本及《释文》、《纂例》二书来相其役”,《纂例》《释文》二书分别对应书前刘有庆“唐律抹子序”及无名氏《唐律释文序》,故书目多以《唐律纂例》《唐律释文》为名。清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分列王元亮《唐律疏义释文》三十卷、《唐律纂例图》不分卷,以《唐律纂例图》名之。又因王元亮此表首有“五刑图说”四字,后人又称此书为《唐律纂例五刑图》。《嘉业堂钞校本目录》有《唐律纂例》一卷,著录为“宋王长卿纂,贞节堂袁氏抄本,一册,五砚楼旧藏”,与缪荃孙《嘉业堂藏书志》著录“《唐律表》一册,贞节堂袁氏钞本,元王长卿撰”,当为同一书。此书世间单行本久佚,贞节堂袁氏钞本当是从元本《故唐律疏议》抄出。由是可知《唐律纂例》《唐律纂例图》之名,出于柳贯序所称《纂例》。而“抹子”为元人俗语,如同缪荃孙以《唐律表》简称此书,《唐律抹子》《唐律棋盘抹子》为元人之俗称。

至此可知,“抹子”为元人文书专名,专指列目、清单。邢文中所列义项三、四、五,皆同此义,释为涂抹符号、书信、表格皆未确切。由“抹子”之义,又可知《律文抹子》《唐律抹子》《唐律棋盘抹子》皆为关于《唐律疏议》之图表著作,《唐律抹子》为《唐律纂例》之别名。

1.董康.书舶庸谭. 民国二十八年武进董氏诵芬室刻本.

2.端方(清). 壬寅销夏录. ∥续修四库全书(景印中国文物研究所藏稿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453—454.

3.顾广圻(清).思适斋书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27.

4.黄淮(明).历代名臣奏议(景印明永乐十四年内府刻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934.

5.李士瞻(元).经济文集.∥湖北先正遗书.民国十二年沔阳卢氏慎始基斋据旧钞本景印本.

6.刘应李(元). 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 明刻本.

7.仁井田陞[日],牧野巽[日].《故唐律疏议》制作年代考(下).∥杨一凡总主编. 中国法制史考证(丙编第二卷).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38.

8.王恽(元).秋涧先生大全集.∥四部丛刊.景印明弘治刻本.

9.王世贞(明). 弇山堂别集,明万历十八年金陵刻本.

10.邢永革.说“抹”、“抹子”.辞书研究,2009(2).

11.徐元瑞(元).吏学指南.∥中国再造善本(影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元刻本).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4.

12.杨士奇(明). 文渊阁书目. ∥读画斋丛书.清嘉庆四年刻本.

13.长孙无忌(唐).故唐律疏议.∥中国再造善本(影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元余志安勤有堂刻本).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5.

14.长孙无忌(唐). 故唐律疏议.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选刊(第四十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唐律疏唐律释文
从唐律到《唐律疏议》的历史演变
依理而行:唐律“不应得为”条的构造与功能
《唐律疏议》书名考述*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唐律杀人罪的结构与特征——读《唐律“七杀”研究》
何以移风易俗*——唐律教化功能研究之二
论《唐律疏议》中“轻重相举”的解释方法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唐律“化外人”条的法律解释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