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结构参考模型

2016-01-19 02:52李海兰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青岛26606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年8期
关键词:知识管理

●张 岩,李海兰(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青岛266061)

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结构参考模型

●张岩,李海兰(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青岛266061)

[关键词]个人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结构参考模型

[摘要]目前的数字图书馆限于为读者提供简单的信息资源查找功能,未考虑读者的目的和研究背景,难以根据读者兴趣和学科背景为读者定制个性化服务。本文提出一种个人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结构参考模型,使用户在个人数字图书馆可获得集文献资源检索、浏览、推荐、收藏、协作以及个人知识管理为一体的集成化服务。

目前,国内以中国知网(CNKI)、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CALIS)、超星数字图书馆等为代表的个人数字图书馆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学科文献资源、主题文献资源、承担科研项目、学术圈动态、学术热点等定制推送需求,但其所提供的服务仍多局限于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检索与管理角度,缺少依据用户特征对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加工处理;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于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内涵、信息资源组织与检索策略、社会化导航、系统架构、服务评价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1]个人数字图书馆服务尚缺乏为用户科研创新提供知识服务的能力。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结构参考模型。该参考模型使得用户在个人数字图书馆可获得集文献资源检索、浏览、推荐、收藏、协作以及个人知识管理为一体的集成化服务。

1 个人数字图书馆系统模型的研究现状

随着诸如开放获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等各种网上资源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纷纷涌向这些新的信息源以方便的获取研究材料,然而这种趋势同样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随着研究的进展和时间的积累,大量信息资源存储在研究人员的计算机上,他们不得不手工组织和管理堆积如山的论文和其他研究材料。因此,大量的时间被耗费在这种整理工作之中。尽管这些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BibTeX、End Note和UpLib等工具满足,且一些数字图书馆提供部分个性化的服务,但这些功能远远不能提供真正个性化的数字图书馆。例如,美国计算机学会(Association of Computing Machinery, ACM)为世界各地计算机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开发的ACM数字图书馆(ACM Digital Library),以及之前所述的中国知网(CNKI)、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CALIS)、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数字图书馆服务,但这些功能对于个人用户来说仍然难以满足需要。

因此,对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自2000年以来,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相关学者对个人数字图书馆结构模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原型结构模型。Meyyappan等讨论了已有数字图书馆系统对个人学术研究支持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学术数字图书馆结构模型。[2]尽管该模型考虑了不同研究背景的用户需求,但不能提供具有类似研究任务的用户协作机制。

Goncalves等设计了一种数字图书馆模型,该模型之后被Ma等人进一步发展为可以提供个人信息管理和个人数字图书馆功能的模型。[3]同样,UpLib[4]和MyLifeBits[5]也是带有个人信息管理功能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系统。Alvarez-Cavazos等提出了类似的数字图书馆结构并基于该结构开发了PDLib系统,[6]该系统提供多用户之间的文件分享,但同样不具有协作功能。Shihn-Yuarn Chen等给出了一种用以解决个人数字信息的保存、管理、搜索和分享问题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结构。[7]该结构将数据管理层分割为单独的文件、元数据和策略存储管理系统,并提供了内容的授权和编辑功能。David L[8]从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KM)的角度定义个性化,研究了一种将用户的元数据存储在本地但允许该图书馆条目的数据存放在其原所在位置(如ACM数字图书馆或NASA的数据归

档)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结构模型,当本地客户端请求某条数据时,首先从其原始位置检索,然后应用用户自定义的内容。他们认为,通过知识管理途径实现个性化将加速知识利用,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基于这一模型,David L设计了自适应个人数字图书馆环境PADDLE(Personal ADaptable Digital Library Environment)来为知识工作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其中,支持个性化的主要功能包括:①用户建立自己的元数据时可以不必考虑信息源的位置;②提供公共和私人配置文件:公共配置文件是基于标准的元数据,可以被任何访客访问,而私人配置文件则为用户定义的元数据,需要身份验证才能访问。

2 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结构模型

通过以上对具有代表性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结构模型的分析和探讨,可以得到一个较为系统的模型应具备的基本特征:认证服务;为个人用户提供了空间用于存储、检索和管理自己的信息资源;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为其所收藏的资源来定义自己的元数据;用户可以为自己的收藏启用访问策略,从而实现对其他用户的共享和隐藏功能;支持用户共享社交网络;支持共享资源的反馈机制;支持通知系统和PDL用户的行为意识;允许用户通过PDL异步或同步通信。

OAIS参考模型(Reference model for an Open Archive Information System,OAIS)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联合制定的、关于信息资源的存取和长期保存的一个参考模型。一个OASI系统具有七个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文档存储模块、数据管理模块、权限管理模块、保存规划模块、数据访问模块和通用服务模块。OAIS功能模型对个人数字图书馆结构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基于以上分析,参照部分OAIS参考模型,提出一种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结构参考模型。该参考模型使得用户在个人数字图书馆可获得集文献资源检索、浏览、推荐、收藏以及个人知识管理为一体的集成化服务;通过个人数字图书馆,用户能够快速掌握其所在学科或知识领域的关键知识、核心文献、研究热点和学术趋势,从而为用户的研究提供准确而完备的信息服务;个人数字图书馆能够为用户提供一种分享知识和资源的协作研究平台,使得相同研究领域的用户之间可以开展广泛的学术交互,并围绕共同的科研目标进行协作,实现学术交流与共享。为实现个人数字图书馆服务融合目标,胡昌平,严炜炜提出一种利用概念图展示概念节点并揭示知识之间的关系、利用知识图谱描绘该知识主题下的研究趋势与热点、利用电子资源门户融合相关学术资源的方案。[9]

本文提出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结构模型由用户群、客户端、服务层、元数据与策略管理层以及资源层组成(见图)。其中,用户群包括管理员、用户和研究团队,研究团队可以作为一个协作团体建立属于某研究课题的专门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登录到多种类型的接口,如通过各种具有网络功能的移动终端或计算机连接到移动终端服务器上,通过基于PHP、Ruby或Python等语言的Web服务与服务层进行交互。Web服务的数据交换可以通过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SOAP)或更加简洁的表征状态转移(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REST)方法实现。除了提供该PDL访问接口,服务层的PDL服务器还处理文件/信息检索、查询、维护个人数字资源元数据、共享、推荐、协作以及用户和系统管理等所有任务。同时,由于该模型所提供服务的完备性,基于该PDL平台同样可以实现如web-HD、个人相册和学术博客等其他应用。

数字资源的保存和管理是数字图书馆以及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不同于传统的数字图书馆,个人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包括了大量个人资源,如文档、图像、音频和视频剪辑等。因此,个人数字图书馆应该允许用户为其所收藏的资源定义自己的元数据,允许用户管理个人资源并通过预定义或推荐服务定义相关分类。通过系统管理服务将个人数字资源放置到文件空间并分配给一个或多个分类以便实现个人数字资源的文件检索、推荐和共享等服务。用户可以为自己收

藏的数字资源启用访问策略,从而实现对其他用户的共享和隐藏功能。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相同或相近研究领域之间的协作服务。由于用户会根据个人对信息、知识需求的分析对知识进行定位和推荐,因此个人数字图书馆在知识获取上具有显著的个性化特征。从而,用户借助个人数字图书馆,有针对性的进行信息和文件检索以获取所需知识,更为直接和便捷的实现个人知识管理。

图 个人数字图书馆结构模型

元数据与策略管理层包括元数据管理、访问策略管理、用户知识管理和数字版权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策略管理四个模块。作为PDL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元数据管理对整个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元数据管理可以实现添加或修改有关元数据的信息,或者将各种信息添加到已导入的模式、目录、表、文件和数据字段中,为服务层的各种服务提供保障。基于标签的元数据管理策略,为解决传统元数据管理系统受限于元数据分割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在该方案中,标签是目录的分割单位,决定了元数据的分割粒度。将DRM策略集成到PDL系统后,用户可以针对各种方案更好地保护个人数字资源内容并更安全地跨平台交付内容,包括流处理内容、渐进式下载内容、租赁内容和订阅。用户知识管理可以使得PDL中的信息与知识,通过获取、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中,从而用户与PDL系统的知识得以永不间断的累积和发展。由于策略管理的诸多安全优势,基于策略的管理方法对于支持移动设备远程访问至关重要,它包括含有合理性检查的简单直观的流程来防御网络漏洞和数据泄露。由于PDL支持移动设备远程访问,因此访问策略管理是PDL结构模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存储层是用来存储PDL中所有相关信息的层,包含了个人数字资源、DL资源、其他资源(如OA期刊和其他网络资源)、用户数据库、元数据信息库和策略信息库。其中,DL资源是指读者群体可以访问的已有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用户数据库中包含了用户的相关信息,如用户的学术背景等等;元数据信息库为各种形态的数字化信息单元和资源集合提供规范、普遍的描述方法和检索工具;策略信息库存储DRM信息和访问控制策略信息。

通过以上提出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结构参考模型,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具有上述功能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系统。此外,以上所述PDL参考模型可以整合传统业务,如传统的数字图书馆和网络学习系统。这种整合任务可由可扩展标记语言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格式的消息传递完成:PDL服务器将用户所需的XML格式相关数据的请求消息发送到所整合系统,被整合系统接收到请求后进行处理并将结果以XML格式返回。同样,该参考模型具有较强适用性和可扩展性,可以实现如个人相册和学术博客等其他应用。

3 结论及展望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户不仅可以检索信息资源,还能够根据个人对信息、知识需求的分析对所获得的知识建立元数据信息、共享和推荐;在此基础之上,相同研究背景的用户可以通过协作建立不同的学术圈,从而实现通过彼此共享和推荐的知识、分享的观点和经验中获益。通过个人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结构参考模型,在用户发现、获取和管理知识的同时,知识也正在通过个人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模式发现用户,并将相同研究背景的用户紧紧联系在一起。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信息技术在数字图书馆领域得到了应用,并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服务理念。例如,可以将众多用户与信息资源联系起来形成用户与资源的关系网络的社会化标注(Social Tagging)技术,以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的社群信息学(Community Informatics)正在成为新的学科领域。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据,并总结成有用信息的技术。将数据挖掘与知识创新、知识发现、知识表示、知识转移等研究相结合,发展数据挖掘在个人数字图书馆中知识管理的应用研究,将成为今后的研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Li J.On copyright protection for personal digital libraries [C]//The 9th Wuhan Internatio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2010:799-804.

[2]Meyyappan N,et al.An architecture of a user-centred digital library for the academic community[C]//Global Digital Library Developmentinthe New Millennium:Fertile Ground for Distributed Cross-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2001:175-182.

[3]Marcos Goncalves,et al.Streams, structures,spaces, scenarios,societies(5S):A formal model for digital

libraries[J].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s,2004,22(2):270-312.

[4]William C,et al.Uplib:a universal personal digital library system[C]//In DocEng '03:Proceedings of the 2003 ACM symposium on Document engineering,2003:234-242.

[5]Jim Gemmell,etal.Mylifebits:fulfillingthememex vision[C]//In MULTIMEDIA'02:Proceedingsofthe NY,2002.

[6]Francisco Alvarez-Cavazos,et al.Universal access architecturefordigitallibraries[C]//In CASCON'05:Proceedings ofthe 2005conference of the Centre for Advanced Studieson Collaborativeresearch,2005:12-28.

[7]Shihn-Yuarn Chen,etal.Architectureforpersonaldigital library[C]//Proceedings of the 9th WSEA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Athens Greece,2005:1-6.

[8]David L,et al.Personal digital libraries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J].Journal of Universal Computer Science,2001(7):550-565.

[9]胡昌平,严炜炜.面向科学研究的个人数字图书馆服务融合[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4):93-101.

[收稿日期]2014-10-24 [责任编辑]刘丹

[作者简介]张岩(1980-),男,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讲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李海兰(1963-),女,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

[文章编号]1005-8214(2015)08-0080-03

[文献标志码]B

[中图分类号]G250.76;G255.76

猜你喜欢
知识管理
大学生创业亟需哪些政策“红包”
知识管理在工会管理应用中的创新探析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分析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