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6-01-19 02:52陈媛媛李世颖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年8期
关键词:社会化服务高校图书馆问题

●陈媛媛,李世颖(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0)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陈媛媛,李世颖(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0)

[关键词]社会化服务;问题;对策;高校图书馆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状,综合考虑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中的制约因素,并从制度、资金、资源、馆员和观念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同时,针对这些问题用具体案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

1.1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

《国际先驱导报》与新浪网在2007年就“高校图书馆是否该向公众全面开放”举行了联合调查,参与调查的人数共近两千人。其中,75.99%的人选择了应该向社会全面开放,理由是高校没有独占书籍资源的权利。[1]在全社会的呼吁下,一些高校开展了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如:1988年,广东省五邑大学图书馆向校外200名公民发放借阅证;1996年,深圳大学图书馆对社会开放;2004年,浙江林学院图书馆向当地市民提供免费阅览书籍服务;2009年,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威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2]据成都商报2014年12 月2日的报道:四川省9所高校图书馆已在2014年12月1日对市民不同程度开放。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这一潮流当中。但是,就目前来说全国1600多所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仅有276所,只占高校总数的16.74%,开放的比率相对较低。[3]

从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方面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有一些相对成功的案例。如:广州大学图书馆开展的信息服务有效的服务了地方政府;吉林省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共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国矿业大学联合企事业单位设立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文献信息咨询专业委员会”。[4]但是这种有特色、有针对性的社会化服务还未在高校图书馆中广泛展开,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只提供了免费阅览书籍的服务,如:复旦大学对校外本科以上在校生和高校教师提供了免费“临时阅览”服务。[5]就全国范围来说,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相对单一,开放的规模较小;科技查新、文献检索等这类服务开展的高校并不多,服务层次较低;数据库和专业资源的访问受到很大限制,服务门槛较高。

1.2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

根据日本《学术情报基础实态调查结果报告》的调查显示,截至2005年总计701家国立、公立、私立大学图书馆中共有685所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开放率高达97.7%。[6]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图书馆校内服务量占60%,社会服务量占40%。[7]美国高校图书馆被称为“大学里的公共图书馆”,如:蒙大拿理工学院图书馆、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所有人都可以随意进入图书馆享受阅览服务。韩国图书馆多数采用开放型服务模式,如:江原大学图书馆拆除了门禁装置,任何市民都可以到图书馆看书。可以看出,国外的高校图书馆开放率相对较高,很多高校图书馆对入馆者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

美国多数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不限读者身份,任何人都可以入馆享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德国大学图书馆可以不限册数借书。日本市民进入高校图书馆阅览时不需要任何手续、证明。[8]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开展的方式多种多样:借阅图书、文献搜索、免费讲座、科技查新、信息咨询服务等。如:南

肯塔基大学图书馆以“南肯塔基图书节”为龙头开展了许多图书活动;山梨大学图书馆开设了“儿童图书室”提供与儿童有关的服务。[8]在这些服务中,绝大多数的服务都是免费,并且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没有任何限制。可见,国外大学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相对来说门槛低、服务内容多、服务水平高。

2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中的问题分析

2.1制度问题

早在1850年,英国就制定了公共图书馆法,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观念比较先进。美国通过了《美国图书馆互借实施规则》等一系列关于图书馆的法律规范,明确了“服务社会是图书馆业界的自觉义务”理念。日本在1952年颁布的《大学图书馆改善纲要》和1961年颁布的《公立大学图书馆改善纲要》中均提到高校图书馆要面向社会开放。[9]纵观这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开展相对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无不得益于国家的立法支持,这是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基础和保障。然而,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这一方面还没有达成一个明确、权威的规范,导致了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社会化服务时无法可依,阻碍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虽然对高校图书馆的开放做了一些规定,但这些规定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细化、补充,使其成为一个全面、系统的规程,在进行社会化服务时成为一个可以遵照的准则。

2.2资金问题

美国大学图书馆年度经费的24%来自社会捐赠和服务收入,所有大学图书馆都可享受来自联邦政府的补助。[10]日本高校图书馆经费全部来自于国家税收。我国大学图书馆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和图书馆开馆过程中的收费项目,而图书馆的收费项目收入占比很低。国家对高校的拨款有限,必须紧缩开支。图书馆作为高校内部机构没有财产支配权利,难免会出现资金分配不足现象。2008年出版的《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07》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经费做了如下的描述:“国内一流高校图书馆(每年)的文献购置经费通常保持在2000万元左右,一般重点大学的文献购置经费通常保持在1000万元,普通本科院校的文献采购经费在500万元以上。”[11]虽然一些名牌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购置经费在3000万元以上,但是,并不代表所有高校图书馆文献购置经费可以达到这一数值,甚至有些高校图书馆上报一年的购置经费只有6711元。对于这些连维持基本工作都资金不足的图书馆来说,开展社会化服务就像天方夜谭。可见,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充足的资金保障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又一关键条件。

2.3资源问题

就高校图书馆硬件资源而言,教育部规定:在我国,每4个大学生就应拥有一个座位,每2个研究生就应保证有一个座位。但是,我国大多数高校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根据各高校图书馆首页介绍,在国内重点高校中随机抽取了5所高校图书馆,搜集到如下数据(见下表)。从表中看到5所高校中阅览席位达到标准的只有北京大学。2012年,《新华日报》采访了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馆长句平,他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表示了担心,他说:“我们学校图书馆一共只有4000个阅览座位,而学生有2万人。平时学生占座,抢座现象时有发生,再向社会开放将会挤占学生学习空间。”[12]可见,高校图书馆要想开展社会化服务阅览席位匮乏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同时,重点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但人均藏书量却非常少;重点高校的图书馆面积很大,但很多高校人均馆藏面积甚至达不到1平方米,普通高校图书馆的资源配置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据了解,中山大学图书馆作为全国高校图书馆中馆舍面积最大的图书馆,其馆舍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而上海一家职业技术学院的图书馆馆舍面积仅有413平方米。这样的资源配置尚且难以满足本校师生的需求,又何谈面向社会开放。

表 高校图书馆相关数据及在校人数

就高校图书馆网络数字资源而言,《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中就要求电子文献购置经费要占到文献资源购置经费的15%以上。[13]数字化时代,网络电子资源是多数人的第一选择。但是,近年来,数据库、电子期刊等网络资源不断涨价,越来越多的高校难以承受电子文献的价格,被迫放弃购买。2010年,国内图书馆共33家机构的负责人,联名发表“致中国科技文献读者的公开信”和“致国际

出版商的公开信”,对国外电子资源不断涨价表达了强烈的谴责和不满。[14]高校图书馆无力支付电子资源数据库,这对本校师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更加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2.4观念问题

国外高校大多是没有围墙、没有校门的。这种建设校园的方式就是期望学校能够与社会接轨,社会也能了解学校,高校与社会能够实现资源的互通共享,可以更好的为全人类服务。但在我国,长期以来人们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没有形成高校资源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的意识,没有形成对外开放也可以达成双赢的理念。在一个还没有养成足够公共意识的大环境里,开放图书馆,学校就会首先考虑学校利益,然后再考虑学生和雇员,最后才会关注社会的需要。这无疑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一大阻碍。加之我国高校校园大多采取的是封闭式管理模式,这就造成了高校人员缺乏资源共享意识和创新理念。虽然,这种管理模式的确避免了一些管理方面的困扰,但是,这种画地为牢的方式使得高校师生活动范围变得狭小,与社会大众分割开来,逐渐与社会脱节。

3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中的对策

3.1建立法律法规,完善规章制度

要想顺利开展社会化服务,必须要有明确的立法支持和规范详细的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制定详细、明确的接待时间、使用办法、收费项目等细则。如:北京大学就对外来读者做了相关规定:《北大图书馆校外读者接待办法》第1条“校外读者来我馆查找资料,须持本人二代身份证,本人有效证件(工作证或学生证)或单位介绍信,换取‘北大图书馆临时阅览证’”。深圳大学图书馆对办理借阅证的费用问题做了相关规定:“校友办证年交服务费80元,读者临时来馆查找资料(未办理图书证)时,每人每天缴费10元。”武汉大学图书馆对科技查新的规定是:“国内查新每项6个工作日完成收取600元,国内外查新10个工作日完成收费1200元”。[15]

3.2加大宣传工作,呼吁社会捐赠

高校图书馆应借助媒体和社交平台,积极宣传本馆的社会化服务。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以来,实际办理借阅证的市民只有10多个。因为缺乏宣传,导致了公众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的社会化服务了解不高,认识有限。公众不清楚、不了解就不会走进高校图书馆接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绥化学院图书馆开展的宣传工作很有借鉴意义:在市政府网站、《绥化日报》上发布对外开放信息;走进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学进行宣传,安排馆员在周末时发传单,并制定了社会化服务相应的管理办法。[16]

积极宣传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同时,也要大力宣传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积极作用,力求社会大众都参与到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中。首先,可以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其次,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更好的构建学习型社会;最后,可以缩小高校与社会的差距,提高高校的知名度,促进高校各方面的发展建设。当然,图书馆对外开放势必会导致成本增加,这就需要图书馆在提供特殊、特色服务的同时收取适当的费用,保证图书馆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不过,高校图书馆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开展服务,否则就违背了面向社会开放的初衷。因而,高校图书馆积极呼吁社会捐赠,用社会捐赠来弥补馆藏资源建设资金不足就变得越发重要。

3.3联手公共图书馆、促进社会化服务

据人民日报2013年报道,我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达3076个,人均藏书0.58册。[17]2012年,我国高校图书馆藏书平均流通率低于40%,个别图书馆甚至低于20%,全国高校近4亿册图书在“睡觉”。[12]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较低,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高校图书馆可以选择与公共图书馆结合,一方面可以弥补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达到双赢的局面。如:深圳大学图书馆与深圳市公共图书馆、深圳科技图书馆联合,联手打造了“深圳文献港”。[2]

3.4提供多种服务方式,开展特色服务

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开放了馆内阅览、资料借阅、服务设施、授权电子资源(校园内网使用,远程访问)等多种服务。[18]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提供了网络研究工具的链接、免费的书目参考和资料推荐、专家咨询、康奈尔特色资源在线展示、书刊借阅、电子期刊访问等服务。[19]国外高校图书馆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已经找到了适合本馆的多种服务方式,这是值得国内高校参考和借鉴的。当然,国内高校图书馆也不乏一些相对成功的案例:通过建立图书馆联盟,实行一卡多馆的政策,为广大读者提供便利的服务;如:2009年建立的“江西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包括了24家高校图书馆,联盟内各图书馆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扩大了读者可利用资源的面积,提高了各个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20]开展校友服务,如:重庆大学的毕业生要想享受代查代检、文献传递等多种优惠服

务,只需要办理校友卡时缴纳少量的费用。[5]这些服务模式都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当然,也不是所有高校都适合这些服务模式,有能力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应该在开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找寻最适合本馆的,具有特色的社会化服务。

3.5突破传统观念、明确服务目的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一种自觉行为。高校图书馆应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改变高校资源只为本校师生服务的态度。在满足师生需求之余,开展社会化服务,做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开放的过程中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但必须明确,高校图书馆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这种资源主要是为学生和教师服务的。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前提条件是满足了本校师生的需求之后,仍然有能力、有实力面向社会开放。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很多高校都存在着本身资源建设匮乏,不足以保证开馆之后各界人士需要的问题。对于这些高校图书馆来说,实在没有必要追赶开放的潮流,还是应该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服务师生。对已经开放的高校图书馆,还要依据自身条件有选择、有重点的去开展社会化服务,力求达到高校与社会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七成以上网友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对外开放[EB/OL].[2015-01-10].http://news.qq.com/a/20070723/001150.htm,2012-11-10.

[2]赵冰.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述评[J].新世纪图书馆,2011(11):59-62.

[3]丁学淑,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困难与障碍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3):56-59.

[4]王姝,等.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模式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7):74-77.

[5]李静.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实践与模式探索[J].图书馆杂志,2010(3):42-44.

[6]孙颉,叶勤.日本大学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及启示[J].图书馆,2010(3):60-67.

[7]刘艳红.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现状比较与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1(2):102-105.

[8]洪跃,王贵海.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及借鉴[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4):6-11.

[9]贾米勤.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参与社会服务的比较研究——以英国、美国、日本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6):175-180.

[10]杨琼.中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1,31(4):35-37.

[11]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07[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46,51,53,56.

[12]南京高校大多数图书馆不开放,全国流通率不到40%[EB/OL].[2015-01-10].http://www. chinanews.com/edu/2012/05-18/3897477.shtml.

[13]徐军华.结合国外经验探讨我国大学图书馆经费管理评价[J].图书情报知识,2008(123):103-107.

[14]高校图书馆报告:电子资源投入持续增加[EB/OL]. [2015-01-10].http://info.edu.hc360.com/2012/01/021434500843.shtml.

[15]周国忠.新世纪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 31(146):3-6.

[16]杨一虹,等.地方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途径探讨——以绥化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0(12):70-76.

[17]中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达3076个[EB/OL].[2015 -01-10].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3-08/14/content_1283228.htm.

[18]李金芳,等.美国高校图书馆校友服务的典型案例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12(4):85-89.

[19]谢丽娟,郑春厚.美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发展现状及启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5 (180):93-97.

[20]王爱华.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服务成效概谈[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477):110-112.

[收稿日期]2015-17-28 [责任编辑]菊秋芳

[作者简介]陈媛媛(1982-),女,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服务;李世颖(1991—),女,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在读硕士。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三网融合环境下黑龙江省内图书馆战略转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1C015),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规划课题“三网融合与黑龙江省内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1D010)的研究成果。

[文章编号]1005-8214(2015)08-0109-04

[文献标志码]B

[中图分类号]G252.8;G258.6

猜你喜欢
社会化服务高校图书馆问题
廊坊地区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情况的调查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灵武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与实践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