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重构背景下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016-01-08 05:42郑海霞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

人文精神重构背景下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郑海霞

摘要:英语具有鲜明的人文性。但是在理工科院校,英语教学还是沿用固有的教与学的模式,并没有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本文在问卷调查、随堂听课和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人文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人文精神重构背景下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旨在通过人文教育在理工科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其人文素养。

关键词:人文教育;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及对策研究”(2014CYY017)阶段性成果

英语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将人文教育渗透在理工科英语学习之中,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能给他们更加多元化的知识和能力训练,使学生在爱学、乐学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但是目前英语教学还是沿用固有的教与学的模式,并没有把人文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基于此,本文从当前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在问卷调查、随堂听课和访谈的基础上,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人文精神重构背景下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旨在通过人文教育在理工科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其人文素养。

一、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人文教育的现状

本研究的问卷调查针对六所河南省理工科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共包含17个问题,除2个为开放式问题外,其余均为选择题。选择题中有3个题目为多选,其余均为单选题。问卷编制从大学英语课程与其他学科学习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大学英语教材、英语教师对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关系等角度进行了划分,本文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调查结果来说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对英语课程与其他学科对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看法

根据表1统计结果可知,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有助于文学、哲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学习,但是也有1/3的学生认识不明确。就英语学习是否有助于学习物理学、化学、数学等自然学科,约有1/4的学生认为“是的”,约有1/4的学生认为“也许是的”,有将近1/3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有1/5的学生认识不明确。对于大学英语学习是否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3/4的学生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有15.5%的学生认识有待提高。

表1

(二)学生对大学英语教材的喜爱程度及人文教育意义的看法

通过调查发现,高达63.1%的学生表示对大学英语教材的喜爱程度“一般”,21.1%的学生表示“喜欢”,14.6%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表示“非常喜欢”的同学只有1.2%。此外,只有21.2%的学生认为英语教材有人文教育意义,23.8%的学生认为可能会有人文教育意义,35.9%的学生认为并没有人文教育的意义。

表2

通过以上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窥斑知豹,理工科院校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情况不容乐观。英语教师的教学没有脱离以讲解字词、句子结构为主的技能训练模式,缺乏对英语教材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内涵的深入挖掘和精彩阐述,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并没有上升到给予学生愉悦的人文风采之体验和酣畅的人文精神之启发。人文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对英语教材本身的漠视、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抵触和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所以,改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转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人文教育和熏陶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的路径和选择。

二、人文精神重构背景下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一)更新大学英语课程理念,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大学英语是一门工具性课程,同时也是一门人文性课程。教育部在2007年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从中不难看出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强调其工具性,还强调其人文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是新的课程理念的要求。在实施英语教学活动中,对知识和技能的讲授总是与课文文本所体现出的思想、态度、情感和人文内涵及老师的人文素养紧密相连。正如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所述:“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是密切交织在一起的。每一种情感行为都有某种类别的认知行为与之相对应;反之亦然。”[2]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对英语课程的片面认知,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使人文性悄然无痕地渗透在教学活动中。

(二)充分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人文教育资源

大学英语教材中选编的内容大多出自英美作家或科技从业人员书写的原汁原味的作品或文章。这些内容涉及有关英语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人物、政治、经济、科技 、文学、习俗等,其中许多文章语言优美精炼、脍炙人口,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对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塑造其良好的人格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国著名英语教育专家许国璋曾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合系统。当它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时,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它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时,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与容器。”[3]所以,充分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人文教育资源,以文化知识和人文知识为依托开展英语教学 ,通过文化教学和人文知识教学,让学生不仅理解词句意思、文章含义,还能充分体验多彩的人文内容,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世界、社会和人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三)构建体现人文精神的评价体系

学校在重视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对理工科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实行多层评价模式,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带动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促使他们学业成绩与情感态度同步发展。需要明确的是,实施过程性评价的前提是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形成开放的心态和独立的价值判断,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做出中肯的评价。课堂评价的标准要由教师、学生共同商定,由学生自己、合作小组成员和教师针对学生平时课堂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三方综合得出学生课堂适时评估成绩。终结性评价主要是指期末评价,即在学期末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笔试和口试。教师可根据各自班级情况和不同教学内容单独制定试卷,测试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也可增加一些文化和人文知识以及学生运用英语表达人文理解和人文关怀的内容。构建体现人文精神的评价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真实反映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使学生不仅努力学习知识技能,还能有的放矢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56.

[2]D.R.克拉斯沃尔,B.S.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情感领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杨玉芳.高校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的强化[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9(6):68.

责任编辑:苑莉

李季美/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陕西西安710100)。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
人文教育对促进护理教学改革的价值研究
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探析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发挥人文教育功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中人文教育的探析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