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健康投资的性别差异研究

2016-01-21 07:22孔繁荣卢红霞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贫困地区

孔繁荣 ,卢红霞

(1.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数学与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2. 武汉东湖学院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健康投资的性别差异研究

孔繁荣1,卢红霞2

(1.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数学与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2. 武汉东湖学院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摘要:利用四川阆中、富顺两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列联分析和方差检验的方法对样本地区农村人口健康投资状况从住院治疗、门诊治疗和自我治疗三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人口在健康投资上存在性别差异,总体来看,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获得更多的健康投资。在分析健康投资性别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健康投资;性别差异

作者简介:孔繁荣(1966- ),男,湖北钟祥人,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农村贫困人口与社会保障;卢红霞(1981- ),女,湖南岳阳人,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农产品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识码:A

文章编号:编号:1008-6390(2015)06-0022-04

一、引言

享有健康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在现实中不同的人群健康存在着差异,而性别差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表明,农村地区男性人口两周患病率为12.87%,女性为15.06%,女性两周患病率比男性高17.02%[1];力晓蓉等[2]利用四川农村的调查数据研究显示,四川农村男性两周患病率为20.2%,女性为24.0%,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对于农村人口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成因,现有的文献[3][4]研究表明,健康投资的性别差异是重要因素之一。健康投资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不同性别患者在医疗费用开支上的差异。黎楚湘等[5]研究了我国不同性别患者医疗费用支出差异情况,指出农村男性患者人均年医疗费用支出为2327元,女性患者人均年医疗费用支出为2003元,男性享有的医疗费用水平是女性的1.16倍,与男性相比,女性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文雯[6]对四川农村人口医疗费用中的性别差异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四川农村人口在门诊和自我治疗上的费用无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住院费用上,男性次均住院费用为1225元,女性次均住院费用为930元,男性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水平比女性高42.5%,男性比女性在住院方面得到了更多的健康投资。

现有的研究文献为研究农村人口健康投资的性别差异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但笔者认为还应该进一步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农村人口的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进行细致的考察和研究。因为一个人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健康状况是不同的,男女更会表现出差异;尤其是已经进入少子女时代的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男女健康投资的差别变化如何,目前需要丰富这一方面的研究。

二、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健康的性别差异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利用的数据来自欧盟第六轮科技合作框架计划项目于2007年对四川省阆中县和富顺县两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户调查。该项目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先在两县各随机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各随机抽取10个行政村,每个村整群抽取10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共形成 6054个有效农户样本。调查主要了解农户的家庭人口特征、家庭收支状况、家庭成员患病就医等信息。在样本农户中,共有24008人,其中男性12495人,女性11513人。

(二)农村人口健康的性别差异

一个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如何,卫生经济学一般采用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等指标来衡量。两周患病率是指调查地区在两周内患病的人口数占该地区总人口数的比率。慢性病患病率是指调查地区患有慢性病的人口数占该地区总人口数的比率。从表1可以看出,样本地区农村人口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33.98%和23.86%,大大高于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水平;而样本地区女性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38.46%和28.06%,又大大高于男性。数据表明,贫困地区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不仅大大低于全国农村人口的平均水平,而且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也很大,女性的健康水平明显比男性低。

表1 样本地区农村人口两周患病率的性别差异(2006年)

备注:2008年全国农村居民平均健康水平数据来自2008年国家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

三、农村人口健康投资的性别差异

农村人口健康投资是指农村人口全年的医疗费用支出,它包括农村人口患病以后的住院治疗费用、门诊医疗费用和自我治疗、保健费用等三个方面。人口的健康状况与健康投资有着密切关系,一个人患病以后如果能够及时地获得足够的医疗费用,得到及时治疗,其健康就会得到及时恢复或痊愈,否则就会造成急性病拖成慢性病,小病拖成大病甚至不治之症。“小病忍,大病扛,死了就去见阎王”这句话,就是农村贫困人口患病而无钱治疗的生动写照。因此,学术界一般将医疗支出额作为健康投资水平的衡量指标。

(一)在住院治疗方面,男性比女性获得了更多的健康投资

在调查的6054个样本农户中,共有341人次住院治疗,住院患者共231人,其中男性145人,女性86人;这231个住院患者分布在205个农户家庭中。样本地区男性和女性患者住院治疗费用见表2。

表2 样本地区农村人口住院医疗支出的性别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贫困地区农村人口患大病后住院治疗的健康投资水平无论从总体上还是分年龄段考察,差别都较大。总体来看,样本地区男性人均患大病住院医疗费用为13107元,比女性人均的10623元要高23.38%。方差分析结果(F=29.61,P=0.000)显示,性别因素对样本地区农村人口住院医疗支出水平的影响十分显著。男女在患大病以后住院医疗的健康投资上处于不平等地位,男性在住院方面比女性获得了更多的健康投资。

分年龄段来考察,在0~4岁和5~14岁的儿童中,女孩住院治疗的健康投资比男孩高,尤其在5~14岁年龄段,女孩住院治疗费用比男孩高91.4%。但是,方差分析结果(F=0.43,P=0.513;F=2.69,P=0.983)并没有显示性别差异对患者住院治疗费用水平有显著影响,即女孩住院治疗的健康投资水平比男孩高与患者性别因素无关。

在15~24岁年龄段的男性住院治疗费用为14514元,比女性的7026元多1.07倍。在这一年龄段,男女性人口住院治疗的费用水平相差很多,而且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F=14.47,P=0.000)表明,性别差异是住院治疗费用水平差别很大的显著影响因素。在25~34、35~44岁的两个年龄段,男女性住院治疗费用水平差别相对较小,相差幅度在7%以下。但是到了45~54、55~64岁这两个年龄段,男女性住院治疗的费用水平相差很大,男性的住院医疗费用分别为16315、12245元,比女性分别高52.4%和52.3%,而且统计检验结果(F=12.39,P=0.000;F=10.59,P=0.001)表明,性别差异对患者住院治疗的费用水平的影响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因为在这个年龄段,男女患者的子女正面临求学和结婚生育,资金需求缺口较大,而此时的男性患者是家庭收入的支柱,一旦家庭的经济支柱患大病需要住院治疗,家庭会倾全力给予保障。所以,收入能力上的性别差异导致农户家庭健康投资的性别差异。

到了65岁以上的老年,男性住院医疗费用为6051元,女性住院医疗费用为3714元,男性住院医疗费用虽然比女性高62.9%,但方差检验结果(F=1.04,P=0.309)显示,在这个年龄段性别差异对住院医疗费用水平的影响不显著,表明男女住院医疗费用的差别不是由于性别因素造成的。这是因为在农村,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大病住院的医疗费用主要由其儿女负担,儿女一般不会对自己父母的健康投资有性别歧视。

(二)在门诊医疗投资上,女性处于弱势地位

门诊治疗是农村人口健康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农户家庭频繁发生的一项医疗支出。2006年样本农户中共发生859人次的门诊病例,门诊病人362人,这362个门诊患者分布在288个农户家中。

表3 样本地区农村人口门诊医疗支出的性别差异

总的来看,样本地区男女性患病后门诊治疗支出水平也相差较大,男性患者平均门诊医疗支出为3792元(见表3),比女性患者的1707元高1.22倍。方差检验(F=3.93,P=0.000)显示,男女患者门诊医疗支出水平的差异与性别因素显著相关;与男性相比,农村女性在门诊医疗支出水平上处于弱势地位。

分年龄段来看,在4岁以下的婴幼儿时期,男女患者门诊医疗支出相差很大,男孩为13353元,几乎是女孩1337元的10倍。统计检验结果(F=1.31,P=0.0013)表明,性别是造成男女孩门诊医疗支出水平巨大差别的显著因素。在门诊就医方面,男孩比女孩获得了更多的健康投资。在5~14岁年龄段,女孩获得的门诊医疗支出为1560元,比男孩的712元高1.2倍,女孩获得的门诊医疗健康投资比男孩多,但统计检验结果(F=1.41,P=0.2347)显示,性别因素对门诊医疗支出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在这一年龄段女孩获得的门诊医疗支出比男孩多这一现象与性别没有关系。在15~24、25~34岁这两个年龄段,性别因素对男女性患者门诊医疗支出的影响比较显著(F=7.31,P=0.0072;F=5.52,P=0.0261);在15~24岁期间,男性患者门诊医疗费用比女性患者多93.6%,而在25~34岁期间,女性患者门诊医疗费用比男性多1.19倍。在35~44岁年龄段,男女患者门诊医疗支出差别不大,女性患者门诊医疗支出仅比男性高2.7%。而在45~54岁年龄期,男女患者门诊医疗支出差异很大,男性患者门诊医疗支出为7798元,居然是女性患者1388元的4.6倍,性别因素对男女患者门诊医疗费用支出水平的影响十分显著。到了55岁以后,农村男女患者门诊医疗费用水平虽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不受性别的影响。

(三)农村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依靠非正规治疗

自我治疗是农村人口患病以后重要的治疗方式,包括患者(或家庭成员)自行在药店购药,采用民间偏方以及封建迷信等治疗方式,因此,农村的自我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非正规治疗。样本中共发生278个自我治疗病例,共有203个自我治疗的患者,这203个自我治疗患者分布在175个农户中。

表4 样本地区农村人口自我治疗支出的性别差异

表4数据显示,样本地区农村患者自我治疗的健康投资水平性别差异很大,这种性别差别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F=10.37,P=0.0014)。从不同的年龄段来看,除了在35~44岁和65岁以上两个年龄段外,在其他年龄段,女性患者自我治疗的医疗支出均比男性高。这说明同男性相比,农村女性人口患病以后更多地选择非正规治疗手段,男女性患者在治疗方式上存在着不平等。

四、农村人口健康投资性别差异的原因分析

通过考察发现,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健康投资的性别差异十分显著,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如下:

(一)传统习俗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F·滕尼斯把整个世界分为法理社会和礼俗社会两种社会类型。他认为,发达国家属于法理社会,因为在发达国家,人们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较强,人们的社会行为都受法律支配;而广大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礼俗社会形态阶段,因为在发展中国家,人们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淡薄,人们的行为主要受习俗、传统的约束与支配。目前我国仍然是一个受封建思想影响根深蒂固的发展中国家,尚处于礼俗社会形态,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和意识仍然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其在健康投资方面的影响结果就是造成男女医疗支出上的不平等,男性容易获得比女性更多的健康投资。

(二)现有社会经济条件下农村劳动力收入能力的性别差异

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下,农户家庭的生产劳动和收入创造主要还是依靠男性劳动力,一旦男性因病丧失劳动能力,意味着该家庭收入来源中断,生计陷入困境。因此,在家庭经济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农户家庭的健康投资会向男性倾斜,女性患者则更多地选择依靠医疗成本低的非正规医疗手段。例如调查地区样本农户黄某,女,45岁,家庭4口人,除了夫妻2人外还有17岁的儿子和90岁的婆婆。本来像她这样的四口之家在农村日子应该过得无忧无虑的,但丈夫罹患白血病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为治病举债10多万元,家庭生计陷入困境。

(三)农村医疗保健条件落后

在我国农村,女性患病率比男性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女性妇科疾病较多[7],但农村针对妇科的医疗保健条件落后甚至缺乏。在农村,一般县城医院才有专门的妇科门诊和妇科医生,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缺乏专门的妇科医生,有的乡镇卫生院虽然配有妇科医务人员,但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只能从事简单的分娩接生服务,不能进行妇科疑难杂症的检查与治疗。而分散在农村的妇女要进县城医院看病往往因为没有时间或交通不便而只好就近选择非正规治疗方式。样本地区在两周内患病而未治疗的患者共2689人,其中女性患者1479人,而22.9%的女性患者未治疗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时间或交通不便。

五、对策建议

深化我国社会和文化领域的改革。通过改革,弘扬和光大正确、先进的文化思想,倡导和促进积极向上、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的价值观和社会思维方式,加快我国从“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变的进程。

加强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目前针对农村男女性劳动力收入能力的性别差异问题,有效、可行的办法是对农村女性劳动力进行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她们外出务工或在家发展家庭副业,获取较多收入的能力。

增加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投资,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设备,提高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尤其是要鼓励医学院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增设妇科专科门诊和妇科医生,满足乡村妇科患者的医疗需求。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R].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2]力晓蓉,易易,冯其昌,等.四川省居民2周患病率及疾病严重程度[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21(1).

[3][7]王东梅,罗汝敏.健康方面的性别不平等与贫困[J].妇女研究论丛,2005(12).

[4]张春霞.性别歧视与性别人力资本投资差异的纠结——知识女性“玻璃天花板”现象的深层解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4).

[5]黎楚湘,吴擢春,徐玲,等.我国不同性别患者医疗费用支出的差异[J].中国卫生经济,2006(2).

[6]文雯.四川省居民医疗费用现况与影响因素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责任编辑刘江南]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贫困地区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初、中级水平汉语学习者的性别差异研究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刘云山:推动干部力量向贫困地区倾斜
不同性别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性别差异
中部贫困地区农村“文化扶贫”的若干思考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